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418512
1.本书的创作初衷是教大家学会倾听,提高反馈,从忽视倾听的“盲区”中走出来,从而达到改善交流的目的。
2.本书以说话者和倾听者两个视角,诠释了人们在交流时的内心感受,以期给读者更加直观、深刻的内心感受。
3.一些经典的交流事例也会穿插在每小节之中,以期达到生动、有趣的阅读效果,让读者不会在阅读时感到枯燥、乏味。
喜欢滔滔不绝,不给别人插话的机会,绝不是高情商的表现。他们不过是喜欢彰显学识和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罢了。真正深谙说话之道的人, 会把倾听放在*位。他们在用耳朵倾听的同时,会调动起一切感官, 边听边思考,边听边给予对方反馈,这样才会让沟通变得更高效、更顺畅。
前 言 倾听的魅力
第一章 倾听者思维VS 说话者思维
——说了那么多话,却没打动任何人
说话者思维:表达只有数量,没有质量 / 003
倾听者思维:话只能说给想听的人 / 007
说话者思维:鹦鹉会说“我爱你”,但不懂“我爱你” / 011
倾听者思维:听和说也存在“黄金分割线” / 015
说话者思维:为什么要急着先开口 / 020
倾听者思维:一开口就错,后面也就不用再说了 / 024
说话者思维:占有了话语权,却失去了主动权 / 029
倾听者思维:双方同时说话,那叫对骂 / 033
第二章 倾听,从引导对方说话开始
——你愿意听,对方却不愿意说
“尬聊”,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跟你说话 / 041
让鱼开口吃钩,你先要了解鱼爱吃什么 / 044
话题黑洞,那些10 秒钟结束聊天的“本事” / 047
盲人耳边别聊电影 / 051
成为别人需求的人,你就不用主动开口 / 055
当对方想说话时,千万别这么做 / 059
搭讪远比你想象要容易 / 062
换个方向,人人都爱听你说话 / 066
别把“自嘲”当贬义词 / 070
第三章 优秀的倾听者,他们到底在听些什么
——听了那么久,你却什么也没听懂
善于捕捉对方的意图和话外音 / 077
你觉得聪明人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吗 / 081
前面说的99 句话可能都是废话 / 086
不懂装懂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089
为什么你的女朋友又抓狂了 / 094
别在对方意犹未尽的时候说“我也是” / 098
聪明的下属这样和领导说话 / 101
肢体动作也能表达出最认真的倾听 / 104
第四章 听见、听清和听懂,倾听到底怎么听
——你想要听什么,你又听到了什么
女朋友在电话里说不生气,你信吗 / 109
复述一遍,你才知道自己没跟上节奏 / 112
小学生都知道阅读理解要联系上下文 / 116
改天吃饭和明天来家里吃晚饭有什么区别 / 120
看戏要看轴,听书要听扣 / 124
炒蛋炒饭,到底是几个菜 / 127
多点同理心,沟通错位是角度问题 / 132
“英雄所见略同”,当然惺惺相惜 / 136
第五章 关于刚才的话,我有几个问题要问
——听完了就完了吗?要做好反馈
笑一笑,证明你知道对方讲的是个笑话 / 141
优秀的反馈者要学会“打乒乓球” / 145
你还不拿笔把这句话记下来 / 149
让对方知道你的人跟大脑都在现场 / 152
最好的反馈不是句号,是问号 / 155
我说我饿了,你却递给我一支马桶刷 / 158
第六章 谨防落入倾听陷阱
——小心!掉入陷阱,怎么倾听都没用
倾听之前先把你的成见“格式化” / 163
聊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谈崩了 / 167
如何做到既提出意见又不招人反感 / 170
小孩都会说:这块糖好吃吗 / 173
不是你疼了,全世界都会一起疼 / 177
不是每次“大闹天宫”,对方都能耐心跟你沟通 / 182
没有听完的“我明白”,其实就是没修养 / 185
控制!别冲动 / 188
第七章 开口说话,倾听者的“致命一击”
——光听不说是聋子,只会点头是傻子
反方辩友,你能抓住正方的漏洞吗 / 193
多记多学,你也能成为沟通大师 / 196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才最震撼人心 / 199
你能做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吗 / 203
秀才遇到兵,真的是有理说不清吗 / 206
先听完对方骂你什么,才知道对方最怕什么 / 209
良药不一定苦口,忠言不一定逆耳 / 212
倾听的魅力
当今社会,情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其所著的畅销书中这样说:“情商才是人生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一个人能否成功,只有20% 由智商决定,而剩下的80% 则是情商的作用。”中国著名企业家马云也曾说过:“情商与成功息息相关。”
人们普遍认为,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我们经常看到那些著名主持人在节目中思维敏捷、口齿清晰,巧妙地引导节目的走向,让很多人羡慕不已。无疑,会说话是一种高情商的重要表现。就像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那样:“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掌握了说话的艺术,你就能洞察一大半人情世故和人生至理。
人们对表达如此重视,却往往忽视了倾听。真正的倾听不仅要用耳朵,更重要的是要用到大脑。
只有当你用心倾听别人的话语时,才能真正体会别人的思想和感情。
是否专心倾听,对方一眼便知。学会倾听,能激发别人说话的欲望,也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赢得别人的好感。
如果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耳朵就是通往心灵的道路。大多数人往往更加注重表达的能力,却经常忽视了倾听的力量。想要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就必须调整这种带有偏见的看法。否则,只会让你本末倒置。
喜欢滔滔不绝,不给别人插话的机会,绝不是高情商的表现,只不过是喜欢彰显学识和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罢了。真正深谙说话之道的人,会把倾听放在第一位。他们在用耳朵倾听的同时,会调动起所有感官,边听边思考,边听边给予对方反馈,这样才能让沟通变得更高效、更顺畅。因此,本书的创作初衷就是教大家学会倾听,从忽视倾听的“盲区”中走出来,从而达到改善交流的目的。
本书以说话者和倾听者两个视角诠释了人们在交流时的内心感受,以期帮助读者认识到会听比会说更重要。如能让读者朋友们有所体会和领悟,从而提高沟通质量,实为作者之幸。
李涵
2018年12月
说话者思维:鹦鹉也会说“我爱你”,但它懂“我爱你”吗?
倾听者的话:别人说什么,你就学什么,这种毫无思想的言语不会引起别人的重视。甚至有些言论不符合客观现实,而你却毫不知情,仍以此为谈资,这只会传播谬论,招人质疑和反感。
冷战时期,一位苏联记者与一位美国记者相遇,这位苏联记者对于来自“腐朽西方”的“资产阶级喉舌”十分鄙视,话里话外透露着嘲讽。
在苏联记者一番抨击资本主义的长篇大论之后,美国记者淡淡地说了一句,“鹦鹉也会说打到美帝国主义,但它知道美帝国主义是什么意思吗?”
这个政治小笑话是有点冷幽默的味道,但其中的道理,却非常值得读者思考。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些人未来表示自己能说会道,经常说一些不像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这就让人啼笑皆非了。
赵本山徒弟宋晓峰在喜剧舞台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言不合就吟诗”的角色塑造,更是每每赢得满堂彩。
宋晓峰的表演等于是为了角色牺牲了自身。在生活中,在正式的社交场合,读者如果遇到了一个像宋晓峰表演一样的人物,相信你就笑不出来了,恐怕还会生出“踹他一脚”的想法。
因为一个普通人,满嘴咬文嚼字的朗诵自己“创作”的“打油诗”的行为,无论如何都会让人觉得厌恶。而且,这个普通人还并非真的会吟诗,他只是碰巧从哪里知道诗都是押韵的,便自以为是位天才,然后到处抒发他的“才华”,与这样的人交谈,读者倘若能坚持到3分钟,就算是难能可贵了。
我们基本都见过鹦鹉学舌,平时主人经常在鹦鹉跟前说一些有趣的话,比如“我爱你”“你好啊”“吃了吗”之类的,甚至有的主人还会教鹦鹉背唐诗,鹦鹉经常听到主人的话语,有时就会模仿下来。
之后,可能你刚说一句,它就重复一句,可能你刚说完“床前明月光”,它就跟着接下“疑是地上霜……”这样有趣的场景不知道你有没有见到过,真的十分有趣。
然而鹦鹉实际上并不知道它所说的话只不过是一味地重复。当它说“你好啊”,它也并不知道所谓“你好”的意思,不过是单纯的模仿罢了。
很多时候,具有强烈的说话者思维的人,就可以被比作“表达欲”强烈的鹦鹉。
他们可能不过是从其他地方道听途说来的什么东西,自己本人并不理解,但觉得很厉害,用在自己的话语里能够提升自己的说服力,然后就人云亦云地表达出来。结果如何呢?自然是引起普遍的反感。
要成为一个沟通高手,你所说的话、所谈论的道理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真正对其得出自己的体会,这样你可以避免很多错误的观点,这样经过思考加工的观点也更能让别人理解。
那么,在做不到这一点之前我们应该怎么避免出现“宋晓峰”状况呢?答案就是不要轻易地发言,尤其是“拉大旗作虎皮”式的发言。
如果你就是一个普通人,在与人聊天的时候,你一句、对方一句是很正常的,但你非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动辄在言语上指点江山,那就别怪对方用异样的眼神看你了。
《菜根谭》就这样说道“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大致意思就是,即使你所说的十句话中,有九句话都是对的,但如果其中有一句话是错的,那也不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赞赏,反而有可能遭到流言的诋毁。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言论要加以约束,不要盲目地鹦鹉学舌。
当然,并不是你从别人口中获得的信息就不能为自己所用,很多谈资丰富、招人喜欢的说话者都是善于吸取外界信息的人。而他们的厉害之处在于擅长各种信息加以吸取借鉴,把适合自己的话题分享给别人,会让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反之,如果这些话或者做法根本不适合你自己,这种盲目地模仿或者借鉴,只会适得其反。有一则寓言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一位农夫在家中养了一只小狗和一头驴子。农夫每天疲惫地回到家中,那只小狗都会飞快地迎上去,又蹭又舔,高兴地直叫还不停地摇晃着尾巴。农夫一见到小狗这么热情,一天的疲惫都消失了,温柔地摸摸小狗的头,从桌子上取一根骨头给它吃。
驴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心想我这么多年,勤勤恳恳的埋头苦干,活儿干得比谁都多,还要经常挨打。这个小狗整天就会汪汪叫,给主人“拍马屁”,看主人喜欢它的样子。看来埋头苦干不如联络感情,我得想想办法!
第二天,主人又从田里回来了。还没等小狗反应过来,驴子拉着难听的嗓子,连叫带跳向主人扑了过去,学着小狗的样子,把两只驴蹄子搭在主人的肩上,伸出黑长的舌头舔主人的脸颊,给农夫着实吓了一跳。
稳定下来的农夫越想越气,暴跳如雷,拿出皮鞭子,狠狠地抽了驴子一顿。
有些人看到别人滔滔不绝得意的样子十分羡慕,便也想学来,在别人面前露一手。谁知有些粗劣的模仿却“画虎不成反类犬”让人哭笑不得。就像上面的这只驴子一样,本想博得主人喜欢,没想到不考虑自己的自身情况,一味生硬地模仿,并没有赢得主人的喜爱,反而遭了一顿鞭子,真是可笑!
如果你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具内涵,更招人喜欢,不妨可以试试这样做。
第一,经常关注新闻事件、社科知识或者奇闻异事,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内涵。
第二,对待一些耸人听闻或者有待考证的事情,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第三,对自己有一定认识,可能有些言论并不符合你的身份,就不要一味地模仿。就像一些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总是喜欢学别人高谈阔论,甚至说些玄之又玄的学术难题,这样只会招人反感甚至发笑。
如果让我列举人类最重要的技能,我认为学习技能一定处在最靠前的位置。而实际上,“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人类的成长过程,大致就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模仿。想要提高,大多也是通过“模仿”而来。比如,那些书法的初学者,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临摹书法大家的字体。
说话也是如此,如果你想成为你个善于沟通的人,就一定要学会模仿,但这种模仿不是盲目地照搬照抄。而是要学会从中吸取精华,再为自己所利用,这样才能各种优秀的沟通技巧和谈资才能为自己所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