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578965
《迭代》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情商和见识!
★职场类排名前三的知名公众号“薇安说”创始人、前世界500强高管薇安分享关于高情商成长的四大秘密武器,教你如何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50万粉丝翘首以盼!
★《未来10年,50%的人将失业》《别再刷屏了!请停止这种无效的努力》《成熟的人永远不会这么发微信》等百万级点击量爆文均出自作者薇安之手,她写的文章受各大媒体追捧转载,被读者、人民日报、青年文摘、有书、十点读书、思想聚焦、灼见、领英等上百个微信号大号转载,千万人从中受益。
★刘润、秋叶、Spenser等大咖及众多国际知名企业CEO一致推荐!
★产品的迭代是没有止境的,人生更是如此!世界形势在不断变化,身处这个时代,没有进步就是退步!唯有不断对自我认知进行更新和优化,才能超越自我,才能不断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才有机会发现人生的无限潜能!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俞敏洪、罗振宇联合推荐!我们熟悉两种人生姿势:“飞黄腾达”和“赖在地上”。雾满拦江告诉你第三种:两脚不离大地,拼命向上生长。——罗振宇
★人生的成长,要紧的是心灵的蔚然成荫。物质上的低配并不可怕,精神上的低配才要命。你讨厌世俗的丑恶,却不知如何摆脱;你讨厌广种薄收,却不知如何精进;你不想过低配的人生,却不知从哪里突破,才能有出头天?
这本书系作者多年人生经验之谈,其文有犀利如匕首之语,也有温厚以长者之言。只言片语,浇熄胸中块垒;嬉笑怒骂,畅谈快意人生!因为懂得,才想把这世界的残酷与利害,艰深与不易,统统说给你听。不信,请君且读且听。
★通俗写史,幽默谈人性,知名作家、“心学讲武堂”创始人雾满拦江再续新媒体阅读神话。微信公众号“雾满拦江”粉丝超过300W,单篇平均阅读量10W 。超过百万次赞赏,3亿次点赞,千万人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样》
这是一本给心灵的极简主义指南,这是一本能让你的都市生活更幸福的生活手册。
改变2000,000都市人的零焦虑生活方式,让你在北上广“漂”得更幸福!
治愈“都市病”的一剂良方,击碎“有毒”三观的一把重锤,
别让这个时代的焦虑困扰本该自由的你!
环游世界7年归来之作,纽约超级明星人生导师马克·曼森带给你摆脱焦虑,重塑幸福的真实意见。
蝉联美亚阅读非虚构类榜单冠军11周,登榜《纽约时报》自助类榜单前三33周的生活方式变革之作。
甩掉不该在乎的东西,对焦虑Not Giving A F*CK!
《迭代》
迭代就是,当我们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通过反复做,不断总结和思考,从而找到更好的方法,实现一次比一次更优化。人的一生,拥有归零心态,不断自我迭代和进阶,才能一直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才有机会发现人生的无限潜能。
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成长和迭代,就需要在情商和见识方面不断自我完善。本书从职业发展、个人成长、情商修炼、自我管理等四个角度展开,为年轻人提供了全新的洞察职场和审视自我的视角,给内心孤独、迷茫、焦躁者以清晰的进阶思路,助力他们突破自我瓶颈,实现自我逆袭。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本书是作者阐述人生智慧的作品,也是作者对这个时代所存在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内容涉及人性、思维、情商、教养等主题。
每个迷茫期的年轻人在人生路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作者敞开心扉,嬉笑怒骂,畅谈人生,为当下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看问题的角度,给予他们在做事方法、处世技巧、情绪管理等方面更多的开解和启悟,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帮助他们在这个复杂而充满残酷竞争的世界里,更好地破局,拥抱生命的无限可能。
《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样》
这是一本改变了二百万纽约人生活的“都市零焦虑”生活方式指南。作者向在生活在都市中的每一个人发出了警告:多年来,媒体过度宣传的“有毒”价值观才是给我们带来焦虑的元凶!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如果你过分在意“朋友圈”、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如果你感觉孤独、在都市中找不到立足之地,那么,你可能已经面临着已经困扰无数都市人的焦虑危机,拥有的越多,感觉越不快乐,生活越迷茫,幸福就越遥远。
明星人生导师 马克·曼森,环游世界7年归来之作,告诉你人生的真正意义,永恒安全感和力量的来源和让爱情、友情和亲情永葆长青的秘密;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生命中真正重要、值得在乎的,而什么是只会让我们困扰的无聊琐事。他教给我们如何对压力、烦恼和世俗的眼光说不,勇敢重塑属于自己的幸福。曼森就像你的老朋友,直视你的心灵与头脑,告诉你那些被都市噪音掩埋了的生活的真谛,讲给你一个又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带领你清醒、脚踏实地的过真正幸福与快乐的人生。
《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样》
前 言
本书将帮助你更理性地思考和选择哪些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以及哪些是非重要的事情。
今天我们其中的一些人面临一种心理流行病——他们不再认为那些痛苦的经历有时反而是有益的。表面上看来,这只是智力惰性的表现。但我向你保证,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因为一旦我们这样认为,我们便会无意识地责备自己。我们会觉得好像那本来就是我们的错,以至于我们会做出各种各样的过度补偿。比如:一次性购买四十双鞋子,某个周二晚上猛灌伏特加酒或在高速公路上超速驾驶。 认为不适当便是不好的理念,有时会成为我们那不断壮大的反馈回路的源泉。它将会主导我们的情绪。
不在乎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调整生活预期,帮助我们选择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非重要的。拥有了这种能力就相当于获得了某种“现实启示”。不,我不是指那种虚无缥缈、永久快乐和毫无痛苦的启示。
相反,我所指的现实启示是承认痛苦总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你做什么,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失败、损失、遗憾,以及死亡。因为一旦你对生活抛给你的污物(它会这样做的,相信我)置之不理,那么你便会让自己处于一种较平和的精神状态,这会使你成为一个更加坚强的人。毕竟,打败痛苦的方法是首先学会忍受它。
本书旨在将你的痛苦变成利器,将你的创伤转化为力量,并让你的问题得以改善,这是实实在在的进步,本书旨在教会你如何在痛苦面前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更有同情心,以及更加谦卑。本书将教你如何在重压之下轻装前行,如何在巨大的恐惧面前一边哭泣,一边嘲笑自己的眼泪。本书不会教你如何获得世俗眼光中的“成功”,而是教你如何面对失败并重新振作。它将教你如何罗列你的生活清单,如何在繁杂的事项中去芜存菁、优中选优,后只保留重要的项目。它将教你如何闭上眼睛,相信自己可以逆向思维且一切尚好。它会教你不要事事挂心、自寻烦恼,它会教你无所畏惧。
《迭代》
《迭代》就是进化,如何与时俱进地成长。本书浓缩了薇安对成长的感悟和思考,值得反复阅读。
——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互联网转型专家,《刘润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
薇安刚开始运营公号,就来请教我,今天她事业和个人品牌双丰收,这本《迭代》正是她转型心路*记录,职场新人老人都能读出不一样的体悟。
——秋叶,秋叶PPT创始人
薇安是我见过的职场高管里长得*好看的,还是美女里*能写文章的;关键是美貌兼才华的女孩,说话办事还让人如沐春风。怎样才能像她这么优秀?我一定要推荐你看这本《迭代》,你会从中找到答案。
——Spenser,百万粉丝公众号“Spenser”创始人,香港*自媒体
看着薇安在职场取得成功,又跨领域到写作,自媒体和在线教育,帮助几十万年轻人成长。薇安如何成功驾驭多重角色的呢?你定会从她的书中找到答案,同时获得新的洞察和思想上的突破。
——游佩瑜,前美赞臣大中华区总裁
薇安是我身边好朋友当中,职业发展*好的一个。她将她多年职场和个人成长经验汇聚成这一本干货满满的书,提升你的情商、增长你的见识,*值得一读,错过将会是你*的损失。
——Angie,畅销书《学习力》作者,Angie同名公众号创始人
每个人都需要保持自己长久的核心竞争力,薇安让我看到了成功的典范。想在职场发展得更好,同时学会通过不断成长,打造个人品牌,你一定不要错过薇安的书。
——邓元鋆,诺基亚成长基金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对于所有想在职场大展拳脚,又渴望在互联网时代扩大自己影响力的人,我都推荐他们看薇安的《迭代》。薇安会告诉你,个人能力进化和价值倍增的秘诀。
——黄国强,索尼移动前大中国区总裁
薇安的这本书,是她职场和成长实践的提炼。你将看到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如何持续精进打磨个人能力,在多维度取得不断成功。对所有渴望成长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你不容错过的好书。《迭代》将会是我送给女儿的*本成长类书籍。
——田文浩,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德国消费者业务总经理
《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样》
《赫芬顿邮报》:
马克·曼森告诉我们,如果你在网上看到的,或者别人的看法真的那么容易就影响到你,那么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如果你的情绪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推着,焦虑将如影随形,因为你对很多本不该在乎的事情过度留心。”
《柯克斯书评》:
这是一本让你生活困顿却能活得真诚,并且找到快乐的心灵指南,本书充满了出人意料却极富道理的人生意见,让人心生愉悦,想要一读再读,是心灵自助的标杆。
《纽约时报》畅销冠军Ego Is the Enemy作者瑞安·霍利迪:
本书探讨了“坚忍不拔、快乐和自由来源于知道要关心什么——*重要的是,知道不关心什么。”这是一本出色的、哲学的、实用的书,它将让读者有足够的智慧来做到这一点。(瑞恩·霍利迪,纽约时报畅销书Ego Is the Enemy作者)
《迭代》
“未来10年,50%的人将失业。”
01
未来10年,50% 的人将要失业。这句话是李开复说的。
看《奇葩大会》,李开复的出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
他说你们每天都在使用人工智能,每一次搜索引擎的结果,都是人工智能推算出来的。它会根据你们的每一次点击,来决定下一次在你面前呈现的画面。
你们每一次的择偶,它会知道你更喜欢什么样的伴侣。媒婆都要失业了。这就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力量。
他过去两年所有的投资,都是机器人管理。因为机器人可以分析所有的股票走势,它每天读新闻,读财报,然后来判断今天该买该卖的股票是哪一支。
李开复得过癌症,他当时用的药,很多医生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因为医疗进步很快,不是每个医生都能每天去读各种学术期刊论文,来学的治疗方式。所以未来把人工智能做成医疗助手,它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做判断和诊断。
一辆车96%的时间都是停着的。如果有一个无所不在的软件,当你需要出门时,一辆小车就开来了。你还有必要买车吗?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无人驾驶技术。
他认为未来10年,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说交易员、助理、秘书、中介,这些事情,人工智能都会比人做得更好。
以后都失业了谁会取代你的工作呢?就是人工智能。
看完李开复的话,你可能不相信。
其实,都用不着等到人工智能的时代到来。我们所有人,在当今这个时代,都面临着随时失业的可能。
02
很多年前有一场面试让我至今记忆深刻。那时我负责诺基亚公司运营商业务,我需要招一些有经验的大客户经理。有一份简历吸引了我,应聘者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大。
学历非常完美,工作经历也很惊艳。份工作是Compaq(康柏,美国当年PC大公司),第二份工作是北美电信。
这两家公司,有些人可能没有听说过,因为都早已倒闭。但是在当年是的外资公司。他的这份简历“亮瞎”了我的眼,我迫不及待地约见了他。
他侃侃而谈。谈到后,我问他:“你对来我们公司发展有什么要求吗?” 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企业不要倒闭。”
我不禁哑然:“你为什么会担心这个?”他说:“因为我待过的企业,都倒闭了。我不得不从头来过。”
我当时想,那是你运气不好,我们这种企业不会倒闭的。由于种种原因,我终没有招他进来,否则他进来也恐怕难逃被裁的命运。
我毕业后没多久就加入了诺基亚,亲眼见证了它的起步和腾飞。诺基亚辉煌的时候,曾经连续三四年蝉联手机市场No.1的地位,而且是的,遥遥领先于市场第二位。
身处在业绩如此厉害的企业里,怎么会相信企业有衰落的一天?2010年是诺基亚的时刻,占领中国市场40%的份额。但是,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下滑不可逆转地发生了。
我后来跳槽去了其他公司,我离开时,诺基亚仍然有35%的市场份额。我当时只是单纯地认为,这家企业只不过辉煌不再而已。
但是,两年后,仅仅是两年的时间,诺基亚就被主流市场给抛弃了。
诺基亚手机让我联想到那个应聘者的经历。事实再一次证明,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靠得住的,你靠得住的人是你自己。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从人性角度,看人心冷漠现象
(01)
朋友圈里,在转柴静的一篇文章:《当一个人被诬陷嫖娼之后》。
内容说,有个女孩,离家出走,跑到了火车站。遇到坏人,被坏人控制。坏人找女孩的校长,让校长担保给他贷款。校长拒绝,坏人怒了。
坏人强迫女孩诬告校长嫖娼,并威胁说:敢不听话,就把你扔海里喂鱼!
女孩真的这么做了,于是校长被拘留了42 天,后因证据不足,放了,但也丢了工作。
此后校长花了14 年的时间,替自己洗白冤屈。
在这个过程中,陷害他的坏人、诬告他的女孩、抓他的警察,都不吭一声。
后来柴静见到已经做了妈妈的女孩,询问当年旧事。女孩说:当初我年龄小不懂事,给他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希望他以后幸福。
——但校长不肯原谅他的学生,说:十几年来,她只需要写一封信来,
就可以澄清一切,你十几岁不知道这事的轻重,二十多岁还不知道吗?
警察早就忘了校长的模样,对此无动于衷。
陷害校长的坏人变老了,满脸的阴鸷,没有伤感,也没有悔恨,更没有对校长的丝毫歉意。
整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的只有冷漠。
(02)
女演员孙菲菲自曝,她在拍戏时遭到剧组人员殴打,一拳打在脸上,把她打倒,爬起来又一拳打倒,再爬起来再打倒。
她的女助理是个小姑娘,赶紧拍照取证,也被打倒在地,然后三个大汉并排坐在她身上……
她要报案,要找证人。可是在场的人,全都慢慢摇头:不知道,没有看见……
事件现场,所有人保持沉默。
这就叫沉默的大多数。
对此,孙菲菲困惑地说:我发现联系到的每一个人都说“不知道”,他们可都是当时的目击证人啊!而且我们相处得也很好,为什么都不说呢?
是呀,大家为什么不说呢?
(03)
我们是许多重大事件的目击者、知情者、围观者。
许多人都遇到过,当我们需要现场的人出来说句话,听到的往往是沉默。当我们请求目击者说出他们所看到的,得到的回答,只有摇头,摇头,再摇头。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何止是目击者,校长被诬嫖娼事件中,抓他的警察忘却了这件事,诬告他的女孩十几年不发一言,陷害他的坏人,对他的遭遇更是无感。
——但其实,我们所遭遇的,并非是人心冷漠,而是对人性的隔膜与无知。
(04)
对人性太过于缺乏了解,就会陷入孤独无助的状态。对人性的疏离,让我们在群体规则上裹足不前。当我们想帮助别人时,发现缺乏一个支持我们的环境。而当我们需要帮助时,又会遭遇大面积的沉默。
——简单说,此两起事件及我们的日常,所遭遇的不是人心冷漠,而是人性中那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阴寒:
恐惧!
——你掌握了一个人心中的恐惧,你就主宰了这个人!
《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样》
说“不”的重要性
俄罗斯,看到愚蠢的东西你就说它愚蠢,看到混蛋你就说他是个混蛋。如果你真的喜欢某个女孩,并和她相处愉快,那你就直言相告好了,不管她是你的朋友、陌生人,还是五分钟前你刚在大街上碰见的任何人。
2009 年,我将所有财产打包出售或封存,离开家前往拉丁美洲。此时我那小小的恋爱咨询博客已经有了些流量,而实际上我也通过卖pdf 和网上课程赚了些钱。未来几年的大部分时间,我计划到国外生活,以体验不同的文化,并利用亚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较低的生活成本优势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业务。对于一个数码游民和二十五岁的冒险者来说,这正是我的梦想和我想要的生活。这听起来是个诱人而又勇敢的计划,但驱使我选择流浪生涯的价值观并非全都是健康的。当然,其中有些值得称道——渴望观察外面的世界,对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充满好奇心,追求传统的冒险生涯等。但我知道在这一切的背后还隐藏着某个糟糕的价值观——一种隐隐约约的羞愧感。当时我并没意识到这点,也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但坦率地讲,当我完全平静下来,并诚实地面对自己时,我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
青少年时期的“实质性创伤”和二十岁出头时的特权意识给我带来了一大堆承诺问题。过去数年中,我一直在对十几岁时的缺憾和社交焦虑做过度补偿,结果让我觉得,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去见任何人,可以和任何人交朋友,可以和任何人交往。因此,我为何非要把承诺交给某一个人、某一个社会群体、某一个城市,甚或某一种文化呢?如果我能够均等地体验这一切,那么我就理应全都去体验,不是吗?
胸怀周游世界的宏伟梦想,我在国家与海洋之间来回穿梭,玩起了环球跳房游戏。这个游戏一玩就是五年。我游历了五十五个国家,交了数十位朋友,并将无数恋人揽入怀中——每一个都迅速被另一个所取代。其中一些在我乘坐一个航班到下一个国家的途中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这是一种神奇、梦幻和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肤浅的刺激。我以此来麻醉自己潜在的痛苦。这一切看似如此深刻,但又毫无意义。我人生中的教训和个性形成都来自于这一时期,但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我目前定居纽约,有房子、家具、电动汽车和妻子。这没什么值得炫耀或令人兴奋的,但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在经历了多年的亢奋和刺激后,我从冒险生涯中得出的教训是:自由本身并无多大意义。自由给人创造了机会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但它本身并不一定具有意义。终,想要过上重要和有意义的生活,的方法是通过拒绝一些选项来缩小自由度,承诺对一个地方、一种信念或一个人负责。
我是在漫漫旅途中逐渐认识到这一点的。对于生活中一些看似令人向往的行为,有时浸淫其中才会明白,它们不会给你带来快乐,我的旅行生涯便是如此。当我到达第五十三、第五十四和第五十五个国家时,我开始认识到,尽管这些经历令人兴奋,也十分美妙,但没有什么恒久的意义。当朋友们纷纷回国定居、结婚、买房,筹办感兴趣的公司或从政时,我却在一个又一个的刺激中苦苦挣扎。2011 年,我旅行到了俄罗斯圣彼得堡。我发现那里的食物糟透了,天气也糟透了(五月份大雪纷飞,这不开玩笑吗?),然而我却很喜欢这里,它是我喜欢的旅程之一。这里没有虚情假意、阿谀奉承和温婉的礼貌用语。你不必对陌生人微笑,也不必假装喜欢你不喜欢的任何东西。在俄罗斯,看到愚蠢的东西你就说它愚蠢,看到混蛋你就说他是个混蛋。如果你真的喜欢某个女孩,并和她相处愉快,那你就直言相告好了,不管她是你的朋友、陌生人,还是五分钟前你刚在大街上碰见的任何人。
刚来的周,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我约一个俄罗斯女孩到一家咖啡厅见面。她坐在那儿好笑地看了我足足三分钟,然后告诉我,我刚才说的话很愚蠢。我听了差点把嘴里的咖啡喷出来。但她那样说并无恶意,就像是在描述一些常见的事实,如那天天气如何,或她的鞋子尺码多少,但我还是很震惊。毕竟在西方,这样的直言不讳是被视为严重失礼的,尤其是你刚遇见的人说出来的。因此,我那在西方娇生惯养的心灵感受到了全面冲击,多年来未曾有过的不安全感浮上心头。但几周后,我慢慢习惯了这种俄罗斯式的坦率,就像慢慢习惯了午夜日落和像冰水一样随取随用的伏特加酒一样。然后我开始欣赏它的真面目:毫不掩饰地纯粹表达,真正意义上的诚实,不带任何前提和附加条件地沟通和交流,既没有任何不明动机,没有商业推销,也没有哗众取宠的狂妄企图。
令人不解的是,在经过了多年的旅行后,反而是这个不像美国的地方让我首次体验到了一种特殊风格的自由——可以自由表达内心的思想感受,而不必担心会带来什么影响。这种特殊的自由是通过接受拒绝获得的。作为一个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寻找畅快表达机会的人,我深深地为之陶醉,就像喝了我从未喝过的棒的伏特加酒一样,这首先是由于我生活中的情感压抑,其次是后来精心建构的不真实的自信表现。在圣彼得堡的时光转瞬即逝,直到月底我仍不想离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