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平脊精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590855
编辑推荐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内容简介
创新、创业、创投(“三创”)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活动。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创投研究中心通过广泛深入调查,综合考量我国各省级区域(不含港澳台)经济发展现状,确定通过外部环境、科教等资源投入、“三创”的主体能力和效率效益等四大方面要素,来反映我国“三创”活动的现状。《区域创新、创业、创投指数构建及评价》分为三篇:导引篇、指数排名篇和能力报告篇。导引篇阐述了“三创”指数的背景、意义和特点,并建立了“三创”评估指标体系;指数排名篇利用“三创”评估指标得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三创”综合指数,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排名;能力报告篇则为每个省级区域的“三创”能力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并为各区域“三创”能力提升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
目 录
目录
导引篇 “三创”指数及评估指标体系
第1章 “三创”指数 3
1.1 “三创”指数产生的时代背景 3
1.2 “三创”指数的内涵 5
1.3 “三创”指数的意义 14
1.4 “三创”指数的特点 17
第2章 “三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19
2.1 “三创”评估的理论依据 19
2.2 “三创”评估指标选取原则 29
2.3 “三创”指标体系 33
指数排名篇 2018年全国“三创”指数综合评价及分析
第3章 全国“三创”指数排名及分析 37
3.1 省级行政区域的“三创”综合指数排名及分析 37
3.2 7个大区域的“三创”综合指数排名及分析 39
第4章 分类指标排名及分析 42
4.1 外部环境和各二级指标排名及分析 43
4.2 资源投入和各二级指标排名及分析 48
4.3 主体能力和各二级指标排名及分析 53
4.4 “三创”效益和各二级指标排名及分析 56
第5章 “三创”指数及其各级指标的空间分析 62
5.1 “三创”指数及其各级指标的空间探索分析 62
5.2 “三创”综合指数的空间统计分析 63
5.3 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三创”综合指数及4个一级指标的聚类分析 65
第6章 “三创”指数分析结论及对策建议 68
6.1 主要结论 68
6.2 对策建议 70
能力报告篇 2018年各省级行政区域“三创”指数报告
第7章 31个省级区域“三创”能力报告 75
7.1 北京市 75
7.2 天津市 79
7.3 河北省 83
7.4 山西省 87
7.5 内蒙古自治区 91
7.6 辽宁省 95
7.7 吉林省 99
7.8 黑龙江省 103
7.9 上海市 107
7.10 江苏省 111
7.11 浙江省 115
7.12 安徽省 119
7.13 福建省 123
7.14 江西省 127
7.15 山东省 131
7.16 河南省 135
7.17 湖北省 139
7.18 湖南省 143
7.19 广东省 147
7.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151
7.21 海南省 155
7.22 重庆市 159
7.23 四川省 163
7.24 贵州省 167
7.25 云南省 171
7.26 西藏自治区 175
7.27 陕西省 179
7.28 甘肃省 183
7.29 青海省 187
7.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1
7.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
参考文献 199
附录 203
导引篇 “三创”指数及评估指标体系
第1章 “三创”指数 3
1.1 “三创”指数产生的时代背景 3
1.2 “三创”指数的内涵 5
1.3 “三创”指数的意义 14
1.4 “三创”指数的特点 17
第2章 “三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19
2.1 “三创”评估的理论依据 19
2.2 “三创”评估指标选取原则 29
2.3 “三创”指标体系 33
指数排名篇 2018年全国“三创”指数综合评价及分析
第3章 全国“三创”指数排名及分析 37
3.1 省级行政区域的“三创”综合指数排名及分析 37
3.2 7个大区域的“三创”综合指数排名及分析 39
第4章 分类指标排名及分析 42
4.1 外部环境和各二级指标排名及分析 43
4.2 资源投入和各二级指标排名及分析 48
4.3 主体能力和各二级指标排名及分析 53
4.4 “三创”效益和各二级指标排名及分析 56
第5章 “三创”指数及其各级指标的空间分析 62
5.1 “三创”指数及其各级指标的空间探索分析 62
5.2 “三创”综合指数的空间统计分析 63
5.3 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三创”综合指数及4个一级指标的聚类分析 65
第6章 “三创”指数分析结论及对策建议 68
6.1 主要结论 68
6.2 对策建议 70
能力报告篇 2018年各省级行政区域“三创”指数报告
第7章 31个省级区域“三创”能力报告 75
7.1 北京市 75
7.2 天津市 79
7.3 河北省 83
7.4 山西省 87
7.5 内蒙古自治区 91
7.6 辽宁省 95
7.7 吉林省 99
7.8 黑龙江省 103
7.9 上海市 107
7.10 江苏省 111
7.11 浙江省 115
7.12 安徽省 119
7.13 福建省 123
7.14 江西省 127
7.15 山东省 131
7.16 河南省 135
7.17 湖北省 139
7.18 湖南省 143
7.19 广东省 147
7.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151
7.21 海南省 155
7.22 重庆市 159
7.23 四川省 163
7.24 贵州省 167
7.25 云南省 171
7.26 西藏自治区 175
7.27 陕西省 179
7.28 甘肃省 183
7.29 青海省 187
7.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1
7.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
参考文献 199
附录 20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