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926689
内容简介
密枝节,是居住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大部分地区,以及陆良县、泸西县、弥勒县、丘北县部分地区的撒尼人典型的宗教节日。“密枝”是撒尼语的汉语音译,经常与另外的词汇合起来使用,比如“密枝节”“密枝林”“密枝神”“密枝大头目”“密枝小头目”“密枝祭祀”等。因为只有撒尼男性可参加这个宗教节日,所以,也有人把密枝节叫作男人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图像:石林月湖村密枝节》的撰写,力图对石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一年一度的密枝节进行一个介绍。撒尼人的密枝节,与其他群体的宗教节日相比,有其独特性和统一性的一面;可是在撒尼人内部,密枝节又呈现出“内部多样性”的特点。比如说:(1)虽然每个撒尼村寨都有自己的密枝林,可是不同村寨密枝林的面积大小、林子特征都不尽相同。(2)不同村寨祭祀密枝神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村子在农历十一月,也有的村子在农历七月。(3)用于祭祀密枝神的牺牲也不尽相同,有的村寨用毛色净白的绵羊,有的村寨用毛无杂色的黑猪。(4)祭祀所用物品、仪式过程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5)不同村寨的密枝神,以及与密枝神相关的历史传说故事,也往往各有出处、
力图在有限的篇幅中相对全面地阐释石林撒尼人的密枝节,是不切实际的基于这一现实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图像:石林月湖村密枝节》选择石林县两个村子(月湖村和大糯黑村)的密枝节作为描述对象,希望以类似聚焦的方式,集中表现田野调查的现场感受,以及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困惑。
现隶属于石林镇的月湖村,在地理上位于石林县的北部,村民属于撒尼的“瑟玛”;隶属于圭山镇的大糯黑村,在地理上属于石林县的东部,村民属于撒尼的“滇玛”。这样的选择,一方面希望产生基于不同地理位置而衍。生的不同内容,另一方面希望展示文化积淀深厚的村寨与文化积淀薄弱的村寨对密枝节活动的不同应对
对于月湖村的密枝节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图像:石林月湖村密枝节》想呈现三个内容:(1)一个学术界已经习惯的,或者说被学者认可的,具有所谓学术性质的民族学研究文本,也就是在笔者2001年硕士毕业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文本(2)一个长48分钟、记录了整个密枝节仪式过程的独立影像文本、当然,这个影像文本也可以用来对学术文本进行印证、补充,甚至用于质疑文字文本中分析的内容(3)形成影像文本的“故事”讲故事这种简单的表述方式,也许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以理解为什么学术研究文本和影像文本*终会以此种样貌呈现出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图像:石林月湖村密枝节》的撰写,力图对石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一年一度的密枝节进行一个介绍。撒尼人的密枝节,与其他群体的宗教节日相比,有其独特性和统一性的一面;可是在撒尼人内部,密枝节又呈现出“内部多样性”的特点。比如说:(1)虽然每个撒尼村寨都有自己的密枝林,可是不同村寨密枝林的面积大小、林子特征都不尽相同。(2)不同村寨祭祀密枝神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村子在农历十一月,也有的村子在农历七月。(3)用于祭祀密枝神的牺牲也不尽相同,有的村寨用毛色净白的绵羊,有的村寨用毛无杂色的黑猪。(4)祭祀所用物品、仪式过程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5)不同村寨的密枝神,以及与密枝神相关的历史传说故事,也往往各有出处、
力图在有限的篇幅中相对全面地阐释石林撒尼人的密枝节,是不切实际的基于这一现实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图像:石林月湖村密枝节》选择石林县两个村子(月湖村和大糯黑村)的密枝节作为描述对象,希望以类似聚焦的方式,集中表现田野调查的现场感受,以及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困惑。
现隶属于石林镇的月湖村,在地理上位于石林县的北部,村民属于撒尼的“瑟玛”;隶属于圭山镇的大糯黑村,在地理上属于石林县的东部,村民属于撒尼的“滇玛”。这样的选择,一方面希望产生基于不同地理位置而衍。生的不同内容,另一方面希望展示文化积淀深厚的村寨与文化积淀薄弱的村寨对密枝节活动的不同应对
对于月湖村的密枝节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图像:石林月湖村密枝节》想呈现三个内容:(1)一个学术界已经习惯的,或者说被学者认可的,具有所谓学术性质的民族学研究文本,也就是在笔者2001年硕士毕业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文本(2)一个长48分钟、记录了整个密枝节仪式过程的独立影像文本、当然,这个影像文本也可以用来对学术文本进行印证、补充,甚至用于质疑文字文本中分析的内容(3)形成影像文本的“故事”讲故事这种简单的表述方式,也许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以理解为什么学术研究文本和影像文本*终会以此种样貌呈现出来
目 录
一 月湖村的密枝节
二 月湖密枝节的影像记录
三 大糯黑密枝节的田野日志
结语 尚未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密枝节
二 月湖密枝节的影像记录
三 大糯黑密枝节的田野日志
结语 尚未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密枝节
前 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着人类的历史记忆,表征着丰富的文化多样性,构建着文化认同的精神家园。而“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迅速推进,把或隐或显的带有西方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现代性”商品、图像、技术、知识和思想在全球范围迅速扩散,悄然而迅速地吞噬与置换着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生活方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方化的同质性“世界图景”越来越明显而强烈地凸现出来,多样性的文化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与考验!
民众在行动,演绎出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大戏;国家在行动,推出一个又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知识界在行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成为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以人类文化及其多样性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民族学和人类学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调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和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夜人”。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长期穿行于山林田野之间并驻留于“他者”之中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以其特有的学科敏锐性不断地发现鲜为世人所知的文化事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亲临现场进行细致的参与观察,以撰写民族志的方式表述出来,使之成为“凝视”的焦点。“凝视”的后效在于:唤起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以自己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倍加珍惜与主动传承;拓展其他社会或群体的文化视野,产生文化震撼,尊重异文化,并转化为支持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
作为表征文化的符号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邃复杂的意义若不做深入细致的阐释,人们难以理解其意义,也就无从感知与把握。“人类学写作本身就是阐释”。本套书系的作者们在对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过程性和细节性描述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意义阐释,以期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进而推动保护实践的广泛有效展开。
以上便是本套书系编写的基本目的,也是表述方式选择的根本依据
在文化多样性不断遭受现代性侵袭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精神家园需要“守夜人”,我们愿意勉力为之!
民众在行动,演绎出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大戏;国家在行动,推出一个又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知识界在行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成为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以人类文化及其多样性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民族学和人类学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调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和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夜人”。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长期穿行于山林田野之间并驻留于“他者”之中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以其特有的学科敏锐性不断地发现鲜为世人所知的文化事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亲临现场进行细致的参与观察,以撰写民族志的方式表述出来,使之成为“凝视”的焦点。“凝视”的后效在于:唤起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以自己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倍加珍惜与主动传承;拓展其他社会或群体的文化视野,产生文化震撼,尊重异文化,并转化为支持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
作为表征文化的符号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邃复杂的意义若不做深入细致的阐释,人们难以理解其意义,也就无从感知与把握。“人类学写作本身就是阐释”。本套书系的作者们在对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过程性和细节性描述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意义阐释,以期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进而推动保护实践的广泛有效展开。
以上便是本套书系编写的基本目的,也是表述方式选择的根本依据
在文化多样性不断遭受现代性侵袭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精神家园需要“守夜人”,我们愿意勉力为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