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019797
有人说,职场的前三年可能决定了你今后的职业命运,对于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小半生的职场老将,你了解多少?
本书从HR的角度出发,以众多职场老将的亲身经历为案例,从他们或成功或失败的职场经历中汲取经验,带你了解初入职场时不可不知的那些事。
目录
章 工作三五年,让人烦心的几件事
安身立命的事变成了“鸡肋” / 003
不懂职场潜规则,难以成功 / 007
工作三五年,高不成低不就 / 010
置身于“跳槽”与“卧槽”的两难抉择之中 / 014
陷入“穷忙”的工作怪圈 / 018
好机会基本靠“抢” / 022
付出和回报不相当 / 025
职场“三十难立”的悲哀 / 029
第二章 职场“三无”人员如何找对方向
悲哀的职场“三无剩人” / 035
工作也要用情专一 / 039
学会“自我炒作”,实现职场突围 / 043
度过职场迷茫期的“上策” / 046
学会蛰伏,等待机会伺机而动 / 050
莫让功利之心把你变得浮躁 / 054
及时修正职业生涯规划 / 058
第三章 帮助职场不太擅长人际交往之人
选择合适的说话方式和内容 / 065
绕开心理陷阱,成为职场达人 / 068
谦逊是金,不要总提“当年勇” / 072
与人为善,打小报告者讨人嫌 / 076
行走职场,不妨学学曲线沟通 / 080
读懂人心再出手 / 084
第四章 练就职场抗压“金刚身”
高压造就职场“纸片人” / 091
接纳工作中自己的“不完美” / 094
心情郁闷时,不妨给自己放个情绪假 / 096
把拥有超强执行力当作自己的一个追求 / 100
学学孔雀开屏,把握表现自己的机会 / 103
第五章 职场上缺失的“防身术”
用经验制造不朽的护身符 / 109
职场不能只争一时之气 / 113
工作要“扫门前雪”,还得兼顾“他人瓦上霜” / 116
坚持拓展和维系人脉的习惯 / 120
随时留意外界的机会 / 123
学会职场生存技巧 / 127
第六章 消除职场倦怠,拒做“睡美人”
职场倦怠让你“沉睡” / 133
做个有福气的职场“傻人” / 137
“沉睡”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 141
杜绝“多米诺骨牌效应” / 145
保持一生学习的习惯 / 149
敢于改变按部就班的人生 / 153
心情有点“灰暗”,就多向阳光处走走 / 157
成功靠的是持之以恒 / 162
第七章 要工作也要生活
工作、生活为何往往顾此失彼 / 169
工作再忙,也别忘记享受生活 / 174
工作再忙,也别抢占“午餐时光” / 177
工作上的问题不要带回家 / 179
工作、生活不偏科的人才是大赢家 / 183
第八章 女性职场突围的行动指南
女性职场发展的瓶颈 / 189
面对性骚扰,切不可做“忍者神龟” / 191
有了宝宝后,事业和家庭如何兼顾 / 196
全职太太如何重返职场 / 200
第九章 职场突围必知的潜规则
切勿锋芒毕露 / 207
职场不相信眼泪 / 210
偶尔可以吃个小亏 / 214
莫把老板当对头,学会把他看成贵人 / 217
前言
时常能听到职场新人们的叹息声:“苦于没有工作经验,找工作比登天还难。”回想当年,我们也同样怀揣着远大理想无奈地混迹在茫茫求职大军中。数年后,当我们变为职场“老人”,才知道事业的发展和时间的长短并不一定成正比,职场没有看似那么简单,亦没有想的那么完美。
我的一位好友林先生,已有十余年工作经验,在一家外资企业从技术员一直做到华南区的销售经理,现有车有房高工资,为很多人所羡慕,可是他自己却感到无比厌倦。
按公司的规定,工资与任务每年同比增长,工作是一年比一年难开展。遭遇金融危机后,他的业绩很不乐观,几次在销售会议上被老总指名批评,平时“称兄道弟”的同事也等着看笑话。林先生是技术转型销售,认为处理人情世故比销售难得多。有时候他真恨不得退回去自己单打独斗,可是人人都往高处走,谁放得下这个面子。心一横,混吧,能撑多久是多久。
我不是在捏造悲剧,像林先生这般痛苦的职场“老人”真的不少。大学生毕业时平均年龄在22~23 岁,工作六七年就“奔三”了,到了而立之年。
到了而立之年,上有老,下有小,背着房,拉着车,头顶高级白领称号风光无限,私下却是苦不堪言。一方面,求职者高呼:“好工作难找,难于上青天!”而另一方面,招聘方大喊:“求贤若渴,人才屈指可数!”我们怎么了?社会怎么了?究竟该何去何从?
随着职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患有职业倦怠的职场人士已经不在少数。
如今“职业倦怠”已成为社会的通病,职业倦怠虽然不是明显病症,但对人仍然有很大的负面作用,轻则对工作失去兴趣,重则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吃不下饭甚
至是呕吐的情况。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还会诱发一些慢性疾病。
失去方向感、没有亲和感、压力感过大、缺乏安全感、产生倦怠感只是职场“七年之痒”的五种典型症状。这种职业非病态症状就好像婚姻的“七年之痒”,随着职业生涯的延长,因为失去了初的激情和新鲜感而开始感到厌倦。
我在职场打拼了多年,几经磨炼,才成为一个专业的HR 职业经理人。我可以毫不避讳地说,“七年之痒”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我和别人一样也经历过。因为职业的优势,我除了学过更多的职业规划理论知识,对于职场的内幕,我或许看得比一般职场人更清晰,这也为我顺利度过职场“七年之痒”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别!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别就是成功还是失败。
职场老人们距离成功缺乏的已经不仅仅是高调的大理论,更重要的是一种务实的心态,这种心态源于内心对现实的清晰认识和对此做出的改变。理论不是圣人创造出来的奇迹,只是有心人从细枝末节中总结出来的规则。当你学会在现实中运用、体会,并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心得,你就会很快成长起来。
免费在线试读
安身立命的事变成了“鸡肋”
近,一个许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程晨突然给我打电话,言谈之间,她带着些许的颓废和落寞。再三询问之下,我才知道她前两天刚把工作辞掉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当她在电话里提到“辞职”二字的时候,我仿佛在她看似无奈的语气之中听出了几丝莫名的欣喜。
正当我纳闷之际,程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辞掉这份工作也好,省得天天在公司干一些跑跑腿、打打字的活儿,一点意思也没有!”
程晨是一所二本大学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辞职前在一家外资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助理。工作了好几年的她,现在月薪大概是3500 元左右。还记得毕业初期,她就断断续续地换了好几份工作,职位不外乎前台、文员、秘书和助理。生性喜欢闲散、稳定和轻松的她,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将眼光大都放在这类文职工作上。
“你不是一直都喜欢这些简单的工作吗?好不容易做到现在,怎么就舍得辞掉这份工作呢?”对于她的选择,我实在有点不解。
程晨“唉”了一声,语带抱怨地说:“这些工作就跟‘鸡肋’一样,食之无味,放弃也确实有点可惜。可我如果再在这个岗位上做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变成一个毫无趣味可言的机器人!”说到这,她的语气明显有点激动,声音一下子大了好几倍。
于是,我连忙安慰她:“照你这么说,辞掉这份工作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那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没有?选择创业还是另找一份工作呢?”
“唉,我现在也不知道,工作了这么多年,被文职工作套死了,想要在其他行业另寻发展可能性很小啊!”程晨想了想自己的困窘现状,刚开始的那一点摆脱了“鸡肋”工作的小欣喜一下子荡然无存。
“你可以尝试着创业呀,既然之前的‘鸡肋’工作让你丧失了激情,那你不妨忠于自己的兴趣,和朋友或是家人搭伙,一起做点小生意,不但自由,钱也能多赚一点!”
程晨再一次否定了我的提议,她觉得创业有风险,不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工作赚来的那点血汗钱砸进去,到后弄得一个血本无归。
其实,像我朋友程晨一样饱受“鸡肋”工作之苦的职场人士并不在少数。其中一些人还将这份没有多大前景的工作视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事,尽管他们感觉现在的工作已经毫无趣味可言,却始终在这每天 8 小时的工作里苦熬。因为理智在提醒他们需要生存,所以大部分人都没有勇气向公司递出辞呈。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他们精神状态可能一日不如一日,度日如年,除了紧张、厌倦以及无可奈何,很难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若如此,那或许可以及时辞职,不再虚度年华,不再让“鸡肋”工作耗尽自己的时间、精力、锐气、激情以及竞争力。当然,也许有人会对我的观点感到不服气,振振有词地辩驳道:“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工作可不好找,骑驴找马,万一马没找到,驴也整没了,那我们站在大街上喝西北风不成?”
其实,我本人并不赞同盲目地骑驴找马的这一做法。在我们决定是否要扔掉手头上的“鸡肋”工作之前,每一个人都应该先问一问自己:“我有没有只见‘鸡肋’,不见整只‘鸡’?”若有,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为表现。一些在职场摸爬滚打数年的人,可能还是目光短浅,喜欢计较眼前的一时得失,看不到长远的利益。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我们暂时还不是能力出众,才干非凡的员工,那么公司的领导就可能不会将整只鸡肥美的部分留给我们。因此,也许我们努力工作,积极争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公司不可替代的员工,今日嘴中的无味“鸡肋”迟早会变成明日美味可口的“鸡肉大餐”。
然而,当我们确定自己不只是不喜欢“鸡肋”,而是压根就不喜欢这只“鸡”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像我朋友程晨那样,毅然地换掉现在嘴巴里正在咀嚼的“鸡肋”工作。道理很简单,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个讨厌吃“鸡肉”的人,实在没必要硬逼着自己生生吞下那哽在喉咙口的“鸡肋”。
与其在不喜欢的职位上煎熬度日,不如调整方向,明确定位个人的职业目标,在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从一而终。如此,我们才不必日日咀嚼讨厌的“鸡肋”,同时还避免了频繁跳槽之苦。在这里,我也想对朋友程晨说一句话,既然选择了扔掉“鸡肋”工作,就不要惧怕从零开始。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安身立命,它还应该涵盖我们的兴趣和爱好,所以,现在不如花一点时间仔细思考,弄清楚自己内心真正的兴趣和渴望所在,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
不懂职场潜规则,难以成功
我在职场打拼多年, 一直从事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从小型的私企到跨国集团公司,我经历过多种职场变故。到现在,当有人跟我抱怨职场不公的时候,我基本会表现得无动于衷。这些问题在我看来很平常,很难再有激烈的情绪。
作为HR,我们时常要处理员工降级和辞退等事宜。我曾经应公司要求为一位销售片区经理丁先生调换岗位,实际就是变相地降级后让对方主动离职。
其实我跟丁先生的私人关系还不错,能算得上工作之外有私交的朋友。他为人耿直,做事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和正义感特别强,做事非常有原则,平时我们总戏称他“钢钉”。这样的人做朋友一定是两肋插刀的那种,但是职场生存能力有些差。现在一些职场人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自己既然不擅长玩心计,那就老老实实地埋头苦干,只要自己全心全意地为公司耕好了分内的一亩三分地,公司多少都要论功行赏。领导不是常说:“一切用业绩说话吗?”就像读书的时候,成绩好的孩子总是可以得到一些优待的。
其实,这样的想法可能有些不适合这个职场社会。我们常说,会做事的人只能当兵,会做人的人才能当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假如你觉得自己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表现出清高的样子的话,那你可能会被逐出局。
“钢钉”进公司一年多便从一个基层的业务代表晋升为片区经理。那时候,他是公司的“大红人”,是领导的重点培养对象,大家都很看好他,认为他前途无量,他对自己在公司将来的发展也是信心满满。
人都有一种自傲的心理,喜欢被认同,当获得某种奖励时,就可能会联想到这是对自己的认可。
理想一点看,公司给你的报酬和奖励是对你的认可,对你付出的回报;现实一点看,说明你对公司来说还有利用的价值,能为它带来更多的利润。记住,奖励是你应得的,而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在升职后的大半年中,“钢钉”一连调换了三个区域。每到一个区域,他都会把自己那套“扎实做事,老实做人”的成功学搬出来言传身教。谁知有些下属不但不领情,还对他颇有微词,甚至有几位大区经理也不予支持。
对于一些事情或者行为,我们可能认为是好的,甚至道德标准认可它是好的,但在职场上有时很难得到相同定论。
作为朋友,我找了个时间私下和“钢钉”聊了很久。虽然他还是选择了离职,但他也很认可我说的这些话。一段时间后,他给我打来电话,说自己在另一家公司做得很不错,那次谈话后他比以前更会处理这些关系了,很感谢我给他的忠告。人们只有遵循一些更适应现实的规则,才能在职场更好地发展;如果非要逆职场规则而行,那后可能会出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