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41210
-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掀起中国诺奖热潮的*人,激发了很多年轻的文学爱好者走上创作之路;
- 余华、苏童、马原、北村、鲁羊等多位当代作家对辛格及其短篇格外推崇;
- 《辛格自选集》(全本)为国内首次出版,收录作者自选、精选的47个短篇,含多个名篇,可一展辛格短篇全貌。
《辛格自选集》含47篇短篇小说,由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从出版于1957年到1981年间的近150篇作品中精选而出。作品中,有描绘魔鬼、撒旦、阴魂的超自然故事,比如《泰贝利和魔鬼》《那里是有点什么》;还有如实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描述波兰犹太人的生活,比如《傻瓜吉姆佩尔》《市场街的斯宾诺莎》《短暂的礼拜五》,另一类描写旅美犹太人的经历,比如《暮年之爱》《思亲小母牛》《康尼岛的一天》。
由韩颖(36篇)、杨向荣(5篇)、冯亦代(1篇)、戴侃(1篇)、方平(1篇)、李文俊(1篇)、屠珍(1篇)、文美惠(1篇)八位译者翻译,由英美文学专家陆建德撰写前言。
前言(陆建德)001
作者序001
傻瓜吉姆佩尔001
来自克拉科夫的绅士014
快乐028
小鞋匠们037
隐身者056
市场街的斯宾诺莎078
克莱谢夫的毁灭095
泰贝利和魔鬼129
一个人140
叶希瓦的男学生妍特尔149
教皇泽德鲁斯171
最后一个魔鬼180
短暂的礼拜五190
降神会201
净屠师211
已故提琴手221
火神海娜245
写信者255
卡夫卡的朋友282
自助餐厅292
玩笑307
神力327
那里是有点什么340
羽冠365
康尼岛的一天388
东百老汇的喀巴拉信徒400
克洛普施托克的引言406
舞一回乐一回415
爷孙424
暮年之爱441
崇拜者455
思亲小母牛470
姊妹记481
三次偶遇495
狂热508
甲壳虫弟兄519
以色列的叛徒527
灵之旅535
文稿549
黑暗的力量557
旅游巴士566
救济院一夜589
逃避文明601
凡维尔德·卡瓦607
重逢614
邻居620
月与疯狂628
前 言(节选)
美国犹太裔意第绪语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出生于华沙附近小镇莱翁钦,四岁时随家迁往华沙,后来又跟外祖父在卢布林省的比尔戈雷住过几年。波兰1918年年底恢复独立之前,这些地方都由沙俄帝国管辖。辛格的父亲、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拉比,他自己虽受过传统的犹太教训练,却选择了与祖上不同的世俗生活,很早就使用意第绪语创作,心目中的受众是欧洲犹太读者。辛格1935年离开波兰移民美国后,这条独特的文学之路从未中断。在他小说家的生涯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波兰犹太社区的风土人情始终是他创作的动力和灵感。
辛格于1978年深秋获诺贝尔文学奖,当年年初正式复刊的《世界文学》杂志立即请名家译介他的作品,在1979年第二期刊出《市场街的斯宾诺莎》等三个短篇以及施咸荣先生撰写的作家小传。不久陈焜先生还写了长文《美国作家贝娄和辛格》,在11月的《文艺报》整版刊出。外国文学出版社的《辛格短篇小说集》收作品二十二篇,于1980年问世,第一版就印了九万册。可以说,辛格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带动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来到中国的第一位诺奖作家,他的作品激发了很多年轻的文学爱好者走上创作之路,而图书界的诺贝尔奖效应,也是从他开始。1981年,辛格从自己的百余篇短篇小说中精心挑出四十七篇,组成一本自选集。这部短篇集子的价值不在辛格任何一部长篇小说之下,堪称作者在英语世界的代表作。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从中选了二十七篇,于2006年出了插图版《傻瓜吉姆佩尔》(韩颖等译)。这个版本割爱太多,不免留下遗憾。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辛格自选集》的全译本,称得上是外国文学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一件大事。
…………
三
笔者曾在火车上遇到一位农民出身的浙江女老板,她在北京红桥市场拥有几个摊位,满脸是毫不掩饰的能干相。她说的两句话使我这个同乡久久不语:“北京人真笨,真不会做生意。外国人真傻,真好骗。”再笨再傻也比不过这本集子里最出名的人物傻瓜吉姆佩尔。产生上面那位女老板的社会要欣赏《傻瓜吉姆佩尔》这样的故事,需要暂时悬置的恐怕还不仅是自鸣得意的“聪明”。
面包师吉姆佩尔被人称为傻瓜,村里人都爱欺侮捉弄他。他糊里糊涂地与已有身孕的埃尔卡结了婚,时时受妻子虐待。埃尔卡患了乳腺癌,临终前请求吉姆佩尔宽恕,并告诉他,他们的六个孩子没有一个是他的骨肉。吉姆佩尔葬了妻子后,心里的愁苦和愤怒无法排解。此时魔鬼鼓动他报复:“全世界都骗了你,也该轮到你骗这世界了。”吉姆佩尔敬畏上帝,不敢存害人之心。魔鬼告诉他没有末日审判,上帝也无非是那“深潭泥沼”,良心的顾忌尽可打消。吉姆佩尔受诱惑后偷偷往面团上撒尿,要让耍笑过他的人尝尝他的厉害。但埃尔卡的亡灵显现了,警告他说:“你这个傻瓜!难道因为我虚情假意,一切就都是假的?”吉姆佩尔猛然警醒,尽管他的作为无人知晓,他还是把已经搅拌了尿液的面包从炉膛里取出,在冰冻的地上掘了个洞,把它们全部埋掉(“慎独”的典型事例)。从此吉姆佩尔开始流浪,东西无定。他渐入老境,坦然等候动身去“真实的”世界:那儿“没有算计、没有嘲弄、没有欺骗。赞美上帝:在那里,即便是吉姆佩尔也不会被骗”。
这里有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首先,吉姆佩尔与其作恶一刻,不如做一生傻瓜。他的道德世界独重动机。假如这批面包烤出来很香,是不是动机便可以不再追问而且用尿液掺拌面团将成为一道工序呢?在电影《红高粱》里“我爷爷”当众对酒篓子撒尿是为了抖威风,图报复,可是我们注重的是实用与功利的结果而非道德动机。经尿碱勾兑的高粱酒更醇美,大家为此还兴奋一番。
其次,或许有人会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样的套话来形容他们对吉姆佩尔的态度。在我们的文化里,吉姆佩尔这样的人因所谓的“过于软弱”和“姑息养奸”而容易被看不起。要是说某人抱了“满腔仇恨”去“与命运抗争”,那就是莫大的褒奖。“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类的话语支配了我们的本能反应。也许我们的敌我界限过于分明了。如鲁迅在《野草》的题词里列出这几个对立的范畴:“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对“仇”“兽”和“不爱者”就要痛打,出言则以多刺伤人为上品,绝不讲什么“费厄泼赖”。但是在辛格的世界里,仇恨、愤怒和报复心等暴烈的情绪有待克服(我国也有“制怒”“惩忿”的观念),而内心的平和才是值得敬仰的境界。吉姆佩尔没有睚眦必报的雄心,倒有一颗仁恕的大心。他和欺软怕硬的阿Q全然不同:阿Q在心理上“常处优胜”,吉姆佩尔对胜败则有点木然。韩信忍受“胯下辱”是有事业要做,吉姆佩尔的事业是做一个好人,没有曲承颜色的心计,也记不得什么奇耻大辱,一心为灵魂的纯洁含辛茹苦。他因善良而不设防范,也因善良而面对魔鬼的引诱绝不退让。《短暂的礼拜五》里的施穆尔-莱贝尔也是类似吉姆佩尔的“傻瓜”。他心存感激,屡屡受人捉弄也从不在意,从不生气。镇里要找送信的人,他总是抢着去,即使路途遥远,他也高高兴兴地上路,从不以为这是仁爱之举。这两个“傻瓜”像是犹太传说中隐匿在人间的谦卑的义人,是他们在默默地给世界撑起道德的标准。
…………
五
辛格在为这本选集作序时扼要比较了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差别:“长篇小说可以容纳,甚至原谅冗长的题外话、倒叙及松散的结构,短篇小说则不然。它必须直指高潮,必须有一气呵成的紧张和悬念,而且简短是其本质。”他多数作品符合这样的特点,有几个短篇(如《月与疯狂》《狂热》和《救济院一夜》)不具单刀直入的模式。作者会让三四个小偷、乞丐和工匠雪夜聚在暖烘烘的经房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故事随之而出。辛格短篇小说的妙处来自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对人性各种奇妙形态的深刻领会。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时时透出意蕴复杂的洞察。《文稿》不仅仅是嘲讽什布塔所说的战时犹太大人物道德上的寒碜。什布塔是三流演员,她戏剧性地焚稿给她带来一种成就感。她自己在爱情上始终忠于玛拿西吗?听她故事的人居然问出如此唐突的问题。她给出的回答是否定的。《旅游巴士》也不仅是针砭塞琳娜的行为,故事中玛特伦夫人和她十四岁的儿子马克在旅途上物色了一个可以担保他们去美国的美籍犹太人,频频发起攻击,母子间微妙而又形成反衬的配合也许写得更加精彩。
在辛格写作的年代,评论家们热衷于制作“流派”和“主义”的标签,不一而足。辛格是个像契诃夫那样会讲故事的大师,难以归类。他反对作家为追求所谓原创性而滥用修辞手段,玩弄象征符号。他指出文学可以描述荒诞,但文学本身绝不能成为荒诞。他觉察到作家面临的诱惑,呼吁人们警惕自己身上故弄玄虚的冲动:“就连真正的天才也掉到了这些所谓‘实验性’写作的语言陷阱里;这些隐患摧毁了许多现代诗歌,使之变得含混、费解,魅力全失。想象是一回事,扭曲斯宾诺莎所说的‘事物之顺序’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文学当然可以描述荒诞,但文学本身绝不能成为荒诞。”辛格的魅力来自他对隔都生活的细致观察,但是他也善于借用犹太传说,使用魔幻的笔法。《隐身者》里的内森经不住引诱被罚,看得到别人,别人却看不到他。《火神海娜》的同名女主人公身体烧成黑炭,家具却未见任何损伤。《已故提琴手》里粮商的女儿就要签署婚约了,不料她身子成了两个亡灵的附体,已故提琴手和一个不正经的女人借着她的嘴发声。附鬼无法无天,拉比念经,羊角号吹响,都无法将他们逐出。更有趣的是附鬼还鼓起嘴奏出各种活蹦乱跳的舞曲,“时而学古提琴轰轰隆隆,时而如铙钹叮叮东东,一会儿模仿笛子的哨音,转而又似击鼓咚咚”。最妙的是附鬼知晓围观者的秘密,对每个人揶揄嘲弄,公开揭短,“众人宁愿忍羞含辱,也想看看其他人被羞辱的样子”。结果两个附鬼互相吵起架来,方言外语全都用上了。粮商答应了附鬼的全部要求,总算把他们请了出去。故事结局凄惨,“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是结尾处有一丝袅袅的暖意。一个孩子问,烟囱里不绝的乐音来自何方,母亲告诉他,那是已故提琴手的琴声。
…………
末了,我要向韩颖女士等诸位译者致敬。辛格的故事含有无数犹太教和隔都生活的细节,要翻译得准确、地道,对译者来说是巨大的挑战。通读这本短篇小说集,感到译文顺畅、优美,好像得来不费功夫,这恰恰是译者的功力所在。
陆建德
写毕于2018年圣诞节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那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植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生动描述了具有普世性的人类境况。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艺术*多就是一种暂时忘却人类灾难的手段。我仍在为了使这“暂时”值得一忘而努力。
苏童:
辛格的《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那个迂腐、充满学究气的老光棍形象让我念念不忘。辛格的小说我一直迷恋它特有的犹太味道。……他的小说的语言质地与众不同,有一股子韧性,用犹太人的意第绪语写成的作品在英语文化的环境中显得那么坚挺。
以萨·辛格的令人尊敬之处在于他的朴拙的小说观,他总是在“人物”上不惜力气,固执己见地种植老式犹太人的人物丛林,刻画人物有一种累死拉倒的农夫思想,因此辛格的人物通常是饱满得能让你闻到他们的体臭,《傻瓜吉姆佩尔》就是他的*标志性人物文本。
余华:
《傻瓜吉姆佩尔》是一部震撼灵魂的杰作,吉姆佩尔的一生在短短几千字的篇幅里得到了几乎是全部的展现,就像写下了浪尖就是写下整个大海一样,辛格的叙述虽然只是让吉姆佩尔的几个片段闪闪发亮,然而他全部的人生也因此被照亮了。这是一个比白纸还要洁白的灵魂,他的名字因为和傻瓜紧密相连,他的命运也就书写了一部受骗和被欺压的历史。辛格的叙述是如此的质朴有力,当吉姆佩尔善良和忠诚地面对所有欺压他和欺骗他的人时,辛格表达了人的软弱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发自内心,也来自深远的历史,因此它可以战胜所有强大的势力。故事的结尾催人泪下,已经衰老的吉姆佩尔说:“大限来临时,我会高高兴兴地走。不管那里有什么,都会是真实的,没有算计、没有嘲弄、没有欺骗。赞美上帝:在那里,即使是吉姆佩尔也不会被骗。”此刻的辛格似乎获得了神的目光,他看到了,也告诉我们:有时候*软弱的也会是*强大的。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辛格自选集》收录众多杰作,乃创作宝库……是一位美国大师的“创世之书”。
——
陆建德:
辛格是个像契诃夫那样会讲故事的大师,难以归类。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辛格自选集》的全译本,称得上是外国文学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一件大事。
北村:
我很喜欢辛格的小说。他总是能以很小的篇幅、简洁的形式表现很深的主题,他的几千字、一万字的小说,别人可能觉得非要写长篇,要用足了,他不,几千字就完成了。
我认为《傻瓜吉姆佩尔》是现代文学史上*一次成功地描写英雄的小说。因为现代社会只有这样的英雄,英雄一到现在就是吉姆佩尔,他就是英雄,因为他相信一切应该相信的,背负一切应该背负的,忍受一切应该忍受的,*后他享受他的果实:怜惜一切应快乐的。他是英雄,因为他是良知的代表,忠诚的象征。英雄是具有神圣性的,吉姆佩尔身上就有这种神圣性,像忠诚、忍耐、爱、宽容,相信这些神圣要素都是简单的,所以人叫吉姆佩尔为傻瓜。我至今还为辛格用短篇写出巨著而百思不得其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