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46619丛书名: 重访包豪斯丛书
中译版序 | 实践与美学:一项未完成的计划
原版序
斯图加特
一九二〇年十二月之前
魏玛
一九二一年冬至一九二五年夏
德绍
一九二五年秋至一九二九年夏
布雷斯劳和柏林
一九二九年秋至一九三三年秋
艾希贝格—瑟林根—斯图加特—乌帕塔尔
一九三三年秋至一九四三年四月
图版说明
专有名词索引
中译版增补说明
译者识|施莱默的现代性与限度的道德
致谢
施莱默的书信和日记,这是首次出版。它记录了一九一〇年至一九四三年那三十三年间一段完整的生命历程。从第1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艺术革命开始,直到二十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
施莱默留下了大量的日记、书信、手稿、工作手录及笔记,这本书便取材于此。其中大部分的信是施莱默写给他的挚友,画家奥托•迈耶-阿姆登[Otto Meyer-Amden]的。所有的信都保存完好,而施莱默一直期盼着日后能将它们全文出版,这次也算是了其夙愿。
这些书信和日记中的评点或许会冒犯施莱默的某些同辈中人,但我希望不至于由此产生误解。将它们集辑成书是为了向人们展现一幅那个时代的真实画面,那些施莱默亲历的、见证的,以及他曾投身其中的事件,书中只删减了一些不相干的和非常私人的细节。就我个人的视角和感受而言,这本书是对陪伴在他身边的那段岁月的一份好的记录。
我衷心地感谢那些在这一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中曾经帮助和鼓励过我的所有人,尤其是要感谢一位朋友,如果没有他的协作,我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很多了解那个作为朋友和教师的施莱默的人,喜欢他赢得胜利和欢庆的方式,喜欢他谈笑和妙语的癖好,喜欢他的谦逊、他的魅力……而从这本书中,也许他们会发现施莱默性格中的另一面,在这些私下的写作中,他吐露了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
对同时代的艺术与艺术家给予强烈的关注,对于施莱默而言是一桩相当严肃的事情。在早些年,他便找到了那个将持续指引自己前行的理想。它就像一道光亮,无论是在他光鲜或是黯淡的日子里,还是在他充满希望或是困惑的日子里,施莱默一直为这一理想而奋斗着,对他已经完成的东西从未满意过。从一开始,他便知道自己将会远离那些充满诱惑的近在咫尺的通往惬意和艺术上成功的阳光大道,他未来的路注定是动荡、孤独和狭窄的。他在画作中建构起一个精炼而清晰的世界,这是一个从施莱默对比例、平衡、形式与秩序的要求无误的感知中生发出来的世界,而那个引导着他生命的概念正是—空间中的人。
另一个能让他全情投入的是舞蹈,以及相伴而生的舞台设计。他为此做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卓著的贡献,其中知名的作品就是他的《三元芭蕾》。有一段时间,施莱默将自己绝大部分精力倾注于舞蹈和剧场,这不只是因为他乐在其中,更是因为有各种想法不断地冒出来并涌向他。同时他也设想过剧场可以作为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不幸的是,终事与愿违。
施莱默想让自己成长为一位画家,但是命运多舛,留给他的时间太少了,无以为继。一八八八年九月四日,他出生于斯图加特。在做了多年学徒之后,施莱默从斯图加特学院开始了他的学业。他一生中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及由此而来的巨变。他在包豪斯担任教职的九年,是一段令人欢欣鼓舞、激情荡漾的岁月。此后三年执教于布雷斯劳学院,施莱默希望能够让自己回到相对更为平静的工作氛围中去。接着是在柏林公立联合艺术学校的短暂时光,但是将要到来的灾难性事件已在那一刻投射下了阴影。一九三三年,施莱默便失去了政府聘用的教席,不得不举家迁往乡下。
这一年里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此后几年施莱默遭受到的冷遇,给他带去了巨大的创痛。经济上的基本需求让他不可能再专注于艺术。为了维持生计,他被迫在斯图加特和伍珀塔尔的庇护所之间辗转奔波。那些年里,他很少有空闲开展自己的创作。
施莱默敏感的体质无法承受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工作的重负与刺激,他强烈地感到经济压力与自己的艺术志趣之间隔得那么远,这耗费了所有可以用来做他认为值得的事情的时间。在他刚从那些与自己的志趣不搭的工作中缓过神来之后不久,他又被疾病击垮了。一九四三年的四月十三日,施莱默去世了。
施莱默作为艺术家的全部作品,现在终于编排完成了,其中包括油画、草图、雕塑、壁画、手稿、包豪斯舞台的原初设计稿。此外还有他写下的随笔文章,有关艺术与舞台的计划声明,包豪斯的课程“人”及柏林的“透视”课程等。只有这样,人们才可能更全面地感受到施莱默丰富和多样的创造力。
这是他的生命之作,受到强而有力的艺术驱使方才结成的生命之作,从他对生活和未来的坚定信念,他对纯粹的艺术表达这一目标的渴求和永不止息的追求中,迸发出来的生命之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