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61337丛书名: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轻松练
《中公版·2019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轻松练:综合素质(中学)》乃编者根据历年真题考查情况编写,力求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真题奥义,提升备考效率。本书具备以下两大特色:
特色一:突出真题——题型分类。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的题型、题量及其分值设置都极为稳定。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以题型为单元,按题型分篇,各篇下分考点呈现真题。通过这种分题型、分考点的讲解模式,您能够初步了解各类题型的特点,掌握各类真题题型中的常见考点及其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制订面向各类题型的备考策略,强化各类题型的解题思维。
特色二:突出真题——作答技巧。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所涉及的考点都会有相对性的变化或调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一是指考查范围,二是指作答技巧。我们对真题的作答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段讲解,将真题解析分为“考点详析”“思路剖析”“备考点拨”“举一反三”等多个版块,力求以讲练结合的形式,让您逐步理清解题思路,学透考点内容,掌握答题技巧。
在单项选择题篇中,按照考点分类,先给出一个示例真题,针对该真题所涉及的考点,设置了“考点详析”,讲解相关知识;接着是“备考点拨”,针对考点补充重要知识内容,提供记忆方法,可谓“小题大做”。“举一反三”中设置了考点相关的真题与练习题,让考生能够触类旁通。
在材料分析题与写作题篇中,编者设置了“知识背景”“材料梳理”“思路剖析”“技巧点拨”等版块,让考生能够从读题、审题到答题,在完整的解题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学习解题方法。
在预测试卷篇,编者编制了两套高度契合真题考试范围、考试难度的试题,以供考生检测练习效果。
第一章职业理念(2)
第一节 教育观(2)
考点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实施要求(2)
考点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
考点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
第二节 学生观(11)
考点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1)
考点2学生是发展的人(14)
考点3教育公正原则(16)
第三节 教师观(19)
考点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19)
考点2教师专业发展(22)
考点3教师行为转变(25)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28)
第一节 学生的权利及其保护(28)
考点1学生的人身权(28)
考点2学生的受教育权(31)
考点3学生的财产权(3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6)
考点 宪法(3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9)
考点1法律责任(39)
考点2学校与教师(42)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4)
考点1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利(44)
考点2法律责任(46)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9)
考点1教师的权利(49)
考点2教师行为(52)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5)
考点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55)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59)
考点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59)
考点2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的处理(62)
第八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65)
考点1学校和学生承担责任的情形(65)
考点2学校不承担责任的情形(68)
第九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71)
考点1战略目标(71)
考点2发展任务(74)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77)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77)
考点1“三爱”(77)
考点2为人师表(80)
考点3终身学习(83)
第二节 教师职业行为(85)
考点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86)
考点2教师与同事、家长的关系(88)
第四章 文化素养(92)
第一节 历史常识(92)
考点1世界历史常识(92)
考点2中国历史常识(95)
第二节 科学常识(97)
考点1我国科学发展历史常识(97)
考点2外国科学发展历史常识(99)
考点3生活中的科学常识(102)
第三节 传统文化常识(105)
考点1古代称谓(105)
考点2神话故事与历史典故(107)
考点3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110)
考点4天文历法和传统节日(113)
第四节 文学常识(115)
考点1外国文学(115)
考点2我国古代诗词歌赋(118)
考点3我国现当代文学(120)
考点4我国文学理论(122)
第五节 艺术常识(125)
考点1绘画常识(125)
考点2雕塑与书法(128)
考点3我国音乐常识(131)
考点4西方音乐常识(133)
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136)
第一节 信息处理能力(136)
考点1Word工作界面(136)
考点2Word的基本操作(139)
考点3Excel的功能与基本操作(141)
考点4PowerPoint的功能与基本操作(143)
第二节 逻辑思维能力(145)
考点1命题的类型(145)
考点2类比推理(147)
考点3负命题的推理(150)
考点4真假话的推理(151)
考点5假言命题的推理(154)
考点6直言命题的推理(156)
考点7图形推理(158)
考点8智力推理(160)
考点9数列推理(162)
考点10数字推理(164)
第二篇材料分析题
第一章职业理念(168)
第一节 教育观(168)
考点 教育观(168)
第二节 学生观(175)
考点 学生观(175)
第三节 教师观(183)
考点 教师观(183)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193)
考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3)
第三章 阅读理解能力(208)
阅读理解1(208)
阅读理解2(212)
阅读理解3(215)
第三篇写作题
论说文写作1(236)
论说文写作2(239)
第四篇预测试卷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预测试卷(一)(256)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预测试卷(二)(267)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277)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286)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考点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实施要求
【2019上】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
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
考点详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①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②面向全体学生;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实施素质教育时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①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减轻学生负担和增加课外活动就能实现的,而是要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与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除了课程之外,还包括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管理活动,校外、课外教育活动及班主任工作。课外、校外教育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但是素质教育并不等于课外活动。题干中,校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开展很多课外活动,这是不正确的,故本题选A。
备考点拨
教育观中关于素质教育的考查,重在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只有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才能真正实施好素质教育。在试题中经常会营造类似例题中的误区,考生应正确认识素质教育,避免这些误区。
①“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②“素质教育就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这是对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③“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④“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这种观点忽视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⑤“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形式化理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⑥“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并没有错,要说错的话,那就是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是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⑦“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首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其次,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因为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地学习、刻苦地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升学率。
举一反三
1.【2018上】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学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的认识(??)。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B.体现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C.符合提升学校实力的需要
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2.【2017下】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步骤一:从????号烧瓶倒入????号烧瓶……”“显微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左手托住????……”这说明韩老师(??)。
A.教学理念偏失
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
D.教育行为失范
3.【2015上】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4.【2014上】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次考试成绩前三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A.正确,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B.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
C.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素质
D.不正确,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参考答案?
1.A。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好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减轻学生负担和增加课外活动就能实现的。题干中的校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和增加课外活动的观点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忽视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2.A。解析:新课改倡导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等。生物实验课本身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而韩老师采用的是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了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没有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体会显微镜的用法,可见韩老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偏失。
3.B。解析:题干中,马老师以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这表明了马老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4.D。解析:班主任孙老师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孙老师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考点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8下】关于下图反映的情形,正确的说法是(??)。
A.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B.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D.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考点详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基本内涵中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开阔、实践能力强的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其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中做报告的“优秀学生”的心理测验不及格,他做报告时还有人撑散递毛巾,这些信息都说明这名学生在心理发展以及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不足,也就是身心发展不均衡、不全面。这样的学生被评为“优秀学生”,说明该学校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故本题选B。
备考点拨
关于素质教育内涵中全面发展的理解,考生应着重将素质教育与过去应试教育的教育目的区分开来。目前的教育形势中,仍有很多学校和教师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只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类考试题中,找准关键词可帮助考生快速做出判断,如所示真题中的“心理测验”“不及格”。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知识、技能、心理各方面的发展,“不及格”说明该名学生的发展并不全面。当前课程体系中,有些课程是专门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如“综合实践活动课”。若是题干中有用语、数、外等课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课或音、体、美,或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等信息,则可以判断该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有的题干中有“全面”“广博”“实践”“创新”等词,这是学校或教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
举一反三
1.【2018上】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2.【2017上】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年级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力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2016下】某校的校训是“卓越立于全面,广博产生精专”。这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A.开拓创新B.全面发展
C.自主发展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
1.C。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