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24295丛书名: 江西省教材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是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的师资和图书研发人员依据江西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要求编写而成,反应了江西省教师招聘的考情。通过对近几年江西省各地教师招聘工作特点的综合分析,本教材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一)有针对性
教师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对应试者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本书编者以江西省考试大纲以及历年真题为依据,针对江西省考试特点确定了本书内容。该教材内容较全面,知识点逻辑顺序清晰,章节内容合理地归类整理,针对性的帮助考生解决疑难问题。
(二)具实用性
本书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统计与分析,归类总结,*终确定了每一部分的核心考点。对于高频考点,考试重点、易错点,书中设置了微视频课,考生扫码可进行在线学习。正文中还配有真题和知识拓展,以强化理解并补充知识。章节结束都附有强化练习板块,真正让考生能够边学边练、查漏补缺。
购买本书,扫码加入中公移动自习室,在线与志同道合考友互动,交友答疑、共同进步,圆考试梦想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是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和真题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试卷具有以下特色:
(1)精选习题,洞悉考情
试卷中的试题都经过了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发团队的精心选择,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的难度,全面熟悉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为考生的复习备考指明方向,点亮教师招考的征程。
(2)预测考点,科学备考
试卷为考生量身打造,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套标准预测试卷的难度、考点分布均与真题相契合,帮助考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夯实基础考点,有效应对考试。
(3)深度解析,讲解细致
试卷的题目和答案均经过研发团队多次讨论和反复推敲,力求答案准确、解析透彻,引导考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备考更轻松。
本试卷封底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全真题库》以专项特训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通过对真题的归纳整理,依据考试要求和说明,详解真题,梳理出考试重点和难点,剖析命题规律,科学预测考试趋势,旨在帮助考生夯实知识基础,掌握知识要点。
本书精选习题,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所涉及的每一道模拟试题都是依据江西省教师招聘真题特点,精挑细选而成。题型较为全面,题量丰富,帮助考生能融会贯通,提高应试能力。
本题库封底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本书根据江西省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要求,架构起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文化素养和教育政策法规五部分有机结合的庞大知识体系。本书力求将江西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所考查的知识点尽可能多的进行呈现,是一本专门针对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的复习教材。
本书在内容上紧扣考试要求,直击真题考点。结构上,针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双色设计,在正文中对重点内容有下划线标注,并设置知识拓展对主体内容进行扩展和巩固,考题再现和牛刀小试让考生能够学练结合,巩固记忆。另外,对于高频考点,考试重点、易错点,我们设置了微视频课,考生扫码可进行在线学习。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是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团队在潜心研究、分析总结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和真题的基础上,结合考试整体发展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本试卷统计精选了9套江西近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分析了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所包含的考点,研发团队在反复研究真题的基础上,对命题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并精心编辑了6套标准预测试卷,试卷题型完整,题量与真题保持一致。试卷内容直击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高频考点,帮助大家从整体把握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的相关内容,使大家备考更轻松。
。”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全真题库》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模块:
(1)本书在“真题实战”版块,按考点汇编了2010年至2019年的考试真题,并进行了详细讲解。考生可在练习真题的过程中,快速把握考试重点。
(2)本书“模拟演练”版块精心编写了大量高质量的模拟试题。以题型为纲,以考点为线,进行分专题的模拟训练,能够帮助考生快速夯实基础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升应试能力。
(3)本书的答案和解析都是由编者反复推敲并编写的,能有效帮助考生理解相关考点并补充相关知识点,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
中公名师微课视频索引(1)
教育综合知识点索引(1)
第一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及其教育(2)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2)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9)
强化练习(13)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规范(14)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4)
第二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18)
强化练习(22)
第二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6)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及其发展(26)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34)
强化练习(43)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45)
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45)
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48)
第三节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50)
强化练习(53)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56)
第一节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56)
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59)
第三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3)
强化练习(64)
第四章教育目的(66)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66)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68)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70)
第四节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73)
强化练习(76)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78)
第一节学生(78)
第二节教师及教师职业素养(82)
第三节师生关系(89)
强化练习(92)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95)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概述(95)
第二节学制的类型与发展(97)
第三节义务教育(101)
第四节终身教育(104)
强化练习(106)
第七章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109)
第一节课程论基础(109)
第二节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113)
第三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19)
第四节课程的实施与评价(121)
强化练习(124)
第八章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126)
第一节教学概述(126)
第二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30)
第三节教学过程(137)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141)
第五节教学评价(144)
第六节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147)
第七节学校课外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152)
强化练习(157)
第九章德育(161)
第一节德育概述(161)
第二节德育过程(164)
第三节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169)
强化练习(175)
第十章班主任工作(179)
第一节班级和班级管理(179)
第二节班集体的管理与建设(181)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183)
第四节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90)
强化练习(193)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师心理与专业成长(196)
第一节教师的心理(196)
第二节教师的专业成长(202)
强化练习(207)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209)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209)
第二节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215)
第三节学生的品德发展与教育(221)
强化练习(232)
第三章学生心理差异与教育(235)
第一节学生学习风格差异与教育(235)
第二节学生智力的个别差异与教育(240)
强化练习(243)
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245)
第一节学习概述(245)
第二节学习理论(248)
第三节知识的分类与学习(267)
第四节学习策略的学习(282)
强化练习(292)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297)
第一节问题解决(297)
第二节学生的创造力与培养(302)
强化练习(306)
第六章学习动机及其激发(308)
第一节学习动机(308)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316)
强化练习(320)
第四部分|文化素养
第一章历史素养(324)
第一节中国历史(324)
第二节世界历史(333)
强化练习(339)
第二章文学素养(341)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41)
第二节中国文学(343)
第三节世界文学(353)
强化练习(358)
第三章科学素养(360)
第一节科学常识与科普读物(360)
第二节中国科技发展成就(362)
第三节世界科技发展成就(365)
强化练习(369)
第四章艺术素养(371)
第一节音乐常识(371)
第二节美术常识(375)
强化练习(383)
第五部分|教育政策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8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9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98)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02)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07)
六、《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413)
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419)
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22)
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428)
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431)
十一、《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437)
强化练习(441)
成师直通车定制协议班(443)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44)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
2019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知识(1)
2018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知识(10)
2017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知识(18)
2016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27)
2015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37)
2014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46)
2013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55)
2012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63)
2011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71)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79)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87)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95)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103)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111)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118)
2019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125)
2018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135)
2017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143)
2016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151)
2015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160)
2014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167)
2013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173)
2012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179)
2011年江西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184)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92)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98)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204)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210)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217)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223)
《中公版·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综合知识全真题库》
第一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及其教育(2)
真题实战(2)
模拟演练(3)
参考答案及解析(6)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规范(10)
真题实战(10)
模拟演练(12)
参考答案及解析(17)
第二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4)
真题实战(24)
模拟演练(28)
参考答案及解析(35)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44)
真题实战(44)
模拟演练(47)
参考答案及解析(49)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54)
真题实战(54)
模拟演练(55)
参考答案及解析(58)
第四章教育目的(62)
真题实战(62)
模拟演练(64)
参考答案及解析(69)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74)
真题实战(74)
模拟演练(77)
参考答案及解析(84)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94)
真题实战(94)
模拟演练(96)
参考答案及解析(99)
第七章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103)
真题实战(103)
模拟演练(106)
参考答案及解析(110)
第八章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116)
真题实战(116)
模拟演练(121)
参考答案及解析(130)
第九章德育(144)
真题实战(144)
模拟演练(149)
参考答案及解析(154)
第十章班主任工作(162)
真题实战(162)
模拟演练(166)
参考答案及解析(170)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师心理与专业成长(178)
真题实战(178)
模拟演练(179)
参考答案及解析(181)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85)
真题实战(185)
模拟演练(187)
参考答案及解析(191)
第三章学生心理差异与教育(197)
真题实战(197)
模拟演练(198)
参考答案及解析(200)
第四章学习心理与学习理论(203)
真题实战(203)
模拟演练(209)
参考答案及解析(222)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239)
真题实战(239)
模拟演练(240)
参考答案及解析(244)
第六章学习动机及其激发(249)
真题实战(249)
模拟演练(251)
参考答案及解析(255)
第四部分文化素养
第一章历史素养(264)
真题实战(264)
模拟演练(264)
参考答案及解析(266)
第二章传统文化与文学素养(268)
真题实战(268)
模拟演练(268)
参考答案及解析(269)
第三章科学素养(271)
真题实战(271)
模拟演练(271)
参考答案及解析(272)
第四章艺术素养(274)
真题实战(274)
模拟演练(274)
参考答案及解析(275)
第五部分教育政策法规
真题实战(278)
模拟演练(282)
参考答案及解析(292)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04)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
标准预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在作答前,请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和《教育综合知识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50道题,计50分,试题均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教育综合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填涂,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四道大题,计50分,作答时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教育综合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的非指定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严禁将试卷和答题卡带出考场。
4.严禁折叠答题卡。
第一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首次把“教”“育”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见于()。
A.《论语》B.《学记》
C.《孟子》D.《说文解字》
2.教育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表现之一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
A.历史继承性B.选择性
C.相互制约性D.协调性
3.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生物学上的成熟,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而且认为教育和后天的其他影响对于人的发展无足轻重的学者是()。
A.霍尔B.洛克
C.高尔顿D.华生
4.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的“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关键期B.依恋期
C.混沌期D.最近发展区
5.人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人与动物发展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表现出来的。
A.教育B.环境
C.遗传D.活动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一样,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7.欧美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属于()。
A.单轨制B.中间型学制
C.双轨制D.分支型学制
8.对义务教育中的“义务”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
B.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C.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D.学校有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义务
9.以下不属于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和策略的是()。
A.接受进修培训B.日常教学反思
C.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D.同伴交流与合作
10.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A.班级活动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D.社会公益活动
11.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它体现了()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A.一级课程B.二级课程C.三级课程D.国家课程
12.从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水平教师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下列描述符合高级新手水平阶段特点的是()。
A.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
B.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
C.以直觉的方式立即做出反应
D.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逐渐整合
13.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该理论的()。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
14.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B.沉思型
C.场依存型D.冲动型
15.胡老师抱怨她班上的学生:“当他们违反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喊大叫,但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对学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来加以解释。
A.正强化B.负强化
C.给予惩罚D.消退
16.假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过程中已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学习圆的时候,告诉学生“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立即能发现圆具有轴对称图形的一切特征。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
C.派生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17.规则是由概念组成的,它反映了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则学习以掌握相应的概念为基础,其实质是学生能在体现规则变化的情境中适当应用规则。这种规则就是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
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D.认知策略
18.态度是通过学习尤其是社会性学习得来的。1961年,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服从、同化、内化
B.服从、从众、同化
C.服从、内化、同化
D.服从、同化、从众
19.主张人必须保持认知的协调或心理的平衡状态,当两种认知或认知与行为不协调时,为了保持一致,态度将发生变化的观点来自()。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B.认知平衡理论
C.认知失调理论D.认知发展理论
20.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发现,人看到某一物品有一种常用的功能后,就很难看出这一物品的其他功能,进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这一现象称为()。
A.定势B.功能固着
C.问题表征D.认知结构
21.与形式训练说迁移理论观点联系最为紧密的是()。
A.逆向迁移B.负迁移
C.特殊迁移D.一般迁移
22.某老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评价。
A.诊断性B.描述性
C.形成性D.总结性
2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完全行为能力人是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年满18周岁以上的公民,以及年满()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
A.12B.14
C.15D.16
24.小陈是某中学初三学生。临近中考,学校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分数线,规定凡低于这个分数的学生都将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考试结果出来,小陈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小陈的父亲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准许孩子报名参加中考,但被学校拒绝。案例中学校的行为侵犯了小陈的()权利。
A.受教育B.发展
C.生存D.知情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
26.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学校应当予以()。
A.开除学籍B.批评教育并开除学籍
C.批评教育,不得开除D.勒令退学
27.下列学校行为,没有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是()。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C.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D.独立开展分组教学等教改实验的
28.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叫()。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
29.课程标准是()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
30.课程资源按存在方式区分,可以分为()。
A.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B.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C.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D.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31.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问题的研究受到了课程专家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
A.协作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B.忠实取向、协作取向、创生取向
C.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协作取向
D.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32.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方面。课程评价具有()的功能。
A.导向、诊断、激励和预示B.导向、诊断、决策和促进发展
C.激励、预示、决策和促进发展D.激励、诊断、预示和促进发展
33.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一观点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巩固性B.启发性
C.循序渐进D.系统性
34.倡导发现法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A.斯金纳B.杜威
C.布鲁纳D.加涅
35.遵循“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的是()。
A.范例教学模式B.抛锚式教学模式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D.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36.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其中()是形成班集体的基础。
A.明确的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D.必要的活动
37.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若干条件。
①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②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③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④教学能力强,个性突出,与学生年龄相近
以上列举的条件中,哪些是需要突出考查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38.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原则主要包括生命性、个性化、开放性和()原则。
A.生成性B.生活性
C.生存性D.生动性
39.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评定学生B.组建班集体
C.教育个别学生D.了解学生
40.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体现了德育的()功能。
A.评价性B.发展性C.享用性D.控制性
41.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陶冶法B.锻炼法
C.情景法D.榜样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