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094702丛书名: 无
编辑推荐
当大家都在阅读轻松治愈系的时候,我想推荐这部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作品。尽管它有些沉重,但是人生本就厚重,不是吗?编辑不是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是初读书稿,几次落泪。在这部书里,不管是爱情、亲情,还是家国情怀,都无不令人唏嘘,掩卷沉思。那是有信仰、有坚持、有情怀的一群人,在如今浮躁功利的社会里,这部作品里所描述的一切与现实有些格格不入,却又那样让人怀念和感动,让人不禁会想:人,应该是这样活着的啊!很久没有遇到这样的感动了。
内容简介
该小说以日本秘密进行细菌实验为起源,以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为背景,前后跨越半个多世纪,描写了以中国人民为核心的普通老百姓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反对细菌战所做出的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小说角色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呼之欲出。小说主人公王立清随父亲逃荒到东北并在那里生活下来,可不久,父亲就失踪了,几个月后,父亲满身伤残回到村里,只来得及告知村里的乡亲赶紧离开村子就去世了。故事由此展开,王立清为查明父亲的死因,深入虎穴,几经生死,终于探得日军进行细菌实验的真相,并暗中联络在日军实验基地做活的工友,在一个雨夜和工友一起脱离魔窟。不久日军投降,王立清也过了几年安稳的生活,但细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成了一家人的噩梦:老大不幸感染了细菌,虽然勉强保住了生命,但与正常人的生活却再也无缘。因为此事,老三选择了防疫研究员这一职业,老四进入部队后选择进入防化连,*后和做历史老师的二哥一起,为世界的反细菌战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那个艰难的、危险的、神奇的、热烈的、有信仰的时代,这本书会带你一一经历。书中闪耀的人性光辉会带给你我无限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走下去。
目 录
在线试读
章 王老汉失踪
歌德说:“人们凭着聪明划出了一道道界限,后又用爱把它们全部摧毁”。一九三四年的冬天,具体日期已经无从考证。时近黄昏,刚下过一场鹅毛大雪,凛冽的北风一个劲儿地刮着。一支数量庞大的队伍正徒步行走在中国东北的黑土地上。队伍里有老人,有小孩,有女人,还有几头牛、几匹马和几条狗,但更多的是正值壮年的男人。队伍时而向北,忽而又向东,不久又折回原来的路线,有时还会朝西拐过去,但总的来说还是在向北走。路线的曲折透露了人心的茫然。地面上除了积雪,就是这支自发集合成的队伍在雪地上留下的深浅不一的脚印。谁也不敢擅自偏离大部队,在异地他乡饥寒交迫的时候,任何冒失的想法和行动,都有可能把自己带入绝境。他们就像是一群漂泊无依的大雁,在陌生的土地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一个巢穴。队伍里有一个看上去十四、五岁的小男孩,叫王立清,和父亲王维正一起从山西逃难到关外。王立清面容俊秀,目光坚定,除了一头略微卷曲的头发,一点都没有家乡人带有的北亚人的容貌特征。王立清个子不高,但力气很大,瘦弱的肩膀两侧挂着两个很大的包袱,手里牵着一匹快要瘦成一架骨头的小马。这匹小马是他昨天在路上捡到的。他看到它的时候,它孤零零地站立在雪地里。小男孩走过去,牵起马脖子上系的绳子,绳子一动,小马就跟着他走了。小马太小了,如果有人认为它是一条大狗,别人也不会表示什么异议。但它很温顺,从来不叫一声,这就证明它不是狗。自从多了这匹小马,王立清行走得就更费力了,但他还是不愿意丢掉这匹被人遗弃的小马,他如果不要它了,那就意味着他要把它交给死亡。他还想,如果他在黑土地上饿死了,它也许还能为他伤心地哀叫几声。他总是认为,人的贪欲比牲畜多,牲畜的良心并不比人少。大概走了七、八里地,小马忽然倒下了。一位拄着一根用树枝做成的手杖的老人蹲在小马身边,扒开小马无力的眼皮看了看后,惋惜地说:“这匹马病得很重,快不行了,依我看,还是找个地方把它埋了吧。”王立清擦了擦眼泪,他背起了小马,倔强地说:“小马,你病了,我这就去找医生给你治。”王立清不知道可以医治小马的医生在哪里,他只知道自己不能停下。走了半个多小时,他来到了一片没有冰冻的湖边。湖水一望无际,犹如一块鲜亮的蓝绸覆盖在白茫茫的大地上。王立清把小马放在湖边,用手捧起一捧湛蓝的湖水,一滴一滴喂进小马的嘴里。小马没有反应。王立清又捧了一捧湖水,强行灌进小马的嘴里。小马的身体已经发硬了。王立清跌坐在雪地里,悲伤地哭了起来。不知道过了多久,王立清止住了哭声。他缓缓地抬头,凝视着那片湛蓝的湖水,轻轻抚摸着小马稀疏的皮毛,撇着嘴巴说:“我要给你好好洗个澡,让你干干净净地走。”王立清挽起棉袄的袖子,撩起温热的湖水,仔细清洗着小马的身体。他那庄严的神情,俨然是在给一位已经逝去的至亲的人进行后一次净身。忽然,小马的两只前蹄在王立清的怀里微微地动了一下,王立清撩起湖水的手不敢动弹,他担心是自己产生幻觉了。他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周围的响动,小马的鼻腔里发出了细如游丝的呼吸。他惊喜地把目光转移到小马脸上,小马紫黑色的嘴唇轻轻地张了张,紧闭的眼皮也动了动,小马慢慢睁开了眼睛,它转动了一下脖子,无限依恋而感激地仰望着王立清。“小马,你活过来了?这真是太好了!”王立清激动地抱着小马。“是湖水救了它。”一个陌生的声音在王立清身后响起。王立清回头去看,一位背着背篓、手拿镰刀、年过五旬的男人捋着花白的胡须,站立在他的身后。“您说什么?湖水救了小马?”王立清疑惑地望着这位犹从天降的老人。老人微笑着点了点头,不慌不忙地说:“这个湖叫净源湖,一年四季从不冰冻,湖水里生长着许多奇异的草,尤其是一种叫龙耳草的水草,自身不仅可以解毒,还向湖水和土壤里释放一种稀有的解毒物质,使得湖水和生长在周围的野生动植物都具有治疗疾病的奇效。你刚才给这匹马喝了净源湖的水,又用湖里的水给它擦了身体,它才活了过来。所以我说,是净源湖救了它。”“这个湖里的水可以治病救人?”王立清充满敬畏地俯视着眼前这片清澈见底的湖水,果然,在岸边的湖底,生长着许多翠绿的水草。其中有一种体积的草,碧绿如玉,叶大如掌,茎粗如大葱,这大概就是那位老先生说的龙耳草吧?这么冷的天,这些水草居然像生长在春天里,丝毫没有枯萎的样子。多么顽强而神奇的水草,他和父亲从山西来到关外,不就是为了寻一处可以存活的地方吗?这不正是命运对他的启示吗?湖水救了他的小马,自然也可以保护他们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他决定不走了,他要在净源湖边安家,在这片具有传奇色彩的湖边生活下去。王立清蹲下,捧起那甘甜的湖水,大口大口地吮吸着。一股温热的水流沿着食管流遍了他的全身,顿时,他觉得神清气爽,疲劳全消。“这湖水真的太神奇了!”王立清兴奋地站起来,回转身,想再多打听一些关于净源湖的事情,但先前与他说话的那位老先生已经走远了,只留下一个装有药材的背篓在雪地里越来越小。王立清牵起小马,急切地朝父亲和逃难的人群跑过去。他要告诉所有的人,他们找到家了,他们有家了……
净源湖北浅南深,水域宽广,南北长三百多公里,东西宽四十多公里,深处达六十多米。在净源湖的西边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名字叫临湖镇,临湖镇率属于前进县,东临净源湖,西部是一座海拔六百多米的大黑山,北部和南部则是浓荫蔽日的树林,树林里生活着大量野生动物。临湖镇里的居民大多是闯关东的难民,当初逃难到此的时候,由于净源湖里的水把一条濒临死亡的小马救活了,他们像是感受到了上天的神谕,就选择了留下。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临湖镇里已经居住了七百多户人家。 在临湖镇中部,有一座宽敞的院落,这就是王立清的家。王立清来自山西大同,在临湖镇已经生活了十年,个子比闯关东时足足增加了一头,结实的骨节被薄厚适宜的肌肉恰好裹住,青色的血管在白皙的肌肤下面有力地扩散开去,一股永远也不会耗尽的力量伴随着体温充盈在他健康的毛发间。稳重的眼神既有农家人的勤劳,又有着名门之后的贵气。凡是认识王立清的人都知道,他的运动系统要远远高于他的语言系统,能用姿势表达的,他绝不用嘴巴去陈述。院子里东墙角有一棵几百年的老松树,平日里是用来拴马的。那是一匹小马,很瘦,性格温和,王立清从来不骑它,也不让它驮什么重物,只是把它当朋友一样喂养着。小马和王家父子相处得很是融洽。天气好的时候,王立清还会带着小马到林子里和山坡上散散步,让小马呼吸呼吸野外的空气,吃点鲜嫩的青草。小马一天天地丰满了起来。父亲年纪大了,王立清有了烦恼和心事,就喜欢跟小马倾吐一番。每次,小马都像人一样耐心地凝视着王立清,听到伤心处,小马还会懂事地打两个响鼻,来安慰心情低落的主人。王立清越来越相信自己当年的推测:如果有一天他死了,小马一定会为他悲鸣的。可有一天夜里,小马却突然死了。它是站着死的,就像当年王立清在雪地里捡到它时的那个姿势,只是,淹没小马蹄子的不是白雪,而是殷红的马血。小马彻夜凝望着王立清的房间,没有叫一声,也没有轰然倒地。当王立清早上起来去看望小马的时候,小马睁着的两只眼睛里还在一滴一滴地往外淌血。没有血的小马又瘦回成了原来的样子。王立清哭着用袖子去擦小马的血泪,边擦边哀求地哭喊:“我还没有死,请不要这样子!”可死不瞑目的小马还是血流不止,直到流尽后一滴热血。王立清背着小马冲到净源湖边,像当年那样喂小马喝湖里的水,用湖水给小马擦身体,但一切都是徒劳的,小马早已经没有了呼吸。小马死后,王立清把它埋葬在了镇子北边的树林里。他沉默地坐在小马的坟前,流着泪吹着伤感的口琴,一直到太阳落山。王立清想不通,为什么小马会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死得这样离奇,死得这样惨虐!小马死后,王立清的话就更少了。但镇民们依然喜欢和王立清在一起。就连只有一墙之隔的少女白定云也喜欢找各种理由接近王立清。墙壁西边是白定云的家,庭院的结构和王立清的庭院完全对称,但屋中的摆设却截然不同。白定云的屋子里只有一些渔网、鱼叉、鱼钩、箩筐、一个手提煤油灯和修理木船的工具,这是父亲白福德去世时留给她的的东西。王立清的屋子里则摆满了各种来自国外的稀罕物件,什么美国的茶杯了,澳大利亚的剪刀了,法国的酒壶了,爱尔兰的地毯了。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物品都是王立清结交的外国朋友送给他的礼物,同时也为白定云提供了接近王立清的理由,她有时问为什么把这么好的毛毯铺在地上,而不是盖在身上?有时问那把黑色的大剪刀为什么那么重?但当她看到酒壶上雕刻的坦胸露乳的外国女子时,她就红着脸,闭口不言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一天,王立清的父亲王维正突然失踪了。临湖镇消失了一个大活人,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怪事。镇长孟江海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即召集了几十个行动麻利的人手,举着火把,连夜搜寻开来。树林里的动物们远远地看到火光就吓得逃窜而去,它们不怕社会里的人,但却怕人手里的火。天已经亮了,孟江海的贴身跟班春树气喘吁吁地跑来汇报搜寻的结果:“孟爷,兄弟们已经搜遍了所有的山头和树林,还是没有找到王大伯。”孟江海是临湖镇上有威望的人,虽然年近六十,但头发黑密,精力旺盛,声洪如钟,皮糙脚大,往人前一站,就有一种透骨的威严:“回镇上多召集一些人手,我就不相信,一个大活人能凭空消失了。”半个月后,王立清在一片杂草丛生的树林里发现了奄奄一息的父亲,立即把父亲背回了家。王维正一动不动地仰躺在床上,衣衫褴褛,头发已经脱落了大半,裸露出各种形状的肉色头皮,在两侧鬓角处,已经隐约可以看到几根弯曲的白发。王维正那张国字型的脸像是被割裂开,左半边脸还保留着人脸的模样,颧骨突出。右半边脸浮肿得厉害,隆起的脸颊上生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疮口,有的疮口刚刚结疤,显得很是狰狞,有的疮口已经溃烂,覆着一层白色的粘膜。几道深黄色的脓液沿着细长的脖子淌下来,散发出一股扑鼻的恶臭。虚胖的下嘴唇呈暗紫色,杂乱的胡须把上嘴唇盖住。两只眼睛奇怪地向外鼓着,左眼的瞳孔几乎全部露在了眼皮外面,血丝像蜘蛛网一样缠绕在眼球上,阴森恐怖。右眼的瞳孔因为眼皮浮肿只露出了一半。一张血肉模糊的大嘴在艰难地喘着气。王立清用毛巾擦拭父亲那张惨不忍睹的脸。每当毛巾碰到王维正的皮肤时,他的头都会轻微地像触电似的颤抖一下,但很快就会恢复平静。从王维正狰狞变形的面目上,实在无法判断他是清醒着还是昏迷着。
歌德说:“人们凭着聪明划出了一道道界限,后又用爱把它们全部摧毁”。一九三四年的冬天,具体日期已经无从考证。时近黄昏,刚下过一场鹅毛大雪,凛冽的北风一个劲儿地刮着。一支数量庞大的队伍正徒步行走在中国东北的黑土地上。队伍里有老人,有小孩,有女人,还有几头牛、几匹马和几条狗,但更多的是正值壮年的男人。队伍时而向北,忽而又向东,不久又折回原来的路线,有时还会朝西拐过去,但总的来说还是在向北走。路线的曲折透露了人心的茫然。地面上除了积雪,就是这支自发集合成的队伍在雪地上留下的深浅不一的脚印。谁也不敢擅自偏离大部队,在异地他乡饥寒交迫的时候,任何冒失的想法和行动,都有可能把自己带入绝境。他们就像是一群漂泊无依的大雁,在陌生的土地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一个巢穴。队伍里有一个看上去十四、五岁的小男孩,叫王立清,和父亲王维正一起从山西逃难到关外。王立清面容俊秀,目光坚定,除了一头略微卷曲的头发,一点都没有家乡人带有的北亚人的容貌特征。王立清个子不高,但力气很大,瘦弱的肩膀两侧挂着两个很大的包袱,手里牵着一匹快要瘦成一架骨头的小马。这匹小马是他昨天在路上捡到的。他看到它的时候,它孤零零地站立在雪地里。小男孩走过去,牵起马脖子上系的绳子,绳子一动,小马就跟着他走了。小马太小了,如果有人认为它是一条大狗,别人也不会表示什么异议。但它很温顺,从来不叫一声,这就证明它不是狗。自从多了这匹小马,王立清行走得就更费力了,但他还是不愿意丢掉这匹被人遗弃的小马,他如果不要它了,那就意味着他要把它交给死亡。他还想,如果他在黑土地上饿死了,它也许还能为他伤心地哀叫几声。他总是认为,人的贪欲比牲畜多,牲畜的良心并不比人少。大概走了七、八里地,小马忽然倒下了。一位拄着一根用树枝做成的手杖的老人蹲在小马身边,扒开小马无力的眼皮看了看后,惋惜地说:“这匹马病得很重,快不行了,依我看,还是找个地方把它埋了吧。”王立清擦了擦眼泪,他背起了小马,倔强地说:“小马,你病了,我这就去找医生给你治。”王立清不知道可以医治小马的医生在哪里,他只知道自己不能停下。走了半个多小时,他来到了一片没有冰冻的湖边。湖水一望无际,犹如一块鲜亮的蓝绸覆盖在白茫茫的大地上。王立清把小马放在湖边,用手捧起一捧湛蓝的湖水,一滴一滴喂进小马的嘴里。小马没有反应。王立清又捧了一捧湖水,强行灌进小马的嘴里。小马的身体已经发硬了。王立清跌坐在雪地里,悲伤地哭了起来。不知道过了多久,王立清止住了哭声。他缓缓地抬头,凝视着那片湛蓝的湖水,轻轻抚摸着小马稀疏的皮毛,撇着嘴巴说:“我要给你好好洗个澡,让你干干净净地走。”王立清挽起棉袄的袖子,撩起温热的湖水,仔细清洗着小马的身体。他那庄严的神情,俨然是在给一位已经逝去的至亲的人进行后一次净身。忽然,小马的两只前蹄在王立清的怀里微微地动了一下,王立清撩起湖水的手不敢动弹,他担心是自己产生幻觉了。他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周围的响动,小马的鼻腔里发出了细如游丝的呼吸。他惊喜地把目光转移到小马脸上,小马紫黑色的嘴唇轻轻地张了张,紧闭的眼皮也动了动,小马慢慢睁开了眼睛,它转动了一下脖子,无限依恋而感激地仰望着王立清。“小马,你活过来了?这真是太好了!”王立清激动地抱着小马。“是湖水救了它。”一个陌生的声音在王立清身后响起。王立清回头去看,一位背着背篓、手拿镰刀、年过五旬的男人捋着花白的胡须,站立在他的身后。“您说什么?湖水救了小马?”王立清疑惑地望着这位犹从天降的老人。老人微笑着点了点头,不慌不忙地说:“这个湖叫净源湖,一年四季从不冰冻,湖水里生长着许多奇异的草,尤其是一种叫龙耳草的水草,自身不仅可以解毒,还向湖水和土壤里释放一种稀有的解毒物质,使得湖水和生长在周围的野生动植物都具有治疗疾病的奇效。你刚才给这匹马喝了净源湖的水,又用湖里的水给它擦了身体,它才活了过来。所以我说,是净源湖救了它。”“这个湖里的水可以治病救人?”王立清充满敬畏地俯视着眼前这片清澈见底的湖水,果然,在岸边的湖底,生长着许多翠绿的水草。其中有一种体积的草,碧绿如玉,叶大如掌,茎粗如大葱,这大概就是那位老先生说的龙耳草吧?这么冷的天,这些水草居然像生长在春天里,丝毫没有枯萎的样子。多么顽强而神奇的水草,他和父亲从山西来到关外,不就是为了寻一处可以存活的地方吗?这不正是命运对他的启示吗?湖水救了他的小马,自然也可以保护他们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他决定不走了,他要在净源湖边安家,在这片具有传奇色彩的湖边生活下去。王立清蹲下,捧起那甘甜的湖水,大口大口地吮吸着。一股温热的水流沿着食管流遍了他的全身,顿时,他觉得神清气爽,疲劳全消。“这湖水真的太神奇了!”王立清兴奋地站起来,回转身,想再多打听一些关于净源湖的事情,但先前与他说话的那位老先生已经走远了,只留下一个装有药材的背篓在雪地里越来越小。王立清牵起小马,急切地朝父亲和逃难的人群跑过去。他要告诉所有的人,他们找到家了,他们有家了……
净源湖北浅南深,水域宽广,南北长三百多公里,东西宽四十多公里,深处达六十多米。在净源湖的西边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名字叫临湖镇,临湖镇率属于前进县,东临净源湖,西部是一座海拔六百多米的大黑山,北部和南部则是浓荫蔽日的树林,树林里生活着大量野生动物。临湖镇里的居民大多是闯关东的难民,当初逃难到此的时候,由于净源湖里的水把一条濒临死亡的小马救活了,他们像是感受到了上天的神谕,就选择了留下。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临湖镇里已经居住了七百多户人家。 在临湖镇中部,有一座宽敞的院落,这就是王立清的家。王立清来自山西大同,在临湖镇已经生活了十年,个子比闯关东时足足增加了一头,结实的骨节被薄厚适宜的肌肉恰好裹住,青色的血管在白皙的肌肤下面有力地扩散开去,一股永远也不会耗尽的力量伴随着体温充盈在他健康的毛发间。稳重的眼神既有农家人的勤劳,又有着名门之后的贵气。凡是认识王立清的人都知道,他的运动系统要远远高于他的语言系统,能用姿势表达的,他绝不用嘴巴去陈述。院子里东墙角有一棵几百年的老松树,平日里是用来拴马的。那是一匹小马,很瘦,性格温和,王立清从来不骑它,也不让它驮什么重物,只是把它当朋友一样喂养着。小马和王家父子相处得很是融洽。天气好的时候,王立清还会带着小马到林子里和山坡上散散步,让小马呼吸呼吸野外的空气,吃点鲜嫩的青草。小马一天天地丰满了起来。父亲年纪大了,王立清有了烦恼和心事,就喜欢跟小马倾吐一番。每次,小马都像人一样耐心地凝视着王立清,听到伤心处,小马还会懂事地打两个响鼻,来安慰心情低落的主人。王立清越来越相信自己当年的推测:如果有一天他死了,小马一定会为他悲鸣的。可有一天夜里,小马却突然死了。它是站着死的,就像当年王立清在雪地里捡到它时的那个姿势,只是,淹没小马蹄子的不是白雪,而是殷红的马血。小马彻夜凝望着王立清的房间,没有叫一声,也没有轰然倒地。当王立清早上起来去看望小马的时候,小马睁着的两只眼睛里还在一滴一滴地往外淌血。没有血的小马又瘦回成了原来的样子。王立清哭着用袖子去擦小马的血泪,边擦边哀求地哭喊:“我还没有死,请不要这样子!”可死不瞑目的小马还是血流不止,直到流尽后一滴热血。王立清背着小马冲到净源湖边,像当年那样喂小马喝湖里的水,用湖水给小马擦身体,但一切都是徒劳的,小马早已经没有了呼吸。小马死后,王立清把它埋葬在了镇子北边的树林里。他沉默地坐在小马的坟前,流着泪吹着伤感的口琴,一直到太阳落山。王立清想不通,为什么小马会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死得这样离奇,死得这样惨虐!小马死后,王立清的话就更少了。但镇民们依然喜欢和王立清在一起。就连只有一墙之隔的少女白定云也喜欢找各种理由接近王立清。墙壁西边是白定云的家,庭院的结构和王立清的庭院完全对称,但屋中的摆设却截然不同。白定云的屋子里只有一些渔网、鱼叉、鱼钩、箩筐、一个手提煤油灯和修理木船的工具,这是父亲白福德去世时留给她的的东西。王立清的屋子里则摆满了各种来自国外的稀罕物件,什么美国的茶杯了,澳大利亚的剪刀了,法国的酒壶了,爱尔兰的地毯了。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物品都是王立清结交的外国朋友送给他的礼物,同时也为白定云提供了接近王立清的理由,她有时问为什么把这么好的毛毯铺在地上,而不是盖在身上?有时问那把黑色的大剪刀为什么那么重?但当她看到酒壶上雕刻的坦胸露乳的外国女子时,她就红着脸,闭口不言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一天,王立清的父亲王维正突然失踪了。临湖镇消失了一个大活人,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怪事。镇长孟江海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即召集了几十个行动麻利的人手,举着火把,连夜搜寻开来。树林里的动物们远远地看到火光就吓得逃窜而去,它们不怕社会里的人,但却怕人手里的火。天已经亮了,孟江海的贴身跟班春树气喘吁吁地跑来汇报搜寻的结果:“孟爷,兄弟们已经搜遍了所有的山头和树林,还是没有找到王大伯。”孟江海是临湖镇上有威望的人,虽然年近六十,但头发黑密,精力旺盛,声洪如钟,皮糙脚大,往人前一站,就有一种透骨的威严:“回镇上多召集一些人手,我就不相信,一个大活人能凭空消失了。”半个月后,王立清在一片杂草丛生的树林里发现了奄奄一息的父亲,立即把父亲背回了家。王维正一动不动地仰躺在床上,衣衫褴褛,头发已经脱落了大半,裸露出各种形状的肉色头皮,在两侧鬓角处,已经隐约可以看到几根弯曲的白发。王维正那张国字型的脸像是被割裂开,左半边脸还保留着人脸的模样,颧骨突出。右半边脸浮肿得厉害,隆起的脸颊上生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疮口,有的疮口刚刚结疤,显得很是狰狞,有的疮口已经溃烂,覆着一层白色的粘膜。几道深黄色的脓液沿着细长的脖子淌下来,散发出一股扑鼻的恶臭。虚胖的下嘴唇呈暗紫色,杂乱的胡须把上嘴唇盖住。两只眼睛奇怪地向外鼓着,左眼的瞳孔几乎全部露在了眼皮外面,血丝像蜘蛛网一样缠绕在眼球上,阴森恐怖。右眼的瞳孔因为眼皮浮肿只露出了一半。一张血肉模糊的大嘴在艰难地喘着气。王立清用毛巾擦拭父亲那张惨不忍睹的脸。每当毛巾碰到王维正的皮肤时,他的头都会轻微地像触电似的颤抖一下,但很快就会恢复平静。从王维正狰狞变形的面目上,实在无法判断他是清醒着还是昏迷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