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75384丛书名: 考研政治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考研政治:考前20题(分析题)(新大纲版)》具有如下特色:
1.依据2020新大纲,全新研发
《考研政治·考前20题(分析题)》严格按照2020考研政治大纲编写,预测考点和模拟试题考点均从大纲中提炼而来,有利于考生迅速抓住复习重点,*限度减少记忆量。
2.深入研究,重点突出
本书编写组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的基础上,总结出常考知识点,命题重点突出,避免无谓地浪费考生宝贵的复习时间,以使考生在短期内尽快温习以及回顾重要考点,从而能够从容应对考试。
3.结合时政热点,实战演练
【预测考点】后紧跟【模拟试题】,有利于考生在把握知识点后进行迅速巩固。模拟试题紧贴时事热点,围绕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将理论知识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以达到准确把握考试脉搏的目的,从而使考生冲刺阶段的备考更加科学。
4.移动自习,随时随地
购书享有研究生考试自习室多样增值服务,考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上自习。
1.依据2020新大纲,全新研发
《考研政治·考前20题(分析题)》严格按照2020考研政治大纲编写,预测考点和模拟试题考点均从大纲中提炼而来,有利于考生迅速抓住复习重点,*限度减少记忆量。
2.深入研究,重点突出
本书编写组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的基础上,总结出常考知识点,命题重点突出,避免无谓地浪费考生宝贵的复习时间,以使考生在短期内尽快温习以及回顾重要考点,从而能够从容应对考试。
3.结合时政热点,实战演练
【预测考点】后紧跟【模拟试题】,有利于考生在把握知识点后进行迅速巩固。模拟试题紧贴时事热点,围绕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将理论知识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以达到准确把握考试脉搏的目的,从而使考生冲刺阶段的备考更加科学。
4.移动自习,随时随地
购书享有研究生考试自习室多样增值服务,考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上自习。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考研政治:考前20题(分析题)(新大纲版)》由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根据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本书根据考生学习特点和复习规律,在内容编排上科学巧妙,与考研政治大纲和真题紧密结合,内容设置针对性强。本书包括【预测理由】【预测考点】【模拟试题】三个部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利于考生快速掌握相关重要考点。
目 录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题1唯物论(2)
专题2辩证法(8)
专题3认识论(16)
专题4唯物史观(26)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专题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4)
专题2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42)
专题3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8)
专题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5)
专题5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2)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题1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70)
专题2筹建新中国(76)
专题3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81)
专题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85)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题1人生观(94)
专题2理想观(103)
专题3爱国主义(110)
专题4道德观(117)
专题5法治观(131)
第五部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专题1经济全球化与综合国力竞争(140)
专题2国际理念(145)
专题1唯物论(2)
专题2辩证法(8)
专题3认识论(16)
专题4唯物史观(26)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专题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4)
专题2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42)
专题3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8)
专题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5)
专题5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2)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题1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70)
专题2筹建新中国(76)
专题3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81)
专题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85)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题1人生观(94)
专题2理想观(103)
专题3爱国主义(110)
专题4道德观(117)
专题5法治观(131)
第五部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专题1经济全球化与综合国力竞争(140)
专题2国际理念(145)
免费在线读
专题1唯物论
预测理由
唯物论属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章节。在2010—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中,唯物论在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被考查了材料分析题中的一问。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中,唯物论往往同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结合在一起被命制材料分析题。
预测考点
考点1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考点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意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再次,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矗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点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内容包括: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模拟试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
改革开放之初,虽然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面对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设计了用70多年、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没有非凡的胆略、坚定的自信是作不出这样宏远的构想和决策的。
……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如何理解“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说“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答案要点
(1)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包括社会发展规律在内的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这里的“历史发展大势”指的就是社会发展规律,我们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这里的“抓住历史变革时机”指的就是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再次,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这里的“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指的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在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2)这里的“信仰、信念、信心”是一种精神力量,从哲学的角度讲是指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的力量能够变为物质的力量。改革开放之初,虽然我国面对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凭着对未来的信心,勇往直前,锐意进取,踏实实干,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展望未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仍然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预测理由
唯物论属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章节。在2010—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中,唯物论在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被考查了材料分析题中的一问。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中,唯物论往往同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结合在一起被命制材料分析题。
预测考点
考点1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考点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意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再次,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矗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点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内容包括: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模拟试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
改革开放之初,虽然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面对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设计了用70多年、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没有非凡的胆略、坚定的自信是作不出这样宏远的构想和决策的。
……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如何理解“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说“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答案要点
(1)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包括社会发展规律在内的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这里的“历史发展大势”指的就是社会发展规律,我们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这里的“抓住历史变革时机”指的就是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再次,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这里的“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指的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在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2)这里的“信仰、信念、信心”是一种精神力量,从哲学的角度讲是指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的力量能够变为物质的力量。改革开放之初,虽然我国面对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凭着对未来的信心,勇往直前,锐意进取,踏实实干,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展望未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仍然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