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03315

目录
《决战中原》序李升泉(001)
序范华银(001)
写在前面的话范华银(004)
第一回四战之地起风云伯承单刀赴新乡()
第二回抓逃兵军民冲突为团结张贵请罪()
第三回武辉王庄结良缘新郎别妻上前线()
第四回义德拨回浪子头克勤诉苦动天地()
第五回老蒋下山抢战果经扶密谋暗调兵()
第六回伯承率将磨刀枪刘邓军马头誓师()
第七回彭龙作间入花园李金策反进开封()
第八回李金菏泽报敌情恩来定计制黄龙()
第九回伯承运筹斩陇海近山力克兰封城()
第十回永银率军攻杞城武辉蹈火救乡亲()
第十一回介石传令攻菏泽伯承施计破强敌()
第十二回罗锋韩陵庄诱敌赵锡田孤军深入()
第十三回解放战士欲离队白毛女泪收人心()
第十四回徐春东垣赚许贵李金花园毁大堤()
第十五回锡田贪功陷重围近山刀劈大杨湖()
第十六回老虎团血战杨湖武辉捐躯大土围()
第十七回吴耀东兵败被俘伯承厚待赵锡田()
第十八回英雄长眠安陵集贾真董庄承遗志()
第十九回祭亡将老蒋起兵战二虎伯承自责()
第二十回王克勤火线练兵胡琏徐庄大受损()
第二十一回小平医院慰伤员彭龙敌后除恶霸()
第二十二回汝明误中连环计伯承回马捉广信()
第二十三回老虎团北撤黄河王克勤誉满全军()
第二十四回丽淑智夺敌辎重彭龙汴京取电台()
第二十五回祝同三路攻邯郸刘邓又猛虎掏心()
第二十六回近山奔袭上官村杨显明兵败被俘()
第二十七回墨三发兵攻邯郸刘邓决心整军纪()
第二十八回近山议兵出陇海伯承义释杨显明()
第二十九回刘伯承釜底抽薪杜义德闪击金乡()
第三十回姬先锋勇夺东关张贵战死在金乡()
第三十一回史智坚守一孤城先觉二度援金乡()
第三十二回杜义德围城打援谢梦权被俘鱼台()
第三十三回罗锋勇猛战彭阁张腾霄被擒曹县()
第三十四回小平出奇克四城老虎团远袭亳州()
第三十五回敬久穷追刘邓军小平架桥渡黄河()
第三十六回勇士请缨回前线柯虎献身救乡亲()
第三十七回刘邓军豫北反攻姬先锋死战汲县()
第三十八回萧永银围困汤阴姬先锋夜袭东关()
第三十九回王仲廉一援殿英刘邓运筹攻汤阴()
第四十回杜义德强攻张庄孙殿英固守汤阴()
第四十一回王仲廉二援汤阴李守正兵败湖营()
第四十二回刘邓巧用穴地术殿英竭力守孤城()
第四十三回刘邓军全力攻城大盗被俘石家庄()
第四十四回评战功黎明他调会群英克勤竞赛()
第四十五回刘邓运筹破天险罗锋夜袭黄河口()
第四十六回司徒惊呼六卅事美蒋南京议用兵()
第四十七回汝瑰陆总参军机刘邓连夜渡黄河()
第四十八回蒋军暴行激义士克勤魂归定陶城()
第四十九回伯承大破长蛇阵王敬久金乡用兵()
第五十回刘邓定计歼二师陈唐兵败六营集()
第五十一回宋瑞珂死守羊山王仕翘兵败万福()
第五十二回宋瑞珂兵败被俘刘伯承羊山赋诗()
第五十三回老蒋转攻常胜军祝同水淹冀鲁豫()
第五十四回忧心如焚定南征常胜军千里跃进()
第五十五回金陵王调兵合围常胜军夜过陇海()
第五十六回贾真南征做先锋君臣议攻常胜军()
第五十七回伯承巧施疑兵计大军夜涉黄泛区()
第五十八回刘邓强令大轻装老蒋围堵急调兵()
第五十九回老虎团奔袭渡口萧永银强渡汝河()
第六十回刘邓前敌巧指挥萧永银杀出血路()
第六十一回太忠大战吴绍周韦杰临危渡后队()
第六十二回罗锋开路克息县伯承挥军渡淮河()
第六十三回刘邓先敌入大别战士进山想太行()
第六十四回老虎团进占麻城常胜军误食桐油()
第六十五回小平严肃整军纪伯承挥泪斩尤思()
第六十六回王大湾议定军政常胜军分兵突围()
第六十七回刘邓巡视鄂东区蒋介石南北合击()
第六十八回刘邓巧施拖刀计老虎团尾敌封口()
第六十九回张仕洞拼死突围振清兵败高山铺()
第七十回吴翁设宴待将军伯承巧制御寒衣()
第七十一回蒋介石苦心选将白崇禧进山围剿()
第七十二回大军分兵抗强敌伯承遇险北向店()
第七十三回永银宋埠歼民团罗锋寻母黄站乡()
第七十四回保全军罗锋受命仙云寨贾真捐躯()
第七十五回白崇禧检讨围剿译错电永银吃亏()
第七十六回老虎团断后掩护朱家冲罗锋遭袭()
第七十七回大悟山马忠游击黄家湾英雄聚首()
第七十八回邓小平挥军出山王近山伤愈归队()
第七十九回东郭庄罗锋受命战确山先锋捐躯()
第八十回白崇禧贬居武汉刘陈邓聚首宝丰()
第八十一回老蒋君臣议用兵刘邓打援战西平()
第八十二回近山奔袭老河口康兆明孤守襄樊()
第八十三回王近山撇山攻城李德生刀劈三关()
第八十四回王近山猛虎掏心康兆明被擒襄阳()
第八十五回陈毅诵诗鼓士气陆贵阵亡下薛集()
第八十六回老蒋淮海调大兵近山豫西追黄维()
第八十七回黄维骄兵援徐州刘陈邓谋攻徐蚌()
第八十八回蒋介石用兵淮海刘陈邓谋攻黄维()
第八十九回黄维冒进中大计常胜军大战蒙城()
第九十回廖运周战场起义刘伯承围师不阙()
第九十一回近山大战黄悟我李达商丘运粮秣()
第九十二回伯承穴地困黄维胡琏临危进双堆()
第九十三回近山大战王牌军老虎团血战李店()
第九十四回胡琏败逃奔蚌埠黄维被俘黄沟河()
后记()
序
范华银
1986年我在北川县通口中学任教期间,通过在长钢一分厂子弟校任教的表哥认识了该厂老干部原二野第6纵队18旅宣教干事潘金根同志,我看了他写的有关第18旅战斗情况的回忆录,随后,又通过他读到了第6纵队政治委员杜义德写的有关第6纵队的回忆录。在潘金根的影响下,我对二野的历史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此后,我开始收集有关刘邓大军的资料,先后收集到《刘伯承回忆录》《刘邓大军征战记》《烽火鲁西南》《淮海战役》《韦杰回忆录》《刘邓大军南征记》《郭汝瑰回忆录》《二野战事珍闻》《民国高级将领列传》《刘伯承传》《我的父亲邓小平》等数十种图书及大量有关第6纵队的回忆资料。我被刘伯承、邓小平及其指挥的第6纵队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对卢彦山司令员、战斗英雄王克勤等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敬仰备至,由此萌生了用小说的形式来反映1946年全国内战爆发到1949年初淮海决战期间,国共两军从太行山到大别山,黄河至长江之间广大区域内展开军事斗争的这段历史。
同时,我通过潘金根与原第6纵队组织部长、军委总后勤部顾问李开湘将军,原18旅组织科长、国家一机部机关党委书记刘赞平同志,原18旅第54团团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卢彦山建立了书信联系。
1991年暑假,我到石家庄河北省军区大院采访副司令员卢彦山,受到了他的热情接待。我与他朝夕详谈了7天,得到了不少第一手资料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228团战史》。在交谈之中,我与他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平易近人、朴素大方、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接受了卢彦山整理回忆录的要求。随后,我到北京解放军总后勤部拜访总后勤部顾问李开湘将军。他因在外地,未能会见我。但是,李开湘将军电话指示他的警卫员、国家核工业部保卫处原处长张维鹏同志接待了我,并及时安排我与国家一机部机关党委书记刘赞平同志和原第18旅副政治委员刘昌同志见面会谈,由此通过历史当事人又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我从北京回到成都不久,李开湘将军就给我寄来了他亲笔签名的由邓小平题字的《一代战将——回忆王近山》。
就这样,《决战中原》书中所有的主要人物的材料就收齐了。于是,我根据二野史料(主要是步兵228团战史)和一些老同志的回忆录以及亲自采访的资料,创作反映刘伯承、邓小平及其第6纵队18旅老虎团在解放战争中斗争生活的章回体小说《决战中原》。在随后的几年中,我先后到大别山实地查看过当年刘邓大军战斗过的高山铺等战场遗址,采访过一些战争的目睹者。通过这些采访,我进一步充实了小说《决战中原》的内容。
《决战中原》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不是复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历史著作,因为他有故事情节,有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了强调艺术效果,它也有艺术上的虚构,但这种虚构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本书中解放军老虎团人物(原型是步兵228团)使用的是化名,团以上人物则使用了真实姓名。但是,这些人物的事迹却是真实的。书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真实可靠的,甚至时间和地点也是经过考证后才采用的。本书虽取材于历史,但又不受真人真事和历史人物言行的限制,因为它是一件艺术品。所以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本书之所以采取“演义”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是因为它比“言必有据”的写法更能揭示历史的本质。
《决战中原》是一部长篇军事历史小说。全书90万字。记述了1946年全国内战爆发到1949年初淮海决战期间,国共两军从太行山到大别山,黄河至长江之间广大区域内展开军事斗争的历史。对国共军事斗争、中共游击斗争、支前斗争、地下斗争做了生动描写。塑造了一批解放战士、翻身战士和红军老战士的形象,展示了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的成长过程。形象地记叙了各解放区普遍开展的“王克勤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本书在生动地塑造刘伯承、邓小平、王近山、杜义德、萧永银等人民解放军将帅光辉形象的同时,也着力塑造了一批国民党将帅的形象,形象地描写了他们之间的智力角逐,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复杂的思维过程。本书对战争的描写,不是平铺直叙,简单写双方的对阵厮杀,而是着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的战术对待不同的战役战斗,努力反映战略战术的多样性,生动地描写了数十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描写了一些失败的战例。
《决战中原》从1986年开始写作,经过23年不断充实修改,至2009年定稿,并发表在中国第一军网铁血军事网,得到读者好评。小说发表后,原第6纵队政治委员杜义德的女儿杜红与我建立了联系;安徽网友与我考证英雄王克勤家乡的事情,等等。
在《决战中原》成书过程中,我为卢彦山副司令员整理出了《二十年烽火路——跟随刘邓北战南征》一书,其中包括我为他写的传记《从放牛娃到司令员》,全书2712万字,由原军委纪委第二书记尤太忠上将题写书名(原件存作者处)。2010年发表在铁血军事网,获“军旗魂——征文活动参赛作品”三等奖。
2015年7月18日
第一回四战之地起风云伯承单刀赴新乡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有一条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星宿海以西约古宗列盆地。它以不足一米深的清澈而平缓的涓涓细流,流出青藏高原,汇合大夏河、洮河和湟水,流经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便突然急转南流,一泻而下,奔腾咆哮于晋、陕两省黄土高原上的峡谷之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把华北平原一分为二。在冀鲁豫这片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曾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远古的且不说,单表公元1946年人民解放战争以来,黄河儿女所创造的英雄史诗,歌唱黄河英魂的伟大乐章!
话说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战刚刚结束时,国民党在取得沪、宁等地,接通海洋和收缴日寇军械,收编伪军100多万人以后,军事力量迅速膨大,已拥有正规军和地方武装500多万人。在国际上,美国为了谋求在华利益,以大量美元和美械援助蒋介石政府。蒋介石则“邀请”5万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由华北登陆,抢占了北平、天津,以及平、津以北的煤矿和重要铁路线。美军还出动大批飞机、军舰,帮助蒋介石把几十万军队运送到内战前线,抢占战略要点和铁路干线,执行控制东北和向华北渗透的战略计划。
当时,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原、晋冀鲁豫、华东、晋察冀、晋绥、东北、陕甘宁等地已经建立起100万平方公里,拥有1亿2500万人口的解放区;并拥有正规野战军127万人,以及260万人以上的民兵和地方部队。中共军事力量虽然较万里长征结束时壮大了几十倍,但与国民党的兵力相比,还是弱小的。
1945年8月14日、20日、30日,蒋介石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赴重庆和谈,希望借助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毛泽东订立城下之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早看透了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一方面向全国人民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主张;另一方面又针对蒋介石的诡计,向党内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明确地告诫全党:内战是很难避免的,因为蒋介石的方针是早已经定了的,所以全党和全军要有高度的警惕性。“人民得到的权利,绝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中共中央还积极想法将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战将们送回前线,准备反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粉碎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当时在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的晋冀鲁豫战略区的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毛泽东和中央的指示,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当天,就电令晋冀鲁豫军区,立即扩充野战军,准备打击沿平汉路、同蒲路北犯的国民党军队。1945年8月25日,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兼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中央局副书记兼野战军副政委薄一波、中央局常委兼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在杨尚昆的精心安排下,带着他们的战将陈赓、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杨得志乘坐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一架DC型飞机,到达晋东南黎城县长凝临时机场。同机到达的还有即将奔赴东北和华东解放区的领导和高级将领:林彪、陈毅、滕代远、萧劲光、傅秋涛、李天佑、邓华、宋时轮、邓光明、江华、聂鹤亭、黄华。
蒋介石一面同毛泽东在重庆谈判,一面令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积极进攻解放区。阎锡山集中了13个师的兵力,在日军第14独立旅的配合下,先后自临汾、浮山、翼城和太原、榆次向晋冀鲁豫解放区发起进攻,占领了襄垣、长治、屯留、潞城和壶关等城镇,并企图占领整个晋东南,在解放区背上插一刀。蒋介石正自鸣得计之时,刘伯承、邓小平集中了太行、太岳、冀南军区的主力及地方部队共31000余人,与阎军激战23天,收复了上党地区,击毙国民党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俘虏第19军军长史泽波以及5个师长,歼灭阎军350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和平谈判。但是,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方针却没有因此改变。《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又组织了5个军,配合北平的傅作义部队向华北解放区进攻,企图夺取晋冀鲁豫解放区首府邯郸,打通平汉铁路。刘伯承、邓小平坚决执行党中央“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指挥军区主力部队发起平汉战役,经过10多天的激战,除争取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8军军长高树勋率新8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起义外,还歼灭国民党第40军和第30军2万余人,俘虏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40军军长马法五等5名将官。当时,国内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际上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的舆论也更加强烈。美国总统杜鲁门被迫调回了公开宣称不同中共合作的驻华大使赫尔利,委派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马歇尔为特使,前往中国对国共双方进行“调停”。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军事进攻中迭遭失败、政治上处于被动、军内厌战情绪严重、重兵尚未完全运往前线、全面内战部署尚未完成的形势下,被迫于1946年1月10日同中共签订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以便争取时间,集结重兵,准备全面内战,消灭中共及其军队,武力统一中国。
列位看官,蒋介石为何要三番五次地将兵锋指向晋冀鲁豫解放区呢?从地理位置上看,正如刘伯承所说:“晋冀鲁豫解放区贯通了同蒲、平汉和津浦共两条半铁路,成为华东、东北、晋察冀、西北等解放区的中央大门,正像足球场上的球门一样,国民党向解放区进攻的第一球,就直向晋冀鲁豫地区踢过来了。这就是1945年秋天阎锡山乘日寇投降进占了我上党各县。”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西靠太行山,南临漳河,连接着晋、冀、鲁、豫四省,自古为兵家所重视。邯郸也是平汉路上的一座军事重镇,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被称为“四战之国”。晋冀鲁豫野战军立足在这里,东可以协同山东、苏北野战军作战,西可以配合陕甘野战军作战,南可以支援中原野战军作战,北可以配合晋察冀野战军作战。蒋介石要实现他控制东北、占领华北和陕甘的战略计划,必定要首先叩开晋冀鲁豫这扇大门,才能实行中央突破,扫荡两翼。因此,处于四战之地的四战之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也就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
却说2月的一天,和煦的阳光斜射进野战军首长办公室里,墙上的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顿时明朗起来。靠北一张榆木办公桌前,端坐着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他圆脸庞,眼神深邃,目光炯炯,留着三厘米平头,手指紧贴嘴唇抽了一口刚点燃的香烟,埋头疾书着文稿。
刘伯承戴着高度数眼镜,手拿放大镜,看了一会儿地图,转过身来,操着浓重的川音说:“蒋介石一面下令停战,一面又令侵占滑县一带的何冠三、汪匣锋、杨显明部队继续推进,企图占我濮阳等地。他耍的是偷儿把戏,想以停战令来麻痹我们,可是我们偏不上当。他越是强调停战,我们越要当心他会吃掉我们。他这套假停战真内战的把戏是一个骗局。郭沫若先生说,‘骗’字从马。蒋介石停战令的背后,就是紧锣密鼓的厉兵秣马,恨不得马上就把我们吃掉。对蒋介石这种人,鲁迅先生在《推背图》中说得好,他的话,要从反面去想。所以,我们不能以常情常理来推断他。他就是不做人事,专门弄鬼的!”
“蒋介石嘛,就是这么个反复无常的人。这是路人皆知的。”身材高大,留着光头的参谋长李达说,“当年蒋桂战争中,蒋介石和桂系谈判,李济深到南京,虽有吴稚辉、张静江、蔡元培、李石曾四个国民党元老作保,但仍被蒋介石关押于汤山。1931年,蒋介石借口约法,又扣押政敌胡汉民于汤山。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一下飞机就被蒋介石扣留。所以,我们绝对不能上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当!”
邓小平将几页文稿整齐地放在一旁,又抽出一支香烟来含在嘴里,欲划火柴忽又停住。他抬起头,微黑的脸庞上带着几分营养不良和操劳过度的气色,深邃的双眼闪烁着精明而智慧的光芒,微平的鼻翼下留着一抹粗而黑的短髭。他环视了一下战友们,点燃香烟,手指紧贴嘴唇,吸了一大口说:“可是,我们有的同志却被这表面上的和平所蒙蔽了,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去过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日子了呢!这是十分危险的嘛!杨得志和苏振华率第1纵队10个团,开赴冀热辽地区,执行向北发展的任务以后,陈赓、谢富治又率第4纵队两万多人,向西担任同蒲作战任务。我们邯郸方面只有陈再道的第2纵队和陈锡联的第3纵队这两支老部队了,新组建的第6纵队和第7纵队,特别是由游击队、县大队、独立营、团组建的第6纵队,更应该进一步整训。根据中央指示,我们决定释放马法五等5名将官,由伯承同志去新乡参加停战执行小组谈判时,交给国民党方面的代表,以表示我们是诚心诚意希望和平的。”
薄一波扔了烟蒂说:“目前的局势好比鸭儿凫水,表面平静,底下却是波浪翻滚呢!”
且说2月16日,刘伯承在军事调停部新乡执行小组中共代表黄镇等20余人陪同下,带着在上党战役中被俘的蒋军将领马法五、刘世荣等5人,乘汽车从邯郸出发,冒着漫天飞舞的大雪,径往新乡。车过滑县,进入国民党统治区。沿途关卡早有美蒋代表通知,刘伯承一行,通行无阻。快到新乡时,雪渐渐下得小了,天空中沉重的云块贴近地面,使人感到窒息。飞过刘伯承眼帘的,是萧索的荒村,没有生气的田野;更令他气愤的是那向北飞驰的兵车和大批北进的蒋军士兵!
下午1时左右,刘伯承到达新乡中共代表办事处。稍作休息后,他便同黄镇带了马法五等人驱车前往军调部新乡执行小组美蒋代表处。刘伯承冷眼一看,只见门首两旁刀枪林立,戒备森严;远处巷道里的明暗岗哨鬼魂似的游弋不定。
举行了简单的俘虏交接仪式后,高大结实的美国代表廒德沙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久闻刘将军大名,今日得以相见,幸甚!幸甚!马法五等将军今天得以生还,多亏刘将军的宽厚仁达啊!”
国军代表矮胖子马勋满脸堆笑说:“刘将军威名远播中外,国人无不佩服之。马司令等将军安全返回,为新乡增添了不少和平气氛啊!”
廒德沙说:“我们美国人愿意帮助你们实现和平!”
刘伯承针锋相对地说:“你们要是希望中国实现和平建国的话,就应该停止向解放区进攻!”
马勋说:“你们共产党只有在美国朋友的调停下,接受蒋委员长的和谈条件,实行军令、政令的统一,才能实现全国和平。别忘了,我们手里可有400多万正规军以及大批飞机、大炮、坦克和军舰!而这些,你们是没有的!”
刘伯承鄙夷不屑地说:“马将军,你也别忘了,我们有1亿多解放区人民和国统区广大人民的支持!你听说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吗?兵力的优劣是可以转化的!”
廒德沙忍不住插进来说:“刘将军,你应该看到国军强大、共军弱小的形势。如果你们不接受国民党方面的条件,蒋先生就会重新开战的。优胜劣败,这可是一般的军事常识!”
“那我们只好应战了!”刘伯承毫不退让,斩钉截铁道,“蒋先生19年来一心要消灭我们,可是结果怎么样呢?我们由长征结束时的3万来人,发展到今天的120多万人,就是因为我们共产党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嘛!所以,我们会越战越强的。国民党现在的优势是暂时的,随着战争的深入,蒋军的优势必然会在人民革命战争中逐渐转化为劣势的!”
刘伯承不卑不亢的回答,使廒德沙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他干咳了两声说:“目前还是停战和谈时期嘛,国共双方都应该互相谦让才是。”
刘伯承说:“如果你们愿意在《双十协定》的基础上和谈,则‘和为贵’;如果想叫我们撤到你们规定的地方,那我们只好兵戎相见了!”
“我们美国是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的。”廒德沙苦笑说,“马勋将军,把我们的调停意见给刘将军过目吧。”
刘伯承从黄镇手里接过文件说:“我们也有一个停战意见,请你们过目。告辞!”
廒德沙十分恼火。第二天便同马勋赶到阳武第五战区,同孙震密商进攻解放区。
孙震别号德操,四川省潼川人。投靠蒋介石以来,他一直同共产党军队作战,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时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2集团军总司令,辖第45、47军及暂编第1军,是国民党的老资格上将。廒德沙和马勋同他谈了攻击卫河地区共军的基本想法后,孙震指着卫河东边的清丰县城说:“我打算派第41军一个旅攻占清丰,撑开刘伯承夹击我安阳、汤阴的右手,建立打通平汉线的前哨阵地;尔后以一个半军渡过漳河,占领磁县、涉县,造成围歼漳河以北共军的态势,进而实现委座打通平汉线和控制鲁西南的战略计划。”
“孙将军不要这样。”廒德沙连连摇着吕宋烟说,“现在是国共停战期间,在蒋先生还没有完成全面进攻部署之前,我们没有必要让共产党取得我们破坏停战协议的口实,也没有必要过早地伤了国军的元气。目前对解放区主要是实行军事上的蚕食,经济上的封锁,政治上的围攻!这次进攻的目的,主要是配合我们与刘伯承的谈判,叫他们背上破坏停战协议的罪名。”
马勋眨了眨狡黠的眼睛说:“这次出师之名是为保持防区完整性,特派第41军收复清丰县城。”
“好,我用一个旅的兵力奔袭清丰,主力和共党军队战于卫河东岸!”孙震下了决心。
且说刘伯承正同黄镇研究冀鲁豫全线停火协议时,一个参谋跑来报告说:“李参谋长来电,孙震部一个旅进攻我卫河地区,其先头团已逼近清丰县城。”
刘伯承看了一会儿地图,气愤地说:“美蒋代表耍的是偷儿把戏!他想立牌坊,又要当婊子,这办不到!回电李达:部队后撤,待敌先头部队进入清丰县城以后,我主力从两侧猛烈夹击,截断县城之敌与其主力的联系,同时以地方部队和民兵围困清丰县城之敌。我出击部队务必将敌主力赶出停火线以外,而对清丰县城之敌则暂时围而不打。”
黄镇睁大眼睛说:“敌人跑进我们的包围圈,又与后续部队隔绝,显然成为孤立之敌,我正好予以全歼。司令员为何又叫李参谋长围而不打呢?”
刘伯承眼睛里闪着智慧的光芒说:“一是出于政治原因。孙震只在清丰方向投入较大的兵力,而在其他方向只是小敲小闹,仍属于挑衅性质,无非想扩大事端,让中央社那帮记者大做文章,将破坏和谈的罪名强加于我,陷我于不利之窘境。我们对敌41军主力进行阻击,而对清丰之敌围而不歼,既保持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原则,又取得了美蒋假和谈真内战的活证据,以此来教育全国人民和我军将士,认清美蒋反动派的真面目,克服和平麻痹思想。二是出于军事原因。我对清丰之敌围而不打,在军事上已经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态势。若敌来援,我可于运动中歼灭其救者,锻炼部队围城打援的能力;若敌赖着不走,我则久围之,敌内部必生变化,我可于乱中取利,争取敌人放下武器,兵不血刃地解决战斗,或者趁乱将敌歼灭;若敌突围逃跑,我则可以避免攻坚战,集中兵力歼敌于野外。”
黄镇被刘伯承精妙的兵法所折服,十分敬佩地说:“司令员对于兵法的运用自如,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啊!在一般人看来,敌人断定我们会猛烈反击,在卫河地区展开拉锯战,想不到司令员竟来了个关门捉贼。”
“军事谋略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趋利避害嘛!黄镇同志,你把这份停火文件拿去打印一下。”刘伯承重重地说了一句,回到桌边开始校订起苏军《合同战术》译本来。
在3月初的最后一轮谈判中,马勋首先发难,指责中共代表说:“你们背信弃义,违犯三方停战协议,包围我清丰第41军1个团,打死打伤我执行收复清丰正常军务官兵156人。你们必须对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后果负完全责任!”
黄镇平静地说:“孙震部第41军本应在安阳以南活动嘛。请问,他们怎么跑到我们解放区的清丰县城去杀人放火呢?请尊重事实,不要贼喊捉贼!”
“清丰县本属国民政府管辖,是孙将军的防区。我们这次出兵是收复失地!”马勋狡辩说。
刘伯承怒不可遏地站起来斥责说:“清丰、濮阳是解放区军民用生命和鲜血从日寇手中夺回来的!自从《停战协定》签订以来,蒋先生在美国海、空军的支援下,不断向解放区前线运兵,抢占战略要点,不断向我解放区进攻,或进行挑衅,引起多次流血事件。从今年1月以来,你们向我晋冀鲁豫解放区进行武装挑衅和进攻、奔袭,就达到600多次!这回,你们又派孙震部第41军偷袭我清丰,企图挑起更大的流血事件,把破坏停战的罪名强加到我们头上。可惜得很啊,你们的把戏被识破了。我们之所以留着清丰不打,就是为了让全国人民和世界舆论看清楚,到底是谁在破坏《停战协定》,是谁在企图挑起全国内战,是谁在搞假和谈真内战!”
美蒋代表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马勋看了看廒德沙说:“必须按照蒋委员长的军令、政令,将你们的军队缩编到12个师。蒋委员长在《元旦文告》中说过,实行和平民主,必须首先军令、政令统一;停止内战,必须首先恢复交通,特别是恢复平汉线的交通!不然,这场内战将不可避免!”
刘伯承毫不退让说:“那我们只好奉陪到底啰!”
“你们有那个把握吗?”廒德沙矜持地说。
“国民党在军事上、经济上的优势,我承认,但是,真正的优势不在军队的数量和飞机、大炮上,而在于人民是否会拥护他。中国有一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刘伯承略停一下继续说:“我建议新乡停战小组组织一个军事调查组,把清丰、万斤地区发生的军事冲突真相搞清楚,向北平军调部报告并公之于众。最后,我要警告那些敢于发动内战的人:玩火者必自焚!”
说罢,刘伯承和黄镇大步出门,乘车而去。
廒德沙耸耸肩膀,说:“看来我们美国人的调停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国共内战必将爆发!”
马勋说:“只要美国朋友给以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我们就一定能在三五个月内消灭中共的军队!”
“算了,你们过去之所以老是失败,就是因为说大话,吹牛皮,自欺欺人!”廒德沙大为不满地说,“我们美国给你们装备了45个美械师,向前线运送了54万人,还有价值5170万美元的军事物资。可是,你们呢?没有很好地控制东北,深入华北,反被刘伯承的部队在上党和平汉路地区打得焦头烂额。你们的政府腐败无能,你们的军队胡作非为,你们的党腐朽堕落,这已经引起老百姓的强烈不满。你们还能战吗?也许,我们美国人犯了一个大错误,不该援助一个毫无生气的、极端腐败无能的政府!”
马勋被廒德沙奚落一番之后,垂头丧气地蔫在沙发里……
国共新乡停战和谈毫无实质性结果,刘伯承返回邯郸备战。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