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98497
一篇篇或短或长的文章,由感而发,平实叙述,“创客”的字里行间或许能够代表一个时代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给更多的创业创新者以启发、共鸣。
社会上,把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称之为“创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时下,每一个“创客”都需要被社会了解,这样更加容易增进人们与“创客”的共识,以便于他们的事业发展。
两本《创客手记》,都出自于作者刘干—一个名副其实的“创客”整个创业创新的历程,是其本人在创业创新行动与思考之中的积累。
我一直在努力,我一直在变化,为我想要的生活,为我的三观。
我觉得我自己人生的先天不逢时,而后天逢时,但入错了行。入错行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因为一直以来自己干什么就没有得可选择,是为了生活一步步踱过来的。况且我不服邪、不服输,琢磨来琢磨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是有道理的,自己或许命就该在道路交通安全行当干出个名堂。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公路与马路两侧有墙体的地方几乎都涂刷着标语,“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大干四化,多做贡献”……于是,我就顺理成章乳名叫“大干”了,“干”字也永远伴随了我。父亲是被四邻八乡尊重的文化人,也是颇具争议难免遭人唾弃的下台基层干部,更是空有笔杆子既不会拿锄头也不会营生的单门独户的农民。我不想说我童年的生活环境有多差,家乡的的确确是鱼米之乡,只是我的的确确始终体验的是自己生活在一个比较复杂的乡村,自己的状态比较糟糕,糟糕的是我总是被小伙伴和同学们欺负。
我是在农村的水田里捕捉了上万条黄鳝的生命,才上了岸的,那也是初中毕业后整整6年里的成就。以至于后来,我捕捉过的较大体量的黄鳝,在我的梦中偶有对话,觉得自己有杀生之罪。
上岸也很心酸。把黄鳝池扒了个底朝天,把家里能变卖的卖了个家徒四壁,在凛冽的寒风中反反复复跟着父亲,拎着鸡鸭鱼肉进了上上下下领导家的门,才换上了一身绿军装。再换不上,年龄上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事实上,即便是换上了,机会的大门已经关闭,入伍的年我的考学资格就超龄了。一个至今跳绳、踢毽子都不会的人,更别提在部队能够靠武力向上了。
鬼才知道,我入伍后的篇日记里记载着,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企业家。鬼才知道,我在连队的白板上写着退伍倒计时成真之后,我只能成为一个农民工,在大上海踩三轮车。
1998年的仲夏,我刚刚有一份稳定的踩三轮车工作不久,烈日下满身大汗地按着BP机回电话,得到了父亲与我阴阳两隔的噩耗。安葬了父亲,签下银行负债的遗产,我一头扎进了漫无天日的挣钱生存之中。
那些年的故事还有很多,只是在我后来阅读了《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著),看了《乡村爱情》电视剧后,我觉得我的那些儿事都不算个事,或有一天老了再去唠叨唠叨吧。
瞬间开窍,几乎也是在一头扎进漫无天日的挣钱生存之时,就一股脑记起了与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记起了他偶尔对我讲过的只言片语。也竟然奇迹般记起了初中语文老师教课的场景,把仅有的一点文字底子捡拾了起来。我始终觉得是基因的造就,基因供给了灵感,处境产生了需求,结合到一起就能够开悟,于是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就堂而皇之地夹杂在上海小陆家嘴的高楼大厦的白领们中间了。只是我并不能真正融入白领们的圈子,他们也的确是有圈子的。
21世纪的缕曙光照进浦东的时候,墙体上涂刷的、街头巷尾粘贴的大小广告,相信它,它就是机会,若不相信它,它就是骗子。我选择了相信,于是我的名片上有了总经理的头衔。
再后来的事,在我的《交通安全新认知》《创客手记》中都能够体察得到。说自己入错了行,也是因为自己在去融入一个又一个圈子的时候,深感力不从心,而又不得不砥砺前行。那些圈子里的人,大多从我曾经崇敬和仰望的象牙塔里走出。幸好,我数遍读过一本《新人性,我把你看透了》(孙成钢著),在人性面前,尽量去认同别人,也让别人认同自己。
《创客手记》根本不能把我体无完肤地剥光呈现,我还需要做一个若隐若现的创客,这是因为:
一个当代的企业家,当他面对员工、面对环境、面对社会的时候,他仍然需要金钱,去维系他的责任。
一个专心致志的交通安全研究者,当他面对如同道路沿线百米桩一般的亡灵之时,他仍然需要方法,去践行他的道义。
一个触类旁通的社会学者,当他面对无心认知世间事物真相的大众之时,他仍然需要发声,去产生更多的共鸣。
我夹杂在自己给自己写就的履历之中,在岁月中继续攀爬。
卖报纸的小女孩
在贵阳市的一个街头,我在等出租车。
一个卖报纸的小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小女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身前挂着一个及膝的白布袋,应该是面粉袋子改成的,我很熟悉,小时候家里经常这样再利用。她的手里捧着一沓报纸,正在车流与人流里穿梭。
我下意识地叫住她,掏出1元钱,买了一张报纸。在她要找我5角钱的时候,我告诉她不需要找了,她瞪着大眼睛,天真地报以笑容致谢。她告诉我,她的家就在不远处的街头,爸爸妈妈都在做工。我说:“小姑娘,我觉得你是个有用的孩子,你要帮着爸爸妈妈挣钱,要好好学习知识,你是好样的!”她向我点点头。
她站在不远处望着我,良久。得到她的同意之后,我捕捉下了这个镜头。
她一直等我坐上出租车后,目送着我离开那里。
再临贵阳
记得2000年次涉足西南地区时,从上海坐着火车穿越云贵高原,青山绿水,云雾缭绕间,心界顿时开阔。相比青藏高原之空旷绝伦,是另一类的美。
2004年,我应客户之邀,来过一次贵阳,匆匆领略茅台酒之醇香而过。
今天,飞机带着我穿过云层,又一次降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高楼大厦,是早就有了的。
云贵的特有地层结构,却要比高楼大厦经得起欣赏得多。
市中心的大街上,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的民族同胞背着广口的背篓,也却比高楼大厦要经得起风雨洗礼得多。
一个佝偻的老者,一边斜挎着一个长长的、略显沉重的深蓝色布袋,已及脚跟。咖啡店里的仿绅士们,看着他越走越远。
云贵的风景,无论如何也看不够,美丽与善良,纯静与蒙昧,深邃得我们拼命地去寻找她内在的神秘。
忙忙而又匆匆,不能气定神闲,怎能回味无穷?
2006-07-27
白云与棉花
飞机的舷舱外,一堆堆白云静静地飘浮着,就那么轻描淡写地倚靠在天空。
手只要伸出窗外,就可以抄起一捧,带回家。告诉父亲,看我采摘的棉花有多好!
思绪又把我带回到那个满是梦想与无奈的岁月。
秋天将要霜降的季节,趁着清晨的露水,一大早就背着箩筐,穿行在棉田里。一朵朵,一片片,吐絮的棉桃早已把乡村的田野点缀成了一个云彩的村落。
回到家里,细心地摘去叶片,去掉蒂,摊开来铺在篱笆上,让阳光晒着它,暖暖的,就感觉有了幸福。
带着棉籽的叫籽棉。如果再加一道工序剥去棉籽,就是皮棉了。按白净程度分开来,不同的皮棉可以卖出不同的价钱。
那一年,我们家几乎把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棉花。我经常随着父亲用平板车把整麻袋的籽棉或皮棉拉到镇上的供销社出售。为了卖上个好价钱,向分级出价的清瘦老头赔着笑脸,递上一支“飞凤”牌香烟。如果有熟人招呼一下,那就更容易卖上价钱了。
棉花卖了,有时也可以买上一件涤纶或涤卡的衣服,崭新地穿上身。
云彩堆积着,散落着,就那么安静地任由飞机穿梭。
2006-08-02
生意与生活
沈阳的天气凉凉爽爽,世博会把这座城市装扮得真让我耳目一新,尽管我来得迟了。机场开进市区的大道边,亮丽的多彩玫瑰灯镶嵌在草地间,年轻与朝气随之而来。
我是个生意人,我的生活在生命的每一个意念之间把握。
我是个生活人,我的生意在生存的每一个活力之城开展。
生意与生活,因于对祖国民族的热爱,我充实地一遍又一遍走过。
有些人,是生意的伙伴,生活的知己,生存的同胞。
今天会晤一位结识不久的新朋友,生在农家,军人、教师、警察、学者、企业家集于一身,生活与生意,生活与政绩,我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一种期望已久的历练。
我们从产品谈到人品,从商场谈到官场,从经验谈到学习,读书破万卷隐约可见。他借用了欧阳修的读书境界自勉:
一是枕头边读书;
二是茅厕里读书;
三是马背上读书。
何尝不是呢,做学问也好,做企业也罢,不走火入魔,焉能练就火眼金睛?
志趣相投,良师益友。
2006-08-06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