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675915
★ 著名传媒人、明史学者苗棣教授潜心十年,继《崇祯皇帝传》后又一厚积薄发之作,财新传媒胡舒立女士强烈推荐!
★ 震惊明朝的“夺门之变”,四更发动,五更功成——大明乃至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一场政变,比它更迅雷不及掩耳。它改写了明朝的历史,也改变了许多政治家的命运。
★ 史书上,寥寥数言,可能所记之事已历三年五载;云淡风轻,然而真实情况却是天崩地坼。这是一部让人“透视”历史的书——那些浓缩在只言片语里的经过,将在这里全部再现;那些隐没在不动声色里的真相,将被我们悉数挖掘。
★ 图穷匕见必然发生,不因权力弈场上筹码的悬殊,只因人性赌局中底牌的恒常。被迫失去的,终究要讨还。
明景泰七年,进京应试的山西举子杨继宗与捕快方天宝、锦衣卫校尉袁斌一起追查一桩离奇的命案,结识了带着外甥女宝儿来京认亲、身负秘密的瓦剌姑娘云瑛。命案真相很快被揭开,然而这却只是一系列案中案的开始,更只是一座隐藏了天大机密的巨型冰山的一角。在一场朝野各色人等——市井之徒、商贩、卜者、高僧、文臣、武将、权阉、皇亲……都牵涉其中、你死我活的政治角力中,双方各自有着怎样的目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卷一 冰蜂
第一章
命案……002
第二章
云娘……012
第三章
天竺香……022
第四章
鲜鱼巷……031
第五章
官房……041
第六章
烟花……052
第七章
护命符……062
第八章
金钱卦……073
卷二 金符
第九章
拜年……084
第十章
佳宴……095
第十一章 峻雅斋……107
第十二章 玉喜庵……117
第十三章 庙会……128
第十四章 纷争……139
第十五章 真相……150
第十六章 双塔……160
卷三 玉簪
第十七章 仁寿宫……172
第十八章 小市口……183
第十九章 刑堂……193
第二十章 庚帖……204
第二十一章
勾栏……215
第二十二章
线索……226
第二十三章
黄叶村……237
第二十四章
赤龙会……248
卷四 血印
第二十五章
海子……260
第二十六章
冷铺……271
第二十七章
朝天宫……282
第二十八章
青丘集……293
第二十九章
仝宅……304
第三十章 酒肆……315
第三十一章
帝王庙……327
第三十二章
都督府……338
卷五 河闸
第三十三章 执事堂……350
第三十四章 张家湾……361
第三十五章 灯会……372
第三十六章 风波……383
第三十七章 险境……394
第三十八章 铁券……405
第三十九章 走百病……416
第四十章 崇质宫……427
尾声 捷报……435
附录 关于《赤龙》……440
待到这挂鞭放完,硝烟还没散去,却有一个声音从旁边窜出来:
“我说你们能不能消停着点儿呀!一个卖炮仗的,紧着吆喝也就得了,非要扬尔翻天地点鞭玩儿。这京师可是你们乡下人的村社?这鲜鱼巷本来就人多,大年下的要是惊了牲口踩了人,你们也就别过年了。南城兵马司离这儿也不远,一碗茶的工夫把你们几个全捆进去,打板子,夹夹棍,能囫囵个儿出来就算你们祖上八辈子积了德啦。要是一不留神再走了水,来个火烧连营,那这德就积大了,斩监候都算是轻的,你们几个有一个算一个,一律斩立决,年都别过了,直接在四牌楼咔嚓了。我看你们可真是背着棺材投河,安心寻死呀!”
叫喊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穿一件灰色湖缎面羊皮长袄,腰间束着蓝绸束带,头上戴的却是一顶杂色的胡帽,也不知是什么皮毛,看着既不像是书生,也不像是买卖人。
他把几个卖炮竹的喝得蔫头耷脑不敢吱声,才转过身来也到了煮着马肉的大锅旁边,却不像别人那样一只脚跐着长凳,而是找了个空儿,金刀大马地坐下来。
卖马肉的摊主见到此人坐下,连忙打躬陪笑:“唉哟,靳爷,您今儿个闲在,来照顾我们小买卖。”
那位靳爷一面接过大筷子到锅里夹肉,一面说道:“老项你这个马肉虽然来路有些不明,但味道还真是不错。”
摊主连忙道:“靳爷您说笑了。”
那靳爷呵呵一笑:“我这可不是说笑。前天听说五军营左哨有几匹死马,埋在齐化门外,当天夜里就让人给刨出来了。这可是左哨的刘把总亲口跟我说的,你说那些刨出来的马肉要不是进了你们这些汤锅,难不成还上太庙去祭祖了?”
摊主有些挂不住脸,却也不敢发火:“您竟跟我们穷人打镲。得,您多来几块马尸首,
别再吓着这几位主顾。”
靳爷左右瞅了瞅边上的几位食客,才说:“还别说,老项你这生意真是大长进了,有贵客光临,这可是要发的征兆!”
杨继宗见他说到了自己,把脚挪到地面,微微一揖:“这位兄台,学生初到京师,不谙风俗,见笑了。”
靳爷忙站起来还礼:“岂敢,岂敢!我看公子气宇轩昂,行事洒脱,真是非常之人——还别说,像公子这般装束,在这儿跐着板凳吃马肉的还真是少见。”又稍稍正色道:“在下姓靳名孝字启忠,就是丽正门这一带的一个混混儿。我虽然少才无能,但对于此地的地理人事却是极熟的,三街五巷,住家门市,还真没有我不知道的。”
杨继宗见他话中有音,显然是刚才已经听到了些什么,就把一只脚又重新踏上板凳,也让靳孝自便,才说:“学生还正有一事想要请教。早就听说京城苦寒,这几日才知道真是冷得出奇。我想要置办几件大毛的衣服御寒,正好刚才听这位摊主说巷子里面就住着一位皮货商,却不知道他做不做零碎生意。”
靳孝依旧坐下,微微仰起脸对杨继宗说:“怎么不做。蜈蚣腿儿三条里这位皮货商姓包,与我最熟,一会儿不妨到他家看看,多的是上好的皮毛——我只为交朋友,绝不拿回扣。”
杨继宗又问:“不知他的货是从何处趸的,须是从口外来的成色才好?”
“那老包本是大同人,与口外鞑子最熟。老项知道,入冬以后,不总有一把子一把子的骆驼驮了上好的皮货直接送到这里?灰鼠、紫貂、海龙、狐狸、貉子,应有尽有。”
杨继宗道:“听说那宣大边外一直不太平,想不到贸易倒还繁盛。”
靳孝不住摇头:“公子你这是陈年的老黄历了。前几年,不要说宣府、大同边外不太平,就是这京城四周都曾开过战场。多亏了于少保带兵布阵,打服了那瓦剌的也先太师,再也不敢来进犯。后来不但送还了太上皇,进贡的使者也是接连不断。进了丽正门不远就是会同馆,里面那瓦剌来进贡的就没断过。就是那些拉骆驼送皮货的,也时常有些瓦剌人。”
杨继宗忙问:“这么说来,那位包掌柜与瓦剌也是有些来往了?”
“老包是财源广进,自然认得些瓦剌人,就是那些进贡的使者,进城前也常有先到老包这里打尖休整,打听京中近况的——我说这位公子,您对老包这买卖可真是关心呀!”
杨继宗也自觉问得有些唐突,刚想支吾遮掩,却听得头顶上一个清脆的声音:“既然如此关心,这位公子何不就进院坐坐,省得在这里烤前胸吹后背的,没的着了凉。”
杨继宗抬头一看,不知道什么时候后面站了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马上端坐一人,身穿着香色的对襟皮袄,头戴着紫貂昭君套,脸上罩着薄薄一袭眼纱,虽然看不大清面目,却分明认得,不正是那云姑娘!
齐化门,即朝阳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