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27303
本书从艺术史的梳理中阐述中国的乡村景观审美偏好,继而由传统与环境美学的视角分析西方的乡村景观评价理论。在对乡村景观的历史和理论进行阐述后,还将系统列举并分析乡村景观评价的方法、技术与原则,并结合具体的个案对中国华北地区的乡村景观进行应用性研究。
本书从艺术史的梳理中阐述中国的乡村景观审美偏好,继而由传统与环境美学的视角分析西方的乡村景观评价理论。在对乡村景观的历史和理论进行阐述后,还将系统列举并分析乡村景观评价的方法、技术与原则,并结合具体的个案对中国华北地区的乡村景观进行应用性研究。
乡村景观的保护和评价研究,无论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还是现今的工业社会,都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亟待深入的课题,本文力图在环境美学的审美观照中探讨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可行性,通过史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相结合的路径,为中国本土的乡村景观评价理论增砖添瓦,以促进乡村景观的保护、规划和发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1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9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12
第四节 本书框架结构14
第五节 概念界定15
第六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29
第七节本章小结55
第二章 乡村景观偏好特征分析58
第一节 乡村景观的特征59
第二节 古代乡村景观偏好分析70
第三节 当代乡村景观偏好分析112
第四节 本章小结118
第三章 审美视域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理论119
第一节 景观的审美观念120
第二节 环境美学的审美模式133
第三节 乡村景观的评价理论160
第四节 本章小结180
第四章 乡村景观评价方法与技术185
第一节 乡村景观评价的方法186
第二节 乡村景观评价的技术204
第三节 本章小结214
第五章 乡村景观评价原则与指标216
第一节 乡村景观评价的原则217
第二节 乡村景观评价的过程225
第三节 乡村景观评价指标框架228
第四节 乡村景观评价指标权重衡量248
第五节 本章小结253
第六章 乡村景观评价的实践与试验255
第一节 案例选取的原因256
第二节 乡村景观感知评价——以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裴柏村
为例258
第三节 乡村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黄山村
为例283
第四节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以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村为例310
第五节 本章小结328
第七章 结论331
第一节 研究结论332
第二节 研究不足340
第三节 研究展望341
参考文献345
后记362
序
环境美学是美学学科中的一个分支,传统美学一般将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随着科技、工业等的发展,出现了工业美学、科技美学,探讨工业设计与产品造型的美学问题和科技与审美结合的问题。环境美学是一个新的课题,它借助美学的基本原理,对与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相关的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进行探讨,建立人类居住与生活环境的审美标准和设计中的艺术标准,促进人和环境的和谐共存与审美共享。
鲁苗博士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其导师宋立民教授指导下,运用环境美学的原理,开展对乡村景观及其评价的研究。鲁苗本科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生阶段继续在该领域深造,有良好的环境艺术设计知识和较强的设计能力。她硕士毕业后,被聘任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城市景观设计艺术研究所工作,参与研究所多项北京地区和其他地区有关环境艺术的委托重要项目的设计工作和科研工作,从事景观艺术设计的经历,帮助她积累了设计实践经验,为其博士论文提供坚实的景观设计知识基础。鲁苗在博士学习阶段,系统地学习了中外设计史、环境美学和设计美学理论,对景观园林美学和乡村景观设计理论及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认真探讨,并深入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裴柏村、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黄山村以及北京市延庆县注: 北京市于2015年11月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延庆县,设立延庆区。本书仍沿用鲁苗博士调研时的行政区划。珍珠泉村进行实地考察,将环境美学理论探讨同乡村景观现状调研及对乡村景观的评价与保护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专家好评。鲁苗从清华博士毕业后,到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任副研究员,一边开展相关设计艺术研究课题的科研工作,一边修改完善博士论文,完成书稿《环境美学视域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研究》,现正式出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乡建设、公共艺术、公园广场、景观设计的发展,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年来,为了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市和乡村建设均衡发展,国家十分重视美丽乡村的建设,开始实施振兴乡村计划。传统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改造,新的乡村景观的设计与构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而对乡村景观的评价和研究,也被提到议事日程。鲁苗选择乡村景观评价作为研究课题,并参照西方现当代新的环境美学观点和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结合中国传统自然美学观,对我国乡村景观典型形态进行分析,初步建构起乡村景观的评价体系与方法,该书对于环境美学与景观理论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同时对于我国的乡村景观的评价和乡村景观设计,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我国传统美学十分重视对自然美、山水美的探讨,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将天、地、人和自然统一起来思考,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主张“与物为春”“与物有宜”,提倡人与天地自然在审美精神上统一。所以老庄哲学是我国环境美学的思想基础,对我国的环境美学、自然哲学、园林艺术和山水诗画,均产生很大影响。孔子的儒家美学也是我国环境美学与园林景观理论的思想资源。孔子主张山水比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深刻影响山水艺术的发展和景观园林的营造。我国的乡村景观设计和发展,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哲学与审美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鲁苗十分重视从我国古代哲学美学、山水画、园林艺术及古代诗词、风水理论中挖掘乡村景观相关思想资料和形象图式,并对相关山水画、园林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等进行细致的艺术分析,深化了乡村景观的审美理论探讨,提出独到的学术见解。
鲁苗的学术视野比较开阔,她还评介西方近现代美学中的自然美、景观美和风景画理论,借鉴西方乡村景观评价方法,进而研究中国的乡村景观美学与评价理论。该书介绍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的自然美理论和审美重要契机之一即“无功利性”,评介英国经验主义审美理论,特别是介绍伯克有关论优美与崇高的理论观点,阐明其引起人们对自然美进行关注和引起画家对风景画进行创造,论述威廉·吉尔平关于“如画的”(Picturesque)理论,对英国风景画产生和发展的作用。鲁苗还对法国风景画家洛兰、卢梭、米勒的田园乡村风景作品及巴比松画派的作品,对英国画家康斯博罗、康斯泰勃尔等人的风景画和乡间景色作品进行赏析,使本书内容丰富。从艺术史角度观看乡村景观的图式演变过程,这也是本书的特点之一。
该书列专章探讨乡村景观评价方法与技术,以欧美与日本等国在乡村景观评价理论为参照,尝试构建我国的乡村景观评价方法与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美术家、景观设计艺术家及城乡规划设计师,都开始关注城乡环境,探讨乡村景观保护和评价方法。鲁苗在本书中,详细介绍解说专家评价法、心理物理学法、层次分析法等评价方法,阐述每一种方法的具体内容、理论依据、特点及应用操作技术,有的内容还运用数据分析、列表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加以详解,使这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即乡村景观的评价实践中,能更方便地得到运用。在乡村景观评价的技术一节中,本书作者评析了“叠加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眼动仪技术”等,指出这些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本书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视觉美感的角度,和从生态、文化、心理认知的层面,探讨乡村景观评价的原则,提出审美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功利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四大原则,并对乡村景观评价的过程,评价指标框架等进行细化列出,如感知层面的评价指标分为色彩、肌理质感、如画性、独特性、联想、触觉、记忆、声音、味道、喜好度等,美学层面的评价指标分为乡村景观节点、道路、植被、地形、水体等,文化层面的评价指标则包括历史事件与人物、历史性建筑、民间传说、传统民俗等,并提出乡村景观评价的定性评价指标值、定量评价指标值等。可以说,该书构建了乡村景观评价的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是环境美学研究和乡村景观艺术研究及评价理论的重要收获!该书的出版适逢其时,目前,我国的美丽乡村和振兴乡村计划,正在蓬勃开展,传统乡村景观的保护和新的乡村景观的设计与规划,乡村美丽宜人环境的营造,得到政府和专家的高度重视,本书的出版,可为乡村环境保护和景观评价提供审美理论和评价标准与方法,可供有关方面人士参考,本书还可供环境美学与景观设计专业人员、大专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及设计工作者阅读借鉴。本书出版,可喜可贺!是为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池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