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202284
●说料器技艺层次畅晓。
●写文字讲述通俗易懂。
●配图示幅幅翔实可靠。
《北京料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是李俊玲、刘宇两位作者辛勤汗水的汇聚,是心血的结晶之作,填补了工艺美术行业中的一个空白,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做出了一份贡献。《北京料器》作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北京料器浓墨重彩地树碑立传,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料器,喜欢北京料器,为北京料器的传承招募到更多的体验者、学习者、真心要把北京料器传承下去的传承者。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到宣传、保护、传承的作用。使读者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更多的是一种现存性,对体现本民族、群体的文化特征具有真实的、承续的意义。
年度巨献,非遗力作,传承文化,致敬匠心。
序 李苍彦
前言
第 一 章 北京料器概说1
第 二 章 料器发展沿革 7
节 早期的琉璃与玻璃 8
第二节 元代北京料器 13
第三节 明代北京料器 14
第四节 清代北京料器 16
第五节 民国时期北京料器 20
第六节 1949 年后的北京料器 22
第七节北京料器存续状态 25
第 三 章 北京料器制作流程 27
节 化料 28
第二节 灯工 46
第三节 退火 60
第四节 检验 64
第五节 包装65
第 四 章 北京料器制作实例 67
节 料鸟兽制作 68
第二节 料花制作 83
第 五 章 北京料器的艺术特色 89
节 品类特征 90
第二节 艺术特色 98
第 六 章 北京料器的传承与保护115
节 传承脉系 116
第二节 北京料器的创新技艺 132
第三节 前景探略 135
第 七 章 其他料器制品139
节 清代宫廷料器 140
第二节 料器鼻烟壶 145
第三节 民间其他料器 154
第 八 章 料器作品赏析 161
附录 169
后记 175
巧合的是,我以前居住的地方离北京料器厂很近,而且我家对门住着一位在北京料器厂工作的阿姨。更有趣的是,我上初中的三年中,每年学校组织的学工劳动地点都是北京料器厂,化料车间、灯工车间、组装车间、模压车间,做料兽、做花瓣,我都见识过。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我对北京料器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工作时,我也是自告奋勇,负责北京料器的申报材料整理。当北京料器被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我一直想帮助传承人把北京料器的完整资料整理、编辑成书。现在,这本书终于结稿了,也完成了我的一大心愿。
我执意要编写《北京料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在北京料器的发展进程中,没有人完整地从历史发展到工艺制作为北京料器著书,我们这本《北京料器》是历史上的。在书稿的编辑规划时,我们力求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料器,了解它与玻璃、琉璃的共同点和区别所在,了解艺人们是如何将名色料棍变成一件件诱人
的艺术品。
料器以石英粉、纯碱、氧化铝等为主要原料,辅以不同的着色剂、助熔剂等,经过高温熔化制成的五光十色的料棍。制作时将料棍在灯火上加热软化,用镊子、剪子等工具飞快地雕绕,各种晶莹可爱的工艺品就在转眼之间做成了。料器工艺品一般都是即兴之作,用火中的雕塑制作,而现在市场上出现的琉璃制品则需要模具,这就是主要的区别所在。
北京料器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一是能够掌握在火中快速塑造出艺术品的传承人已经不多了,只有邢兰香一家;二是用于北京料器制作的料棍基本无人生产,尤其是特殊颜色的料棍更是没有人能够生产。这两点制约了北京料器的发展与传承。但愿今天我们编写这本《北京料器》,能够为后人留下一些有用的资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