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84270丛书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由中公教育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此书具有以下特色:1.本书采用双色设置,对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波浪线标识,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2.编者在编写此书的时候精选了部分真题紧附于考点之后,让考生更加明确考点。3.知识拓展部分对重要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扩展考生知识面。4.备考锦囊分析了知识点的考查情况,帮助考生明确复习思路。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由中公教育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全书包含两大部分:教育学和教学法。每部分自成体系,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本书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准,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目 录
中公名师微课视频索引(1)教育学与教学法知识点索引(1)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5)强化练习(23)第二章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26)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26)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28)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5)第四节教育目的及其功能(39)第五节我国的教育目的(44)强化练习(56)第三章学校(58)第一节学校概述(58)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60)第三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64)第四节学校文化(69)第五节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72)强化练习(76)第四章教师与学生(79)第一节教师(79)第二节学生(91)第三节师生关系(101)强化练习(106)第五章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109)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109)第二节班集体(118)第三节班级管理概述(124)强化练习(131)第六章课外活动(133)第一节课外活动概述(133)第二节课外活动的设计、指导与组织开展(140)强化练习(143)第七章教育研究(145)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145)第二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147)第三节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149)第四节文献的搜集与整理(151)第五节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154)第六节教育研究的方法(156)第七节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67)第八节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168)第九节我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几大学派(172)强化练习(177)第二部分|教学法第一章教学目标(180)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180)第二节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87)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2)第四节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和评价(198)强化练习(202)第二章教学过程(204)第一节教学概述(204)第二节教学过程概述(206)第三节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213)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15)强化练习(219)第三章教学内容(221)第一节教学内容概述(221)第二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29)第三节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234)第四节课程资源(236)强化练习(241)第四章教学设计(243)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243)第二节课程的类型和结构(248)第三节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255)第四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257)强化练习(263)第五章教学实施(265)第一节课程实施(265)第二节教学方法(267)第三节教学原则(276)第四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80)第五节说课(286)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288)第七节现代学习方式(296)第八节教学行为(302)强化练习(308)第六章教学评价(311)第一节教学评价的含义(311)第二节教学评价基本理论(319)第三节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321)第四节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324)强化练习(328)附录1(330)附录2(333)附录3(337)2020年广西教师招聘笔试课程体系(340)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41)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概述 教育的定义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许慎在《说文解》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现代,我们根据教育外延的大小,将教育的定义分为不同层次。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有学者给出了一个更加综合的“教育”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这个定义把“教育”看作双向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和信仰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因此,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就不能被称为“教育”,因为这类行为大都是在自然或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与社会的双向建构方面起不到一种明确的“引导”“促进”“加速”作用。 【2019·单选】狭义的教育指的是()。 A.个体教育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D.学校教育 【答案】D。 【2019·判断】教育不是促进社会个性化的过程,而是加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答案】×。解析: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个体和社会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矫正偏差,促进或加速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性化。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有些动物在养护幼小上虽与人类抚育子女有些类似,但它们的行为是一种本能活动。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自觉地改造自然,没有改造自然的经验,也不能借助语言传授经验,因而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 第三,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的目的。教育者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2014·单选】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点是()。 A.培养人B.传授直接经验 C.提高活动效率D.传授间接经验 【答案】A。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一本质属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2017·判断】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解析: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018·单选】下列属于教育活动的是()。 A.母鸡教小鸡觅食B.警察训练警犬追查犯罪嫌疑人 C.妈妈给孩子哺乳D.爸爸教孩子跟熟人打招呼 【答案】D。解析:“爸爸教孩子跟熟人打招呼”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孩子进行培养的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故排除A、B两项。“妈妈给孩子哺乳”是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不属于教育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本身的历史继承性几个方面。具体描述见本章第二节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016·单选】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说明教育具有()。 A.继承性B.历史性 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 【答案】C。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 3.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后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这种影响物主要体现在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中,也体现在教育者自身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中,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如教室、校园、阅览室等)中。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构成了教育中三对最为基本的矛盾。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2015·判断】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影响。() 【答案】×。 【2016·单选】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属于教育基本要素的()。 A.教育者B.受教育者 C.教育媒介D.教育媒体 【答案】C。 【2017·单选】教材、教学参考书属于教育基本要素中的()。 A.受教育者B.教育内容 C.教育活动方式D.教育者 【答案】B。 【2018·单选】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指()。 A.教育形态B.教育影响 C.教育系统D.教育规律 【答案】B。 三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与英国的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的主要观点: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②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③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评价: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它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这是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它没能把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教育行为区分开来,因而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018·单选】认为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的观点属于教育的()。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 【答案】A。 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心理起源说的主要观点: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无意识模仿。 评价: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实际上与生物起源说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心理起源说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无疑是不科学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心理起源说比生物起源说进步的地方。 【2014·单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孟禄 C.沛西·能D.斯金纳 【答案】B。 【2015·单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否认了教育的()。 A.社会性B.目的性 C.文化性D.政治性 【答案】A。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