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3473174
一、概 述
(一)历史沿革
(二)唱腔
(三)器乐
(四)改革与发展
二、唱 腔
(一)小工管
1.远望乡里《朱弁·上冷山》 朱弁[生]唱 【锦板·四朝元】
2.形影相随《朱弁·裁衣》 王氏[旦]唱 【锦板·四朝元】
3.辗转乱方寸《郭华·月英闷》 月英[旦] 梅香[贴]对唱 【锦板·四朝元】
4.恨薄命《葛希谅·辨真假》 蔡坤[生]唱 【锦板·四朝元】
5.对菱花《王魁》 谢桂英[旦]唱 【锦板·四朝元】
6.冬天寒《朱弁·裁衣》 王氏[旦]唱 【锦板·驻马听】
7.愁人怨长暝《朱弁·裁衣》 颜氏[贴]唱 【锦板·驻马听】
8.朱郎卜返园《朱弁·公主别》 雪花[旦]唱 【锦板·满庭芳】
9.一路安然《苏英·写书》 苏英[旦]唱 【锦板·朝天子】
10.你听喳《英台三伯·事久弄》 人心[小旦] 事久[童丑]对唱 【锦板·朝天子】
11.朝来报喜《苏秦·三婶报》 三婶[贴] 周氏[旦]对唱 【锦板·朝天子】
12.怎舍我君拆东西《董永·天台别》 董永[生] 寒轻[旦]对唱 【锦板·朝天子】
13.槐荫茂盛《董永·天台别》 董永[生] 寒轻[旦]对唱 【锦板·朝天子】
14.拜槐荫《董永·天台别》 董永[生] 寒轻[旦]对唱 【锦板·朝天子】
15.何事迟疑《董永·天台别》 董永[生] 寒轻[旦]对唱 【锦板·朝天子】
16.红绿金绣《吕蒙正·抛绣球》 蒙正[生] 月娥[旦] 梅香[小旦]对唱 【锦板·驻云飞】
17.乍会仙娥《陈三五娘·投荔》 陈三[生]唱 【锦板·驻云飞】
18.鸳鸯绣帏《陈三五娘·小闷》 五娘[旦]唱 【锦板·幽闺怨】
19.想起昔时《吕蒙正·辞窑》 月娥[旦] 蒙正[生]对唱 【锦板·北风餐】
20.月斜三更时《陈三五娘·出奔》 五娘[旦]唱 【锦板】过【北青阳】
21.小将军听说起《刘智远·井边会》 三娘[旦] 咬脐[贴]对唱 【锦板·南北交】
22.叩明台《郭华·审月英》 郭华[生] 包拯[净]对唱 【锦板·南北交】
23.告大人容诉起《郭华·审月英》 月英[旦] 包拯[净]对唱 【锦板·南北交】24.只恐畏《朱弁·公主别》 朱弁[生]
雪花[旦]合唱 【锦板叠】
25.贼贱婢《高文举·入温府》 家婆[丑]唱 【锦板叠】
26.恨杀贱婢《高文举·入温府》 温金[旦]唱 【锦板叠】
27.恨杀贱人《苏秦·当绢》 田氏[丑] 周氏[旦] 杨氏[贴]对唱 【锦板叠】28.忽然媳妇寻不见《苏秦·亲姆打》
田氏[丑] 苏洛卿[净]对唱 【锦板叠】
29.一望峻岭高接天《程鹏举·过峻岭》 金莲[旦]唱 【中倍·渔夫】
30.趁赏花灯《郭华·入山门》 月英[旦] 梅香[贴]对唱 【中倍·摊破石榴花】
31.炉内清香《刘文龙·上厅》 刘清[外] 康氏[丑] 文龙[生] 萧氏[旦]合唱 【中倍·梅花引】
32.暗苦切《刘文龙·放马走》 明辉公主[二架旦]唱 【中倍·水下滩】
33.怨阮一时无主意《高文举·入温府》 玉真[旦]唱 【中倍·醉仙子】
34.珠泪垂《王魁·捉王魁》 谢桂英[旦]唱 【倍工·巫山十二峰】
35.叹想玉郎《朱弁·花娇报》 雪花[旦]唱 【倍工·风入松】
36.心肝跋碎魂飘渺《朱弁·公主别》 雪花[旦] 朱弁[生]对唱 【倍工·玳环着】
37.恨冤家《郭华·月英闷》 月英[旦] 梅香[贴]对唱 【倍工·玳环着】
38.违别慈颜《吕蒙正·入窑》 月娥[旦] 蒙正[生]对唱 【倍工·玳环着】
39.玉箫声和《蔡伯喈·真女行》 赵真女[旦]唱 【倍工·五韵美】
40.感谢小姐《吕蒙正·抛绣球》 蒙正[生] 月娥[旦]对唱 【倍工·叠字双】41.我看你好不自量《吕蒙正·打赶》 文茂[净]
月娥[旦] 夫人[贴] 蒙正[生]对唱 【倍工·叠字双】
42.一操桐音《陈姑操琴》 潘必正[生] 陈妙常[旦]同唱 【倍工·叠字双】
43.记相逢《陈姑操琴》 陈妙常[旦]唱 【倍工·玉树后庭花】
44.欲写封书《王魁》 谢桂英[大旦]唱 【倍工·带花回】
45.元宵时好景致《陈三五娘·睇灯》 五娘[大旦] 益春[小旦]合唱 【倍工·麻婆子】
46.枉我是如花凤楼女《高文举·寄家书》 温金[贴]唱 【倍工·七娘子】
47.因送哥嫂要去广南城《陈三五娘·留伞》 陈三[生]唱 【短相思】
48.为伊割吊《陈三五娘·小闷》 五娘[旦] 益春[贴]唱 【短相思】
49.暗想暗猜《郭华·买胭脂》 王月英[旦]唱 【短相思】
50.忆着阮情人《陈三五娘·大闷》 五娘[旦]唱 【醉相思】
51.但得强企《双秋莲·逃走》 江秋莲[旦]唱 【北相思】
52.早知恁负心《陈三五娘·留伞》 陈三[生]唱 【北相思】
53.非是阮忘恩义《蒋世隆·宿店》 王瑞兰[旦]唱 【双髙?】
54.荼靡架日弄影《郭华·月英闷》 王月英[旦]唱 【双髙?】
55.听伊言语《高文举·入温府》 玉真[旦] 温金[贴]对唱 【双髙?】
56.你莫急性《郑元和·迫娼》 李妈[旦]唱 【双髙?叠】
57.一心爱卜做夫人《苏秦·亲姆打》 田氏[丑]唱 【双髙?叠】
58.秀才先行《吕蒙正·入窑》 刘月娥[旦] 吕蒙正[生]对唱 【福马郎】
59.泥金书《王十朋·十朋猜》 钱成[丑]唱 【福马郎】
60.看你行谊《周德武·禅房怨》 老尼[丑改]唱 【福马郎】
61.师兄听说《周德武·禅房怨》 李氏[旦]唱 【福马郎】
62.事久多变《高文举·责李直》 文举[生]唱 【福马叠】
63.来到阴山(一)《王魁·桂英走路》 谢桂英[旦]唱 【沙淘金】
64.来到阴山(二)《王魁·桂英走路》 谢桂英[旦]唱 【沙淘金】4
65.寒衣套《尹弘义·春喜送》 弘义[生] 春喜[小旦]唱 【叠韵悲】
66.去年六月《陈三五娘·留伞》 五娘[旦]唱 【序滚】
67.不觉我出来《刘文龙·洗马河》 文龙[生] 李干[净]对唱 【金钱花】
68.人生一世《苏秦·当绢》 杨氏[贴]唱 【金钱花】
69.六王拜我为卿相《苏秦·假不第》 苏秦[生]唱 【浆水令】
70.甜言骗书不到手《高文举·寄家书》 殷金[贴] 殷炯[净]对唱 【浆水令】
71.不守家法《袁文正·抢诰命》 包拯[净]唱 【浆水令】
72.我眼泪盈盈《商辂·大保奏》 吴丞相[外]唱 【浆水令】
73.试神京鳌头独占《王魁》 王魁[生]唱 【地锦裆】
74.牙床睡起懒整容《梁灏·题诗》 朱秉静[旦]唱 【地锦裆】
75.携娇妹赴徐州《王魁》 王魁[生]唱 【童调·西地锦】
76.一纸相思《尹弘义·写书》 李寒冰[旦]唱 【大倍·长相思】
77.强企行上几里《高文举·玉真行》 玉真[旦]唱 【大倍·山坡里羊】
78.因当初是阮见浅《姜孟道·后花园》 姜孟道[生]唱 【大倍·催拍子】
79.江海水流东《刘文龙·洗马诃》 萧氏[旦]唱 【大倍·十锦春】
80.自入苏家《苏秦·真不第》 周氏[旦]唱 【大倍·扑灯蛾】
81.枉你识礼仪《陈三五娘·训女》 黄九郎[净]唱 【扑灯蛾叠】
82.停机慢织《苏秦·真不第》 周氏[旦] 杨氏[贴] 田氏[丑]对唱 【大倍·八美行】
83.是我家教过宽《高文举·挂冠》 温炯[净]唱 【大倍·水底月】
84.秋天梧桐《孟姜女·送寒衣》 姜女[旦]唱 【大倍·香柳娘】
85.我钦奉圣旨《刘文龙·放马走》 文龙[生] 明辉[二架旦]对唱
【小倍·红衲袄】
86.张千被杀《高文举·责李直》 文举[生] 殷金[贴]对唱 【小倍·红衲袄】
87.我将娘裙牵来擦《陈三五娘·梳妆意懒》 陈三[生] 五娘[旦]对唱 【小倍·红衲袄】
88.元宵景致《郭华·相国寺遇醉》 郭华[生]唱 【小倍·青衲袄】
89.毁家游说《苏秦·提灯》 苏秦[生]唱 【小倍·青衲袄】
90.我差一着《苏英·围棋》 幽王[生] 潘葛[外]对唱 【小倍·节节高】
91.当初贫寒受人欺《苏秦·落祠堂》 周氏[旦]唱 【长寡·空闺恨】
92.树林内《孟姜女·送寒衣》 姜女[贴]唱 【长寡·雁过声】
93.奏明君《苏英·出休宫》 苏英[旦]唱 【长寡·秋霜菊】
94.听门楼《刘文龙·大同关》 守城官[末]唱 【中寡·醉落魄】
95.心欢喜《刘文龙·洗马河》 萧氏[旦]唱 【中寡·野猿餐】
96.富贵路人成骨肉《苏秦·真不第》 苏秦[生]唱 【中寡·忆秦娥】
97.举起金杯泪汹涌《朱弁·公主别》 雪花[旦] 朱弁[生]对唱 【寡北·(弋阳腔)】
98.鹅毛雪满空飞《郑元和·莲花落》 郑元和[生]唱 【寡北·(昆腔)】
99.南海普陀山《蔡伯喈·弥陀寺》 长老[净]唱 【寡北·摩诃兜勒】
100.执手意缠绵《王魁》 桂英[旦] 王魁[生]对唱 【寡北·忆多娇】
101.风流子弟《吕蒙正·抛绣球》 众秀才唱 【寡北】过【寡叠】
102.弄柳《陈三五娘·睇灯》 幕后歌声 【寡叠】
103.虽是阮命内该休《苏英·出休宫》 苏英[旦] 存忠[末]对唱 【寡叠】
104.生长深闺门《吕蒙正·入窑》 刘月娥[旦]唱 【玉交枝】
105.担柴《朱寿昌·跋柴》 刘瑞姿[贴]唱 【玉交枝】
106.官家子弟《陈三五娘·睇灯》 林大[净]唱 卓二[末]帮腔 【玉交叠】
107.恼我气冲天《吕蒙正·打赶》 文茂[净] 蒙正[生] 月娥[旦]对唱 【玉交叠】
108.急我火着《高文举·责李直》 文举[生]唱 【玉交叠】
109.状元听说《高文举·责李直》 李直[丑] 殷金[贴] 文举[生]对唱 【玉交叠】
110.燕雀岂知鸿鹄志《苏秦·提灯》 苏秦[生]唱 【望远行】
111.树林内乌暗《孟姜女·送寒衣》 姜女[贴]唱 【望远行】
112.一群小娘卜游春《周怀鲁》 穆秀才[末]唱 【望远叠】
113.贼畜牲《陈三五娘·磨镜》 黄九郎[净]唱 【剔银灯】
114.死贱婢走值去《陈三五娘》 黄五娘[旦]唱 【剔银灯】
115.鸡啼头声《荔镜记·伯卿游马》 陈三[生] 安童[净]同唱 【剔银灯叠】
116.竹林内《高文举》 玉真[旦]唱 【铧锹儿】
117.伊玉容依然在《王魁》 王魁[生]唱 【皂罗袍】
118.书中说《王十朋·十朋猜》 张氏[贴]唱 【五供养】
119.昼夜辛勤《苏秦·当绢》 周氏[旦]唱 【四边静】
120.捧盆水《陈三五娘·梳妆》 陈三[生]唱 【缕缕金叠】
121.叵耐贼贱婢《苏秦·当绢》 田氏[丑]唱 【锦衣香叠】
122.叵耐虔婆毒心行《苏秦·亲姆打》 亲姆[贴]唱 【锦衣香叠】
123.三千两金费去尽空《郑元和·莲花落》 郑元和[生]唱 【绵答絮叠】
124.巫山云散《董生与李氏·每日功课》 李氏[旦]唱 【短相思】
125.门儿半掩《董生与李氏·每日功课》 董生[生] 学童[童丑]对唱 【中滚·杜韦娘】 【翁姨叠】
126.放落珠帘《董生与李氏·每日功课》 李氏[旦]唱 【醉相思】
127.彩云归去《董生与李氏·登墙夜窥》 李氏[旦] 董生[生]对唱 【双髙?】过【锦板·四朝元】
128.好景《董生与李氏·登墙夜窥》 董生[生]唱 【寡叠】
129.早知你大驾光临《董生与李氏·监守自盗》 李氏[旦] 董生[生]对唱 【双髙?】过【浆水令】
130.你只无用乔才《董生与李氏·监守自盗》 李氏[旦] 董生[生]对唱 【锦板叠】 【短潮】 【序滚】
131.去时作痴妇《节妇吟·断指》 颜氏[旦]唱 【中滚·杜韦娘】
132.你怎知杜鹃啼夜月《节妇吟·断指》 颜氏[旦]唱 【沙陶金】
133.荒山古庙《皂隶与女贼·三不可》 一枝梅[旦]唱 【生地狱】
134.满室生辉《皂隶与女贼·三不可》 一枝梅[旦]唱 【倍工·叠字双】
135.侥幸留残生《皂隶与女贼·救梅》 一枝梅[旦]唱 【北相思】
(二)品管倍士
1.移步游赏景致《陈三五娘·赏花》 五娘[旦] 益春[小旦]对唱 【长潮·潮阳春】
2.懒起梳妆《陈三五娘·梳妆》 五娘[旦]唱 【长潮·潮阳春】
3.年久月深《陈三五娘·留伞》 陈三[生]唱 【长潮·潮阳春】
4.出汉关《昭君出塞》 王昭君[旦]唱 【长潮·潮阳春】
5.幸逢太平年冬《陈三五娘·睇灯》 五娘[旦] 益春[小旦] 李姐[丑]合唱 【长潮·翁姨歌】
6.恍惚残春天《陈三五娘·赏花》 五娘[旦] 益春[小旦]对唱 【中潮·五开花】
7.绣成孤鸾戏牡丹《陈三五娘·绣孤鸾》 五娘[旦]唱 【中潮·望吾乡】
8.精神盹《陈三五娘·大闷》 五娘[旦]唱 【中潮·三脚潮】
9.亏伊人费尽心《陈三五娘·赏花》 益春[小旦] 五娘[旦]对唱 【短潮·潮叠】
10.七月十四三更时《陈三五娘·出奔》 陈三[生] 五娘[旦] 益春[小旦]合唱 【短潮·潮叠】
11.刑罚罪障重《陈三五娘·审陈三》 益春[小旦] 五娘[旦] 知州[净]对唱 【短潮·潮叠】
12.孤栖闷《陈三五娘·小闷》 五娘[旦]唱 【中潮·潮叠】
13.灯月照人上彩楼《陈三五娘·睇灯》 林大[净] 李姐[丑] 卓二[外] 益春[小旦]对唱 【中潮·翁姨叠】
14.灯月照见人面貌《陈三五娘·睇灯》 林大[净] 李姐[丑] 卓二[外] 益春[小旦]对唱 【中潮·翁姨叠】
15.奉命择婿抛绣球《吕蒙正·抛绣球》 月娥[旦] 梅香[小旦]对唱 【生地狱】
16.彩楼上卷起真珠帘《吕蒙正·抛绣球》 梅香[小旦] 月娥[旦]对唱 【生地狱】
17.自古我儒生《董生与李氏·坟前舌争》 董生[生]唱 【寡北】
18.你莫得看人愚《皂隶与女贼·投案》 杨一索[丑]唱 【望远叠】
19.告别家乡景似画《皂隶与女贼·发配》 杨一索[丑] 一枝梅[旦]对唱 【玉交枝】
(三)头尾翘管
1.见你来《朱弁·花娇报》 雪花[旦] 花娇[小旦]对唱 【二调·一封书】
2.听我说出这来因《苏秦·拦路》 苏秦[生]唱 【二调·一封书】
3.益春来报《陈三五娘·训女》 五娘[旦]唱 【二调·一封书】
4.听说起《刘文龙·相认》 文龙[生]唱 【二调·集贤宾】
5.见表记《刘文龙·相认》 文龙[生] 萧氏[旦]同唱 【二调·集贤宾】
6.夜深沉《苏秦·提灯》 周氏[旦]唱 【二调·绣停针】
……
三、器 乐
(一)丝弦曲牌
1.北上小楼
2.小楼尾
3.伴将台
4.傍妆台
5.傍妆台尾
6.对吾哥
7.哭皇天
8.火石榴
9.过仙草
10.平板
11.对面答
12.粉红莲
13.骂道人
14.观音咒
15.柳青阳
16.燕儿乐
17.北元宵
18.玉美人
19.西湖柳
20.乔南河
21.双雀操
22.百子图
23.倒?(一)
24.倒?(二)
25.跳龙门
26.绵答絮(一)
27.绵答絮(二)
28.三叠
29.大都会
30.双清尾
31.南袄节
……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音乐创作的发展,由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作牵头单位,组织了几十位我省的专家学者,历时三年,编纂了这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以近千字的篇幅,共20余厚册,用谱文并茂的形式,客观、真实、系统、完整地呈现了*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23个福建音乐类项目的系列资料,成为*部完整记录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项目的历史、传承状况、音乐形态特征、乐器和曲谱资料的工具书与教科书。
——陈桦(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本套书的亮点,除了它将有利于海峡两岸民间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之外,它是具有工具书与教科书性质的大型图书。它从民俗学的角度,把几个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组合在一起,即把原来大家所熟知艺术分类中戏曲、曲艺、民歌、舞蹈音乐统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大概念下,突出其民俗性、民间性、遗产性以及*重要的音乐性,因此,我们在这套丛书中,可以看到戏曲类的“闽剧”“莆仙戏”“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等,可以看到曲艺类的“南音”“十番”“伬艺”“北管”“南词”等,可以看到民歌类的“畲族民歌”“锦歌”“东山歌册”,也可以看到舞蹈音乐类的“拍胸舞”。同时,这套书还能做到经典性,因为具有了这个属性,它才能具有教科书的特质,比如,戏曲类所选录的地方戏剧选段时,尽量以经典剧目为主,如莆仙戏的《春草闯堂》、闽剧的《贻顺哥烛蒂》、高甲戏的《桃花搭渡》、歌仔戏的《三家福》,从中可窥见一斑。
——周凯模(广东星海音乐学院教授)
对于这套书,我尤为看重的,是它以整理福建省传统民间音乐方式来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互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在两岸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对台交流工作不可以放松,在官方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让它持续深入,那么,通过两岸的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等载体,是一种让两岸交流无障碍地继续下去的可行途径。福建与台湾“五缘”相通,两岸民众对这些传统民间音乐形式,特别是南音、歌仔戏、锦歌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互相认同。因此,此项目的*优势是:福建与台湾在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项目的自然交流无处不在,这是其他省份无法做到的。因此,通过这套书,让台湾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分享大陆的学术成果,参与到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这是一件可以做到,也能做好的双赢之事,意义相当重大。
——袁勇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