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7871053
《月亮与六便士》
2019彩插新版,赠送英文原版小说
13000字深入导读108条精心修订注释,荣登豆瓣年度高分榜
”一本好书”推荐,畅销100万册
文艺青年的梦想之书,高晓松、央视新闻特别推荐的优秀版本
《人间失格》
2010年初版至今,百万册畅销纪念版
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太宰治完整代表作11篇集结
五次自杀、追寻空无的毁灭美学,自传体绝笔
未完成遗作《Goodbye》收录,附太宰生平年表
《人间失格》《奔跑吧!梅勒斯》《维庸之妻》《斜阳》《满愿》
《道化之花》《美男子与香烟》《秋风记》《候鸟》《雪夜的故事》
天鹅绝唱,饱受争议的破灭之书
《罗生门》
人生海海,你愿意糊涂并快乐地活着,还是痛苦却清醒地活着?芥川龙之介借《罗生门》表示,他选择后者。
人生在他眼里,是“一部缺了很多页的书”——“实在难以称之为书,但总算勉成一部”;
是“一盒火柴”——“太当一回事未免可笑,太不当一回事则很危险”;
是“不如一行波德莱尔”的无用之物……
23岁的时候,他给世界贡献了《罗生门》这部伟大作品。
30岁的时候,写了《竹林中》,这个故事把黑泽明推向了国际影坛大师的位置。
35岁的时候,留下“对将来模糊的不安”遗言后,伴着雨声和圣经,服安眠药自杀。
短短一生创作短篇小说148篇,故事取材新颖,文字精致冷峻。人们称他“艺术派作家”,他却淡淡摇头,说“创作只为造就我内心世界的诗人。”
他的小说里,尽是悲剧——被抛弃的没落贵族小姐,完成复仇大业后陷入空虚幻灭的武士,为了艺术看到亲生女儿被活活烧死却浮现笑容的画师……他擅长抓住人性冷漠尴尬局促不堪的一面,却并不戳破,唯美精致的文字反而唤醒了读者对芸芸众生的悲悯,对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也有了更多体察与宽容。
本书译自日本青空文库,精选芥川龙之介28篇短篇小说,完整涵盖其才华横溢的前期、古今并陈的中期和痛切告白的晚期代表作,佐以专业日语学者赵玉皎的万字导读、100余条注释和9则创作背景介绍,力求立体展现芥川的生涯和内心世界,让读者获得更高级的文字审美和更多的信息量。
《我是猫》
是日本“国民大师”夏目漱石的代表成名作,对日本文学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我是猫》的写作角度很新颖,从一只猫的视角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只猫生活在一个教师家中,见识了形形色色各种文人:没心没肺无厘头,唯恐天下不乱的迷亭;古板又一丝不苟,有点不知变通的寒月;理想主义,空有理论不实践的独仙……当然还有猫咪的主人,迂腐没耐心,做事三分钟热度,自命清高的苦沙弥。在猫的眼里,这些人聚在一起成天讨论些没意义的事情,不满现实,也就只会抱怨,像苦沙弥,被私塾的学生恶作剧整得苦不堪言,被邻居嘲笑,却都无可奈何。同时,猫咪也见识到了与苦沙弥不同阶级的另外一些人:一心想把女儿嫁出去,势利眼的“大鼻子”,资本家金田的老婆;跟老婆一个鼻孔出气,知道苦沙弥挖苦阻挠女儿的婚事后还派人陷害的资本家金田;还有一群穷苦出生,为金钱所动,帮助金田家嘲笑陷害苦沙弥的邻居……这些人在猫咪看来也是丑恶不堪的。
整部小说可以总结为五个字“猫眼看世界”,小说中大大小小十几号人物在夏目漱石笔下都是性格鲜明,小说构思奇巧,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月亮与六便士》
书中的主人公”我”是伦敦怀才不遇的作家,偶然间认识了一位证券经纪人,对方在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离经叛道舍弃一切,先是奔赴巴黎,后又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全身心投入绘画,并在死后声名大噪。”我”在他成名后开始追溯与艺术家曾经的来往与对方之后的人生经历。
艺术家的故事以生极落魄、死备哀荣的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
《人间失格》
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
碰到棉花都会受伤
2010年初版至今,百万册畅销纪念版。
11篇太宰治代表作大集结。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这是太宰治生平*后一部作品,也是他重要的作品。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
《月亮与六便士》
第一章
坦白说,最早认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时候,我根本不觉得他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然而现在很少有人会否认他的伟大。我说的伟大并不是那种官运亨通的政客或者战功赫赫的军人所能得到的,那些人的光环来自他们的职位,而非自身的本事;等到时过境迁,他们将会变得微不足道。人们常常发现,离任的总理原来只是个能言善辩的口舌之士,卸职的将军也无非是个软弱可欺的市井之徒。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才是真正的伟大。你也许不喜欢他的艺术,但无论如何很难不对它产生兴趣。他发人深省,他引人注目。他被嘲笑的时代早已过去,为他进行辩护不再是标新立异的举动,对他加以推崇也不再是离经叛道的表现。他固然有种种缺点,但在世人看来已经是瑕不掩瑜。他的艺术地位或许尚待争论,崇拜者对他的赞扬或许就像贬抑者对他的抨击,都是信口开河的胡说,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他拥有天赋。依我之见,艺术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艺术家的人格。艺术家哪怕有上千个缺点,但只要有着特立独行的个性,那就是可取的。比如说,我认为维拉斯凯兹的绘画技巧比艾尔·格列柯更为高明,但世人对他的评价却不如后者高,因为那个克里特画家生性放荡,命途多舛,又不惮将其灵魂的秘密和盘托出,仿佛那是永恒的献祭。艺术家、画家、诗人和音乐家–主要是通过对现实进行拔高或者美化来满足人们的审美意识,但有的艺术家也将其个性赤裸裸地袒露在他的作品中。探索这种艺术家的秘密是很有乐趣的,跟阅读侦探小说差不多。他的作品就像无言的宇宙,充满了有待发现的奥秘。斯特里克兰最无足轻重的作品也透露出他那奇特、痛苦而复杂的个人经历,所以有些人虽然不喜欢他的画,却不能等闲视之;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对他的生平和性格充满极其浓厚的兴趣。
直到斯特里克兰亡故四年之后,莫里斯·修瑞才撰写了那篇刊登在《法兰西信使》杂志上的文章,使这位原先籍籍无名的画家不致湮没于世,并开辟了那条让许多跟风的作家紧随而来的道路。长久以来,莫里斯·修瑞是法国声誉最隆的评论家,他给出的评价又是那么高,所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赞美显得有些夸大其辞,但后继的评论家却证实他所言非虚,而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当今的声望,也是牢牢地建立在他奠定的基础之上的。斯特里克兰的声名鹊起是艺术史上极具罗曼蒂克色彩的事件。但我并不打算分析他的作品,除非那些作品涉及他的性格。我无法苟同某些画家的看法,他们倨傲地宣称门外汉根本不懂绘画,要对他们的作品表示欣赏,最好的办法是默默地递上支票本。这种认为艺术无非是某种手艺,只有行内人才能完全理解的观点其实是荒唐的误解,因为艺术是情感的流露,而情感所说的语言,则是每个人都懂的。但我也承认,对技巧没有实际认识的评论家确实很难做出真正有价值的评论,而就绘画而言我又是极其无知的。幸好我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险,因为我的朋友爱德华·莱格特先生既是才华横溢的作家,也是备受推崇的画家,他已经在那部短小精悍的著作里详尽地探讨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作品。这部著作文笔之华丽堪称典范,可惜这种文风总的来说在英国已经式微,不如在法国流行。
莫里斯·修瑞那篇著名的文章扼要地讲述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生平,他有意借此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由衷热爱艺术的他真心希望那些有识之士能够注意到一位极具独创性的艺术天才,但他是个非常出色的炒作高手,知道只要引起人们的兴趣,他这个目标就会更容易实现。等到许多在从前和斯特里克兰有过接触的人–有些是在伦敦就认识他的作家,有些是在蒙马特区的咖啡馆和他相遇的画家–吃惊地发现当初他们眼里那个穷困潦倒的画家原来是个名副其实的天才,而他们竟然失之交臂以后,法国和美国的报刊上就出现了许多文章,既有回忆和他的交往的,也有表达对他的赞赏的,这让斯特里克兰的名气变得更为响亮,却满足不了公众的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欲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不计其数,勤奋的维特布雷希特-洛索尔兹在他那本令人肃然起敬的专著中列出了许多信实可靠的篇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