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54410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不可多得的道家励志养生书!
长寿很难吗?理友道长跟着师兄弟们去过很多道观,九十多岁、上百岁的老道士很常见。所以,长寿一点也不难。但怎么才能长寿?一是我们的身体要从”道”。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天地间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体与之对应的有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中还藏着五神——魂、神、意、魄、志,还管着五志——怒、喜、思、悲、恐。因此,我们的身体要顺应大自然五行变化的规律,自然能长寿。二是我们的心要贵“德”。德是道的外化,我们不光要从道,还要贵德。在生活中,待人要慈,生活要勤俭,遇事要谦让不争。要积德,要多做好事,多去帮助别人。这就是“德到”才是得到的道理。心贵德,人长寿。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理友道长师从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我国当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书法家、慈善家、传统文化专家任法融,潜心研究《道德经》《易经》等中国道家古老典籍及《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主张“道法自然”规律生活,“乐天知命”调养身心健康。本书用道家修身养性之法去说明心贵德,人长寿,道可道,非常道,我命在我不放弃,“德到”才是得到的人生生存之法,并用道家锻炼法、道家防病治病之法指导人们顺天道,祛病痛。
目 录
篇
我命在我,不放弃
这也会过去 / 2
要想成功就多试一次 / 5
舍得才能拥有 / 7
失败不重要 / 10
从自卑里面走出来,其实世界很多彩 / 13
春天总会来的 / 16
把人生当成一场燃烧 / 18
努力一下,一生也就过去了 / 20
坚持自己的本心,才是快乐的源泉 / 22
你怎么看待自己,就会有多大出息 / 24
幸福是小小的,不是大大的 / 26
越成功越要清醒 / 28
静是躁君 / 31
笑是好的名片 / 33
第二篇
道可道,非常道
想想生活的“道” / 38
分别,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 40
别让自己无福消受 / 43
看一看贾宝玉,学一学庄子 / 45
好好活下去 / 48
嗜欲深者天机浅 / 51
甩掉拖延症 / 54
平静中藏着健康和智慧 / 57
像动物一样快乐 / 60
利益心莫太重 / 63
对待亲人,要“见景生情” / 66
记得别人的恩 / 69
不要执着 / 71
劝人,要注意方法 / 74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 76
退一步海阔天空 / 79
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 / 82
用孩子的心灵看孩子 / 84
离别只是暂时的 / 87
第三篇
“德到”才是得到
欣赏艺术可以陶冶心灵 / 92
遇到困难请微笑 / 94
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命运 / 97
竞争之中,不要急于求胜 / 99
适当出去走走 / 101
莫让名利阻挡了成功 / 103
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受到束缚 / 105
顺利就是福 / 108
遵循“道”,可以事半功倍 / 110
想想自己能做什么 / 113
路要自己走 / 116
不可骄矜 / 118
集中精力掌握一门本领 / 120
有的时候,只去抓那些可以抓住的便好 / 123
做好当天的事 / 126
刚强易折,柔软长存 / 129
换个心境,就会得到解脱 / 131
不要以为自己没有用 / 133
贪图安逸,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 136
为生活带来财富和快乐的方法 / 139
第四篇
修好身,治好家
多下楼走走,散心又健脾 / 144
开水孕育下的快乐人生 / 147
如果忍不住,可以哭出来 / 150
气冲病灶的时候应该开心 / 153
何谓“戒” / 155
酒乃穿肠毒药 / 158
父爱如山 / 161
有病不要拖着 / 164
常回家看看 / 167
第五篇
上善若水任方圆
是锋芒毕露,还是随波逐流 / 172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礼物 / 176
向自然学习 / 180
求人不如求己 / 184
出名不一定趁早 / 188
善意地对待整个世界 / 192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 196
学会宠辱不惊 / 20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203
人贵有自知之明 / 206
福祸相依是安慰,也是警醒 / 209
君子自强不息 / 213
做人做事,善始善终 / 217
艰难的时候,咬牙顶住 / 221
有想法真好 / 225
第六篇
顺天道,祛病痛
春季应如何养生 / 230
人间六月是火窟 / 233
冬日火炉,做一道山药土鸡汤 / 235
一种热饮,黑芝麻糊 / 237
吃水果有学问 / 239
清爽养生椰子汤 / 241
粮食就是好的补品 / 243
道家“咖啡”,可以醒神的方子 / 245
补养五脏,增强精气神 / 247
重新找回活力与阳光 / 249
酸枣仁汤让失眠的你鼾声雷动 / 251
在果汁里面加一点盐 / 253
治一切食积的方法 / 255
给面部有斑的女性推荐一款“祛斑养颜汤” / 258
养好后天之本 / 260
阿胶的正确用法 / 262
黄芪大枣茶,补气安神 / 264
第七篇
道家锻炼法
道家呼吸法 / 268
道家抱元法 / 270
道家补肾锻炼法 / 273
打坐的好处真的想不到 / 275
道家睡功 / 279
双臂开合神自来 / 282
道家走路法——八卦步 / 285
特别篇:道家真言30 条 / 288
我命在我,不放弃
这也会过去 / 2
要想成功就多试一次 / 5
舍得才能拥有 / 7
失败不重要 / 10
从自卑里面走出来,其实世界很多彩 / 13
春天总会来的 / 16
把人生当成一场燃烧 / 18
努力一下,一生也就过去了 / 20
坚持自己的本心,才是快乐的源泉 / 22
你怎么看待自己,就会有多大出息 / 24
幸福是小小的,不是大大的 / 26
越成功越要清醒 / 28
静是躁君 / 31
笑是好的名片 / 33
第二篇
道可道,非常道
想想生活的“道” / 38
分别,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 40
别让自己无福消受 / 43
看一看贾宝玉,学一学庄子 / 45
好好活下去 / 48
嗜欲深者天机浅 / 51
甩掉拖延症 / 54
平静中藏着健康和智慧 / 57
像动物一样快乐 / 60
利益心莫太重 / 63
对待亲人,要“见景生情” / 66
记得别人的恩 / 69
不要执着 / 71
劝人,要注意方法 / 74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 76
退一步海阔天空 / 79
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 / 82
用孩子的心灵看孩子 / 84
离别只是暂时的 / 87
第三篇
“德到”才是得到
欣赏艺术可以陶冶心灵 / 92
遇到困难请微笑 / 94
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命运 / 97
竞争之中,不要急于求胜 / 99
适当出去走走 / 101
莫让名利阻挡了成功 / 103
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受到束缚 / 105
顺利就是福 / 108
遵循“道”,可以事半功倍 / 110
想想自己能做什么 / 113
路要自己走 / 116
不可骄矜 / 118
集中精力掌握一门本领 / 120
有的时候,只去抓那些可以抓住的便好 / 123
做好当天的事 / 126
刚强易折,柔软长存 / 129
换个心境,就会得到解脱 / 131
不要以为自己没有用 / 133
贪图安逸,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 136
为生活带来财富和快乐的方法 / 139
第四篇
修好身,治好家
多下楼走走,散心又健脾 / 144
开水孕育下的快乐人生 / 147
如果忍不住,可以哭出来 / 150
气冲病灶的时候应该开心 / 153
何谓“戒” / 155
酒乃穿肠毒药 / 158
父爱如山 / 161
有病不要拖着 / 164
常回家看看 / 167
第五篇
上善若水任方圆
是锋芒毕露,还是随波逐流 / 172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礼物 / 176
向自然学习 / 180
求人不如求己 / 184
出名不一定趁早 / 188
善意地对待整个世界 / 192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 196
学会宠辱不惊 / 20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203
人贵有自知之明 / 206
福祸相依是安慰,也是警醒 / 209
君子自强不息 / 213
做人做事,善始善终 / 217
艰难的时候,咬牙顶住 / 221
有想法真好 / 225
第六篇
顺天道,祛病痛
春季应如何养生 / 230
人间六月是火窟 / 233
冬日火炉,做一道山药土鸡汤 / 235
一种热饮,黑芝麻糊 / 237
吃水果有学问 / 239
清爽养生椰子汤 / 241
粮食就是好的补品 / 243
道家“咖啡”,可以醒神的方子 / 245
补养五脏,增强精气神 / 247
重新找回活力与阳光 / 249
酸枣仁汤让失眠的你鼾声雷动 / 251
在果汁里面加一点盐 / 253
治一切食积的方法 / 255
给面部有斑的女性推荐一款“祛斑养颜汤” / 258
养好后天之本 / 260
阿胶的正确用法 / 262
黄芪大枣茶,补气安神 / 264
第七篇
道家锻炼法
道家呼吸法 / 268
道家抱元法 / 270
道家补肾锻炼法 / 273
打坐的好处真的想不到 / 275
道家睡功 / 279
双臂开合神自来 / 282
道家走路法——八卦步 / 285
特别篇:道家真言30 条 / 288
前 言
代序:身从道,心贵德,人长寿
在古代,道家是追求长生的。但是现在已经证明人的寿命有限,寿命是140岁左右。即便如此,我们绝大多数人距离寿命仍然有很大的追求空间。2016 年,有统计表明,咱们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6.32岁,距离寿命仍然有64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追求寿命,尽量延年益寿,让自己活到天年。道家求长生长寿,我们在养生上可以借鉴这一点。
长寿很难吗?一点也不难。我跟着师兄弟们去过很多道观,九十多岁、上百岁的老道士很常见。所以,长寿一点也不难。怎么才能长寿?一是我们的身体要从“道”。道是什么?是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俭不争,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天地间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体与之对应的有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中还藏着五神——魂、神、意、魄、志,还管着五志——怒、喜、思、悲、恐。因此,我们的身体要顺应大自然五行变化的规律。另外,道家有句话叫“我命在我不在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要主动去锻炼,去服草食药,顺着大自然这个大道而行,自然能长寿。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不是要我们去争。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需要我们去“无为”。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大家的生活太繁忙了,所以人的心情也非常急躁,大家都容易发怒,从而伤害别人。走在路上,经常见到骑自行车的乱闯红
灯,开汽车的骂骂咧咧。有时候两个人为了一点小事便生口角,甚至拳脚相加。当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正看到一个新闻,一个24 岁的年轻人,因为看电视换台的缘故,与父亲发生争执,一激动从9 楼跳下,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妄为”太不值了。所以,让我们“无为”一些。什么是无为?《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所以,无为,不是让人消极避世,而是去主动感悟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顺应规律,从而避祸离灾,达到生活上的富足、身体上的健康。就好像上面这个轻生的人,因为和家人看电视换台而争执,结束生命。那么反过来,如果父亲要看一个节目,他能在心里想:“这是我的父亲,把我养大非常不易,我应该让着他。”这样自己在父亲心中会留下孝顺的印象,以后家庭关系也会更加和睦。下次看电视的时候,父亲还能跟他争吗?
生活中大家更要如此,要经常“无为”,要记住不争才是争。《老子想尔注》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并指出:“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敝履穿,不与俗争。”人生苦短,不与人争,舍才是得到。多做少说,做才能拥有。二是我们的心要贵“德”。德是道的外化,我们不光要从道,还要贵德。咱们看中华文明历史上,那些得道的人,哪个不是德高望重?黄帝、老子、关云长、包拯等,数不胜数。《清静经》中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我们不光要去顺应自然规律,还要有德。这里的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修德,道不自见,德不自现,要去修,即如《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另外要慈,要俭,要谦让。《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云:“我
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生活中,待人要慈,生活要勤俭,遇事要谦让不争。二是要积德,要多做好事,多去帮助别人。个人的善恶行为,不
但影响个人,而且影响家庭、社会。自己多去帮助别人,子孙会跟着学习,将来他也会去帮助别人,那么帮助他的人也就同样很多。就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这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再者,《真文经》中说:“人之生也,头圆象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有的器官,不仅与天地相对应,还和“四时”“五行”密切联系。所以古时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在这本书里,还讲了一些道家防病治病之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理友道长
2018年7月30日
在古代,道家是追求长生的。但是现在已经证明人的寿命有限,寿命是140岁左右。即便如此,我们绝大多数人距离寿命仍然有很大的追求空间。2016 年,有统计表明,咱们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6.32岁,距离寿命仍然有64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追求寿命,尽量延年益寿,让自己活到天年。道家求长生长寿,我们在养生上可以借鉴这一点。
长寿很难吗?一点也不难。我跟着师兄弟们去过很多道观,九十多岁、上百岁的老道士很常见。所以,长寿一点也不难。怎么才能长寿?一是我们的身体要从“道”。道是什么?是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俭不争,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天地间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体与之对应的有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中还藏着五神——魂、神、意、魄、志,还管着五志——怒、喜、思、悲、恐。因此,我们的身体要顺应大自然五行变化的规律。另外,道家有句话叫“我命在我不在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要主动去锻炼,去服草食药,顺着大自然这个大道而行,自然能长寿。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不是要我们去争。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需要我们去“无为”。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大家的生活太繁忙了,所以人的心情也非常急躁,大家都容易发怒,从而伤害别人。走在路上,经常见到骑自行车的乱闯红
灯,开汽车的骂骂咧咧。有时候两个人为了一点小事便生口角,甚至拳脚相加。当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正看到一个新闻,一个24 岁的年轻人,因为看电视换台的缘故,与父亲发生争执,一激动从9 楼跳下,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妄为”太不值了。所以,让我们“无为”一些。什么是无为?《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所以,无为,不是让人消极避世,而是去主动感悟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顺应规律,从而避祸离灾,达到生活上的富足、身体上的健康。就好像上面这个轻生的人,因为和家人看电视换台而争执,结束生命。那么反过来,如果父亲要看一个节目,他能在心里想:“这是我的父亲,把我养大非常不易,我应该让着他。”这样自己在父亲心中会留下孝顺的印象,以后家庭关系也会更加和睦。下次看电视的时候,父亲还能跟他争吗?
生活中大家更要如此,要经常“无为”,要记住不争才是争。《老子想尔注》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并指出:“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敝履穿,不与俗争。”人生苦短,不与人争,舍才是得到。多做少说,做才能拥有。二是我们的心要贵“德”。德是道的外化,我们不光要从道,还要贵德。咱们看中华文明历史上,那些得道的人,哪个不是德高望重?黄帝、老子、关云长、包拯等,数不胜数。《清静经》中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我们不光要去顺应自然规律,还要有德。这里的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修德,道不自见,德不自现,要去修,即如《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另外要慈,要俭,要谦让。《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云:“我
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生活中,待人要慈,生活要勤俭,遇事要谦让不争。二是要积德,要多做好事,多去帮助别人。个人的善恶行为,不
但影响个人,而且影响家庭、社会。自己多去帮助别人,子孙会跟着学习,将来他也会去帮助别人,那么帮助他的人也就同样很多。就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这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再者,《真文经》中说:“人之生也,头圆象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有的器官,不仅与天地相对应,还和“四时”“五行”密切联系。所以古时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在这本书里,还讲了一些道家防病治病之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理友道长
2018年7月30日
媒体评论
本书是一本跨界的书,它集道家励志、中医养生于一身,顺天道祛病痛,修好身治好家,心贵德人长寿,为浮躁的心态带来清凉甘露,为纠结的情绪送来美丽鲜花。
在线试读
道家养生是接地气的中国养生精萃,该书内容编排与制作都与《心乃大药》高度相似,力争把此书做成畅销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