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015299
CHAPTER 01
引起美国报界兴趣的人
走出国门看一看 _1
轻而易举通过签证“难关” _2
洛杉矶“伊凡(Evans)成人学校”墙上的壁画 _5
在洛杉矶受到好莱坞影帝的隆重款待 _13
CHAPTER 02
出国前的创作
宋庆龄故居里的汉白玉胸像 _21
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雕像坐落在华盛顿乔治城大学 _25
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雕像 _27
木雕《猎》 _27
木雕《丰盛》 _30
大理石雕像《帕米尔的春天》 _32
木雕《日夜想念》 _33
木雕《沙漠之鹰》 _34
CHAPTER 03
大学时代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的摇篮 _36
美院的老师们 _36
笔不离手,走哪画哪 _39
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牛牤》 _42
俄罗斯艺术 _46
又以西方著名古典画家为榜样 _50
北京的西方朋友们 _55
CHAPTER 04
远行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片神奇的土地 _67
一路风险 _70
连写带画的笔记 _74
在西藏搞创作 _79
格桑旺堆——王维力的西藏小兄弟 _82
从西藏返京没乘飞机 _84
CHAPTER 05
与父母同舟共济的日子
不可割舍的是家园 _87
在工厂 _92
CHAPTER 06
休斯敦有一条“维力路线”
怎样得到绿卡 _97
加入美国国家雕塑学会 _99
展览不断 _100
注重仪表也加分 _102
在美国学什么 _104
一个人改变了一个城市,休斯敦显得“很文化”起来 _106
又动油画笔 _128
CHAPTER 07
休斯敦有一个“国际大家庭”
王维力工作室诞生 _130
哪里有这样的课堂 _134
办展览 _138
让世界了解中国,是王维力善良的愿望 _142
学生“卢”曾是在中国战区参加过二战的美国大兵 _149
狂欢圣诞 _151
过春节 _154
CHAPTER 08
艺术家“行者无疆”——王维力环游世界
希腊的雅典卫城 _161
意大利 巨人层出不穷的国度 _164
巴黎是艺术之乡 _169
苍劲雄浑俄罗斯 _175
在钟爱的俄罗斯过生日 _184
台湾朋友次到大陆的感觉 _185
这次要去中国 _186
2004,工作室又到中国 _189
CHAPTER 09
又与电影投缘
提笔写影星 _196
《中外影星漫画集》 _209
电影界的朋友们 _221
CHAPTER 10
不是结尾
关于爱 _247
王维力的家 _251
出画册 _254
年轻时代的王维力
传记文学《雕塑家王维力》的出版,是我生活中的大事。
在这本书里,我尽己努力,向读者介绍一位雕塑家的成就及其历练过程。
王维力,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为世界培养出来的优秀雕塑家。那时候,徐悲鸿先生创立的中央美术学院,荟萃全国有才华,甚至大师级的艺术家任教,这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王维力师从著名雕塑家滑田友先生、王临乙先生和刘开渠先生,有幸受到世界一流教益,这使他终生感激中央美术学院。
王维力天资聪颖,对艺术有独特的敏感,难得的是,除雕塑专业,他又探讨美术的多种领域,如油画、壁画、版画,甚至漫画,并且样样精妙绝伦!
王维力成就丰硕,感谢父母的给予和学院及老师的培养,此外,也与他始终不渝的坚持与刻苦钻研分不开——自懂事,王维力就爱上美术,从此心无旁骛、全力投入。为创作,他走新疆去西藏,穿越沙漠险峰;他深入牧区,与当地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悉心体会百姓的欢乐与悲哀,于是诞生一批旷世绝伦的精彩素描和多尊传世雕塑。这些珍贵的作品,均在书中一一介绍。它们震撼人们的心灵,令无数观者动容!
电影也是王维力所爱,他熟知中外经典影片,有“电影活字典”、“电影百科”雅号。于是从他手中,又诞生了千百幅古今中外影星漫画。中央美院教授杨先让先生称其为少有的、善于掌握视觉艺术造型的怪才。因为像漫画一类的课程,学院向来没有教授过,王维力对人物准确的理解、把握和天生的幽默感,使他以神来之笔,绘画出非凡佳作。而幽默,则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伟大礼物,普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人格财富。
将这样一位雕塑家介绍给读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是社会的财富,应归于大众。
王维力尽其可能,将部分雕塑和素描作品从美国运回他的故乡——中国北京,收藏于坐落在长安街的艺术家博物馆。
王维力待人诚恳热情,朋友众多。他旅居美国休斯敦近四十年,身边逐渐聚集起一个百十口人的大家庭。大家庭的成员都是慕名前来、与他学画的学生。这些学生族裔不同,年龄不同,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王维力友谊,并希望将艺术传授给喜爱的人,所以他有“教学不收分文”之壮举。
虽远在他乡,王维力却时刻关注祖国的变化,为祖国逐日强大而欣慰。对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他给以强烈反击,义不容辞。在他的百十口人的大家庭中,尽管人们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无人不晓中国和中国强大进步的今天,这是王维力不断给学生传递着这种信息。
想写这本传记多年,动笔后又是几年。在这期间,受到上海复旦大学著名文学教授、文艺理论家陈思和先生支持,他曾阅读并肯定每一章节。他的鼓励,使我对自己生出信心,完成这部传记;也要感谢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的关注;还要感谢朋友曹小山先生、王开先生、张家启先生积极将文稿推荐给出版社;还有我的同事吕羊羊先生,设计精美的封面使传记出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使文稿终成为一本可读性、欣赏性很强的读物。
一个人成就一件事,离不开众人的共同努力,所以,我不会忘记这些与我息息相关的朋友们。谢谢你们。
王且力
引起美国报界兴趣的人
走出国门看一看
渴望去艺术大师的故乡一睹不朽杰作
时光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四人帮”被打倒,“改革开放”的脚步临近多灾多难的祖国。一时,出国热潮席卷各个角落。王维力的许多朋友选择出国发展。
1962年,王维力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著名的高等艺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此时,他的事业蓬勃发展,要做的事很多,在国内美术界已颇有名气,他不急于出国。
但艺术界的朋友、家人和单位领导赏识王维力为艺术献身的精神,都鼓励他出国看一看,开阔眼界。
于是,王维力动了心,他尤其渴望到艺术大师们的故乡,一睹他们不朽的杰作。这是王维力从小的愿望。
轻而易举通过签证“难关”
多才多艺,向艺术的多个领域出击,样样精妙绝伦
当年,去美国领事馆办签证是件头疼事,十人中批不了一二。在北京,办签证的人半夜就到大使馆门外等候,也有人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
国门乍开,很多人将美国视为净土,认为去那里发展是选择。社会上流行一句话:“有本事就到美国去!”这真好比旧社会考状元,能否中举,仿佛是影响一生的重大“关口”。
人们很难琢磨签证官是怎么想的。有时候,能否拿下签证,全凭他们的直觉。等待的人凑在一起议论多的是哪个签证官好说话,而如果撞到谁手里,又必“死”无疑。还有些人在掂量与签证官说中文,还是英文?
这使王维力心烦。他是个自尊心强的艺术家,尤其不喜欢让外国人审核自己是否够格。如果被拒签,他倒不怕留在国内,因为去不去美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艺界、美术界的朋友们都知道他要走,却走不了,不丢脸吗?朋友多,影响大,他是个很要面子的人。还有,王维力所在的北京雕塑工厂的领导那么关心他,帮助他,希望他能够出国学习,如果走不了,跟这些好心人怎么交代?这使王维力有些紧张,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办签证那天,王维力天不亮就到了大使馆附近,在旁边的公园里梳洗,整理服装,这是他的习惯。他是要好的人,无论见同事朋友,还是出席重大场合,必重个人仪表。况且,陌生人面前,印象至关重要。
轮到王维力了。他向签证官走去,心里还在想,说英文还是中文?其实他不会几句英文,平时一学英文就打盹,但既然要去美国,不会英语,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尽管有些疑虑,但在签证官面前,他显得从容自若,轻松地与对方打招呼:“你好!”
不想没等王维力再说什么,签证官已从窗口探出头,用普通话向他打招呼:“您好!”
一声亲切问候,使谈话气氛顿时轻松许多。签证官愉快地说:“我和我的同事们看了您的艺术作品,它们实在太美丽啦,欢迎您到美国来!”
王维力暗笑:他次听人用“美丽”来形容美术作品!中文很多词义,英文仅一个“beautiful”就概括了。
签证官坦诚地表示,在美国几乎没见过如此美妙的画作与雕塑,这使他对王维力刮目相看。
王维力展示的作品中,有孙中山先生和孙夫人的塑像;有去新疆体验生活,以民族友谊为主题的雕塑;有在西藏高原上为藏族农牧民画的素描速写;有为中国电影公司设计的电影海报;还有为中国大百科“外国文学”卷《伊索寓言》画的插图等等。
王维力多才多艺,向艺术的多个领域出击,样样精妙绝伦。大学毕业后的数十年来,他从不间断艺术创作,积累经验,对艺术与生活有了深层次领悟,创作一批优秀作品。
“我有一个请求,”签证官指着一幅“美国电影周”海报说,“它太美丽了,原作我不敢要,您是否可以送我一张印刷品?”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中国次举办电影周,中国电影总公司邀请王维力设计电影海报。
海报的左下角是自由女神塑像,占画面近三分之一。她高擎火炬、仰视蓝天,是力量和自由意志的象征。自由女神的右上方闪出一片空间让给蓝天,虽方寸之地,却显画面视野辽阔。一群幻化中美丽的白天鹅掠过蓝天,飞往遥远的国度。
思想和构图,显示了艺术家关怀世界的气度和绘画布局的缜密。
王维力爽快地答应送签证官一张新的海报。
他还曾为埃及、朝鲜、墨西哥等国电影周设计海报。
就这么简单,闯过了难关。以后,签证官和他谈得更多的是艺术,签证成了交友。
王维力还对签证官谈道:“我所在的雕塑工厂要求知识分子和工人结合,我向工人学习,学会凿石像。你们不是喜欢我的雕塑吗?那都是我自己凿的。”王维力自豪地说。
在大学里学生们只学了泥塑,没有机会凿石像、做木雕。传统工艺中,凿石像由工人完成。工人们首先选料,依据泥塑,再在石料上找准无数关键点,一刀一斧地凿,的确需要高超手艺。以往,即便大师,也不亲自凿石,那是另一个领域的技术。
王维力却学到了这个本领,使个人技艺在雕塑的流程中又延伸了一大部分。俗话说“艺高不压人”,他后来又做了木雕、铜雕,都亲自动手。这是他在那个特殊年代得到的意外收获。
“真的了不起!”签证官充满敬意,“可以再请教一个问题吗?”谈得投机,签证官兴致盎然:“按中国人的习惯,您这个年龄应该组织家庭了,可您至今单身?”
这个问题,王维力早已深思熟虑,他说:“成家、立业是人生两件大事,可我认为自己不大会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人有了家庭,要对它负责,要付出代价,要为之受累,这样一来,对艺术必会分心,但生命却是极短暂的。权衡利弊,为保全艺术,我只能舍弃家庭了。”这是一位以艺术为天职,同时对亲人感情细腻厚重的男人负责任的选择。
签证官由衷地说:“我很钦佩您!”
离开签证处,等待的人们从四面围拢来,急切地向王维力了解情况,讨教经验。但王维力无言以对,签证官和他的谈话内容实在与众不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