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923477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国际NLP大师李中莹公认经典代表作
国内权威的NLP入门普及书
畅销18年,再版10余次, 内容精心修订
全面提供多种简单实用、快速有效的NLP技巧
帮助每个人缔造成功快乐的人生
怎样使用本书
1.本书分为十章,每章都有其独立的主题。读者可以逐章看下去,也可以挑选自身*有兴趣的题目先看。书中的内容组织已经有相应的安排,每一章都能够被独立阅读。
2.本书提供了少量NLP技巧,都是简单易做、很安全又容易产生实效的技巧。读者可以自己运用,也可以在辅导者的帮助下运用。
3.本书的概念与技巧可以运用到人生的很多方面,包括运用在企业管理中,使企业在很多方面有所提升。
4.本书所介绍或引用的学术资料,包括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生理学、社会学、运动机制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国内权威的NLP入门普及书
畅销18年,再版10余次, 内容精心修订
全面提供多种简单实用、快速有效的NLP技巧
帮助每个人缔造成功快乐的人生
怎样使用本书
1.本书分为十章,每章都有其独立的主题。读者可以逐章看下去,也可以挑选自身*有兴趣的题目先看。书中的内容组织已经有相应的安排,每一章都能够被独立阅读。
2.本书提供了少量NLP技巧,都是简单易做、很安全又容易产生实效的技巧。读者可以自己运用,也可以在辅导者的帮助下运用。
3.本书的概念与技巧可以运用到人生的很多方面,包括运用在企业管理中,使企业在很多方面有所提升。
4.本书所介绍或引用的学术资料,包括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生理学、社会学、运动机制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内容简介
“我没有资格享有美好生活。”
“只有你才能给我快乐!”
“你怎么就是不听我的呢?”
“为何我总是不开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自己和别人发出类似的声音,其实这是个人的信念系统、沟通方式和情绪管理出现了问题。
阅读本书,你将学会:
●做情绪的主人,充分享受、完全拥有正面情绪,恰当处理负面情绪;
●利用大脑工作规律,运用潜意识引导我们相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向;
●建立和谐的信念系统,改进对待同类事情的想法与做法,化解内心冲突;
●通过制造机会不断肯定自我,提高自我价值,自尊、自信、自爱;
●从自己理想的身份发展,制订出改变环境及行为层次的计划,激发个人潜力;
●正确运用内感官的知识改变与别人的沟通方式,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恰当使用正面词语,掌握大脑接收语言的规律,拥有充满力量的健康心理!
“只有你才能给我快乐!”
“你怎么就是不听我的呢?”
“为何我总是不开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自己和别人发出类似的声音,其实这是个人的信念系统、沟通方式和情绪管理出现了问题。
阅读本书,你将学会:
●做情绪的主人,充分享受、完全拥有正面情绪,恰当处理负面情绪;
●利用大脑工作规律,运用潜意识引导我们相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向;
●建立和谐的信念系统,改进对待同类事情的想法与做法,化解内心冲突;
●通过制造机会不断肯定自我,提高自我价值,自尊、自信、自爱;
●从自己理想的身份发展,制订出改变环境及行为层次的计划,激发个人潜力;
●正确运用内感官的知识改变与别人的沟通方式,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恰当使用正面词语,掌握大脑接收语言的规律,拥有充满力量的健康心理!
目 录
推荐序 《重塑心灵》:保持惯有的务实与落地之态/001
推荐序 绝佳的NLP参考书/005
自 序 我们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007
再版序 NLP的未来在中国/015
怎样使用本书/020
推荐序 绝佳的NLP参考书/005
自 序 我们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007
再版序 NLP的未来在中国/015
怎样使用本书/020
第一章什么是NLP
NLP是门什么样的学问/002
今天的NLP仍会快速发展/004
NLP对人生的多个方面都能带来正面影响/009
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010
NLP部分基本术语简释/018
拓展视野:
美国人对NLP的理解/021
第二章信念系统
什么是信念/024
什么是价值/034
什么是规条/038
信念、价值观、规条的相互关系/039
改变信念系统的技巧/043
拓展视野:
轻松管理的十大要诀/060
“阿Q精神”/060
“拜木头现象”/063
NLP是门什么样的学问/002
今天的NLP仍会快速发展/004
NLP对人生的多个方面都能带来正面影响/009
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010
NLP部分基本术语简释/018
拓展视野:
美国人对NLP的理解/021
第二章信念系统
什么是信念/024
什么是价值/034
什么是规条/038
信念、价值观、规条的相互关系/039
改变信念系统的技巧/043
拓展视野:
轻松管理的十大要诀/060
“阿Q精神”/060
“拜木头现象”/063
第三章自我价值
身份、角色与自我价值/066
自信、自爱与自尊的关系/070
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模式及原因/072
自我价值与人生品质的关系/076
最快建立自我价值的方法/080
拓展视野:
健康心理的思想和行为模式/087
身份、角色与自我价值/066
自信、自爱与自尊的关系/070
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模式及原因/072
自我价值与人生品质的关系/076
最快建立自我价值的方法/080
拓展视野:
健康心理的思想和行为模式/087
第四章
系统与理解层次
系统和三赢/090
系统性在不同人群与场合的运用/094
大脑处理事情的逻辑层面:理解层次/097
理解层次贯通法/105
拓展视野:
企业文化与团队和谐/113
系统与理解层次
系统和三赢/090
系统性在不同人群与场合的运用/094
大脑处理事情的逻辑层面:理解层次/097
理解层次贯通法/105
拓展视野:
企业文化与团队和谐/113
第五章
大脑的运作与潜意识
认识我们的大脑/116
意识与潜意识/121
如何与潜意识沟通/130
如何消除压力/135
拓展视野:
四种脑电波状态/141
儿童学习的苦与乐/141
大脑的运作与潜意识
认识我们的大脑/116
意识与潜意识/121
如何与潜意识沟通/130
如何消除压力/135
拓展视野:
四种脑电波状态/141
儿童学习的苦与乐/141
第六章
内感官与经验元素
内感官/144
判定内感官类型的方法/146
三个内感官的强弱倾向/152
判定内感官类型的意义/154
内感官能力提升方法/158
经验元素/160
如何改变经验元素/165
事情在大脑里的位置——时间线/170
拓展视野:
选人用人的诀窍/174
内感官与经验元素
内感官/144
判定内感官类型的方法/146
三个内感官的强弱倾向/152
判定内感官类型的意义/154
内感官能力提升方法/158
经验元素/160
如何改变经验元素/165
事情在大脑里的位置——时间线/170
拓展视野:
选人用人的诀窍/174
第七章沟通
沟通的含义及前提条件/176
什么决定了沟通的效果/180
沟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89
拓展视野:
有效沟通的八点启示/196
沟通的含义及前提条件/176
什么决定了沟通的效果/180
沟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89
拓展视野:
有效沟通的八点启示/196
第八章检定语言模式
恰当使用正面词语/199
检定语言模式/201
扭曲类语式/205
归纳类语式/210
删减类语式/213
运用检定语言模式的注意事项/217
拓展视野:
有效的谈判技巧/219
恰当使用正面词语/199
检定语言模式/201
扭曲类语式/205
归纳类语式/210
删减类语式/213
运用检定语言模式的注意事项/217
拓展视野:
有效的谈判技巧/219
第九章情绪
什么是情绪/222
如何管理情绪/228
处理本人情绪的方式/230
处理他人情绪的方式/232
对情绪的进一步认识/235
拓展视野:
从认识到管制/240
什么是情绪/222
如何管理情绪/228
处理本人情绪的方式/230
处理他人情绪的方式/232
对情绪的进一步认识/235
拓展视野:
从认识到管制/240
第十章缔造成功快乐的人生
自我整合与力量提升/244
选择、焦虑、风险、时间的处理技巧/252
目标与人生/267
拓展视野:
如何驾驭逆境(AQ)/275
自我整合与力量提升/244
选择、焦虑、风险、时间的处理技巧/252
目标与人生/267
拓展视野:
如何驾驭逆境(AQ)/275
前 言
再版序NLP的未来在中国
《重塑心灵》自出版以来不断修订,不断加印。这本书被公认为NLP界最被推崇的书,我感到很荣幸,也很感激众多支持爱戴我的读者朋友。此次《重塑心灵》重新出版,我想借此机会与读者分享一下今天我对NLP的看法。
1.NLP发展得怎么样了?
我最后一次学习跟NLP有关的课程是2000年,此后的十几年里,我忙于做研发及培训的工作,较少与NLP界接触,是没有多少资格谈这个题目的。
我有两位好朋友:资深NLP导师戴志强老师及台湾NLP学会理事长赖明正老师。他们都是美国NLP大学授证导师,所以我对NLP大学的发展了解得比较多。
其实,在华人世界的NLP中,NLP大学的版本一向都是主流,而NLP大学的主要导师,尤其是元老级的朱迪?德罗齐耶、罗伯特?迪尔茨、苏丝?史密斯每年还会来到中国授课,其中又以罗伯特?迪尔茨的研发能力最为人所知。其他美国、欧洲的NLP学府及老师,以及中国港台等地区的NLP老师都未见有明显的发展。
在国内,以我所见就是张国维老师、戴志强老师及我,带领着一群后起之秀在维持NLP的传播工作。
近年来,除了罗伯特?迪尔茨的“英雄之旅”系列外,我没听过有什么显著的突破性概念,也没听过有新的国际级大师出现。NLP大学似乎面临培养接班人的困境:朱迪?德罗齐耶、苏丝?史密斯及罗伯特?迪尔茨都表示不愿再出国讲课,退隐的决心日渐明显。曾经不止一次传出张国维老师要退休的消息。我得到上天的眷顾,虽然年过70,但看来仍能多做几年信差。戴志强老师应该是坐五望六,只有赖明正老师未过半百。
2014年,NLP大学宣布NLP已经踏进第三代,已经接受“场域”的概念,这跟我十多年前,用“系统”(System)二字取代了“理解层次”(LogicalLevels)里最高层的“精神”(Spirituality)一词的意思很相似。在2014年广州NLP学院举办的“中国NLP心理学大会”上,罗伯特?迪尔茨展示出的“第三代NLP”就列出了伯特?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及肯?威尔伯(整体研究)等的学问。
回头看,在过去十多年不断研发的日子里,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把NLP跟多种学问融合发展,在概念上与技巧上都进行了不少扩充、添增和提升。
NLP大学也是我的母校,只是从一开始我就没有乖乖地只传授那里学的学问,而是不断研发及兼容。今天,国内有好些年轻的NLP讲师,加上我这两年大力培养出的更多的讲师及导师,我相信:NLP第四代很有可能在中国诞生!
2.NLP到底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分三个部分来看NLP:
第一,在美国学习时,NLP大学的老师说:“NLP是研究如何学习的学问。”这是指大脑如何接收、储留及使用所有出现的信息。这句话等同于英文NLP书籍中说的“NLP是研究人的主观经验的学问”。我把上述意思“本地化”一点,写出一句:“NLP让我们了解大脑及身体如何运作,因而能够让它们做得更好。”
我对其的其他定义有:
(1)NLP是让人生更成功快乐的学问。
(2)NLP是最实际有效的“思方学”(思想方法的学问)及“行方学”(行为方法的学问)。
上面每一句都是对的,同时还有一点意犹未尽,因为NLP能做到比上面每一句都多一点点的效果。其实,又何必坚持只用一句话就能说尽的定义呢?
第二,NLP是一个工具箱,这是我一向坚持的NLP身份定位。这个定位有三层意思:
(1)我是主人,工具箱为我服务,所以我说“NLP不是我的宗教”。
(2)刀是工具,能救人也能伤人,决定权掌握在使用者手里。所以,学NLP的人应有心态上的修为。
(3)既然是工具,就是可以制造、修改、创新的,尤其是随着需求的改变,应该研发出新的工具。
——我教NLP,一向坚持这三点。
第三,NLP既然是工具箱,就无须硬要把它人性化,甚至神化。我是说,NLP是术,本身没有道的层面,如果有的话,也只是能够呈现、描述、解释道的存在而已。例如,理解层次,它本身不是道,而只是道出世界事物是这么一回事而已。我反对有些欣赏NLP的人把NLP放在一个“道”的层次,更不明白一些人否定NLP的态度。这些人先错误地认定NLP是“道”的一种,然后用各种方式去否定NLP的“道”。NLP不是道,只是术,只是工具。你总不能说一个锤子是道吧?
也因为以上三点,NLP无须跟任何学问学派有斗争,NLP可以配合及辅助所有学问学派,让这些学问变得更落地、实际可行、清楚明了。也因为这样,NLP让家族系统排列更易接受、掌握、产生效果;让心理辅导更快更有效,大大缩短疗程;让教学效率提升;让管理工作更轻松有效……
3.NLP的未来在哪里?
NLP强调灵活,如果只用两个字说明NLP是什么,那就是“灵活”(flexibility)。
因为灵活,所以NLP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因为灵活,所以NLP可以不断修正,以保持精准、实用、高效的特点;
因为灵活,所以NLP能够不断地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模式,进入到无数有需求的领域里。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研发出来的培训及训练产品种类有:
亲子关系
企业里的销售技巧
企业里的团队管理技巧
演讲培训技巧
人生技能中的沟通及人际关系技巧
人生技能中的情绪及压力管理技巧
恋爱及婚姻关系
心理辅导
学校教育
企业家心智模式
讲师及导师训练
幸福人生
以上这些,全都包含大量的NLP技巧,并且配合、取材其他的学问(包括我本人研发出来的)而成为道术兼备、可以传播的学问。
换一个角度看,NLP就算再无发展也已够用了,这也许正说明了为什么在欧美会有现在的情况:创新的突破少了,但普及化传播多了。在国内,我正在两手干活:从2014年6月开始,我培养出来的讲师开始在全国各地讲授我的版本的NLP执行师课程,2015年初就已经签约30多场。一家公司一年开办这个数字的NLP课程(12天),我相信是第一次。我相信市场的潜力至少一年300场!
另外,除了不断研发新的概念及技巧之外,我还在大量地培养多个NLP应用课程的讲师。此外,我还有一个“NLP导师训练班”,这是专门培养有潜质成为大师级别的NLP导师的训练场。我希望从中能产生一些将会超越我、把NLP带往一个新高度、带领NLP不断发展下去的人。
NLP不隶属于任何人,我相信,NLP的未来在中国!
李中莹
再版序NLP的未来在中国
《重塑心灵》自出版以来不断修订,不断加印。这本书被公认为NLP界最被推崇的书,我感到很荣幸,也很感激众多支持爱戴我的读者朋友。此次《重塑心灵》重新出版,我想借此机会与读者分享一下今天我对NLP的看法。
1.NLP发展得怎么样了?
我最后一次学习跟NLP有关的课程是2000年,此后的十几年里,我忙于做研发及培训的工作,较少与NLP界接触,是没有多少资格谈这个题目的。
我有两位好朋友:资深NLP导师戴志强老师及台湾NLP学会理事长赖明正老师。他们都是美国NLP大学授证导师,所以我对NLP大学的发展了解得比较多。
其实,在华人世界的NLP中,NLP大学的版本一向都是主流,而NLP大学的主要导师,尤其是元老级的朱迪?德罗齐耶、罗伯特?迪尔茨、苏丝?史密斯每年还会来到中国授课,其中又以罗伯特?迪尔茨的研发能力最为人所知。其他美国、欧洲的NLP学府及老师,以及中国港台等地区的NLP老师都未见有明显的发展。
在国内,以我所见就是张国维老师、戴志强老师及我,带领着一群后起之秀在维持NLP的传播工作。
近年来,除了罗伯特?迪尔茨的“英雄之旅”系列外,我没听过有什么显著的突破性概念,也没听过有新的国际级大师出现。NLP大学似乎面临培养接班人的困境:朱迪?德罗齐耶、苏丝?史密斯及罗伯特?迪尔茨都表示不愿再出国讲课,退隐的决心日渐明显。曾经不止一次传出张国维老师要退休的消息。我得到上天的眷顾,虽然年过70,但看来仍能多做几年信差。戴志强老师应该是坐五望六,只有赖明正老师未过半百。
2014年,NLP大学宣布NLP已经踏进第三代,已经接受“场域”的概念,这跟我十多年前,用“系统”(System)二字取代了“理解层次”(LogicalLevels)里最高层的“精神”(Spirituality)一词的意思很相似。在2014年广州NLP学院举办的“中国NLP心理学大会”上,罗伯特?迪尔茨展示出的“第三代NLP”就列出了伯特?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及肯?威尔伯(整体研究)等的学问。
回头看,在过去十多年不断研发的日子里,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把NLP跟多种学问融合发展,在概念上与技巧上都进行了不少扩充、添增和提升。
NLP大学也是我的母校,只是从一开始我就没有乖乖地只传授那里学的学问,而是不断研发及兼容。今天,国内有好些年轻的NLP讲师,加上我这两年大力培养出的更多的讲师及导师,我相信:NLP第四代很有可能在中国诞生!
2.NLP到底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分三个部分来看NLP:
第一,在美国学习时,NLP大学的老师说:“NLP是研究如何学习的学问。”这是指大脑如何接收、储留及使用所有出现的信息。这句话等同于英文NLP书籍中说的“NLP是研究人的主观经验的学问”。我把上述意思“本地化”一点,写出一句:“NLP让我们了解大脑及身体如何运作,因而能够让它们做得更好。”
我对其的其他定义有:
(1)NLP是让人生更成功快乐的学问。
(2)NLP是最实际有效的“思方学”(思想方法的学问)及“行方学”(行为方法的学问)。
上面每一句都是对的,同时还有一点意犹未尽,因为NLP能做到比上面每一句都多一点点的效果。其实,又何必坚持只用一句话就能说尽的定义呢?
第二,NLP是一个工具箱,这是我一向坚持的NLP身份定位。这个定位有三层意思:
(1)我是主人,工具箱为我服务,所以我说“NLP不是我的宗教”。
(2)刀是工具,能救人也能伤人,决定权掌握在使用者手里。所以,学NLP的人应有心态上的修为。
(3)既然是工具,就是可以制造、修改、创新的,尤其是随着需求的改变,应该研发出新的工具。
——我教NLP,一向坚持这三点。
第三,NLP既然是工具箱,就无须硬要把它人性化,甚至神化。我是说,NLP是术,本身没有道的层面,如果有的话,也只是能够呈现、描述、解释道的存在而已。例如,理解层次,它本身不是道,而只是道出世界事物是这么一回事而已。我反对有些欣赏NLP的人把NLP放在一个“道”的层次,更不明白一些人否定NLP的态度。这些人先错误地认定NLP是“道”的一种,然后用各种方式去否定NLP的“道”。NLP不是道,只是术,只是工具。你总不能说一个锤子是道吧?
也因为以上三点,NLP无须跟任何学问学派有斗争,NLP可以配合及辅助所有学问学派,让这些学问变得更落地、实际可行、清楚明了。也因为这样,NLP让家族系统排列更易接受、掌握、产生效果;让心理辅导更快更有效,大大缩短疗程;让教学效率提升;让管理工作更轻松有效……
3.NLP的未来在哪里?
NLP强调灵活,如果只用两个字说明NLP是什么,那就是“灵活”(flexibility)。
因为灵活,所以NLP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因为灵活,所以NLP可以不断修正,以保持精准、实用、高效的特点;
因为灵活,所以NLP能够不断地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模式,进入到无数有需求的领域里。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研发出来的培训及训练产品种类有:
亲子关系
企业里的销售技巧
企业里的团队管理技巧
演讲培训技巧
人生技能中的沟通及人际关系技巧
人生技能中的情绪及压力管理技巧
恋爱及婚姻关系
心理辅导
学校教育
企业家心智模式
讲师及导师训练
幸福人生
以上这些,全都包含大量的NLP技巧,并且配合、取材其他的学问(包括我本人研发出来的)而成为道术兼备、可以传播的学问。
换一个角度看,NLP就算再无发展也已够用了,这也许正说明了为什么在欧美会有现在的情况:创新的突破少了,但普及化传播多了。在国内,我正在两手干活:从2014年6月开始,我培养出来的讲师开始在全国各地讲授我的版本的NLP执行师课程,2015年初就已经签约30多场。一家公司一年开办这个数字的NLP课程(12天),我相信是第一次。我相信市场的潜力至少一年300场!
另外,除了不断研发新的概念及技巧之外,我还在大量地培养多个NLP应用课程的讲师。此外,我还有一个“NLP导师训练班”,这是专门培养有潜质成为大师级别的NLP导师的训练场。我希望从中能产生一些将会超越我、把NLP带往一个新高度、带领NLP不断发展下去的人。
NLP不隶属于任何人,我相信,NLP的未来在中国!
李中莹
《重塑心灵》自出版以来不断修订,不断加印。这本书被公认为NLP界最被推崇的书,我感到很荣幸,也很感激众多支持爱戴我的读者朋友。此次《重塑心灵》重新出版,我想借此机会与读者分享一下今天我对NLP的看法。
1.NLP发展得怎么样了?
我最后一次学习跟NLP有关的课程是2000年,此后的十几年里,我忙于做研发及培训的工作,较少与NLP界接触,是没有多少资格谈这个题目的。
我有两位好朋友:资深NLP导师戴志强老师及台湾NLP学会理事长赖明正老师。他们都是美国NLP大学授证导师,所以我对NLP大学的发展了解得比较多。
其实,在华人世界的NLP中,NLP大学的版本一向都是主流,而NLP大学的主要导师,尤其是元老级的朱迪?德罗齐耶、罗伯特?迪尔茨、苏丝?史密斯每年还会来到中国授课,其中又以罗伯特?迪尔茨的研发能力最为人所知。其他美国、欧洲的NLP学府及老师,以及中国港台等地区的NLP老师都未见有明显的发展。
在国内,以我所见就是张国维老师、戴志强老师及我,带领着一群后起之秀在维持NLP的传播工作。
近年来,除了罗伯特?迪尔茨的“英雄之旅”系列外,我没听过有什么显著的突破性概念,也没听过有新的国际级大师出现。NLP大学似乎面临培养接班人的困境:朱迪?德罗齐耶、苏丝?史密斯及罗伯特?迪尔茨都表示不愿再出国讲课,退隐的决心日渐明显。曾经不止一次传出张国维老师要退休的消息。我得到上天的眷顾,虽然年过70,但看来仍能多做几年信差。戴志强老师应该是坐五望六,只有赖明正老师未过半百。
2014年,NLP大学宣布NLP已经踏进第三代,已经接受“场域”的概念,这跟我十多年前,用“系统”(System)二字取代了“理解层次”(LogicalLevels)里最高层的“精神”(Spirituality)一词的意思很相似。在2014年广州NLP学院举办的“中国NLP心理学大会”上,罗伯特?迪尔茨展示出的“第三代NLP”就列出了伯特?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及肯?威尔伯(整体研究)等的学问。
回头看,在过去十多年不断研发的日子里,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把NLP跟多种学问融合发展,在概念上与技巧上都进行了不少扩充、添增和提升。
NLP大学也是我的母校,只是从一开始我就没有乖乖地只传授那里学的学问,而是不断研发及兼容。今天,国内有好些年轻的NLP讲师,加上我这两年大力培养出的更多的讲师及导师,我相信:NLP第四代很有可能在中国诞生!
2.NLP到底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分三个部分来看NLP:
第一,在美国学习时,NLP大学的老师说:“NLP是研究如何学习的学问。”这是指大脑如何接收、储留及使用所有出现的信息。这句话等同于英文NLP书籍中说的“NLP是研究人的主观经验的学问”。我把上述意思“本地化”一点,写出一句:“NLP让我们了解大脑及身体如何运作,因而能够让它们做得更好。”
我对其的其他定义有:
(1)NLP是让人生更成功快乐的学问。
(2)NLP是最实际有效的“思方学”(思想方法的学问)及“行方学”(行为方法的学问)。
上面每一句都是对的,同时还有一点意犹未尽,因为NLP能做到比上面每一句都多一点点的效果。其实,又何必坚持只用一句话就能说尽的定义呢?
第二,NLP是一个工具箱,这是我一向坚持的NLP身份定位。这个定位有三层意思:
(1)我是主人,工具箱为我服务,所以我说“NLP不是我的宗教”。
(2)刀是工具,能救人也能伤人,决定权掌握在使用者手里。所以,学NLP的人应有心态上的修为。
(3)既然是工具,就是可以制造、修改、创新的,尤其是随着需求的改变,应该研发出新的工具。
——我教NLP,一向坚持这三点。
第三,NLP既然是工具箱,就无须硬要把它人性化,甚至神化。我是说,NLP是术,本身没有道的层面,如果有的话,也只是能够呈现、描述、解释道的存在而已。例如,理解层次,它本身不是道,而只是道出世界事物是这么一回事而已。我反对有些欣赏NLP的人把NLP放在一个“道”的层次,更不明白一些人否定NLP的态度。这些人先错误地认定NLP是“道”的一种,然后用各种方式去否定NLP的“道”。NLP不是道,只是术,只是工具。你总不能说一个锤子是道吧?
也因为以上三点,NLP无须跟任何学问学派有斗争,NLP可以配合及辅助所有学问学派,让这些学问变得更落地、实际可行、清楚明了。也因为这样,NLP让家族系统排列更易接受、掌握、产生效果;让心理辅导更快更有效,大大缩短疗程;让教学效率提升;让管理工作更轻松有效……
3.NLP的未来在哪里?
NLP强调灵活,如果只用两个字说明NLP是什么,那就是“灵活”(flexibility)。
因为灵活,所以NLP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因为灵活,所以NLP可以不断修正,以保持精准、实用、高效的特点;
因为灵活,所以NLP能够不断地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模式,进入到无数有需求的领域里。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研发出来的培训及训练产品种类有:
亲子关系
企业里的销售技巧
企业里的团队管理技巧
演讲培训技巧
人生技能中的沟通及人际关系技巧
人生技能中的情绪及压力管理技巧
恋爱及婚姻关系
心理辅导
学校教育
企业家心智模式
讲师及导师训练
幸福人生
以上这些,全都包含大量的NLP技巧,并且配合、取材其他的学问(包括我本人研发出来的)而成为道术兼备、可以传播的学问。
换一个角度看,NLP就算再无发展也已够用了,这也许正说明了为什么在欧美会有现在的情况:创新的突破少了,但普及化传播多了。在国内,我正在两手干活:从2014年6月开始,我培养出来的讲师开始在全国各地讲授我的版本的NLP执行师课程,2015年初就已经签约30多场。一家公司一年开办这个数字的NLP课程(12天),我相信是第一次。我相信市场的潜力至少一年300场!
另外,除了不断研发新的概念及技巧之外,我还在大量地培养多个NLP应用课程的讲师。此外,我还有一个“NLP导师训练班”,这是专门培养有潜质成为大师级别的NLP导师的训练场。我希望从中能产生一些将会超越我、把NLP带往一个新高度、带领NLP不断发展下去的人。
NLP不隶属于任何人,我相信,NLP的未来在中国!
李中莹
再版序NLP的未来在中国
《重塑心灵》自出版以来不断修订,不断加印。这本书被公认为NLP界最被推崇的书,我感到很荣幸,也很感激众多支持爱戴我的读者朋友。此次《重塑心灵》重新出版,我想借此机会与读者分享一下今天我对NLP的看法。
1.NLP发展得怎么样了?
我最后一次学习跟NLP有关的课程是2000年,此后的十几年里,我忙于做研发及培训的工作,较少与NLP界接触,是没有多少资格谈这个题目的。
我有两位好朋友:资深NLP导师戴志强老师及台湾NLP学会理事长赖明正老师。他们都是美国NLP大学授证导师,所以我对NLP大学的发展了解得比较多。
其实,在华人世界的NLP中,NLP大学的版本一向都是主流,而NLP大学的主要导师,尤其是元老级的朱迪?德罗齐耶、罗伯特?迪尔茨、苏丝?史密斯每年还会来到中国授课,其中又以罗伯特?迪尔茨的研发能力最为人所知。其他美国、欧洲的NLP学府及老师,以及中国港台等地区的NLP老师都未见有明显的发展。
在国内,以我所见就是张国维老师、戴志强老师及我,带领着一群后起之秀在维持NLP的传播工作。
近年来,除了罗伯特?迪尔茨的“英雄之旅”系列外,我没听过有什么显著的突破性概念,也没听过有新的国际级大师出现。NLP大学似乎面临培养接班人的困境:朱迪?德罗齐耶、苏丝?史密斯及罗伯特?迪尔茨都表示不愿再出国讲课,退隐的决心日渐明显。曾经不止一次传出张国维老师要退休的消息。我得到上天的眷顾,虽然年过70,但看来仍能多做几年信差。戴志强老师应该是坐五望六,只有赖明正老师未过半百。
2014年,NLP大学宣布NLP已经踏进第三代,已经接受“场域”的概念,这跟我十多年前,用“系统”(System)二字取代了“理解层次”(LogicalLevels)里最高层的“精神”(Spirituality)一词的意思很相似。在2014年广州NLP学院举办的“中国NLP心理学大会”上,罗伯特?迪尔茨展示出的“第三代NLP”就列出了伯特?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及肯?威尔伯(整体研究)等的学问。
回头看,在过去十多年不断研发的日子里,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把NLP跟多种学问融合发展,在概念上与技巧上都进行了不少扩充、添增和提升。
NLP大学也是我的母校,只是从一开始我就没有乖乖地只传授那里学的学问,而是不断研发及兼容。今天,国内有好些年轻的NLP讲师,加上我这两年大力培养出的更多的讲师及导师,我相信:NLP第四代很有可能在中国诞生!
2.NLP到底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分三个部分来看NLP:
第一,在美国学习时,NLP大学的老师说:“NLP是研究如何学习的学问。”这是指大脑如何接收、储留及使用所有出现的信息。这句话等同于英文NLP书籍中说的“NLP是研究人的主观经验的学问”。我把上述意思“本地化”一点,写出一句:“NLP让我们了解大脑及身体如何运作,因而能够让它们做得更好。”
我对其的其他定义有:
(1)NLP是让人生更成功快乐的学问。
(2)NLP是最实际有效的“思方学”(思想方法的学问)及“行方学”(行为方法的学问)。
上面每一句都是对的,同时还有一点意犹未尽,因为NLP能做到比上面每一句都多一点点的效果。其实,又何必坚持只用一句话就能说尽的定义呢?
第二,NLP是一个工具箱,这是我一向坚持的NLP身份定位。这个定位有三层意思:
(1)我是主人,工具箱为我服务,所以我说“NLP不是我的宗教”。
(2)刀是工具,能救人也能伤人,决定权掌握在使用者手里。所以,学NLP的人应有心态上的修为。
(3)既然是工具,就是可以制造、修改、创新的,尤其是随着需求的改变,应该研发出新的工具。
——我教NLP,一向坚持这三点。
第三,NLP既然是工具箱,就无须硬要把它人性化,甚至神化。我是说,NLP是术,本身没有道的层面,如果有的话,也只是能够呈现、描述、解释道的存在而已。例如,理解层次,它本身不是道,而只是道出世界事物是这么一回事而已。我反对有些欣赏NLP的人把NLP放在一个“道”的层次,更不明白一些人否定NLP的态度。这些人先错误地认定NLP是“道”的一种,然后用各种方式去否定NLP的“道”。NLP不是道,只是术,只是工具。你总不能说一个锤子是道吧?
也因为以上三点,NLP无须跟任何学问学派有斗争,NLP可以配合及辅助所有学问学派,让这些学问变得更落地、实际可行、清楚明了。也因为这样,NLP让家族系统排列更易接受、掌握、产生效果;让心理辅导更快更有效,大大缩短疗程;让教学效率提升;让管理工作更轻松有效……
3.NLP的未来在哪里?
NLP强调灵活,如果只用两个字说明NLP是什么,那就是“灵活”(flexibility)。
因为灵活,所以NLP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因为灵活,所以NLP可以不断修正,以保持精准、实用、高效的特点;
因为灵活,所以NLP能够不断地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模式,进入到无数有需求的领域里。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研发出来的培训及训练产品种类有:
亲子关系
企业里的销售技巧
企业里的团队管理技巧
演讲培训技巧
人生技能中的沟通及人际关系技巧
人生技能中的情绪及压力管理技巧
恋爱及婚姻关系
心理辅导
学校教育
企业家心智模式
讲师及导师训练
幸福人生
以上这些,全都包含大量的NLP技巧,并且配合、取材其他的学问(包括我本人研发出来的)而成为道术兼备、可以传播的学问。
换一个角度看,NLP就算再无发展也已够用了,这也许正说明了为什么在欧美会有现在的情况:创新的突破少了,但普及化传播多了。在国内,我正在两手干活:从2014年6月开始,我培养出来的讲师开始在全国各地讲授我的版本的NLP执行师课程,2015年初就已经签约30多场。一家公司一年开办这个数字的NLP课程(12天),我相信是第一次。我相信市场的潜力至少一年300场!
另外,除了不断研发新的概念及技巧之外,我还在大量地培养多个NLP应用课程的讲师。此外,我还有一个“NLP导师训练班”,这是专门培养有潜质成为大师级别的NLP导师的训练场。我希望从中能产生一些将会超越我、把NLP带往一个新高度、带领NLP不断发展下去的人。
NLP不隶属于任何人,我相信,NLP的未来在中国!
李中莹
媒体评论
他的NLP之道,建立在整体平衡、着眼未来、目标导向明确的基础之上,并以灵活的NLP态度及技巧贯穿其间著称。同时,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教学上,李中莹先生始终如一,是个身心一致的NLP界前辈。因此,他跳出框架的观点或创举就显得如此理所当然与浑然天成了。
——赖明正博士(美国NLP大学授证联盟导师)
这是我向朋友介绍*多的一本书,是我认为每一位学NLP或想学习主动掌握自己人生的朋友都必读的一本书,也是目前为止我个人*满意的一本有关NLP的中文书籍。用中文写的NLP书籍本来就不多,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而《重塑心灵》就是这极少数之一。
——戴志强(资深NLP导师)
——赖明正博士(美国NLP大学授证联盟导师)
这是我向朋友介绍*多的一本书,是我认为每一位学NLP或想学习主动掌握自己人生的朋友都必读的一本书,也是目前为止我个人*满意的一本有关NLP的中文书籍。用中文写的NLP书籍本来就不多,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而《重塑心灵》就是这极少数之一。
——戴志强(资深NLP导师)
免费在线读
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
NLP的理论及技巧建筑在一些前提假设上。学员无须绝对接受这些前提假设,只要暂时假定它们成立——世界上的人事物就是这样的,并且以这个假定的态度去处理需面对的情况,然后根据产生的效果去决定下次应否再用同样的假定态度。
NLP不是追求“真理”或“真相”的学问。NLP追求效果——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基础上的效果。NLP也不相信绝对,它不是拒绝或者否定“绝对”存在,而是不会花时间去寻找或者证明“绝对”是否存在。NLP有一句名言:“没有事情是绝对的,包括这一句话。”
“绝对”是把焦点放在超越这一次(当下的情况),是把焦点放在每一次、很多次上面。这样,我们便忘记了我们是在这一次、当下的情况里感到需要处理问题,而不是任何的其他一次。处理当下的情况,才是我们需要专注关心的事。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任何其他东西上,我们便无法活在当下了。
香港NLP之父徐志忠神父说:“前提假设是NLP的免疫系统。”无论什么思想或行为,你用12条前提假设过滤一次,便不会产生多大问题,并且已经是非常“NLP”了。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Notwopersonsarethesame.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Onepersoncannotchangeanotherperson.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Usefulnessismoreimportant.
(4)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Themapisnotterritory.
(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Themeaningofcommunicationistheresponseonegets.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Repeatingthesamebehaviorwillrepeatthesameresult.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Thereareatleastthreesolutionstoeverysituation.
(8)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Everyonechoosesthebestbehavioratthemoment.
(9)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Everyonealreadypossessesalltheresourcesneeded.
(10)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Inanysystem,themostflexiblepersonhasthecontrol.
(11)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
Thereisnofailure,onlyfeedback.
(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Intentionsandemotionsareneverwrong,onlythebehaviorhasnotbeeneffective.
以下是比较详细的解说。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会一样;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也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一个人会做的事,另一个人不一定会做。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独特的地方。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内是一样的。两个人之间即使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仍能够建立良好沟通或者良好关系。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同样,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在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别人。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强调做法正确或者有道理而不顾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原则的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讲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效果是计划的基础,也是所有行动的指针。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一样的,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那么,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因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没有效果的道理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需要加以检讨。有效果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从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开始。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头脑,因为不可能,也不需要捕捉所有资料,所以感官运用总是对客观世界的资料进行主观选择。摄入的资料经由我们自身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也因此能储留在头脑中。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主观形成的,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因此是主观的。我们只能用这个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他的方法。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对于特定的一个人而言,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每个人的世界是在他的脑子里,我们是凭大脑中对世界的认知去处理每一件事。因此,改变一个人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世界中事物的态度便会改变。改变主观经验在大脑里的结构模式,便会改变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事物的感受。因此,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需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变。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也就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与“没有效果”之分。自己说得多么“正确”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信息才是沟通的意义。因此,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接受什么才重要。话有很多种表述方法,使听者能够接受说话者想要传达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的表述方法,便是正确的方法。在沟通过程中,以言语和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比文字更有效。在潜意识层面发出与接收的信息比意识层面的信息多得多。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信息有完全相同的反应。说话的方法由讲者控制,但是效果由听者决定。改变说话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收听的效果。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说话方式不够灵活的指控。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做法不同,结果才会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那么请你改变你的做法。任何具有创新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分成功机会。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世界上每样事物本来都在不停地改变,不肯改变的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最终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因此,只有不断地改变做法,才能与其他事物保持理想的关系。“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点放在取得效果之上,就要灵活不断地修正做法。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过分专注于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周边的众多机会。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处理事情只用一种做法,并固执地认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个、第五个甚至更多的做法。有更多的做法,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现在不成功,只是说明现在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明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并使事情改变。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没有办法”使事情画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没有办法”对你既然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应坚持这样想。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办法的人呢?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去改变他的行为。动机不会错,只是行为有时不一定能达到效果(满足背后正面动机的效果)。接受一个人的动机,这个人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他。动机往往是在潜意识的层面,不容易被说出来。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容易的方法是问:“希望从该行为中得到的价值是什么?”任何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也就是说已拥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人类只用了大脑能力的极少部分,提升大脑的运用效率,很多新的突破便会出现。现在已有大量运用大脑能力的技巧发展出来,人类比以前更容易提升大脑效率。每一个人都可以凭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每天中遇到的事物,都可能含有带给我们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个人决定。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究竟是我们的绊脚石还是踏脚石,须由自己决定。成功快乐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而培养出来的。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与其他人所具备的条件一样,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扰,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内在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产生出来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能,是自己得不到成功快乐的最大障碍。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选择便是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灵活来自减少执行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多凭观察而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他条件。灵活就是适应,就是接受。灵活是使事情更快产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灵活也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在一个群体中,固执使人们紧张,灵活使人们放松。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允许自己找出三赢的可能性。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流水”是灵活学习的最好老师。灵活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做出改变,而固执则是在被逼的情况下做出改变。
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
挫败只是指出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提醒我们需要改变的一个信号。挫败只是在事情画上句号时才能用上,欲想事情解决,即事情仍会继续下去,这二字便不适用。挫败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怎样改变做法”是把焦点放在未来。挫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让我们提升的踏脚石,因为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础。每次挫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中修正行动的其中一步。人生中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地修正而臻于完善。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把每次挫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也就转化成了学习的过程。自信不足的人,其潜意识里总是在找“不用干下去”或者“我就是不行”的借口,“挫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不愿意接受有挫败的可能,便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都不会有伤害自己的动机,只是误以为某行为可以满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情绪总是给我们一种推动力,让我们在事情中有所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没有学到,同样的事情还会再来。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而不接受他的行为。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愿意让你去引导他做出改变。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这当作两人的共同目标,便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
NLP的理论及技巧建筑在一些前提假设上。学员无须绝对接受这些前提假设,只要暂时假定它们成立——世界上的人事物就是这样的,并且以这个假定的态度去处理需面对的情况,然后根据产生的效果去决定下次应否再用同样的假定态度。
NLP不是追求“真理”或“真相”的学问。NLP追求效果——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基础上的效果。NLP也不相信绝对,它不是拒绝或者否定“绝对”存在,而是不会花时间去寻找或者证明“绝对”是否存在。NLP有一句名言:“没有事情是绝对的,包括这一句话。”
“绝对”是把焦点放在超越这一次(当下的情况),是把焦点放在每一次、很多次上面。这样,我们便忘记了我们是在这一次、当下的情况里感到需要处理问题,而不是任何的其他一次。处理当下的情况,才是我们需要专注关心的事。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任何其他东西上,我们便无法活在当下了。
香港NLP之父徐志忠神父说:“前提假设是NLP的免疫系统。”无论什么思想或行为,你用12条前提假设过滤一次,便不会产生多大问题,并且已经是非常“NLP”了。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Notwopersonsarethesame.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Onepersoncannotchangeanotherperson.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Usefulnessismoreimportant.
(4)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Themapisnotterritory.
(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Themeaningofcommunicationistheresponseonegets.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Repeatingthesamebehaviorwillrepeatthesameresult.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Thereareatleastthreesolutionstoeverysituation.
(8)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Everyonechoosesthebestbehavioratthemoment.
(9)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Everyonealreadypossessesalltheresourcesneeded.
(10)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Inanysystem,themostflexiblepersonhasthecontrol.
(11)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
Thereisnofailure,onlyfeedback.
(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Intentionsandemotionsareneverwrong,onlythebehaviorhasnotbeeneffective.
以下是比较详细的解说。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会一样;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也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一个人会做的事,另一个人不一定会做。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独特的地方。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内是一样的。两个人之间即使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仍能够建立良好沟通或者良好关系。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同样,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在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别人。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强调做法正确或者有道理而不顾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原则的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讲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效果是计划的基础,也是所有行动的指针。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一样的,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那么,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因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没有效果的道理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需要加以检讨。有效果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从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开始。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头脑,因为不可能,也不需要捕捉所有资料,所以感官运用总是对客观世界的资料进行主观选择。摄入的资料经由我们自身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也因此能储留在头脑中。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主观形成的,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因此是主观的。我们只能用这个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他的方法。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对于特定的一个人而言,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每个人的世界是在他的脑子里,我们是凭大脑中对世界的认知去处理每一件事。因此,改变一个人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世界中事物的态度便会改变。改变主观经验在大脑里的结构模式,便会改变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事物的感受。因此,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需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变。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也就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与“没有效果”之分。自己说得多么“正确”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信息才是沟通的意义。因此,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接受什么才重要。话有很多种表述方法,使听者能够接受说话者想要传达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的表述方法,便是正确的方法。在沟通过程中,以言语和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比文字更有效。在潜意识层面发出与接收的信息比意识层面的信息多得多。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信息有完全相同的反应。说话的方法由讲者控制,但是效果由听者决定。改变说话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收听的效果。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说话方式不够灵活的指控。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做法不同,结果才会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那么请你改变你的做法。任何具有创新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分成功机会。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世界上每样事物本来都在不停地改变,不肯改变的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最终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因此,只有不断地改变做法,才能与其他事物保持理想的关系。“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点放在取得效果之上,就要灵活不断地修正做法。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过分专注于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周边的众多机会。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处理事情只用一种做法,并固执地认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个、第五个甚至更多的做法。有更多的做法,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现在不成功,只是说明现在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明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并使事情改变。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没有办法”使事情画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没有办法”对你既然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应坚持这样想。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办法的人呢?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去改变他的行为。动机不会错,只是行为有时不一定能达到效果(满足背后正面动机的效果)。接受一个人的动机,这个人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他。动机往往是在潜意识的层面,不容易被说出来。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容易的方法是问:“希望从该行为中得到的价值是什么?”任何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也就是说已拥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人类只用了大脑能力的极少部分,提升大脑的运用效率,很多新的突破便会出现。现在已有大量运用大脑能力的技巧发展出来,人类比以前更容易提升大脑效率。每一个人都可以凭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每天中遇到的事物,都可能含有带给我们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个人决定。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究竟是我们的绊脚石还是踏脚石,须由自己决定。成功快乐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而培养出来的。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与其他人所具备的条件一样,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扰,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内在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产生出来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能,是自己得不到成功快乐的最大障碍。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选择便是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灵活来自减少执行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多凭观察而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他条件。灵活就是适应,就是接受。灵活是使事情更快产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灵活也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在一个群体中,固执使人们紧张,灵活使人们放松。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允许自己找出三赢的可能性。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流水”是灵活学习的最好老师。灵活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做出改变,而固执则是在被逼的情况下做出改变。
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
挫败只是指出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提醒我们需要改变的一个信号。挫败只是在事情画上句号时才能用上,欲想事情解决,即事情仍会继续下去,这二字便不适用。挫败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怎样改变做法”是把焦点放在未来。挫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让我们提升的踏脚石,因为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础。每次挫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中修正行动的其中一步。人生中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地修正而臻于完善。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把每次挫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也就转化成了学习的过程。自信不足的人,其潜意识里总是在找“不用干下去”或者“我就是不行”的借口,“挫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不愿意接受有挫败的可能,便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都不会有伤害自己的动机,只是误以为某行为可以满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情绪总是给我们一种推动力,让我们在事情中有所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没有学到,同样的事情还会再来。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而不接受他的行为。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愿意让你去引导他做出改变。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这当作两人的共同目标,便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NLP的理论及技巧建筑在一些前提假设上。学员无须绝对接受这些前提假设,只要暂时假定它们成立——世界上的人事物就是这样的,并且以这个假定的态度去处理需面对的情况,然后根据产生的效果去决定下次应否再用同样的假定态度。
NLP不是追求“真理”或“真相”的学问。NLP追求效果——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基础上的效果。NLP也不相信绝对,它不是拒绝或者否定“绝对”存在,而是不会花时间去寻找或者证明“绝对”是否存在。NLP有一句名言:“没有事情是绝对的,包括这一句话。”
“绝对”是把焦点放在超越这一次(当下的情况),是把焦点放在每一次、很多次上面。这样,我们便忘记了我们是在这一次、当下的情况里感到需要处理问题,而不是任何的其他一次。处理当下的情况,才是我们需要专注关心的事。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任何其他东西上,我们便无法活在当下了。
香港NLP之父徐志忠神父说:“前提假设是NLP的免疫系统。”无论什么思想或行为,你用12条前提假设过滤一次,便不会产生多大问题,并且已经是非常“NLP”了。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Notwopersonsarethesame.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Onepersoncannotchangeanotherperson.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Usefulnessismoreimportant.
(4)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Themapisnotterritory.
(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Themeaningofcommunicationistheresponseonegets.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Repeatingthesamebehaviorwillrepeatthesameresult.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Thereareatleastthreesolutionstoeverysituation.
(8)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Everyonechoosesthebestbehavioratthemoment.
(9)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Everyonealreadypossessesalltheresourcesneeded.
(10)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Inanysystem,themostflexiblepersonhasthecontrol.
(11)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
Thereisnofailure,onlyfeedback.
(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Intentionsandemotionsareneverwrong,onlythebehaviorhasnotbeeneffective.
以下是比较详细的解说。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会一样;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也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一个人会做的事,另一个人不一定会做。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独特的地方。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内是一样的。两个人之间即使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仍能够建立良好沟通或者良好关系。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同样,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在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别人。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强调做法正确或者有道理而不顾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原则的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讲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效果是计划的基础,也是所有行动的指针。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一样的,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那么,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因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没有效果的道理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需要加以检讨。有效果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从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开始。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头脑,因为不可能,也不需要捕捉所有资料,所以感官运用总是对客观世界的资料进行主观选择。摄入的资料经由我们自身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也因此能储留在头脑中。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主观形成的,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因此是主观的。我们只能用这个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他的方法。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对于特定的一个人而言,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每个人的世界是在他的脑子里,我们是凭大脑中对世界的认知去处理每一件事。因此,改变一个人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世界中事物的态度便会改变。改变主观经验在大脑里的结构模式,便会改变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事物的感受。因此,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需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变。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也就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与“没有效果”之分。自己说得多么“正确”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信息才是沟通的意义。因此,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接受什么才重要。话有很多种表述方法,使听者能够接受说话者想要传达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的表述方法,便是正确的方法。在沟通过程中,以言语和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比文字更有效。在潜意识层面发出与接收的信息比意识层面的信息多得多。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信息有完全相同的反应。说话的方法由讲者控制,但是效果由听者决定。改变说话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收听的效果。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说话方式不够灵活的指控。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做法不同,结果才会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那么请你改变你的做法。任何具有创新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分成功机会。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世界上每样事物本来都在不停地改变,不肯改变的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最终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因此,只有不断地改变做法,才能与其他事物保持理想的关系。“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点放在取得效果之上,就要灵活不断地修正做法。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过分专注于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周边的众多机会。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处理事情只用一种做法,并固执地认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个、第五个甚至更多的做法。有更多的做法,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现在不成功,只是说明现在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明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并使事情改变。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没有办法”使事情画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没有办法”对你既然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应坚持这样想。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办法的人呢?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去改变他的行为。动机不会错,只是行为有时不一定能达到效果(满足背后正面动机的效果)。接受一个人的动机,这个人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他。动机往往是在潜意识的层面,不容易被说出来。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容易的方法是问:“希望从该行为中得到的价值是什么?”任何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也就是说已拥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人类只用了大脑能力的极少部分,提升大脑的运用效率,很多新的突破便会出现。现在已有大量运用大脑能力的技巧发展出来,人类比以前更容易提升大脑效率。每一个人都可以凭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每天中遇到的事物,都可能含有带给我们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个人决定。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究竟是我们的绊脚石还是踏脚石,须由自己决定。成功快乐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而培养出来的。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与其他人所具备的条件一样,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扰,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内在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产生出来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能,是自己得不到成功快乐的最大障碍。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选择便是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灵活来自减少执行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多凭观察而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他条件。灵活就是适应,就是接受。灵活是使事情更快产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灵活也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在一个群体中,固执使人们紧张,灵活使人们放松。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允许自己找出三赢的可能性。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流水”是灵活学习的最好老师。灵活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做出改变,而固执则是在被逼的情况下做出改变。
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
挫败只是指出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提醒我们需要改变的一个信号。挫败只是在事情画上句号时才能用上,欲想事情解决,即事情仍会继续下去,这二字便不适用。挫败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怎样改变做法”是把焦点放在未来。挫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让我们提升的踏脚石,因为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础。每次挫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中修正行动的其中一步。人生中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地修正而臻于完善。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把每次挫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也就转化成了学习的过程。自信不足的人,其潜意识里总是在找“不用干下去”或者“我就是不行”的借口,“挫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不愿意接受有挫败的可能,便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都不会有伤害自己的动机,只是误以为某行为可以满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情绪总是给我们一种推动力,让我们在事情中有所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没有学到,同样的事情还会再来。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而不接受他的行为。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愿意让你去引导他做出改变。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这当作两人的共同目标,便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NLP的基本精神:12条前提假设
NLP的理论及技巧建筑在一些前提假设上。学员无须绝对接受这些前提假设,只要暂时假定它们成立——世界上的人事物就是这样的,并且以这个假定的态度去处理需面对的情况,然后根据产生的效果去决定下次应否再用同样的假定态度。
NLP不是追求“真理”或“真相”的学问。NLP追求效果——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基础上的效果。NLP也不相信绝对,它不是拒绝或者否定“绝对”存在,而是不会花时间去寻找或者证明“绝对”是否存在。NLP有一句名言:“没有事情是绝对的,包括这一句话。”
“绝对”是把焦点放在超越这一次(当下的情况),是把焦点放在每一次、很多次上面。这样,我们便忘记了我们是在这一次、当下的情况里感到需要处理问题,而不是任何的其他一次。处理当下的情况,才是我们需要专注关心的事。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任何其他东西上,我们便无法活在当下了。
香港NLP之父徐志忠神父说:“前提假设是NLP的免疫系统。”无论什么思想或行为,你用12条前提假设过滤一次,便不会产生多大问题,并且已经是非常“NLP”了。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Notwopersonsarethesame.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Onepersoncannotchangeanotherperson.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Usefulnessismoreimportant.
(4)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Themapisnotterritory.
(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Themeaningofcommunicationistheresponseonegets.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Repeatingthesamebehaviorwillrepeatthesameresult.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Thereareatleastthreesolutionstoeverysituation.
(8)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Everyonechoosesthebestbehavioratthemoment.
(9)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Everyonealreadypossessesalltheresourcesneeded.
(10)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Inanysystem,themostflexiblepersonhasthecontrol.
(11)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
Thereisnofailure,onlyfeedback.
(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Intentionsandemotionsareneverwrong,onlythebehaviorhasnotbeeneffective.
以下是比较详细的解说。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会一样;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也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一个人会做的事,另一个人不一定会做。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独特的地方。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内是一样的。两个人之间即使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仍能够建立良好沟通或者良好关系。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同样,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在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别人。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强调做法正确或者有道理而不顾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原则的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讲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效果是计划的基础,也是所有行动的指针。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一样的,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那么,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因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没有效果的道理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需要加以检讨。有效果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从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开始。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头脑,因为不可能,也不需要捕捉所有资料,所以感官运用总是对客观世界的资料进行主观选择。摄入的资料经由我们自身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也因此能储留在头脑中。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主观形成的,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因此是主观的。我们只能用这个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他的方法。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对于特定的一个人而言,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每个人的世界是在他的脑子里,我们是凭大脑中对世界的认知去处理每一件事。因此,改变一个人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世界中事物的态度便会改变。改变主观经验在大脑里的结构模式,便会改变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事物的感受。因此,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需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变。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也就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与“没有效果”之分。自己说得多么“正确”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信息才是沟通的意义。因此,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接受什么才重要。话有很多种表述方法,使听者能够接受说话者想要传达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的表述方法,便是正确的方法。在沟通过程中,以言语和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比文字更有效。在潜意识层面发出与接收的信息比意识层面的信息多得多。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信息有完全相同的反应。说话的方法由讲者控制,但是效果由听者决定。改变说话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收听的效果。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说话方式不够灵活的指控。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做法不同,结果才会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那么请你改变你的做法。任何具有创新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分成功机会。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世界上每样事物本来都在不停地改变,不肯改变的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最终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因此,只有不断地改变做法,才能与其他事物保持理想的关系。“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点放在取得效果之上,就要灵活不断地修正做法。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过分专注于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周边的众多机会。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处理事情只用一种做法,并固执地认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个、第五个甚至更多的做法。有更多的做法,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现在不成功,只是说明现在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明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并使事情改变。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没有办法”使事情画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没有办法”对你既然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应坚持这样想。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办法的人呢?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去改变他的行为。动机不会错,只是行为有时不一定能达到效果(满足背后正面动机的效果)。接受一个人的动机,这个人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他。动机往往是在潜意识的层面,不容易被说出来。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容易的方法是问:“希望从该行为中得到的价值是什么?”任何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也就是说已拥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人类只用了大脑能力的极少部分,提升大脑的运用效率,很多新的突破便会出现。现在已有大量运用大脑能力的技巧发展出来,人类比以前更容易提升大脑效率。每一个人都可以凭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每天中遇到的事物,都可能含有带给我们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个人决定。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究竟是我们的绊脚石还是踏脚石,须由自己决定。成功快乐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而培养出来的。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与其他人所具备的条件一样,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扰,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内在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产生出来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能,是自己得不到成功快乐的最大障碍。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选择便是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灵活来自减少执行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多凭观察而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他条件。灵活就是适应,就是接受。灵活是使事情更快产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灵活也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在一个群体中,固执使人们紧张,灵活使人们放松。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允许自己找出三赢的可能性。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流水”是灵活学习的最好老师。灵活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做出改变,而固执则是在被逼的情况下做出改变。
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
挫败只是指出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提醒我们需要改变的一个信号。挫败只是在事情画上句号时才能用上,欲想事情解决,即事情仍会继续下去,这二字便不适用。挫败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怎样改变做法”是把焦点放在未来。挫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让我们提升的踏脚石,因为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础。每次挫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中修正行动的其中一步。人生中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地修正而臻于完善。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把每次挫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也就转化成了学习的过程。自信不足的人,其潜意识里总是在找“不用干下去”或者“我就是不行”的借口,“挫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不愿意接受有挫败的可能,便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都不会有伤害自己的动机,只是误以为某行为可以满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情绪总是给我们一种推动力,让我们在事情中有所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没有学到,同样的事情还会再来。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而不接受他的行为。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愿意让你去引导他做出改变。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这当作两人的共同目标,便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