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818321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一四八年),汉中太守王升为颂扬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之功而刻。刻石位于陕西省襄城县(今汉中市褒河区)东北褒斜谷之石门崖壁上。此处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称褒斜栈道。由于地势险峻、开凿困难,故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有人整理出其书法尤著者十三品,《石门颂》即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兴修水利,在石门峡谷外不足百米处修建水坝,虽经有识之士多方呼吁,坝址终未移动,石门隧洞、古道遗迹与绝大部分石刻尽皆淹没于浩渺大水之中。不幸中之万幸是把汉魏《石门十三品》原石抢救了出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拨专款,在石门石刻专家郭荣章主持下,于汉中市汉台博物馆修建汉魏《石门十三品》专门展厅,《石门颂》原石现收藏于汉中市博物馆。
原刻为竖立长方形。通高二百六十一厘米,宽二百零五厘米,二十二行,行三十或三十一字,总共六百五十五字。
前人对此摩崖书评价极高。如清人张祖翼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清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康有为认为:『《杨孟文碑》劲挺有姿,与《开通褒科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
《石门颂》结字奇特,舒展放纵。其中『升』字,『此』字,特别是『命』字末笔,拖笔极长,同某些汉简写法相似,这在碑刻中是极少见到的。将隶书的整饬变为灵动,把规整变为奔放,它的笔画,逆入逆出,含蓄蕴藉,转折处或方或圆,笔画横竖撇捺粗细变化不大,就是燕尾或捺画的末端,也不过分加重。其线条之流畅遒劲,在古代刻石中都是不多见的。
《石门颂》的魅力表现在其书法艺术上,它是东汉中后期十分成熟的汉隶作品之一。可以设想,把如此规模宏阔的文章书丹镌刻在幽谷中的石门石壁是何等不易。但从全局来看,整篇风格统一,字体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富于生命的灵动之感。前人评此石刻为隶中之草,与其他汉碑相较,确可看出其纵横变化更为突出。由于这是刻在石壁上的缘故,不可能像丰碑巨碣那样作精雕细刻,只能依着岩面的起伏作点画的权变安排。置之险地而后生,反得意外之趣。流露出天真、飘逸的新奇之趣。
清刘熙载云:『秦碑力劲。汉碑气厚。』(《书概》)正是此石刻都具备的。
《石门颂》古拙、飘逸的鲜明个性,笔法与刀法的浑然一体,必将启迪一代代艺术家的艺术灵感和创造精神。
钱建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