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517742
★明史学者廖心一潜心三十载,呕心沥血之作
★明史巨制,全套共十一卷,二十六本
全书字数达千万之巨,涉及人物三千二百余
★全景展示除一头一尾两帝之外的整个明代历史
★作者翻阅大量史料,细心考证、言必有据
★以小说的体裁书写历史;可作正史阅读的历史小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明史专家王春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明史专家毛佩琦
鼎力举荐
明朝计有十六帝,本丛书包括除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末帝朱由检而外的十四位皇帝的全传。虽名为“皇帝全传”,实则各卷以皇帝为核心人物,对该朝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做细致、生动的描绘,力求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完整的社会风俗画卷。
本丛书作者廖心一先生原为历史学者,其创作秉持“言必有据”的原则,意在以小说的体裁书写历史,与当今通行的戏说类、穿越类写作迥异其趣。整套丛书字数达千万之巨,涉及人物三千二百余,百分之九十以上实有其人;书中除个别情节属想象与虚构外,稍微重要的人物、情节及典章制度,都有出处。为此,作者翻阅了大量史料,前后历经三十余年,呕心沥血,方告完竣。各卷末附《人名索引》,列出该卷出现的重要人物,以便读者随时翻检。
历史小说并不好写。既然是历史小说,就不能脱离历史,大背景不能游离于历史之外。但它毕竟是小说,情节必须生动曲折,方能吸引读者。廖心一是明史大家王毓铨先生的入室弟子,既有良好的史学素养,又兼具文学才华。他写的这套明朝十四位皇帝全传,取材宏福、可信,文笔流畅,对读者而言实为赏心乐事也。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王春瑜
明朝的历史很精彩。明朝皇帝的故事也很精彩。历史家写不免呆板;文艺家写则往往违背历史。廖心一兼具史学功力和艺术家的素养。他师出名门,精研明史三十余年;他生长于戏剧文学大师之家,自幼受家学濡染。他写的明朝皇帝的故事既可信又好看。要想了解明史,在愉快中阅读,这套“明皇帝全传”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毛佩琦
八月二十八日,銮驾发自京师。前一日,前锋已发。
九月初四日,驻跸蓟州石门镇。
官军大营里,皇帝召集扈驾文武群臣议事。
“今日有何军情大事?”皇帝问。
“探马报,兀良哈以万骑内犯,已入大宁境。”王骥奏道。
“大宁境太空泛,可知具体到何地?”皇帝问。
“会州,宽河。”王骥道。
大宁都司,会州卫,宽河守御千户所,都是洪武年间设置。到永乐初,会州卫
废,大宁都司内迁保定,宽河守御前户所内迁遵化,仍用原名。其中,宽河又名豹
水,自宽河守御千户所东南流过,经迁安县往西北,与滦河汇合,是最能与现存建
制联系在一起的地名。
“卿等看,兀良哈部下一步会往哪里去?”皇帝问。
似乎这个问题太简单,谁都不愿回答。王骥只好自己回答。
“自宽河而迁安,由迁安而永平,由永平而山海卫。”他说。
“朕记得,迁安有多处关口,会不会入边墙?”皇帝问。
“刘家口、冷口、青山口等,皆隘险路狭,不宜大军进出。兀良哈以万骑而动,
臣料不会从迁安进入边墙以内。”王骥说。
“卿等看呢?”皇帝问其他大臣。
“少司马所言极是。”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道。他是扈驾武臣中排在最前面的
一个。
“那么,我军只有出边墙寻战。”皇帝并没对任何一位大臣说,他是自己在下决
心。巡边的决心虽然前些天已下,但巡边是巡边,寻战是寻战。以官军出边寻战,
是要另下决心的。
“臣愿率万人出边击敌。”武定侯郭玹请战。
“皇上差臣往,五千人马足矣。”右都督冀杰争道。
“臣只要三千人。”郭玹又争。
“卿等且莫争。”皇帝止住他二人,问另一勋臣、丰城侯李贤,“丰城侯以为如
何?”
“轻敌乃兵家大忌。臣以为,当先征近迁安、近宽河各卫、所官军助战,然后我
京营出边,方为万全之策。”李贤说。
“李卿是不是说,武定侯敢以三千官军出边,太过轻敌?”皇帝问。
“臣以为,冀都督请以五千人马出边,甚至武定侯请以万人出边,皆有轻敌之
嫌。”李贤说。
“李卿这么说,未免小心过头。”皇帝道,“孽虏知朕在此,自当惊骇而去,能有
什么作为!万人出边寻战,不为多;三千人出边寻战,不为少。若待征兵而动,岂
不贻误战机?”
皇帝话音才落,郭玹那厢已出班,应道:“臣领旨!”
“朕并未降旨,你领何旨?”皇帝问。
“奉圣谕,三千人出边寻战不为少。臣既请以三千人出边寻战,故以为陛下是命
臣率先出边。”郭玹说。
“朕说三千人不为少不假,但朕并未命你率先出边呀!”皇帝说罢,不再理会
他,而问王骥,“王卿看,当从哪一关隘出边?”
“若以大军,出山海关为宜;若以三千人马,可出喜峰口。”王骥说。
“此处距喜峰口,尚有几日路程?”皇帝问。
“速则三日,缓则五日。”王骥说。
“兵贵神速,怎反求其缓!”皇帝说着,又问,“明日、后日,到得何处?”并
说,“朕问的非速非缓,而是一个大的去处。”
“明日到得遵化,当是一大去处。”王骥说。
“好,明日到遵化,再作处分。”皇帝道。
谁也没想到,明日到遵化,建立大营,不但蹇义、杨士奇等扈驾文臣被留下,
宋瑛、郭玹、李贤等也被留下。皇帝简选三千健卒,亲自率领,只让杨荣一人随驾,
驰赴喜峰口。
军令如山倒。皇帝现在是统帅,号令既出,无人能阻挡。
初八夜,官军出喜峰口。皇帝传命,战马衔枚,将士敛剑,一气驰驱四十里。
天色渐明,看得清前面出现一条缓缓而流的小河。向导禀奏,此河即为宽河。
“名为宽河,并不宽嘛。”皇帝道。
“名不副实的地名,到处可见。”杨荣说。
“朕在石门议事时,就想到会在宽河遇敌。现已在宽河,东杨先生看,当如何行
事?”皇帝问。
“既曰寻战,当先寻敌。”杨荣道。
“说的是,且待探哨消息。”皇帝应道。
第一拨探马很快来报,虏营相距仅二十里。
“东杨先生,可奇袭敌营否?”皇帝问。
“若得奇袭,当然再好不过。但臣不信敌酋闻得陛下巡边,仍敢高枕酣睡,竟不
差出细作打探官军动向。且天色已明,沿途无所遮掩,三千人马不会不惊动虏酋。”
杨荣说。
“朕也这么想。”皇帝道,“不等抵鞑虏营,彼恐早就列阵迎战。东杨先生看,两
军对垒,计从何出?”
“一则扬我之长,一则击彼之短。”杨荣道。
“我长于虏者,以火器为最。”皇帝说。
“陛下说的是。”杨荣应道。
“何为彼之短?”皇帝问。
“臣曾询问与兀良哈交战过的将领,无不言,其布阵,中军甚强,两翼则较弱。”
杨荣说。
“朕有数了,”皇帝点头道,“扬我之长,当以火铳压制其中军;击彼之短,当以
精锐袭其一翼。”
“如此击敌,必胜无疑。不过,臣有一言,乞陛下垂听。”杨荣说。
“是不是贵为天子,唯可运筹帷幄呀?”皇帝猜测。
“臣本想,陛下但运筹帷幄可矣,不必亲临战阵;但陛下今已亲临战阵,再言运
筹帷幄,岂不成空谈?臣唯愿陛下发号令可矣,不必亲自挥剑杀敌。”杨荣说。
“朕知分寸,再说吧。”皇帝给他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
“臣知道,陛下一定要亲自挥剑杀敌,臣也拦不住;臣唯愿陛下莫以万尊之躯,
身陷险境。”杨荣又说。
“朕知自重,再说吧。”皇帝给他的仍是模棱两可的答复。“臣知道,鏖战之际,难辨何处为险境;臣唯愿陛下不以御用黄龙旌旗示敌。”
杨荣又说。
“东杨先生称一言,这已经是第三次开口。”皇帝笑着说。这次连“再说吧”的
承诺也不给他。
距兀良哈营地还有数里,兀良哈军已列阵迎战。
官军按照事先的安排,先众铳齐发,压制住敌军,使其不得冲击;继而以精锐
之师冲击兀良哈军的侧翼,使其难以招架。发挥己长,击敌所短,双方胜负形势已
见端倪。
皇帝看得兴起,喝令弓箭伺候。他幼时被太宗皇帝养育在宫,太宗皇帝亲自督
促他练习骑马、射箭,所以,他骑术很好,箭也射得很准。在兀良哈军试图反击时,
他连发三箭,都射中敌人咽喉,三敌顿时毙命。
官军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斗志更旺。
兀良哈军中军被压制,侧翼被冲击,死伤众多。这时听到官军的欢呼,看到黄
龙旗下,一人于马上箭不虚发,知道这是大明天子亲自督阵,更无心恋战。估计逃
得掉的,纵马逸去;估计难逃脱的,下马乞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