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035594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是浓墨重彩之一笔。而中国章回体小说,盛于明清,始自罗贯中。古体小说以对联结构的标题夺人眼球、以中式古典诗词戏文穿插的形式独树一帜,*能全景式展现中国文学之魅力。本作效仿前人形式,以章回体形式行文,独具中国小说之特色,力求再现纯正的古风武侠。
作者在之前的阅读经历中初步创作出《倾城与尊录》主要人物关系,后经沉淀,不断修改,终成初稿。2011 年9 月开始正式写作《倾城与尊录》,至2017 年2 月初创作完成。在这段时间里,作者经常参加写作交流,作者身边不乏好友时常问借《倾城与尊录》手稿互相传阅,阅读反响甚好。中间作者游历南北名山大川,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开展小说情景写作。期间许多剧情,或因作者个人经历化用、或因身边人交流而受启发。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主人公多逢磨难,险些误入歧途,但上天眷顾,得以行走正道,经历武林奇遇,终成一代绝顶。但江湖上的爱恨情仇、恩怨交错,本来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尽。故本书旨在交待全书上卷剧情,名曰“倾城与尊录·宸龙卷”,望广大读者细细品味,以解作者心中之意。
本作从构思,到写作上卷完成,断断续续共六年光阴。历经创作艰辛,前后四次增删、修改底稿,是作者耗费心血之力作,与中国古典侠义小说一脉相承。语言风格力求简洁精炼,剧情力求贴近历史史实,就当代市场而言,力求做到别具一格,原汁原味地还原中国古典江湖。
欲知江湖兴亡事,且看《倾城与尊录》!
目 录
Contents
— 回 —
悲大明兵荒马乱终 叹皇子命途多舛亡 【001】
— 第二回 —
知善义子清学玉露 中奸计子复闯应朝 【016】
— 第三回 —
朱子清拜师宸阳宫 朱子复邂逅游龙厅 【030】
— 第四回 —
巡狩北天搭救神探 返回南国传来噩耗 【043】
— 第五回 —
当家人不识当家事 圣主人广发圣主帖 【054】
— 第六回 —
众豪杰通天终聚首 多高人何方胜一筹 【067】
— 第七回 —
宸阳圣主惨遭偷袭 青城剑尊大显神威 【081】
— 第八回 —
败青城豪杰俱死难 走龙门奸贼并逃离 【095】
— 第九回 —
讨血债终须血来还 要解铃还须系铃人 【109】
— 第十回 —
六道失手龙门逃脱 玉冷得道瑞鹤发帖 【123】
— 第十一回 —
显真情既知玉已冷 用伪装又闻龙未寒 【134】
— 第十二回 —
胆怯怯良人遭算计 势汹汹恶贼动杀机 【145】
— 第十三回 —
俊兄弟正邪论成都 俏男女生死议临江 【157】
— 第十四回 —
战青城剑者死非命 斗龙门朱殇确无情 【170】
— 第十五回 —
走瑞鹤参星方救伤 居临江朱罹复痊愈 【181】
— 第十六回 —
蓼风斋父子判生死 通天居师徒辩曲直 【192】
— 第十七回 —
明善恶师徒在通天 探虚实老少赴成都 【204】
— 第十八回 —
两高手青城方见恶 一师徒蜀地初复仇 【216】
— 第十九回 —
归圣教商议起冲突 去舟山登岛排万难 【230】
— 第二十回 —
老麒麟仙公陷大阵 少东方圣主困高山 【243】
— 第二十一回 —
金玉箫得胜麒麟顶 与尊扇入主宸阳宫 【256】
— 第二十二回 —
入戏迷梨影假作真 受伏击金仙险化夷 【268】
— 第二十三回 —
听真言山谷幡悔悟 蒙点化圣教返本源 【283】
— 第二十四回 —
客羊角山下领大任 在宸阳宫前斗龙王 【295】
— 第二十五回 —
纳北天通天杰显圣 退京师少圣主结盟 【307】
— 第二十六回 —
居临江罹玉生真爱 过成都朱左又争强 【318】
— 第二十七回 —
双人路一人频涉险 单人行二人遭暗算 【333】
— 第二十八回 —
寻假鬼原是自家祟 悟真意终得杳世成 【346】
— 第二十九回 —
晓身世一帝居圣教 讨灭敌群英集应朝 【360】
— 第三十回 —
会英豪空灵山较艺 盟天下应朝寺与能 【375】
— 第三十一回 —
害贤良尽逞假威风 锄奸恶才当真英雄 【390】
— 第三十二回 —
存仁心放虎留祸患 有忠肝从龙取英名 【406】
— 第三十三回 —
忆往事仙公从圣意 聚众义总管违号令 【418】
总 序
诗曰:
正似宸阳,楼叹始皇;
景落西轩,瑞鹤临江。
剑慕青城,鱼涌龙门;
宝阁承天,海聚舟山。
观风拂袖,西岭千秋;
一线夹山,天妒王屋。
水榭宁心,谷犹万寿;
道法齐云,佛念应朝。
白云依山,方寸博远;
黄天与尊,俱应蓼风。
此开卷笔也!吾乃宸阳君。是年正逢吾行加冠之礼,有此愿未就,特来讲一他人不知之事,虽不及撼天动地之神话,亦是吾心中之真言。此间情话,非一时一日可言尽,故成书于此,以照后人。
岁在辛卯
江湖之大,总有争强好胜之事。这几日你欲征服于我,过几日我便要征服于你。是以千年纷争,从未间断。
原来天下武林,本分五部。
山河之北尽属北天,古语称极北为天。此间大小门派,皆是圣教宸阳宫统一管辖,时刻虎视南方。
山河以南中原之地,应朝寺、龙门各占一方,领众门派对峙中原,正邪两派对战中原,彼此互不相服。
东边滨海蛮荒之地,属东滨武林,舟山派雄踞海上,率领各小门派外御倭寇、内安一方。
南国丽山秀水,沃土丰饶。东有江西白府和湘南方府互相对峙,剑拔弩张;西有青城剑派隐匿江湖多年,山上山下比较安宁,实力不可小觑。
尽西边属于西域武林,可谓是为神秘的一部分,此地武功至高,中原、北天、东滨、南国皆不是对手。西轩、承天阁两大派领军西域,企图伺机窥测神器,威霸半边天。
话说舟山众岛之间,普陀群山之内,有一门派,名曰舟山。虽不及泰山北斗之名,亦是武林中一显赫门派。每日来此拜师之人往往不绝……
“在下白依山,久闻舟山大名,今日得此机会,特前来拜会徐掌门,万望收留!”一翩翩少年向另一少年拱手作揖。
“阁下可是白府中人?”另一少年问道。只见他穿金戴玉,百般华贵模样,便是朝中一般官员也不会这般炫耀。
“正是。江湖中的制器神家白老爷子便是家父。两家结盟,定可使舟山白府称霸天下。”白依山答道。人言舟山新任徐掌门喜好颜面,故白欲借此身份讨好徐掌门。
那徐掌门心中思量:白府日渐强大,今次派人前来,定要将我舟山蚕食鲸吞,万不可令其加入,毁我祖宗基业。于是言道:“既是白家公子,可继承白府基业,安生度日,独步武林。我舟山树大引风,不是太平之地,望白公子慎重。”
那白依山自觉失算,暗忖:我乃诚心加入,他反倒不理会我,是何道理?于是又道:“实话说,在下潜心而来,只想得道修仙,从不指望那万贯基业、功名利禄。在下只想为贵派贡献微力。难道贵派不需要这种人么?”
徐掌门道:“愚兄替白公子贤弟考虑,阁下却不领情,舟山地小,容不下白府大驾。白公子请便吧!”
那白依山怒道:“打扰了,告辞!”言罢愤而离去。
徐掌门拱手,轻轻松了口气。
白依山愤而下山,看到拜师人群,更加生气,便绕道而行,至一密林之中,四下无人,正思那徐掌门方才无礼之事,忽听大吼一声,白环视四周,见两大虫蹿将出来,一公一母,冲向白。白拔出随身宝剑,与之较量。无奈力道不足,加之武功低浅,连吃败仗,被大虫咬得浑身是伤,那情景十分危急。眼看白将送命,兀自密林中闪出一人,只见那人动作极快,锐不可当。白熟视之,此人身着道服,人到中年,手持拂尘,冲将上来,左旋右转,直奔猛虎而去。公大虫扑过来,直取那道人脖颈,道人闪过,反手一掌将那大虫劈下山崖,只听那猛虎惨叫一声,母大虫听了,拼命而来。那道人见状,自地上拾起白府宝剑,砍伤大虫。大虫伤得不能动弹,那道人却不赶尽杀绝,只弃了宝剑,不再杀虎。那大虫会意,缓缓挪下山去,渐渐逝于密林深处。
白见状,拜伏道人于地,口道:“晚辈白依山,拜谢前辈救命之恩!”
只见那道人闻之大惊,忙扶起白,问道:“公子快快请起,贫道有礼。既是白府公子,怎会孤身犯险?”
白道:“不瞒恩公,晚辈厌倦那安逸生活,已逃出家门,本想拜入舟山派寻仙问道,晚辈听闻他喜好颜面,知晓晚辈身份定会欣然同意。不想那徐明烈掌门听闻晚辈乃白府中人,一口回绝,不留余地。不想我白府大公子,抛弃家业潜心入他舟山,却落得如此下场!今番得蒙相救,定要苦练武功,改日重回舟山,教他徐明烈好看!”
那道人听了哈哈大笑,道:“白公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白问道:“恩公此话怎讲?”
道人笑道:“那徐明烈少侠刚刚继任舟山掌门,年轻气盛,喜好颜面自是不假,同样万事小心。不许任何门派觊觎舟山,他知晓公子身份,自然认为公子居心叵测,于是一口回绝了。”
白问道:“恩公怎知?”
那道人道:“前几日那徐明烈少侠的刎颈之交商林少侠前来找过徐明烈少侠,言说建州女真部反叛,来势汹汹,那商林少侠欲与徐少侠一同参军报效国家,可那徐少侠不答应,商少侠想那徐少侠乃是本朝开国神将徐达之后,家世显赫,便邀徐少侠在天子明堂请缨保家卫国,歼除逆党,回报圣恩。可那徐少侠以其叔父徐舜熙无子养老为由,贪恋荣华,拒不答应。商少侠约之相斗,若徐少侠败北,则主动请缨歼除逆党;否则兄弟不做。使江湖中人一片哗然。想那徐少侠这般自私, 不过是想做好掌门, 保守舟山, 因此这几日以闭关为由, 不见其他门派之人,招募人才,准备壮大舟山。徐少侠此人,资质极好,只是被凡事扰了心智啊,弄成现在这样实在可惜。若无人指点,只怕得道不成,反倒是离经叛道了。贫道此次前来,只想劝他迷途知返,就算不能为圣上分忧,也不该如此敌视各门派, 如此下去, 不但舟山声名扫地, 只怕连江湖上也要出乱子啊!”
白道:“原来如此,晚辈一事不明,为何前辈方才不杀那大虫?”
道人道:“说来惭愧,方才与那母大虫交手时贫道看出那大虫怀有身孕,便知那两大虫有了后代,贫道实在不忍小虎胎死腹中,便放它一马。贫道仰慕白府已久,不知公子是否还想再入舟山,若公子愿意,贫道愿助公子一臂之力。贫道姓楚名河,现居齐云观。幸识公子,甚是有缘。请公子随贫道上山。”
白道:“多谢恩公好意,晚辈铭记在心。晚辈即将独闯江湖,这个令牌就赠予恩公,执此令牌可随时出入白府,危急时可向白府求援,请恩公收下。我们就此别过,后会有期!”说罢将一玉牌递与楚河,双手作揖,鞠躬离去。楚河拱手还礼,叹气一声,上山而去。
且说大明崇祯二年二月,皇长子朱慈烺出生;三年二月,册封皇长子朱慈烺为皇太子,娶懿安皇后;五年,皇三子朱慈炯出生;六年,皇四子朱慈炤出生;十五年,册封皇四子朱慈炤为永王;十六年,册封皇三子朱慈炯为定王。慈烺字子清,慈炯字子复,慈炤字子明。三皇子个个眉清目秀,皇帝宠爱有加。皇宫之内连添喜事,京畿之内一片和乐。皇太子年少有成,众臣喜之敬之。
与彼同时,建州女真反叛朝廷,朝廷又将何去何从?
却说那东北建州女真部落,不堪苛税重负而起义,招兵买马,士气正盛。在此危急之时,皇帝却频繁换人,防守连连失利,更不要说反击歼灭逆党之事。大明守将接连更换,屡战屡败;女真方面却是越战越勇,高歌猛进。
关外风波未平,关内风波又起。王二、张献忠、高迎祥等人各自起义,反叛朝廷。“闯王”高迎祥被朝廷正法后,其属下李自成继“闯王”位。此后势力日渐扩大,自南而北,直取京城。大明守将无人招架得住,逃也降也败也亡也,丢盔弃甲,损兵折将。京城内无人禀报战况,消息被切断,如此看来,大明定会受夹击而亡。皇帝猜疑过重,屡换忠臣,贻误战机,无异自毁长城。
大明即将灭亡,而吾之故事亦即将开始。
回
悲大明兵荒马乱终 叹皇子命途多舛亡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闯王”李自成先于女真进攻京城。大明守将见状,纷纷弃甲曳兵而逃。
这日,崇祯帝召来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位皇子前来交代事宜。崇祯帝见三个皇子身着华服,急道:“都到了什么时候,你们还在穿这样的衣服?”于是令大太监王承恩找来破旧衣帽,亲手给三个皇子换上。
崇祯帝满眼含泪,缓缓道:“汝等今日是太子皇子,明日皇城一破,便是普通小民。见到长者、年轻者、年幼者都要以礼相待,不同身份的人各有称呼。”崇祯帝交代得面面俱到,说得三皇子也不免动容。
崇祯帝顿了顿,又道:“万一将来保全了性命,切不可忘记国仇家恨,为你们父母报仇雪恨!”言毕哽咽不能说话。旁边宫女太监无不痛哭失声。
崇祯帝当下带领三位皇子拜谒国丈周奎府,想要请求国丈代为收养三位皇子,好给朱家留下一脉香火。谁知那周奎见是皇帝来了,竟是闭门不出,派家丁传话道:“今日国丈八十寿辰,任何人不得进入!”崇祯帝虽然愤恨,却也拿他无法。
回宫路上,过庆云巷时,正看见一人骑马奔来。崇祯帝自思,这时骑马奔着皇宫来的,不是乱党就是忠臣,可谁又会冒死面圣呢?想到这里,崇祯帝不禁苦笑:“两百余年的河山,竟找不到一位能臣效忠国家,社稷非我之罪,却毁于我手,叹哉!”
却见那人看到皇帝,立刻滚落下马,伏地拜道:“圣上出宫巡视,可有什么要紧事?”
崇祯帝惊讶之余,细看那人,却是田贵妃的老父亲田宏遇。当下俯身扶他起来,道:“爱卿不必多礼,而今你冒死前来,已是难得。朕只求你一件事,望你无论如何答允朕。朕就算是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田宏遇热泪横流,道:“圣上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便请说吧。老臣一定竭尽所能,报答圣上。”
崇祯帝道:“江山如此,非朕之过。可是而今乱党四起,却皆与朕一人有关。朕乃一国之君,自是难逃。只是三个孩子年幼,又怎能就此死去,断了皇室一脉?所以朕请你看在往日情分上,领着三个孩子回家吧,就算不能锦衣玉食,也好过命丧今日。将来有朝一日,替朕复国,代朕报这个仇!”
田宏遇听罢,毫不犹豫道:“圣上有旨,老臣岂敢不遵?”于是将三位皇子扶将上马,与皇帝依依惜别,竟是去了。
崇祯帝见了,便也安了心,缓步回宫而去。
就在此时,乱军攻破城门,杀进了京城。
乱军铁蹄之下,北京城顿时兵荒马乱,街上百姓已被冲散,个个躲进屋去,再也不敢出来。
当下田宏遇带领三位皇子匆匆向府内赶去,为了掩人耳目,田宏遇等四人下马步行。
谁知乱军兵马太多,周边顿时杀声震天。四人快步赶到庆云巷尽头,田宏遇道:“三位皇子且请在此等候,老臣过去看看情况,待到一切安全之后,老臣会在对面巷子口向三位招手,到时三位跟着过来便可。”
太子点头道:“有劳爱卿了。”
于是田宏遇快步抢了过去,此时兵马尚少,庆云巷尚未有骑兵进入。就见田宏遇安然过了去,开始寻找三位皇子的暂时藏身之所,三位皇子也这般等候着。
过不多时,只见田宏遇从对面跑了出来,挥了挥手,示意三人过来找他。
太子见状,领着两个弟弟冲出庆云巷。
正在此时,却见一大队乱军横着由右向左冲去,敌军来势汹汹,太子等恰好走到正中央,这下田宏遇大惊,却是喊也不敢大喊一声。太子等也是一惊不小,吓得紧抓两位弟弟的手,向后跑去。
好在刚出庆云巷不久,退当可退。只是慌乱之中,不知逃到了哪里,却离庆云巷一带已有两条街远。
田宏遇躲了起来,待到兵马过去,却又是一阵尘烟。田宏遇再也等不及,冲入烟尘之中,寻找三位皇子的身影。他哪里知道,三位皇子早就迷了路,更不知到了哪里。
田宏遇找了一个时辰,未有结果。田宏遇顾不得颜面身份,跪地痛哭失声,呼天抢地,断断续续道:“老臣有负陛下重托,羞愧、羞愧之至啊!老臣万死,难当其罪!”沿街百姓见了,异视之,以为是亡国疯狂者。
这般混乱之状,自是不需赘言。逆军直冲皇宫,大内侍卫一拥而上,勉强抵住一阵。有人报告崇祯帝,言说大明危在旦夕,恳请圣驾暂移他处,徐图挽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