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75152
◆资深心理咨询师达芙妮写给所有“社交困难”人士的开悟之书!
——他为什么会那么想、那么说、那么做?
——我该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做?
本书层层剖开行为表象下的心理活动,让你更加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关系本质,从根源治愈各种社交疑难杂症,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
◆壹心理、心乐土高赞专栏作家!多年心理咨询经验,观点深刻,风格辛辣!
各大心理学媒体平台重磅推荐,多篇文章阅读量20W ,累计阅读量过亿。
◆所有的社交问题,都是心理的问题!
社交恐惧、自卑、孤僻、害羞、封闭、自大、敌意、缺乏界限。八大社交障碍心理表现,你中招了吗?
◆点醒你,治愈你
只要变得优秀,就能解决自卑吗?
如何克服对表达的恐惧?
如何与强势的人相处?
如何摆脱受害者心态?
如何与控制欲过强的人相处?
……
每个人都生活在关系中,
社交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感受。
表面的社交问题,其实都是心理的问题。
——他为什么会那么想、那么说、那么做?
——我该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做?
本书将层层剖开行为表象下的心理活动,
让你更加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关系本质,
从根源治愈各种社交疑难杂症。
所有的社交高手,都是心理高手。
把话说到点子,把事做到人心里。
Chapter1 连自己都不懂的人,如何懂社交?
敢让别人失望是一种能力
压抑的面具下,有一张想哭的脸?
是什么执念绑架了我们?
“不能让人失望”的执念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养成“敢让别人失望”的能力?
心一点: 在关系中,你会特别害怕别人对你不满吗?
凡你想控制的,终都牢牢控制住你
什么是控制?
控制:用外在的冲突来回避自己内心的冲突?
受限于控制模式,会阻碍个体成长
如何解决控制欲过强的问题?
如何和控制欲过强的人相处?
心一点: 如何与控制欲过强的人相处?
你想要的其实不是安全感,是信任和爱
我们内心掩藏着的恐惧
提防的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
安全感,其实不是我们终想要的
发现事情背后的积极意义
心一点: 如何突破生命的限制?
你的情绪里,藏着真实的自己
经常出现的情绪里,藏着你初的痛
容易被我们扭曲的情绪
与情绪链接,恢复失联的人性
做情绪的知心人,做自己的知心人
心一点: 你知道如何了解自己吗?
为什么你明明很优秀,却依然很自卑?
“为什么我如此优秀,却还是不自信?”
错误的假设:“只有各方面优秀的人,才有资格自信。”
真正决定你自信的,是你的核心自我
接纳自我,是走出自卑的关键
心一点: 只要变得优秀,就能解决自卑吗?
为什么你总忍不住讨好别人?
中国人的八大委屈
讨好型人格的人,有哪些错误的心理逻辑?
哪种父母容易塑造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长大后,如何走出讨好型的人际模式?
心一点: 讨好型人格的几个认知误区
Chapter2
没有处不来的人,只有没读透的心
不爱说话的人,内心都在想什么?
隐形的“被动沉默者”
“我渴望表达,但我害怕出丑”
“被动沉默者”的错误认知
如何走出“被动沉默者”的心理困境?
找回表达,就是找回自己
心一点: 如何克服对表达的恐惧?
强势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
无法示弱的人往往内里很弱
一定要赢,为什么?
强势的症结:内心的恐惧和对自己的不接纳
当你看到一个强势的人,不妨表现得温柔一点
心一点: 如何与强势的人相处?
他有多挑剔别人就有多挑剔自己
为什么非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看似挑剔别人,其实是在挑剔自己
你被挑剔,不一定是因为你不够好
心一点: 挑剔的人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有些人到哪里都能树敌?
莫名的敌意里带着过往的伤痛
对别人的敌意,来自对自己的敌意
和不被接纳的那部分“自我”和解
用爱和善意兜住对方的敌意
心一点: 有些人莫名的敌意从何而来?
没有包容心的人到底是容不下什么?
为什么有人缺乏包容力?
如何发展出包容心?
心一点: 培养包容心需要哪几种能力?
Chapter3
把话说到点上,把事做到人心里
你不幸,或许是因为你选择了不幸
你的不幸,可能是一种自主选择
“都是别人的错”——受害者模式的典型特征
为什么有人甘愿处于受害者模式?
受害者模式的人,如何走出悲苦之路?
心一点: 如何摆脱受害者心态?
一切变好,是从你放弃改变他人的那一刻开始的
你是如何把自己的人生拱手让人的?
任何强势改变他人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改变他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良好关系的秘诀:用美好去激发美好
心一点: 如何改变他人?
没心眼儿,其实不是种美德
我“没心眼”,我光荣?
你怎么就这么“没心眼”?
想“长点心眼”,你可以这样做
心一点: 没心眼的人都陷入了哪些认知误区?
如何与善妒者和平相处?
嫉妒是什么?
嫉妒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与善妒的人相处?
心一点: 嫉妒是怎么回事?
学会说话,是一种社交能力
说话直,心不一定坏
说话太直的人背后是对感受漠视的家庭
学会说话,是一种能力
心一点: 如何看待说话直的人?
情商低的人,才会只讲道理
情商低:只讲道理,不讲感受
他们活在“应该”之中,而不是“真实”之中
沟通的关键是“理解”
少关注道理和要求,多关注感受
心一点: 他怎么那么爱讲道理?
我们能不能好好说话?
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没人爱你,可能和你的表达模式有关
越是生活不如意,越是要好好说话
心一点: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能好好说话?
Chapter4
能把自己过好的人,人缘都不会太差
这么没存在感,别人怎么看得到你
从幼时的“情感忽视”到长大后的“自我忽视”
“自我忽视”让我们内心荒芜
如何走出“自我忽视”,活出自己的存在感?
心一点: 如何活出存在感?
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何以控制人生?
情绪化并非贬义词
为什么你会情绪化?
情绪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管理情绪是成长必修课
心一点: 如何管理情绪?
你是情商低,还是心理饥饿?
当我们谈论情商的时候,到底在谈论什么?
“情商低”是你创造出来的
认为自己“情商低”的人可能存在着心理饥饿
是什么导致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好”?
如何解决心理饥饿?
心一点: 了解低情商背后的心理机制
宅和丧,不是我们打开世界的正确方式
宅丧成了一种正能量?
当我们宅丧的时候,我们在表达什么?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心一点: 一个人的活力是如何丧失的?
Chapter5 我们交往吧:恋爱也要走脑走心
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
在乎的人始终不对
你和爱人之间,隔着对父母的“恨”
看到“恨”,才能真正地“爱”
处理了“恨”,你才能找到自己
学会爱自己,你才能看到别人对你的爱
心一点: 为什么你总是陷入“他不爱我”的困境?
为什么有些人不敢靠近自己喜欢的人?
没有被爱过的人,遇见爱会恐慌不安
“我不够好,没有人会喜欢真实的我”
完美才会得到爱,真实不会得到爱?
如何做,我才能战胜对爱的恐惧?
心一点: 为什么你一恋爱,就陷入回避和恐惧?
比起“爱无能”,“被爱无能”更让人心疼
你是“被爱无能”吗?
“被爱无能”背后的心理机制
“被爱无能”的原罪
如何终结“被爱无能”?
心一点: 为何你无法安心地享受别人的爱?
别再瞎吃醋了,很多爱是被作死的
男人都是花心的?
妈妈的脸总是看向别人
要么过度“争风吃醋”,要么不敢恋爱
很多爱是在被证明中破碎的
缺乏安全感的人应该如何做?
心一点: 爱吃醋的人需要知道什么?
越渴望被爱,越容易得不到爱
感情初期就用力过猛
用力过猛的背后,是严重缺爱
“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快爱我吧”
在爱人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
心一点: 缺爱的人容易步入的感情误区
你爱上的是爱情,还是他?
“我当初怎么会看上他?”
对爱情的失望,是个普遍规律?
你爱上的是爱情,还是这个人?
人生的两大悲剧
让爱情的归爱情,关系的归关系
如何真正地去爱一个人?
心一点: 爱情是虚幻的,关系是真实的
遇见你,我浑身缺点
我爱你,所以你哪里都不好
打着爱的旗号索取能量
如何识别能量吸血鬼?
哪种人容易被“能量吸血鬼”盯上?
如何摆脱能量吸血鬼?
心一点: 遇到一个总是挑剔指责我的人,怎么办?
达芙妮是*受壹心理读者喜欢的原创作者之一,她有种一眼就能看到本质的智慧,这本书从“人性”深刻的角度,用独特的思维和触角,告诉我们如何重新认识自己,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壹心理创始人&CEO 黄伟强
达芙妮的文章,有种颠覆认知的新知感。看似社交问题,其实是你洞悉自己和别人内心深度的能力。比告诉你社交技能更重要的是,她从人内在力量的维度,从根源上探索如何与人交往。
——壹心理总编 李可
达芙妮的文章,深刻犀利,层层剖开行为表象下的心理活动,让你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周围的人,也更了解如何与人交往,同时不乏温暖抱持,给予你心理上的支持。我们每个人生于关系之中,不是与自己的关系,就是与他人的关系,而如何面对这些,是我们终要面对的课题。这本书将给你引导。
——心乐土CEO 曹洪雯
达芙妮是《中国新闻周刊》心理专栏的特约作者,作为该专栏的编辑,我是zui先被她打动的人。她文章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能在心理解剖中,蕴含哲学的诘问。套用新闻学的说法,她的心理分析如同剥洋葱,总有一层能让你落泪。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 文晔
这本书在同类书籍中别具一格,从大量案例出发,结合心理学理论,对当下很多人关心的心理问题有清晰的解读,堪称可读性和实用性俱佳的作品。
——《中国青年报》评论部编辑
黄帅
在这颗星球上我们没有条件成为全然孤立的个体,必须与他人产生交集,也必须为自己选择更舒适的活法。
如何说、如何做、如何想,也许你想要的答案都在心理咨询师达芙妮的这本“情商笔记”里。
——《婚姻与家庭》杂志编辑 何欣洋
敢让别人失望是一种能力
01
压抑的面具下,有一张想哭的脸
我遇到过很多活得非常压抑的来访者:
有的人已经到了自杀的边缘,但让他们纠结的问题竟然是害怕自杀会不会被人笑话,会不会给别人添麻烦。
有的人一开口就声音颤抖,带着哭腔,可是她来咨询的问题是究竟该怎么做才不会让另一个人不满,为什么她总是感到愤怒,想发火,她是不是太差劲了。
有的人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即便在大冬天自己冻得要死,想开暖气,却害怕同住的室友对自己有意见,嫌自己矫情。
有的全职妈妈明明已经为家庭付出所有、心力枯竭了,还在埋怨自己是不是有问题,纠结自己不是个好妈妈,不能满足自己的孩子。
……
这些活得压抑的人都有些相似的特点:
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害怕别人不认可自己;
害怕别人对自己有意见;
……
归根结底是害怕别人对自己失望。
因为害怕别人对自己失望,所以他们:
总是压抑自己,满足别人;
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唯恐犯错;
总是关注别人的需求,而从不考虑自己的真实感受;
把别人满意、开心当成认可自己的表现;
把别人不满意,不开心当成对自己的不认可……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还好,但是这类人往往把生活过成了两种样子:
一种是有着一张愤怒的脸。总是莫名愤怒,暴躁,特别想发火,摔东西,想发泄,一言不合就想动手。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陷入无理性的情绪状态里,歇斯底里似乎想把世界毁掉。
另一种是有着一张抑郁的脸。常年眼角、脸颊往下耷拉,整个人脸上都写着颓丧、不开心、绝望、压抑,丧失对任何东西的渴望,默认了别人永远不会理解和接纳自己。
其实,深入和这两种人沟通,你会发现在他们愤怒或抑郁的面具背后,都藏着一张特别想哭的脸。
当成功让他们哭出来时,我总会松一口气。
因为有时候,哭出来意味着活了过来。
02
是什么执念绑架了我们?
不允许自己让别人失望的人,会陷入几种不合理的限制性信念里:
认为活着就不应该让别人失望
他们认为,让别人失望就意味着自己没把事情做好,因此产生强烈的内疚感,对自己感到失望和不满,进而开始自我攻击,认为自己很差劲,很失败,不合格。
他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有很多事情是能力之外的,难免会出差错的,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
当他们不允许自己犯错的时候,其实是在为难自己,攻击自己,不接纳自己。
“不允许自己让别人失望”其实是一种非常自恋又非人的要求,遗憾的是我们身边很多人还觉得理所当然,并甘愿受其虐待。
默认别人的要求都是对的
那些不允许自己让别人失望的人,往往忽略了一点:别人的要求可能是错的、无理的。他们没有审视别人要求的能力。当别人提出要求时,他们总是在时间默认这个要求是对的,然后当他们达不到这个要求时,就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这样的人很容易被别人的要求牵着鼻子走。别人给他们提要求,他们就像被蒙上了眼睛的驴一样,本能地想去满足,并且在无法满足的时候,会陷入深深的失落中。
他们总是在构建不平等的关系,并且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置于关系中提供满足的一方。
他们关注别人是否满意,也关注自己是否让别人满意,却从不关注对方提的要求是否合理。
这种对事情关注点的偏离会让他们丧失审视事情的客观性,总是陷入到对自己极度苛刻、虐待的关系里。
默认别人的感受是对的,不敢相信自己的感受
活得压抑的人,往往过于压抑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常情况下,他们很委屈,但是他们也说不出来。因为在说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怀疑,是我有问题还是对方有问题。
他们对自己的感受并不理直气壮,无法持有十足的把握,在表达的过程中,一旦被别人反驳,经常就哑口无言,陷入混乱。所以在沟通中一来二往,绕来绕去,后又成了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他们缺乏判断能力——不相信自己的感受,更多的认为别人的感受才是对的判断逻辑。
03
“不能让人失望”的执念是如何形成的?
那些持有“不能让别人失望”心态的人可能生长于严苛、指责型的成长环境里,这样的环境,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合理的信念绑架。
︳ 对“让人失望”感到恐惧
在父母对孩子的错误不能容人失忍的家庭长大的人,常有这种恐惧。
有些父母经常指责孩子,仅仅因为孩子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或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常年处于这种严苛、指责型的环境里,孩子会形成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被指责的条件反射,他们努力做事的动机就为了让父母满意。一旦长大,就会变成主动让别人满意。唯恐对方稍有不满意,他们潜意识里预设的种种糟糕状况如被责骂、被否定等就会成真。
别人不满意会让他们充满恐惧和压力,在自动思维里如同灾难性事件。
︳
想通过“让人满意”寻求认同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如果过于吝啬给孩子认可,孩子长大后内心往往会极度缺乏认同感,同时对“不认可”耿耿于怀。
遇到别人的要求,他首先会关注“我能否让别人满意”,也就是“我能否让别人认可”,而忽略了别人的要求是否合理等其他外在方面。
毕竟我太害怕你不认可我了。
︳
错误归因,自我攻击
严苛、指责型的成长环境还有个很大的特点: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父母没有正确合理地看待过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长大后也就无法正确合理地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经历的事情。
严苛、指责型的成长环境容易让孩子走进误区,过度关注自己是不是对的、是不是好的,从而陷入一种归因偏差,把很多事情的结果归因于是自己,忽视了一些外界的原因。
当一个人有这种归因偏差,在面对指责时,他会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事情没做好或出了错,一定是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够好,才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因此,这类人总是在体验着高频率的自我攻击以及自我不接纳。
04
如何养成“敢让别人失望”的能力?
一个没有“敢让别人失望”能力的人,往往会把自己往“超人”的方向去要求。
当他们达不到这种标准,持续的自我攻击就开始了。有的人会变得愤怒、暴躁;有的人变得越来越压抑,直到麻木抑郁,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如同行尸走肉。
如果你正好是这样的人,那么,现在有一些建议可能适合你:
︳
让别人失望根本不是个问题
这世上不存在不让人失望的人,每个人都有可能会让别人失望,包括你。
而相应的,也不会有一个人能让你永远不失望。
因为我们早年的养育者给我们灌输了一种“你让我失望了,所以是你有问题”的扭曲观念,才会让我们活在一种“不应该让别人失望”的荒谬要求里。
如果我们用这种要求捆绑自己,捆绑他人,终会让大家都陷入别扭、压抑、窒息的境地。
承认总会有失望存在,无论在多么亲密的关系里,接纳这些失望,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也是关系的真相。
︳让别人失望,并不意味着关系就会终结或出问题
这个问题就好比,每个人都会犯错,但犯错并不意味着你不好。
同样的,当你让别人失望了,并不意味着你不够好,只要你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尽力了,就无须指责自己。
要相信别人容纳你让他们失望的能力,要比你想象中的大。
我们之所以害怕让别人失望,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接纳不了我们让他们失望,长大后我们以为所有人都跟我们的父母一样。
这是大错特错的。
别人不是你的父母,你父母对失败、犯错有不合理的认知,不代表别人也会这样。
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检验一下别人,“真的那么不接纳我让他们失望吗”,而不是直接把父母以往的要求往别人身上套。
︳
特意做一些可能会让别人失望的事,作为挑战
越是恐惧什么,越应该试着去挑战。
进入到这个挑战里,去发现:
当你让别人失望时,别人的反应是什么?
你原来认为对方的反应会是什么?
你害怕的事情发生了吗?
去做一下对比,重新审视一下你们的关系,慢慢地,你会发现,你的恐惧都来源于想象。
︳多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去满足它
其实让自己开心和满足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基本的人权。但很多人把别人的看法看得太重要了,拱手送出了这项人权,后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严重压抑的境地。
在让自己开心和快乐这件事上,很多人会认为:
那不是堕落吗?
那不是不上进吗?
那不是没有责任吗?
那不是对不起我爸妈/我孩子吗?
…….
他们有很强的让别人满意的责任心,唯独没有让自己快乐和轻松的责任心。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能让自己活得开心幸福,他是不会堕落的。不仅不会堕落,还会有更多的能量去满足别人,有更多的爱心去帮助别人,体现在终的结果上就是,他会让周围的人更喜欢他。
反之,当一个人活得憋屈、压抑、愤怒甚至抑郁,他是没有能力去满足别人的。他的内心尚且在强烈渴求别人来满足,这时候非要强求自己去满足别人,只会让他进一步走近情绪崩溃的边缘,甚至燃起对别人的恨意。
后,更本质地说:
不同的个体需求不同,满足的能力也不同,能接纳自己的弱点,也就能宽容别人的弱点,而不是陷入幻灭的抑郁里。与其跟着别人的要求跑,不如先把自己过好,过开心了。
快摆脱自我绑架、相互绑架,早点找到自己的活力和人生吧。
心一点
在关系中,你会特别害怕别人对你不满吗?
1、关系中,别人满不满意,不是你能负责的;
2、不要把自我认可建立在别人对你的评价上;
3、你只需要为你自己的人生负责,让自己满意即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