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485658
2.《你的误区》环球销量超3500万册,创《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记录,至今仍为美国亚马逊的高评畅销作品。
3.《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经常报道韦恩,他上过数千次电视与电台节目,是《奥普拉脱口秀》和《艾伦秀》两档脱口秀节目至为喜爱的嘉宾之一,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
4.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于“你”选择成为什么样子。书中以具体的案例一一破解让你原地踏步的行为,更进一步提供你具体可行的简单方案,只需一转念,就可以改变自己。
误区性的心理活动,不仅使你陷入惰性,还有可能使你重蹈覆辙。摒弃迄今为止所养成的自我挫败的思维方式,便是人生实现突破性改变的关键所在。
你误区了没?
1.情绪是可以选择的吗? 情绪是一种可选因素,而不是生活中的必然因素。这是走向真我、人生实现突破性改变的关键所在。
2.深陷需要赞许的心理? 别人赏赐的赞许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当你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别人的看法,一旦别人不再施舍赞许,你便一无所有。你越是想得到恭维,就越有可能受到别人的支配。
3.跳不出负面逻辑思维? 固守自我、维持现状的*好处便是避免改变,这就像陷入一个循环圈,你越害怕去改变,就越不会有动力去改变。
4. 你是不是一部悔恨机器? 以悔恨的方式折磨自己是一种误区性心理活动。悔恨无济于事,不仅使你陷入惰性,还有可能使你重蹈覆辙。
从这本书开始,自检内心,走出心理误区!
做自己的主人 / 001
● 快乐与智商/ 003
● 选择自己想有的感觉/ 005
● 学习摆脱不快乐是项艰巨的任务/ 010
● 选择就是终极自由/ 012
● 选择健康而非疾病/ 014
● 避免停滞不前/ 016
● 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017
● 成长动机vs 不完美动机/ 020
第2 章
从爱自己开始 / 023
● 爱要如何定义/ 025
● 接受自己/ 028
● 爱自己的身体/ 029
● 选择更正面的自我形象/ 032
● 无怨无尤地接受自己/ 036
● 爱自己vs 自负/ 038
● 选择不爱自己的心理效益/ 038
● 可轻松掌握的爱自己训练/ 040
第3 章
不需要别人的认可 / 045
● 寻求认可的轨迹/ 048
● 童年时期寻求家人认可的信息/ 049
● 学校里的寻求认可信息/ 052
● 其他组织中的寻求认可信息/ 054
● 一步一步改掉积习/ 059
● 典型寻求认可行为的一些例子/ 060
● 寻求认可的心理效益/ 061
● 寻求认可行为的最大讽刺/ 063
● 如何不将寻求认可当作需求/ 064
第4 章
摆脱过去 / 069
● 那些“我……”描述句如何开始/ 074
● 自我描述的十种类型/ 076
●“ 我……”自我描述的循环/ 079
● 如何摆脱过去,并排除烦人的自我描述/ 081
● 结语/ 083
第5 章
无谓的情绪——内疚与忧虑 / 085
● 进一步检视内疚/ 087
● 内疚的根源/ 089
● 典型的内疚来源类型和反应/ 091
● 选择内疚的心理效益/ 097
● 排除内疚的策略/ 099
● 忧虑/ 102
● 文化中的典型忧虑行为/ 105
● 选择忧虑的心理效益/ 108
● 消除忧虑的策略/ 110
● 有关忧虑和内疚的结语/ 112
第6 章
探索未知领域 / 115
● 接纳新经验/ 117
● 僵化刻板vs 自主自发/ 119
● 偏见与僵化/ 120
●“ 凡事订计划”的陷阱/ 121
● 内在安全与外在安全/ 122
● 以成就来保障安全/ 124
● 完美主义/ 126
● 文化中某些“害怕未知”的典型行为/ 128
● 让你保持这些行为的心理支持系统/ 131
● 因应神秘与未知领域的一些策略/ 132
● 一些关于害怕未知领域的结语/ 136
第7 章
破除传统的障碍 / 139
● 内在vs 外在的控制力/ 141
● 归咎别人与英雄崇拜:外控型人行为的两个极端/ 144
● 对与错的陷阱/ 146
● 对/ 错思维导致犹豫不决/ 147
● 愚蠢的应该、必须和不应该/ 149
●“ 应该”存在的礼节/150
● 盲目服从规则与法律/ 151
● 抗拒有负面影响的文化适应和传统/ 153
● 某些典型的“应该”行为/ 155
● 强迫执行症的常见心理效益/ 158
● 排除“应该”的策略/ 160
● 关于“应该”行为的结语/ 164
第8 章
公平的陷阱 / 167
●“ 这不公平!”——无效的抱怨/ 170
●“ 公平问题”的另一面:忌妒/ 171
● 典型的要求公平行为/ 173
● 坚持“要求公平”的心理效益/ 175
● 放弃无谓坚持公平的策略/ 176
第9 章
不要拖延——马上去做 / 181
● 希望、但愿与也许/ 183
● 惰性是一种生活策略/ 183
● 拖延的作用/ 185
● 批评者与实干者/ 186
● 无聊是拖延的产物/ 187
● 典型的拖延行为/ 188
● 继续拖延下去的理由/ 189
● 排除拖延行为的一些技巧/ 191
第10 章
宣布独立 / 195
● 养儿育女和家庭的依赖陷阱/ 197
● 注重独立的家庭/ 200
● 心理依赖与婚姻危机/ 202
● 你教别人如何对待你,别人就那样对待你/ 207
● 常见的依赖与助长依赖行为/ 208
● 依赖的心理效益/ 209
● 避免依赖的方法/ 210
第11 章
告别怒气 / 215
● 有幽默感/ 220
● 愤怒的常见原因/ 221
● 生气的多种面貌/ 222
● 选择生气的心理效益/ 223
● 消除怒气的方式/ 225
第12 章
摆脱了所有误区的人 / 229
一位演讲者站在一群酗酒者面前,决心彻底向这些人证明,酒精无比邪恶。他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两个外观相同、里面装有清澈液体的杯子,宣称其中一个装的是清水,另一个装的是纯酒。他把一只小虫放进装清水的杯子,每个人都看到,这只小虫起先游来游去,后来游向杯子的边缘,并直接爬上杯口。接着,演讲者把这只小虫放进装着纯酒的杯子,结果,小虫在众目睽睽之下死了。演讲者问道:“你们看,这件事的寓意是什么?”会场后排有人相当清楚地回应说:“我觉得它的意思是,如果你喝了酒,体内就绝不会有小虫。”
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小虫”——这些小虫就是基于你的价值观、看法、偏见和个人史,你只会听到和感受到的,你想接收的信息。对写作而言,想描述这些自毁的行为及克服自毁行为的方式,是相当棘手的。你或许会说,你想深入检视自己并期望改变,但你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是另一回事。改变很困难。或许你跟大多数人一样,将排除那些支持自我牺牲的感觉和行为视为繁重的任务,你会想完全拒绝它。不过,尽管这本书有“小虫”存在,我想你会喜欢它,我自己也很喜欢,而且写的时候乐在其中。
我认为不应该用轻率的态度来看待心理健康,但也不赞成把心理健康看成是一本正经、充满晦涩术语的议题。我试着避免使用错综复杂的解释,主要是因为我不相信“快乐”是复杂的事情。
健康是一种自然状态,我们每个人都了解达到这种状态的方法。我相信,智慧地结合努力工作、思维清晰、幽默和自信心,是高效益生活的要素。我不相信花哨的公式,也不相信透过历史回顾来探索你的过往时,会发现因为你小时候受过“严格的如厕训练”,所以其他人应该为你的不快乐负责。
本书描述的是一条获得幸福快乐的愉快途径,这个途径仰赖你为自己负责、对自己做出承诺,再加上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当下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不是复杂的途径,而且符合常识,如果你是健康、快乐的人,可能会心想:“我也可以写这种书。”你说得没错,缺乏专业的咨询背景或相关博士学位,一样可以了解高效益生活的原则。你并不是从课堂上或书本里学到这些,而是透过追求自身快乐,并针对此事采取行动才学会的。这是我每天从事的工作,同时,我也帮助其他人做出类似的选择。
标志性思想家韦恩?戴尔的智慧、教导和独特的能力,将抽象的想法转化成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脚踏实地的课程,鼓舞人心和令人难忘。
正如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一样,一个人也不可能没有任何误区,但是,让自己不在采取自我挫败行为,这并不是一个虚构的概念,而完全是切实可行的。你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选择眼前的精神愉快。一个完全消除了误区性思维与行为的人与众不同的是: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积极的生活。
如果你以为只要保持懊悔或忧虑的情绪,便可以改变过去或未来的事情,你就是生活在乌托邦之中。
为已做的事情感到悔恨以及为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忧虑,这是生活中两大最消极无益的情绪。在审视忧虑和悔恨这两种负面行为时,你将逐步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中相对的两个方面。
X———————现在———————X
悔恨(过去) (将来)忧虑
这样就清楚了。悔恨意味着你在现时中,由于过去的行为而产生的惰性,而忧虑则使你在目前因为将来的某件事(常常是你无法左右的事)而陷入惰性。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这一点,你不妨试想一下为尚未发生的事情忧虑,或者为已经出现的事情悔恨,虽然一种针对未来,另一种针对过去,但它们的效果都是使你在现时中产生烦恼和惰性。一位作家曾写道:
给人们造成精神压力的,并不是今天的现实,而是对昨天所发生的事情的悔恨,以及对明天将发生的事情的忧虑。
在我们的生活中,悔恨或忧虑的例子比比皆是,几乎人人都无例外。许多人要么为自己不应做的事情而自悔自恨,要么为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忧心忡忡。你自己大概也是如此。你的头脑里如果存在着大片的“悔恨忧虑区域”,你就必须对之加以清扫、消毒,消灭那些侵蚀着你生活各个方面的“悔”和“忧”的蛀虫。
在我们的社会中,悔恨和忧虑是精神抑郁最常见的形式。当你悔恨时,你会沉湎于过去,由于自己的某种言行而感到沮丧或不快,在回忆往事中消磨掉自己现在的时光。你或许会利用宝贵的当下,无休止地考虑将来的事情。无论是沉湎过去,还是忧虑未来,结果都是相同的:你在浪费目前的时光。上面提到的那位作家还写道:
一周之内有两天是绝不会使我烦恼的。我对于这两天是无忧无虑的,并且丝毫不会为之而感到担忧和烦恼,这就是昨天与明天。
悔恨的两大起因
悔恨心理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形成的。第一种是早年受其熏陶、影响,成年之后残存下来的幼儿心理。第二种是成年人违反了自己信奉的行为准则之后,自找的内疚悔恨。
(1)残存的悔恨心理。这是人们从幼时的记忆中保留下来的一种情绪。有许多可以诱发悔恨心理的信息,虽然这种信息仅对儿童有一定作用,但人们到成年之后依然不能摆脱其影响,这里所指的促使儿童产生悔恨的信息包括下面一些训斥:
?“你再这样做,爸爸就不喜欢你了。”
?“你应该感到羞愧。”(仿佛这样对你能有所帮助)
?“你非要这样做也只好由你,我不过是你的妈妈。”
一个成年人可能依然受着这些话中所含潜台词的影响,当他未能达到上级或长者的期望时,仍会感到难受。人们总是希望赢得赞许,一旦未能如愿,便会产生悔恨情绪。
残存的悔恨心理也反映在家庭婚姻方面。因往事而反复自责、道歉都是悔恨心理的表现。这些反应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在孩提时代已学会受大人的摆布,而且在长大成人之后,悔恨心理依然存在。
(2)自寻的悔恨。这一类悔恨情绪则要复杂得多。例如,某个人因为最近所做的事情产生惰性,而这些事情却未必与儿童时代有任何联系。这种悔恨是在他违背了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或道德标准时强加于自己的。尽管痛苦的心情丝毫无助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有人仍会在长时间内情绪低落。典型的自寻悔恨行为包括:刚刚责备过别人,又因此怨恨自己;或者由于自己曾经打同事小报告,未对其他人伸出援手或说过不得体的话等,一直十分懊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