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3448丛书名: 无
一部商业发展的历史缩影、几代商人奋斗的创业诗史。
《百年大集》描述了以主人公李德信的奋斗历程为线索的众生相,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清明上河图》,集中显现了一代商人执着追求和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百年大集》讲述了李德信从李村大集摆摊儿开始,依靠李村大集,以诚信为本在集市上获得信誉立住了脚,事业逐渐扩展到李村商圈,经历了同行竞争、商业转型等诸多创业的艰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成为成功的企业家的故事。在创业的过程中,李德信始终坚持做人的底线,以诚实守信为本,集中显现了一代商人执着追求和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百年大集》:作者以高度的洞察力与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以主人公李德信的奋斗历程为线索的百年大集众生相。作品塑造的独臂老爹、金隆一、龙三爷、钱二姐、连科长、朱书记等众多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场面栩栩如生,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清明上河图》。
引子……………………………………………………………………………001
第一章.一夜破产……………………………………………………………004
第二章.初到李村……………………………………………………………011
第三章.独臂老爹……………………………………………………………017
第四章.张氏兄弟……………………………………………………………025
第五章.龙三大哥……………………………………………………………030
第六章.江湖恩仇……………………………………………………………034
第七章.假冒伪劣……………………………………………………………041
第八章.因祸得福……………………………………………………………048
第九章.栽赃陷害……………………………………………………………055
第十章.女中豪杰……………………………………………………………062
第十一章.将计就计…………………………………………………………069
第十二章.敲诈勒索…………………………………………………………077
第十三章.下岗大军…………………………………………………………082
第十四章.美救英雄…………………………………………………………087
第十五章.以身相许…………………………………………………………094
第十六章.以德报怨…………………………………………………………101
第十七章.告别大集…………………………………………………………107
第十八章.进入商圈…………………………………………………………118
第十九章.釜底抽薪…………………………………………………………124
第二十章.千钧一发…………………………………………………………133
第二十一章.得饶人处………………………………………………………141
第二十二章.兄弟离心………………………………………………………148
第二十三章.夫妻反目………………………………………………………153
第二十四章.儿女情长………………………………………………………157
第二十五章.山田社长………………………………………………………161
第二十六章.抵制日货………………………………………………………167
第二十七章.请君入瓮………………………………………………………174
第二十八章.婚宴惊魂………………………………………………………180
第二十九章.瓜田李下………………………………………………………184
第三十章.德福中枪…………………………………………………………190
第三十一章.握手言和………………………………………………………196
第三十二章.拆迁魔咒………………………………………………………199
第三十三章.三星大厦………………………………………………………204
第三十四章.成人之美………………………………………………………209
第三十五章.有奖销售………………………………………………………213
第三十六章.恶意举报………………………………………………………217
第三十七章.一场豪赌………………………………………………………221
第三十八章.笑泯恩仇………………………………………………………225
第三十九章.引狼入室………………………………………………………230
第四十章.微服私访…………………………………………………………237
第四十一章.小白归来………………………………………………………241
第四十二章.老爹归去………………………………………………………245
第四十三章.区委书记………………………………………………………248
第四十四章.政府大集………………………………………………………253
第四十五章.有容乃大………………………………………………………260
第四十六章.洪水袭来………………………………………………………265
第四十七章.父子隔阂………………………………………………………268
第四十八章.市场大鳄………………………………………………………273
第四十九章.电商疑云………………………………………………………279
第五十章.挑拨离间…………………………………………………………285
第五十一章.四顾茅庐………………………………………………………290
第五十二章.价格血拼………………………………………………………295
第五十三章.大集搬迁………………………………………………………299
第五十四章.雪上加霜………………………………………………………307
第五十五章.银行逼债………………………………………………………313
第五十六章.落井下石………………………………………………………318
第五十七章.书记出手………………………………………………………323
第五十八章.鲇鱼来了………………………………………………………329
第五十九章.苏宁云商………………………………………………………333
第六十章.百年大集…………………………………………………………339
尾声……………………………………………………………………………344
后记……………………………………………………………………………347
《百年大集》的诉说
韩嘉川
李村大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明万历年间的《即墨县志》记载:“市集,在乡十二。李村,在县南六十里。”在明代的时候,李村集就属于即墨行政辖区的十二个乡间大集之一,并且在即墨县城南六十里的地方。清同治年间的《即墨县志》记载,即墨县有城集四个,乡集三十九个,而李村大集是其中之一。民国十七年的《胶澳志》记载,李村区的集市有李村、枣园、沧口、浮山所……
这些记载勾勒出一条线索。万历年间的李村,还属于即墨,或者说那时候还没有青岛,尽管已经有了鳌山卫雄崖所、浮山所这些军事机构,但即墨城是那时这个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才有了“即墨县南六十里”之说。清同治年间的即墨,已经辖有四个城集、三十九个乡集,从集市数量的增加,能看出这个地区的人口比明朝时多了不少。而《胶澳志》的出现,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青岛(其时称“胶澳”),且人口开始往那座海滨城市汇聚。民国十七年是1928年,那时德国人因“一战”战败已经离开了,且经过日本人短暂的管理之后,青岛已归还给中国。这个时期恰是民国黄金十年的开初之时,青岛地区的工业无论是日本人经营的纱厂,还是民族工业,都处于上升发展阶段,于是便有了李村区和李村集。
集市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可以追溯到史前人们以物易物的时代,是定期聚会交易的市场。上面的文字还说明了一个事实,即李村这个地方,无论是明清还是民国时期,其地理位置都比较突出,即便在还没有青岛城市的时候,往南可以辐射到海边,囊括胶州湾东岸、北岸及浮山所、石老人一带,东接崂山。有了青岛之后,这里又是城乡接合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清末与民国时期,尽管已经有了铁路,但是陆路进出青岛,李村都是必经之处。因此,李村集便成为这个地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交易市场了。
之所以要阐述这个地区的重要意义,是因为我手头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百年大集”的故事。在这部二十余万字的小说中,作者胡保凯讲述了一个百年大集之所以越来越兴盛,不仅承载着这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愿求,更展示了集市生态在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场景。
集市最初的形成,就是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因贸易的需要,把自己剩余的物品拿到一个约定的地方进行交易,换回更需要的东西。有些集市甚至只是利用早晨或者一上午的时间,所利用的场所也多是不便进行农耕生产的地方,譬如干涸的河套。李村集多年来一直在李村河的河道上,也是沿袭了这种风习。发源于崂山的李村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雨季会有崂山的洪水袭来,而平时则是干涸的。并且在相当一段时期,根据民俗,逢农历二七为集市日。除了计划经济时期,农村有不少专门赶集做生意的,农历一六、二七、三八、四九……在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区域里总有集市。而李村集的城乡接合部位置,农产品与工业产品构筑了城乡人们需求的平台,加之二十世纪相当一段时期内,交通不甚便利,形成了区域价差,成为吸引人气的重要因素,因而渐渐形成了每日集市。就是这样的一个集市,不仅令乡间的商贩可以有固定的摊位成为坐商,也令九十年代的大批下岗人员在这里找到了生存之道。
诚信,不仅是做生意需要遵循的法则,更是做人的尊严所在。小说主人公李德信依靠李村大集,以诚信为本在集市上获得信誉立住了脚,事业逐渐扩展到李村商圈。像李村河是一个区域的灵魂一样,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一个集市所应有的灵魂。同时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清明上河图》,把每一个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
无疑,主人公李德信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正面形象。他在人生的挫折中几度迷失、挣扎,经过了凤凰涅槃式的升华,其中少不了独臂老爹这一民间人物教父式的指点迷津,矫正其做人与做事的方向。
一个集市,既是一个生意的平台——在这里摆长摊或开门头,都要依靠这个平台为生;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各种人物,各类帮派,以及种种社会现象,在这里都有不同的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秩序,在邪气横行的时候,做生意者人人自危,甚至要靠龙三这种专踩市场为生的人物出面摆平各种矛盾。甚至钱二姐这样一个丈夫入狱只身闯荡江湖的女子,不得不使出孙二娘式的手段,深陷种种矛盾中打拼生存。李德信在被多次构陷之后,终于明白自己要站立起来,必须在集市上树立正气,才是自己的发展方向。打拼过程中,有投靠他却以揩商贩的油占便宜的金隆一,有自己的老婆在不正常心态的驱使下想多拿多占,以及自己的弟弟为求发展而做出背离的事等等,他在整肃这些身边现象的同时从而树立起威信。其间,几个正面形象的人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市场管理所的邴所长、工商局的连科长,都塑造得有血有肉,分寸把握得比较到位。
商户之间有了正气与诚信,给顾客以良好的印象,集市自然会更加繁盛。而让利给同行,是李德信进一步走向成熟的经商之道,即使对曾经陷害过自己的人。这部小说从内在故事结构上体现了这样一个观念:“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生意场上的人,还是其他行业的人,大家忙忙碌碌,目的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好一些。所不同的是,有的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一些,有的人是为了一己私利;有的人是凭诚信、凭辛劳获取利益,有的人却不择手段,以伤害他人利益的手段获取利益。李德信最初是为了让老婆孩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是为了同乡或投靠自己的下岗工人都能吃上一碗体面的饭,到后来却能在激烈的竞标中急流勇退,将利益让给曾陷害过自己的对手。这样的境界,令人想起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到这里,李德信这个人物才算真正立了起来,也进一步说明此人是堪当大任之人。作者在这里也给出了一个重要启示,做生意赚钱,固然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必要手段,但是赚钱不是目的,让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所应该有的状态。
小说的构思与人物塑造,在上半部中作者已经完成了非常重要的过程,而在下半部又向读者揭示了主人公面对的重要考验,也就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崭新问题——坐商与电商的矛盾。对主人公来说,这也是他与儿子两代人的观念差异所引发的矛盾。
这部小说向读者揭示的深层意义,在于一个集市(市场)的健康发育,离不开诚信的法宝,也就是契约精神,这是市场经济所要遵循的一种灵魂。作者只有详细观察市场人物,透彻理解交易规则和潜规则,才能驾驭这一题材。尤其是多层面的分析与透视,使读者通过其塑造的人物看到市场的真谛所在。
《百年大集》不是纪实文学,却是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说。小说是虚构的艺术,通过虚拟的故事情节与人物,从感性而朴素的认识中归纳出理性的思考,给读者以启迪。作者以高度的洞察力与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以主人公的奋斗历程为线索的百年大集众生相。只是在细节上将众多人物的内心活动与命运走向,做进一步的丰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会更好一些。
作者胡保凯创作过一部写市场执法与食品安全的长篇小说《舌战》,获得好评。这部作品是作者的又一丰硕成果,而且以更具深度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一个百年大集的繁荣景象及其变迁。
2018年7月20日
(韩嘉川,青岛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
引 子
蓝岛市的市区在海的北岸,又是在山南。它东北方向的这座山叫崂山。崂山从海平面上凭空而起,所以就显得非常雄伟了。崂山是蓝岛市几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其中一条,从东往西,弯弯曲曲,穿越了市区,也穿起了两个区,最后注入大海。东边的,自然就叫崂山区,几年前还叫崂山县。西边的靠着海,叫沧口区。河经过东边的崂山区的这段儿地方,叫李村,是崂山区原来的老县城。那么这条河,就理所当然叫李村河了。
李村河的河床正中央,有一个大型农贸市场。
咱们的故事,就从这个农贸市场说起。
一九九四年夏天的一天,一场暴雨,正朝李村袭来。
天空一片昏暗,乌云重重叠叠,就像直冲云霄的滚滚黑烟,慢慢在云层中消散。半空,滴落的雨柱像万箭齐发,骤然射向大地。地上,马路早已水流成河,蚕豆大的雨点激起了阵阵水泡。那雨水汇集处,就像万马奔腾,裹挟着灰黑色的污垢和乳白色的泡沫,湍急地冲向李村河底,泥沙俱下。李村河底早已一片汪洋,河床中间最低处的那条水沟,此时也被这股洪流给吞没了。
“哪儿跑!”
“给我站住!”
“抓住他!”
河底突然传来厮打声。只见大雨中,四名汉子正在河底上演一出“三英战吕布”。被围攻的汉子有三十多岁,大高个,黑眉毛底下一双黑眼珠英气逼人。他穿了一身蓝色的海军便装。这身打扮,一看就是市场上最普通的小商小贩打扮。他此时虽然赤手空拳,不过脸上毫无惧色,一双黑眼睛冷静地瞅着敌人,伺机夺路而逃。一名大块头冲上前来。一个漂亮的扫堂腿,大块头被撂倒在地。另外两人见状猛扑。小贩辗转腾挪,出拳,左右开弓——啪!四人打斗在一起。
雨声像战鼓,天空中夹杂着隆隆的雷声和啪啪的闪电。
在河北岸的一个小吃店里,一名少妇正伫立窗前。她瞅着这场厮杀,好像对被围攻的男子非常关心,注视的眼睛一眨不眨。她的神色倦怠,眼神充满了焦虑和哀怨。
又斗了几个回合,小贩身上中了几拳,也叫那三人吃了不少亏,其中一位鼻子给打破了。那小贩不敢恋战,瞅准空子,把眼前汉子一把推开,一个三级跳,夺路就朝那条水沟冲去。
那小贩似乎早已探明水沟深浅,也许是急中生智,只见他身子一纵,就像点水的蜻蜓,眨眼就跃过了十多米宽的河水,眼看着就可以跳上对岸,逃之夭夭了。
水沟处在河床中央的最低处,再往南便是河堤。只是顺着河堤,早已盖起了一溜儿的商业用房,下面用水泥柱子支撑着,这样不影响泄洪。不过此时反倒成了一道屏障。只有中间的一道台阶可以逃生,有十几磴。小贩拔腿就朝那台阶冲去。
“给我站住!”是另一条汉子,突然从台阶后面闪了出来。
这名大汉一看就是前面三人的同伙,早就埋伏在了这里。小贩一愣,发现拦路之人手里擎了一条腊棍,吃了一惊。
练过武的人都知道:腊棍是专门用来打人的。
“你想咋地?”小贩喝道。
“哼,小子,在这个市场混,不懂规矩是吧?”
“你想怎么着?”
“我今天就是叫你知道知道!”
大汉舞棍就打,小贩猝不及防,身上早挨了几棍。他忍痛急忙闪避,躲到了水泥柱子后面。那使棍的大汉也不追赶,就想一夫当关,等到后面那三人赶到。小贩心急如焚,几次试着要冲过去,都被乱棍打回。正在这时,后面的追兵到了!
四人将小贩团团围在了中间。
小贩急忙一弯腰,抓起了地上两块砖头,成了他手里的两面板斧!
“小子!”那使腊棍的汉子喊道,“我告诉你,冤有头债有主,你在市场卖的什么破玩意儿!假冒伪劣,差点儿电死了人!还不认账!今天揍你就是给你个明白!给我打!”
汉子腊棍一摆,早打掉了小贩手里的砖头。四人一拥而上,就像非洲草原四头母狮子撕扯一头倒地的野牛,拳头雨点般朝小贩身上打去。
小贩满脸是血,可他不甘心当野牛,更不想坐以待毙任人宰割。他的一双大手乱抓乱挥,情急之下摸到了一块砖头。他哇哇乱叫,他的砖头乱劈乱砸,不管死活,他比野牛还凶猛疯狂。他要拼命。
他站起来了!突然又站住不动了。
是另一块砖头,拍在了他的头上。
血,好多血,分成了好几股,就像外边雨水汇成的溪流,沿着额头,沿着鬓角,慢慢地,慢慢地,淌了下来。
他两眼一翻。
他努力地挣扎着想挺过这一关,因为他知道:只要咬紧了牙,保持头脑清醒,他就能挺住,他有经验。可是,这次,他不行了!
小贩直挺挺地朝前倒了下去,“扑通”一声趴在了水中。
这下那四人慌了神,知道惹祸了。那使棍的汉子手里的腊棍落到了地上。
“快跑!”四条汉子仓皇跑开了。
外面的雨柱继续狠命地敲击着马路,半空腾起了团团迷雾,不知是水汽还是烟尘。
第一章 一夜破产
一九九四年,这一年,李德信正好三十六岁。
李德信是相信本命年的讲究,所以妻子安娜给他买了一套大红:红内衣红内裤外加红袜子,这叫李德信挺高兴的。他相信红色,他觉得红色能给他带来好运。
电缆厂的家属院又在盖一座新楼。穿过家属院的大门垛子,往西走是一段斜坡。李德信现在走在这条路上是大摇大摆。自己给厂里开除又怎么了?他现在胯下的坐骑是“本田嘉陵”,有四个挡,可以要多快有多快。他觉着把厂里那些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永久”“飞鸽”赶超过去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下雨天,能溅他们一身泥!哈,这年头有钱人就得屁股底下冒烟儿。解气!爽!那个叫来劲儿!国家不是鼓励万元户吗?我李德信已经达到了!
“呸,腐败!我看马上就完了!这么个整法儿,不出两年,电缆厂就得关门大吉!”回到四楼自己的家,瞅着斜坡上开过的“伏尔加”,李德信啐了口唾沫说。
“你快拉倒吧,德信,可别瞎说。你是叫厂里除名的,我和二弟还要在厂里干呢!”安娜这会儿回来了,她是厂里的统计员,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开个小差。
“不是说伏尔加要换奥迪吗,三十万的?他个奶奶的!”李德信不但没有停止瞎说,还蹦起了高,“就这么个整法,呸、呸、呸!这又盖楼哪,分给谁去,刚进厂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就电缆厂这点儿破家底?折腾吧!”
“行了行了,你咋就那么多牢骚呢!”安娜还是坚持纠正,举着红内裤的手放了下来,露出的一张俊脸眉头紧皱,“你干你的个体,人家当人家的厂长,各有各的道儿。你不本田也开上了吗?哪来这么多意见?!”
“关键他小日本的东西好啊!怎么,你也有意见?我开本田是凭我的本事挣的,管得着吗?”
“小日本小日本,嘿,你脑子有病是吧?!你忘了你爷爷怎么死的啦?”
安娜不爽,李德信只好也跟着没了脾气。楼梯里突然传来了噔噔声,接着便是敲门声。李德信两步就抢到了房门前。
“哥!”原来是二弟德福,德福的脸这时像纸一样白,“厂里开着伏尔加来报信啦!说爹他、爹他……”
“快说爹怎么啦?”
“爹快不行了!”
李德信觉得自己算是一夜破产了。医药费两万多,厂里的小会计竟然闭着眼睛说不给报销。呸呸呸,李德信真想啐几口唾沫把财务科淹了。怎么办?本田必须卖掉,不能骑着在斜坡上兜风了。还有库存的两部“雅马哈”,二手的。这两年小日本儿算是白倒腾啦!关键是不能报销?这才是大意外。呸呸呸,该死的国营厂长!
去厂里闹,大嗓门儿吆喝,跳着高踢厂办的门,再砸,咚咚咚!往财务科扔死猫死耗子,毒死的,吓得小会计尖叫着蹿到了楼顶。可是这些都没用。李德信突然间觉得钱什么的都不重要了,他现在需要的是静一静。他觉得除了悲伤更多的是内疚,觉得对不起爹,自己长这么大就没听过爹一句话。他忽然觉得都是他不对,因为他老是犟。他这时觉得爹其实每句话都有道理。他觉得爹最后的那句,他应该听一听。
这里没法活了,去蓝岛吧,回到咱们老家去。回李村,那儿有个李村集!就这些话。
他恍恍惚惚的,就好像一直在做梦。但直觉里他认为没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去拒绝,因为对爹的内疚。他其实是个孝子!
李村集!李村集!咚咚跳的心的最深处,李村集在呼唤他。
身上多了六百块钱,是安娜的私房钱。安娜也一直含着泪,把他送上了发往北京的绿皮火车。
先是北京,在这里转车;再是济南,再转一次;然后最后一站,在海边上的——蓝岛。
蓝岛的火车站对李德信来讲并不陌生,就好像梦里曾经来过。哈尔滨街头从来不缺的就是洋葱头式的教堂和十字架,那么蓝岛的火车站保留着浓厚的特色,哥特式,尖顶。再就是边上,附近的那几条街:中山路,广西路,也都是一样锥形的屋脊和圆拱的窗。看着看着,李德信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觉着蓝岛其实非常熟悉。他对蓝岛开始喜欢了。
区别是海。这也是火车上他寻思着要体验一番的,或者说凭吊。这个时间他还找不着北,他觉着海应该在北边,那是家的方向。如果边上没有过路的,他真想跪下来磕三个响头,给爹。
“您好,先生,您吃饭住店吗?”
有人叫他。李德信回过头来,是个小姑娘,打扮得倒是清纯,脸上长着粉刺和痘痘,感觉也就二十岁不到。这一提醒倒叫李德信想起时间来。急忙抬手瞧了瞧,哟,原来已经十一点半过了。
“哎!在哪疙瘩呢?”
“就在前面呢,不远!”小姑娘笑出了两个小酒窝,朝边上一条街指了指,李德信也没看清。“我们店是刚开,”小姑娘接着说道,“位置上挺偏的。想以后请您多关照哩。不过饭便宜。您常来啊!”
“行啊,那看看去!”最后这句有吸引力,李德信跟在了小姑娘后头。
到饭点了他不愿意麻烦亲戚。他怕人家说:来了就吃饭啊,像个要饭的!人穷志不能穷,他有他的自尊心。
这时小姑娘在前头引领着,穿过了几条街,就来到了那个小吃店。一瞧,原来还是一座地下室,半截子的房间都埋在了地下,只露出了一扇圆拱的窗。这种样式的房子他在路上见过,李德信对此只是好奇,觉着新鲜,心想也就蓝岛才有这样的洋房,正好见识见识吧。
顺着侧面的楼梯下去,果然里面只有三间斗室,都是单间,潮气也扑面而来。房间也十分简单,就像外头招牌上的字:面条一块一碗。这正合李德信的意:穷家富路,省一分是一分。进了单间,四个圆凳一张圆桌。“来碗肉丝面就行,急着走。”李德信告诉小姑娘。小姑娘答应而去。李德信就在圆凳上坐着。等了十分钟,门开了,是一名女服务员,没敲门就进来了。
李德信“噌”地就站起身来。
他突然觉得眼前这位服务员非常面熟,关键是打扮:穿了旗袍,可又不是老家熟悉的那种,是连衣裙,大腿全裸,还露了半个胸!
“你闪开,我要出去!”
“哎哎,你急什么呀!你要的面条呢!”
“你这个小姑娘怎么能干这个?!”
正是刚才的小姑娘,这会儿摇身一变成了狐狸精。李德信早就明白了什么,急忙想跳出盘丝洞脱身。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三十六年的饺子是不能白吃的。两人推搡起来,那狐狸精就往他身上蹭,抬腿往他身上骑,要把他堵回去。只听“哐啷”一声,面条掉地上了!
李德信夺路就逃!
“站住!”猛一抬头,一条大汉拦住了去路。
后面还有两条汉子,其中一人手里还攥着一条双节棍,下头的铁链来回晃悠呢!
李德信当然明白,好汉不吃眼前亏,他退了回去。
“你们想干吗?”
“哼哼,拿钱吧,好汉!”
“我没钱!”
“没钱你就出不了这个门!”
“你!”李德信朝为首的人眼一瞪。
“怎么?”那人眼里也露出了凶光,“哼!”
“那好吧!”李德信迟疑了一下,但是就一下,他颤巍巍地掏出了钱包。
这件事叫他刻骨铭心。后来当他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他总结是轻信了那小姑娘的单纯。所以,是大意了。这叫他付出的代价是丢了安娜给他的那六百块钱。理由是耍流氓。当然,在棍棒之下,怎么说都可以了。
不过狮子即便掉进陷阱也要知道猎人是何方神圣。因为日后他想报仇。
“你是哪个地方的?”他问道。
“哈哈!这个嘛……我干吗要告诉你?兄弟,识相点,我不要你命。所以,就别考虑报警!当然,报了警也没用——我们马上就走了,闯荡江湖的!哈哈!不过,告诉了你也无所谓,你应该清楚:我们不是你们山东人!哈哈!”
他现在给剥夺得一无所有了。这叫他绝望、沮丧。这弄得哪疙瘩的!但是他不会去跳海,因为他家里有儿子,还有母亲和安娜。再就是还有弟弟德福,他得为他们负起责,他是老大呀!他就是心里闷了一肚子火!打了这么多年雁,反被雁啄了眼!娘的,继续找亲戚吧。
不过,他把那家伙的笑声刻在了心上。他要找他报仇!他咬紧了牙。
公安局的会议室里乱哄哄的。这些身穿黄绿警服的孤胆英雄正在切磋。须知他们都是哈尔滨警队里的精英,都是实干家。他们头上有一道光环叫“刑警”,他们的荣誉都是把脑袋别在腰上,跟坏人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只是并非警察无能,而是那年头匪徒太厉害,也会遭遇到滑铁卢。所以这些豪杰只要凑在一起就开始倾倒苦水,战友们降妖伏魔,共同的语言太多啦!
只听“啪”的一声,会议室棕色的大门突然开了,人群安静下来。只见一名大个子刑警,足足有一米九多,右胳膊吊在了脖子上,那只胳膊又缠着厚厚的绷带,出现在人们面前。
“请靳队长给大家讲两句!”后面跟着的警察叫道。
人群顿时鸦雀无声,目光唰地投向了这位靳队长。靳队长的脸色还是阴沉,可能是一直熬夜,那张脸像是涂了一层粉煤灰。他的背驼得厉害,中间的大鼻子像秤砣,他面颊上的肌肉抖动了两下。
“同志们!”靳队长高声说,可说出这几个字来他突然又打住了。他脸上的肌肉继续抖动着,很明显在这帮弟兄们面前他激动得了不得,他的心情很坏,是极度的沮丧、气愤。有好多的话,是心里的郁闷,要说出来,要释放出来。可坏心情叫他一时又不知怎么开口。他现在就是个楚霸王项羽!
“弟兄们,”他终于又开了口,“你们都看见了,我今天是带着伤来的!这帮王八羔子现在是越来越猖狂啦!不把咱哈尔滨警察放眼里啦!这暴露出什么?!暴露出咱有好多事儿要干有好多困难要克服!我现在告诉大家:即便我搭上这条胳膊这条命,我也要把他们全关进去!叫这些王八蛋全坐牢!”
“听靳队长的,”人群里有人高喊,“靳队长说怎么干就怎么干!玩命也保一方平安!”
“好!”靳队长叫大家伙感动得眼里泛起了泪花,那条断了的胳膊微微动了一下,“弟兄们也要注意安全。现在我介绍下案情,这桩命案导致死一伤三。我怀疑,策划者是一名叫李德信的下岗职工。这个人目前已经不在哈尔滨了。估计也不会躲哪里去!市局已经向省厅提交了通缉令,通缉他啦!我发誓:如果抓不到李德信,我以后还要是站在这儿,我就不姓靳!你们把我给抬出去!大家伙都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好!!”
西藏路好像在西边。因为都是差不多的路和差不多的楼,方向上没有正南正北的。在这座楼底下李德信足足转悠了三圈儿。他觉得本地人好像都不怎么热情,最起码没东北那边的人实在。这座土黄色的筒子楼他也不喜欢,没他家里的四层楼气派。这时他忽然想念起电缆厂的家属院来,甚至是电缆厂,电缆厂里的厂长和工友,他们也没那么讨厌了。只是……唉!
回到现实吧。他在这座楼前差不多又端详了五分钟,应该是这儿,他掏出了小本子,照本子上的地址对了对。没错,就这儿了!
楼梯和走道堆满了杂物,拥挤不堪。屋子里收拾得倒是干净,木质的地板上还刷了深红色的油漆,走在上面咯吱吱响。只是亲戚好像不太爱说话。他爱人就是叫李德信吃干饭,大米,“德信,再吃一碗吧!别不好意思,来,再吃一碗!”嘿,把我当小孩子吗?
李德信没记错的话,那天他是吃了四大碗干饭。
他倒想吃几筷子炒菜,餐桌上也明摆着。可那老太的“热情劲儿”反叫他拘束起来,只好就着口水吃干饭了。
堵,是心里头堵!也赌气!
干饭也就吃了两天,李德信就告辞走人了。
“嗯,你去李村也好,那儿有大集,热闹,机会也多。去吧,呵呵!”亲戚还是不吱声,是老太替他说的。
“走啦!”李德信头也不回地走了。这倒不是一顿四碗的干饭,主要是父亲的话,烙在了心上,是他终极的希望:大集,去大集吧!当然,干饭叫他走得能早点儿。
百年的李村大集啊,你到底长得个啥啊!
叫李德信万万没想到的是:来李村的第一个晚上,他就遇到了险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