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439610丛书名: 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首先,“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汇总”总结四川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的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并针对真题,对高频考点进行汇总。
其次,“经典真题再现”帮助考生了解真题情况,是考生备考的首要环节。
*后,“基础自测习题 深度提高精练”设置了由易到难两类习题,方便考生巩固自身基础知识、积累重点难点知识,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综合知识1001题》包含法律,公民道德建设,国情省情,公文写作,事业单位基本常识,经济、科技、文化常识,职业能力测试、时事知识和管理九部分内容。每一部分都按照“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汇总 经典真题再现 基础自测习题 深度提高精练”的架构编写,解析详尽,能够帮助考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达到有效训练的效果,提升作答能力。
目 录
考情分析(1)
高频考点汇总(1)
经典真题再现(2)
基础自测习题(4)
深度提高精练(24)
考情分析(45)
高频考点汇总(45)
经典真题再现(45)
基础自测习题(47)
深度提高精练(53)
考情分析(61)
高频考点汇总(61)
经典真题再现(61)
基础自测习题(63)
深度提高精练(68)
考情分析(75)
高频考点汇总(75)
经典真题再现(76)
基础自测习题(79)
深度提高精练(94)
考情分析(113)
高频考点汇总(113)
经典真题再现(114)
基础自测习题(115)
深度提高精练(120)
考情分析(125)
高频考点汇总(125)
经典真题再现(126)
基础自测习题(129)
深度提高精练(145)
考情分析(163)
高频考点汇总(164)
经典真题再现(165)
基础自测习题(171)
深度提高精练(202)
考情分析(227)
高频考点汇总(227)
经典真题再现(228)
基础自测习题(229)
深度提高精练(233)
考情分析(237)
高频考点汇总(237)
经典真题再现(238)
基础自测习题(239)
深度提高精练(245)
2020年四川省事业单位笔试、面试培训课程(254)
中公教育·四川分部一览表(255)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56)
免费在线读
法律知识在四川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中考查频率较高,考查范围涉及宪法、监察法、民法及民事诉讼法、刑法、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考生要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记忆一些重点法条,并学会灵活运用法律原理对实际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
(多选)下列属于我国2018年宪法修订新增加的内容的是()。
A.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C.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答案】ABC。解析: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四十条规定,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A项正确。
第三十六条规定,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B项正确。
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C项正确。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D项错误。
故本题选ABC。
(单选)下列情形中,形成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甲与乙约定在某时某地商谈合作事宜
B.甲对乙说,如果你能够在中心城区购房,我就嫁给你
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饮酒过量死亡
D.甲、乙两人分别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双方约定,等孩子们长大就让他们结婚
【答案】C。解析:甲乙约定商谈合作事宜,没有产生法律关系。A项错误。
B项也没有产生法律上的意思表示,所以也没有产生法律关系。B项错误。
C项从民法角度来说,甲属于侵权,应对乙的死亡承担侵权责任,所以产生民事法律关系。C项正确。
D项约定无效,违背婚姻自由原则。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单选)司机甲夜晚行车中,因疏忽大意将乙撞成重伤,甲为了不被后面的来车发现,将伤口流血不止并处于昏迷中的乙拖入路边小树林中,甲预见这样乙可能会因出血过多死亡,但他想乙也可能会醒来呼救而获救,或者恰巧有人从林中小路行走时发现乙而将其救护。实际上却是乙未获救护,因伤口失血过多而死亡。甲对乙的死亡属于()。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A。解析:A项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A项符合题意。
B项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B项不符合题意。
C项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C项不符合题意。
D项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本案中,甲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乙失血过多死亡,并没有期待这种结果发生,但对其发生未采取制止措施,而是放任自流,属于间接故意。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非法人组织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其()。
a.出资人承担有限责任
b.出资人或者设立人承担无限责任
c.出资人或者设立人承担有限责任
d.设立人承担有限责任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零四条规定,“非法人组织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其出资人或者设立人承担无限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故本题选b。
(单选)2018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胡云腾表示,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给社会带来重要启示,他建议针对乘客此类行为可考虑增设(),量刑可参考危险驾驶罪。
a.“危害安全驾驶罪”b.“妨害安全驾驶罪”
c.“危害公共安全罪”d.“危险驾驶罪”
【答案】b。解析:2018年11月9日,对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胡云腾建议,今后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法律,针对乘客此类行为可考虑增设“妨害安全驾驶罪”,将采用威胁、暴力方法侵犯正在驾驶公共交通工具人员的人身权,强行干扰公共交通工具的正常行驶,或抢夺方向盘等威胁公共安全的行为纳入其中。故本题选b。
(单选)某广告公司到一职高学校招文秘,毕业生小丁由于年龄没有达到()被拒。
A.16周岁B.17周岁
C.18周岁D.20周岁
【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故本题选A。
(单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关于试用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B.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
C.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
D.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C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单选)当机动车驾驶员违法驾驶时,有权依法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部门是()。
A.道路运输管理部门
B.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C.路政执法部门
D.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故本题选B。
(单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以下物品应当追缴的是()。
a.王某用于诈骗的假美元
b.张某盗窃得来的价值200元的手机一部
c.李某被民警现场查获的用于赌博的赌具
d.地铁安检时,吴某被查获的非法随身携带的管制刀具一把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一条规定,“办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赌具、赌资,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以及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追缴退还被侵害人;没有被侵害人的,登记造册,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a、c、d三项应该被收缴。故本题选b。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刑法给犯罪嫌疑人定罪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对法律没有规定的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应该()。
a.不定罪b.依照习惯定罪
c.依照法理定罪d.依照以往判例定罪
2.所谓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综合,其中,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属于()。
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
c.犯罪的主观方面d.犯罪的客观方面
3.根据2018年宪法修正案,爱国统一战线中新增加的阶层是()。
A.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4.下列职务中,受连任不得超过两届限制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B.国家主席
C.国家副主席D.中央军委主席
5.下列关于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
B.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
C.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D.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6.下列关于监察委员会职责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B.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
C.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D.对涉嫌职务犯罪的,依法提起公诉
7.下列关于监察机关采取的搜查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搜查女性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或者医师进行
B.监察机关进行搜查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提请公安机关配合
C.在搜查时,应当出示搜查证
D.搜查时,应有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属等见证人在场
8.根据我国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下列构成违宪违法的是()。
A.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本自治州的自治条例
B.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参加选举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
D.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减征个人所得税
9.下列关于留置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由监察机关全体人员集体研究决定
B.设区的市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
C.省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国家监察委员会批准
D.留置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