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50685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艺术,有什么用?艺术,是治愈心灵的工具!”全球畅销书作家,英伦才子,当代思想家、哲学家、制作人,人生学校的创始人——阿兰·德波顿,颠覆以往的艺术解说方式,重新诠释艺术的功能!
2.妙笔生花、才华横溢、机智生动,激活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开始一段不同以往的艺术之旅。
3. 没有学院派的苦涩教诲,没有高深莫测的玄谈,德波顿为我们娓娓道来艺术如何在我们的人生中发挥作用,解决我们面对的各种难题。
4.全新修订版,中央美院专家团队审校译文,一一校对名词与术语,译文更严谨、更权威。
5.全彩四色印刷,口袋本,轻便,易于随身携带,让艺术真正地走入生活。
2.妙笔生花、才华横溢、机智生动,激活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开始一段不同以往的艺术之旅。
3. 没有学院派的苦涩教诲,没有高深莫测的玄谈,德波顿为我们娓娓道来艺术如何在我们的人生中发挥作用,解决我们面对的各种难题。
4.全新修订版,中央美院专家团队审校译文,一一校对名词与术语,译文更严谨、更权威。
5.全彩四色印刷,口袋本,轻便,易于随身携带,让艺术真正地走入生活。
内容简介
人们常常说道,艺术非常重要,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它之所以重要的确切原因。现在,流行文化领域的两位权威人士阿兰·德波顿与约翰·阿姆斯特朗将解答这一困扰我们的私密但平凡的难题。
我的工作为什么没有给我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别人的生活为什么看上去更加光鲜亮丽?
我应该如何改善与恋人之间的关系?
政治为什么总令人沮丧?
……
阿兰·德波顿选择150件经典绘画、建筑与设计作品,在“爱情”“自然”“金钱”“政治”四大主题之间恣意穿插,深邃、机智、生动,他以一种全新的角度阐述艺术的功能:艺术可以是一种疗愈方式,为人生的诸多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安然地面对人类*终的命运。
我的工作为什么没有给我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别人的生活为什么看上去更加光鲜亮丽?
我应该如何改善与恋人之间的关系?
政治为什么总令人沮丧?
……
阿兰·德波顿选择150件经典绘画、建筑与设计作品,在“爱情”“自然”“金钱”“政治”四大主题之间恣意穿插,深邃、机智、生动,他以一种全新的角度阐述艺术的功能:艺术可以是一种疗愈方式,为人生的诸多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安然地面对人类*终的命运。
目 录
方法论
爱
自然
金钱
政治
爱
自然
金钱
政治
前 言
艺术有什么用处?现代世界认为艺术非常重要, 它是一种与人生意义极为接近的东西。这种极度推崇的观点可见于新美术馆的设立、政府对于艺术品的制作与展示所投注的大量资源、艺术品保管者推广那些作品的热切态度(尤其是增加儿童与弱势族群接触艺术品的机会)、艺术学术理论的崇高地位, 以及艺术商业市场中的高价买卖。尽管如此, 我们与艺术的邂逅却不一定都那么顺利。我们可能在参观过备受尊崇的美术馆和展览之后, 觉得无甚感动, 甚至心中充满困惑, 仿佛少了些什么,纳闷着自己原本期待的那种足以改变人生的体验为什么没有出现。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很容易会责怪自己, 认定问题一定出在自己的学识或感受能力不足。本书认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个人身上, 而是在于艺术界教导、贩卖与呈现艺术品的方式。自从20世纪以来, 由于艺术体制一直不愿回答艺术有什么用处, 以致削弱了我们与艺术的关系。说来实在不公平, 想要了解艺术有何用处的问题, 竟然被人贴上了缺乏耐心、不具正当性, 甚至有点不礼貌的标签。“为艺术而艺术”这句话尤其排斥了艺术可能具有任何特定用途的想法, 因此导致艺术的崇高地位充满了神秘性, 同时也脆弱不已。尽管欣赏艺术备受尊崇, 其重要性却经常只存在于我们的假设当中, 而没有得到解释。至于其价值, 则是被视为众人皆知的常识。这点实在令人遗憾, 不但对观众是如此, 对于艺术品的保管者而言也是一样。如果说艺术其实具有一种目的, 不但能够清楚界定, 也能以简单明了的字眼予以讨论呢?艺术可以是一件工具, 而我们必须更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是什么样的工具, 以及这件工具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媒体评论
《艺术的慰藉》是一份改善美术馆的宣言。……这本书设计精美,书中的绘画、雕塑、建筑,与隽永的文笔相互呼应。德波顿以一种非常个人、治疗的方式带我们进入艺术的世界。——《纽约客》德波顿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让我们重新认识、理解艺术。这本书值得人们驻足阅读。——《泰晤士报》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引领读者向艺术家、经纪人、以及美术馆的经营之道提出质疑。任何喜爱艺术之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丹佛邮报》《艺术的慰藉》设计精美,图文并茂,阿兰·德波顿呼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运用艺术,治愈各种心理疾病。——人生学校极其乐观的视角。……漫游在爱情、自然、金钱与政治等主题之中。德波顿与阿姆斯特朗对爱情的看法值得慢慢品味。——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思想深邃,耐人寻味,文笔优雅,配图精美。——《西雅图时报》阿兰·德波顿以令人耳目一新、非学院派的方式叙述艺术,非常亲近……这本书颠覆了艺术领域中自我指涉的文化,更大胆地让艺术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出版家周报》当我读完《艺术的慰藉》后,再重新观看过去一直很欣赏的画作,仿佛透过一层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的滤镜,突然了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Goop》
免费在线读
爱应该是人生中一个愉悦的部分,但最容易被我们伤害,也最容易伤害我们的人,却正是我们所爱的对象。爱侣之间彼此伤害的残忍程度,连针锋相对的敌人也望尘莫及。我们希望爱能够为我们带来大量的满足,但有时候爱却不免充斥了冷落、得不到回报的渴望、恶毒的恨意与遗弃。我们因此心情低落或心胸狭窄、唠叨不休或愤怒不已,从而在自己也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摧毁了自己的人生以及我们过去声称自己心爱的人。艺术能够帮助我们吗?17 世纪法国道德家法兰索瓦·德·拉罗希福可(La Rochefoucauld)说过一句名言,认为“有些人如果从来没听过世界上有‘爱’这种东西,绝对一辈子都不会坠入爱河”。这句话除了让我们对自己盲从的模仿倾向感到莞尔之外,也为我们指出了一种在爱以外的领域也观察得到的真实景象: 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不同情感,而且我们认定哪些情感应该受到认真看待,哪些又该置之不理,这是社会影响造成的结果,而不是个人独自做出的选择。随着外在提示的引导,我们因此认为某些情感特别重要,对其他情感则是予以压抑或忽略。不论拉罗希福可怎么说,这种现象并不必然不好。以18世纪为例,浪漫主义诗人把乡间漫步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乐趣,重新塑造成心思敏锐的美好人生所不可或缺的一项核心体验。20世纪的女权主义把父权态度变为一种不可接受的情形,并且指出这种态度无所不在,即便在爱侣之间的独处时刻也不例外。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把种族歧视从一种寻常无奇的态度转变为一种最卑劣的感受。浪漫主义、女权主义和民权运动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变革了我们认为自己的哪些情感应该受到注意,又有哪些应该避免。我们如果认同引导人类情感是创造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元素,就应该承认文化与政治是达成这种效果的核心机制之一。我们聆听的音乐、观看的电影、居住的建筑与挂在墙上的绘画、雕刻和照片,正是我们细腻的引导者与教育者。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