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线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61135
002 什么是UI
004 UI时代下的中国创造
007 UED / UXD、IXD、GUI
017 看得见的进化
019 UI设计的价值
024 UI设计的基本原则
031 大众对UI的误解
贰 定义设计岗位
040 各种各样的设计师
040 平面设计师
042 网页设计师
044 交互设计师
046 用户体验设计师
050 GUI设计师
055 美工
057 UI设计师
077 未来 UI岗位的进化
叁 提升方法论
082 1%灵感的重要性
083 零基础入门的设计师
124 高效心理学习法
130 多场景下运用
肆 好习惯,好设计
134 文件命名
138 切图命名
147 有规则的设计
167 有目的的设计
175 输出分享
伍 高效的工作流程
178 头脑风暴
180 交互原型
183 设计阶段
188 输出研发
188 动效描述
190 补充待命
191 测试上线
192 倾听用户
193 熟悉竞品
陆 探索色彩的奥秘
196 准确的使用色彩
200 质感决定特性
204 设计中的环境色
柒 从视觉到设计
214 平衡法则
217 沸水效应
219 懒人思维
222 视觉引导
234 学生期的知识储备
捌 职业规划
240 实习期与试用期的行动力
242 公司类型选择的认知
247 设计团队管理者职责与抉择
254 创业,还是固定,还是转行
257 同行业管理层的需求
玖 应聘与招聘
270 简历的规范
274 面试的问题
拾 设计服务报价
282 报价公式
286 设计合同
288 产出交付
289 报价参照表
附录A:迷你术语表和资源
294 VR
HCI / HMI
APP
4A
施乐公司
IOS
295 Windows
AR
H5
用户画像
44像素法则
296 MD
三大构成
分辨率
竞品
切图命名
苹方字体
297 头脑风暴
贝塞尔运动曲线
色彩心理学暗示
基本上我是看着阿牛成长起来的。大家都知道阿牛几乎是UI界人人知晓的“大神”,却不知道他其实也是从一个小设计师做起的。而他的成长历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我是真的没想到,这个小伙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牛”到这种程度。
大概是2010年,我们在一家业内知名的互动广告公司做同事。那时他也不叫牛MO王,而我已经是业内知名的所谓的“大神”,在我看来他真的是一个“菜鸟”。我们都挺慢热的,以至于在一个公司里,在座位非常近的情况下,相互之间3个月都没有说过话。这也是我们之后经常拿来打趣的梗。但是几个月的工作接触下来,我发现他有种特别的潜质——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工作的认真与负责,以及北方人的重情重义与爽朗。
从此,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后来他去大连,在大连的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做UI设计。其实,大连的设计氛围非常一般。即使在专业的设计公司里,大部分人也是混日子。要知道,一个公司的工作氛围很重要,一个大部分人都混日子的公司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状态。
但是他没有受到影响。
有一次他到北京出差,我们见了一面。我还记得他兴奋地跟我描述如何画一个图标的情景,并拿iPad给我展示了他给某个品牌画的一套图标,然后给我讲解每个图标他是怎么思考又是怎么完成的。
其实,认真这件事,非常要命。他可以认真到用好几天的时间去抠一个图标,细节细致到每一个像素。我想,他对UI的热爱,大致源于他对每一个像素的热爱吧。当时我就觉得他是真的喜欢这个、擅长这个。几年之后,果然如此。
我也曾带出过很多人,包括几名站酷网推荐设计师。现在这个时代,懂得感恩的人,依旧不多,但阿牛是其中之一。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真诚到办培训班之后还建议别人自学。很多做UI设计的小伙伴都知道,阿牛的文章帮助了很多人。
之所以我能为阿牛写这么多,和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做过平面设计、网站、互动网站,转到UI设计方向简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商业设计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是相通的。任何一个学习UI设计的小伙伴如果能掌握基本的平面设计、网站排版甚至品牌设计等,那么他在UI上面的造诣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这些经历,他怎么会写出这些东西?在这个行业内,缺少的就是他这样无私分享的人。尤其是他的UI系列文章,影响了很多人。
或许有人不喜欢他,但无法否认的是,更多的新人看了他的文章以后,少走了很多弯路,如此就够了。
就像他的签名——“人活着就要实现自己吹过的牛。”我相信,这个小伙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奥美前创意副总监/赤云社创始人 灰昼
自序
我是谁
我的网名是牛MO王。牛是生肖,MOMO是我于2006年创作的表情,王是本姓。
大学就读于吉林动画学院(现在被称为“中国动漫产业的黄埔军校”)。当初在我入学的时候,这并不是一所有名的大学。
高考之后填写报考学校的时候,因病不能填写志愿,那时又没有手机,所以同桌阴差阳错地帮我报了吉林艺术学院动画系和吉林动画学院设计系。但我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既然选择了设计系,就努力做下去。同系比我起步优秀的人有很多,绘画能力比我高的人也不少,但我却总能获得优秀作业奖。只是因为我比别人用心,态度更认真。
大四时我利用课余时间玩起了Flash,而且帮助互动专业的同学做了两分钟的动画作为其毕业设计,被评为优秀毕业设计。
毕业后,我在北京某外企公司做平面设计,俗称小美工。虽然安逸,可内心的灵魂总是会因互联网潮流的发展而躁动。
当我接触网页设计后便无法自拔,于是以低薪进入互动广告行业,做起了互动设计师。刚接触网页设计半年的我,因为同事的一句“你一辈子都不可能上68设计联盟专访”的玩笑,而暗自下定决心。半年后我接受了68设计联盟专访,并且获得“2010年度中国十佳优秀网页设计师”殊荣。当时,68设计联盟是国内最大的网页设计平台。
后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再次转行,成了UI设计师。由于离开了北京,因此学习交流就靠网络。
在大连这座城市我的职位是UED(用户体验设计师),在一个全国有3万名员工的企业,只有我一个设计师的200人的部门,一做就是3年。3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在这里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
2014年,我终于下定决心组建了BIGD这个团队,并且注册了大连必格设计有限公司。
2015年,翻开新的篇章,很荣幸在年初的时候,我和合伙人aiki007获得了“UI中国十佳UI设计师”的殊荣,这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和荣耀,更是促进我行动的源泉。同年,我拿到了Adobe交互设计师资格证书,我相信未来迎接我的便是光明,也深刻地领悟到“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的含义。
2016年,站酷举办十周年活动,我再次入选“站酷十大人气设计师”,而且BIGD团队入选“站酷十大最酷团队”,这是一份新的挑战、新的荣耀。
2017年,我成为辽宁省青年设计协会理事,也担负更大的责任,期待为更多新行业里的新人带来更多价值,培养更多年轻的设计从业者,让他们具有正确的三观和正直的态度。
我走得并不快,底子并不厚,不过即使是蜗牛般的速度,我还是会不断地向前爬行。因为我从不服输,我相信,即使不在一线城市,不在所谓的互联网巨头企业中,我仍然能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这就是我,一个以蜗牛般的速度前进的设计师。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业内比我优秀的人有很多,这本书的编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契机。以前的我经常活跃于站酷网,后来有幸成为站酷网推荐设计师。刚入行的时候,深知求学的痛苦——没有人指导,只有自己去摸索,走过很多弯路,吃过很多苦头。现在稍微有一点点成绩,感觉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帮助新人朋友避免走弯路。于是,在站酷网、UI中国(前身为iconfans)、优秀网页设计等平台分享了很多内容,包括UI系列文章、图标案例教程、交互动画教程等。
在各大平台也收到过很多朋友的私信,向我咨询相关知识。基本上每一个问题我都会耐心、认真地去解答,后来发现问题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有很多问题都是相似的,并且大多数人也都在问与技法相关的问题,很多朋友就对我说希望我能出书,让更多的人受益。当时我已经萌发了出书的念头,只是觉得没有找到合适的出版社。
后来,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找到了我,问我有没有意向出一本关于UI设计教程的书,我想这正好是个机会,于是在网络上发表了UI系列文章,没想到反响非常好。由于内容有趣,以至于被很多平台转载,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更加觉得这个行业太需要一本书来为初学者指点迷津了,于是埋头写完这本书。后来发现UI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完的,需要更加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词语和案例才能说清楚。所以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尽可能地用比喻及通俗的语言去说明,希望看到这本书的读者会接受并喜欢这样的方式。在这里,感谢编辑对我的支持与帮助!不能说这本书是业内标杆,但是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和指导新人步入UI殿堂。
这本书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不慎入错了行业,或者想转行,并且对UI设计有浓厚的兴趣,或者想提升自己,或者想了解设计团队的执行和管理,那么我非常推荐你看这本书,我相信,这里的内容和思路一定会对你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也建议,即使你已经掌握了其中的部分内容,也应该花一些时间耐心、细致地看完,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也是我最期待的结果。
感谢那些人
一路走来,既坎坷又幸运。
由衷地感谢那些帮助我的人,那些支持我的人,因为是你们激励我在这个行业做出了些许成绩。如今,我相信自己可以去帮助更多的年轻设计师,这是我存在的价值和应尽的责任。同时也寄语即将踏上设计旅程的朋友们,设计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不应该闭门造车,多分享才能彼此进步,才能不断地去改善中国设计的大环境,我认为,这是一名设计师应有的态度和应具备的一种责任感。
最后,真诚地对书籍对面的每一位读者说一声:“谢谢!”
再版序
互联网产品都会进行版本的迭代更新,书籍同样如此。
我要深深地感谢一直以来关注、支持我和《视界?无界:写给UI设计师的设计书》第1版的读者朋友们,感谢大家对书籍内容的肯定。在京东、豆瓣读书、微信读书等平台看到大家对书籍的赞誉和肯定,让我有莫大的荣誉感。
在2016年写完人生第一本书的时候,我真的非常开心。图书出版后不断地再版,让我完全没想到阅读这本书的读者如此之多。在得到赞誉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这让我产生了很多遗憾,为此,做一个深刻的反省。同时也暗自下定决心,要让修订版的内容更丰富。
首先,对于第1版的封面,原本的设计想法是无论反正、上下,在不同的角度都能读出“视界无界”这个名字,却也忽略了识别性,造成有几位读者加我微信告诉我说这个名字真的很难辨认。其次,内容上即使经过多次校对,还是出现了错误,这让我觉得很惭愧。书籍应该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一点点文字疏忽都可能会让读者误解,应该更加认真、仔细校对。再次,由于写这本书的时候是2014年,而历经两年的时间,在2016年开始出版印刷时,其中很多资讯、信息已经随时代老去,也有很多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关于一些细节内容,比如,设计师的报价技巧、如何详细地将报价单提交给客户、面试简历的具体内容,而且很多内容缺少画面实例和数据表格等,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众多评价中,我看到有读者评价“本书只适合初学者”,虽然我也清楚无法让一本书面向所有层次的群体,但是我希望内容能够更加完善,而让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级别、不同年龄层次和职位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是我的一点点期待。
为了使书中的内容更趋于完美,我与编辑沟通,再次改版,无论是作为2.0版还是修订版都可以,因为我希望能够完善它,而并非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看过以后就放在书架里不再翻阅”的收藏品。这次改版内容也增加了100多页的“干货”,而且原计划更新30%,慢慢地更新到了50%,最终更新了80%以上的内容。同时,站在两个立场去阐述内容,力争让各个阶层的读者都能够有所收获,并添加了对“设计”的新理解。我希望在UI日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