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58221
★跟随奇幻插画大师、电影《指环王》《霍比特人》六部曲艺术指导、17项奥斯卡奖幕后功臣约翰·豪,踏上壮美中洲旅程
★约翰·豪绘制的甘道夫形象让彼得·杰克逊从好莱坞获得支持,成功开启我们这个世代的中洲影像之旅
★收录逾300幅素描、彩画及设定图
★中文版更有约翰·豪全新创作绘制的中文版序,并随机附赠1枚精美明信片,共2款
透过J.R.R. 托尔金的故事这面窥镜,观看光线的特质、异乡的地质和植被,是一种丰富得出奇的体验,与霍比特人的视角非常相似。带着素描本的霍比特人,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去,而复返;而*美妙的,当然是在一去一返之间的旅程本身。
——约翰·豪
让备受赞誉的托尔金艺术家约翰·豪带你穿越中洲,从袋底洞到魔多……在这本充满丰富插图的素描集中,你将看到前所未见的中洲艺术、奇闻轶事和冥想沉思。
中洲早已被探索、绘制成地图,比尔博和弗罗多的旅程也被细致标绘,尽管如此,它仍然可说是一片荒原。即使到今天,未经之地也远远超过了托尔金在他的著作中曾带我们走过的。
中洲旅人约翰·豪展示了托尔金中洲的徒步漫游,不仅目睹了他故事的中心,而且还欣赏了那些刚好在山后或地平线以外的地方。托尔金书中的事件被一一检视:魔界大战时已成传说的不同时代的战争,失落的王国和古代神话,以及那些仅仅暗示的地方:遥远北方的王国和海洋以外的土地。
临场感十足的素描与艺术家从托尔金的文字、绘画中观察所得交织在一起,约翰·豪还记述了他和彼得·杰克逊在《指环王》《霍比特人》电影六部曲中共事的时光。结合为电影制作的概念设计、现有的中洲艺术以及本书独有的数十幅全新绘画和草图,约翰·豪——这位中洲旅人将带领读者踏上穿越托尔金神奇景观的独特而难忘的旅程。
中文版序:寄语中文读者
前 言
序 章 中洲的缔造
第一章 圆圆的门与圆圆的山
第二章 幽深的森林与荒莽的森林
第三章 孤单的居所与广阔的漂泊
第四章 高峻的雪峰与高处的鹰巢
第五章 半兽人的山洞
第六章 人类的城镇
第七章 草海无边
第八章 虽败犹荣
第九章 深掘的地穴
第十章 有龙在此
第十一章 最后的海港
第十二章 黑暗之地
第十三章 孤独的海岬与荒蛮的海岸
跋 途有良伴
中文版编、译注
前 言
中洲有很多地图。中洲的创造者J.R.R. 托尔金觉得有必要详细设计他笔下的人物走过的大道和小径,因此绘制了这些地图——至少最早的那批出自他手。从本质上讲,这些地图就像在“探索的黄金时代”绘成的,是航海者的记述拼凑起来的结果。它们有些方面十分精确,但在某种程度上又语焉不详,仿佛托尔金绘图时既有他笔下人物的详细描述作为依据,又有间接得来的传闻和故事作为参考。有些大道旅人不绝,它们通往的城镇和穿过的乡野,都有明确的描述。其他地区则不那么为人熟知,道路荒废甚至遭到遗忘,消失在传奇的迷雾和炉边故事的题材里。
托尔金绘制的地图充满了未知的地域,含有遥远国度的边界,很少见到从那里来的旅人。在家园(对托尔金来说,“家园”当然就是夏尔)附近,路程被度量得十分精准,而随着漫游者远离家园,距离就变成了估算和猜测。我们很容易想象,作者是本人身在幽谷,根据旅人的描述来汇编笔记、清单和草图的。许多幻想故事的地图都采用上帝全知的视角来绘制,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预先设好之后精心绘成;托尔金的地图却完全不是这样,事实上,是正好相反。托尔金这些精心绘制的优美地图,是他讲故事的语言达到极限之后的自然产物。它们通过他丰富想象力的这面窥镜,印证了他的故事所具有的感召人心的力量。
不出意外,托尔金自己的漫游之旅也在这些地图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迹。1911 年,19 岁的他去瑞士徒步旅行,收获颇丰。阿尔卑斯山很可能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回忆;你可以站在劳特布伦嫩小镇(Lauterbrunnen)附近的一处地点,辨认出那片托尔金在自己的幽谷插图中绘出的悬崖。少女峰(Jungfrau)可能给了他凯勒布迪尔的灵感,甘道夫在这座山巅大战炎魔;而《霍比特人》中的孤山可能是改头换面的马特洪峰(Matterhorn)。至于具有象征意义的长湖镇,无疑基于托尔金和瑞士湖居民的相遇,这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题材(而且本身又是一个故事,不过我们以后再说)。
中洲的大部分地区,都洋溢着这种来自个人经验的真实感,以至于我们忍不住想把他所描述的每个地方都找到一个现实的地点去对应。不过,这种过度合理化的做法太小看托尔金了,忽略了他想象力的广度和深度:有时活泼顽皮,偶尔妙手天成,最重要的是,它们深深地扎根于语言学当中。托尔金想象出的世界,不能简单地钉在任何一厢情愿的地图上。
他的地理学,大多具有很深的象征意义。安都因河不是多瑙河、伏尔加河或莱茵河,但它们具有同样的特色:都是横穿大陆的河流,直到入海才抵达终点。从另一方面来说,遭到焚烧、伤痕累累的魔多大地,可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在地理上的反映。相反,精灵的国度可能是人类堕落之前,大地上的天堂乐园的残余,是那存在于时间开始之前的王国的遗迹。(托尔金绕开了永生不朽的主题,只一笔带过了世间的疲倦:世界恒在,但在不可阻挡地衰落。)
《魔戒》出版近半个世纪后(离《霍比特人》第一次把读者带到中洲已经过去了65 年),电影三部曲又为小说中描述的地理场景增添了另一层色彩。那是另一个通过旅行者的眼睛讲述的故事,电影的地理场景与真正的新西兰只有零星的相似之处(完整记录在几本介绍拍摄地点的书里)。电影三部曲通过小说的镜头,捕捉到了一个精神和象征双重意义上的新西兰,将那些场景从简单的地貌中解放出来,把风景转化成了讲故事的工具。
在中洲浸淫多年之后,我意识到自己也踏上了同样的路。我受探索中洲的经历启发所创作的图稿,无法尽数归入任何一个单独的类别。它们有些是基于精确的地点,另一些却是机遇和多地并置的产物。在我心目中,对中洲的想象一共有四层:故事本身、故事提供的描述和细节、启发作者灵感的地点和事件,以及在新西兰为两部电影三部曲所选择的地点。
在这一切之上,以及夹在不同层面之间的,是我个人的经历,包括偶然邂逅的风景和光影,以及那些感觉就是投缘,可以入画的地方。(奇怪的是,我年轻时生活的北美不在其中:落基山脉不是迷雾山脉,灰港绝对不在太平洋的西北沿岸。)有些地方,比如瑞士,则是二者兼备。最终,它们都混杂在一起,不可或分,被编织进了想象中的中洲风光。
很自然地,这片想象中的地理风光是头脑和心灵的产物,受到故事的引导,以机遇来定义,并渴望与风景建立个人的联系——更进一步,还渴望升华。多少次,我从贡达巴德的城墙上往北眺望,希望能找到一个借口,去安格玛巫王的王国里游荡。我记得当《霍比特人》的剧本把我们带到鲁恩内海以东,或曾经群龙盘踞的枯荒野以北时的那股兴奋,我也记得当剧本因修改使我们无法探索那些地方时,我的失望之情。我是那么希望能够前往铁丘陵(从埃斯加洛斯市政厅的塔上,只能勉强望见它们)。最重要的是,我渴望找到一个契机,去探索中洲的海滨(我沿着新西兰的海边悬崖和海岸线进行了数次长距离的徒步旅行,部分满足了这个愿望)。
所以,这本书就是我的机会。我打包了素描本、铅笔,列出了那些我还没去过的地方。终于,我下定了决心,要画出一条去往彼方——又复归返——的路。
我们将约翰的作品用在项目展示里,试图让好莱坞对托尔金电影这个主意感兴趣——*终计划成功,我们获得了资金。约翰就这样在《魔戒》银幕化一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彼时他毫不知情。
——彼得·杰克逊
我们的分工顺理成章,约翰致力于中洲的黑暗面——凶残的恶兽、炎魔、巴拉督尔、米那斯魔古尔、黑门等,我则留在了安都因河更为安全的一侧。但也有例外,约翰设计的雄鹿镇渡口、绿龙酒馆和细节精致的袋底洞布景,可以取悦哪怕*挑剔的霍比特人。
——艾伦·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