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921012
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曾将“文化财保存技术”纳入“文化财”保护的范围,这一举措从方法论上建构了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此相似,这部《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是陶瓷史家谢明良积三十年方法论的思考,对于中国陶瓷史所作的新的阐释和贡献。该书从中国、日本和欧洲的三重跨文化视角入手,以他一以贯之的清澈、明晰而务实的文风,切入细腻的物质文化分析,透过具体的陶瓷修补与改装的案例,讲述了一部真正的陶瓷艺术史和文化史。
——李军,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俗语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显然谢明良先生拥有良好的金刚钻,其陶瓷研究既涉列到宏观的史论,又触及到细微的史实,对中国陶瓷史钻洞打眼,修补填充,其功至伟。先生的新著《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更具深钻之功,探幽发微,将陶瓷的修补术发展成一种文化史,纯属前人之未见,是对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新补充,必将成为学术丛林中的高枝。读来也,情趣盎然,引人入胜,谢明良先生的研究已经超然物外,再进入一个秘境。
——任志录(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原所长、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
在历经了几代前辈学者的不懈努力后,中国陶瓷史的学术框架业已确立,但仍有一份重任是当代学人都无法回避的,那就是随着现代学术发展,陶瓷史的研究深度和新面向如何去不断拓展。谢明良教授以其精彩、精深、厚实、宽广的陶瓷史研究,无疑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其新作《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选取古陶瓷研究中一个极有趣、又少人问津的话题,厚积薄发,娓娓道来,以涵盖中国、东亚、南亚、中东、欧洲的跨文化视野,透过修补技艺去讨论背后的文化内涵、观念认知和区域交流,以物为核心,巧妙地将工艺技术融入了新文化史、全球史,回应了陶瓷史研究的“当代性”。
——— 刘朝晖(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副系主任)
徜徉山林猿鸟间而后笔耕不辍,胸怀东西而又可视微知著,尤喜流俗不顾却屡获创建,但凡做学问者若能得其一便属不易,谢明良先生研究古陶瓷,兼而有之。
——王屹峰(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2017中国好书”获得者)
本书尝试从文化史的观点省思历史上陶瓷修补术诸面向。既观察了清代宫廷陶瓷修补改装情况,以及乾隆皇帝对于缺损陶瓷的对应态度和补修理念,也讨论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针对中国陶瓷的金工镶饰和改装。在广泛搜集亚洲和欧洲锔钉补修术案例的基础之上,评估了区域间影响交流的可能途径。另外,还着重讨论日本史上所谓呼继、烧继和金缮技艺的源流及其对残缺美的赏鉴风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