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0621
《西方美学史》——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之一朱光潜的经典作品,中国学者撰写的首部美学史著作,学习研究西方美学的必读之作。
《西方美学史》以历史上先后出现的美学大师和美学流派为经,以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问题为纬,详细介绍了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20世纪克罗齐等西方美学流派与美学大家的思想,评判其得失,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是学习西方美学的必读经典之作。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首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直今也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
《西方美学史》由序论和三个部分组成,*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二部分,17、18世纪和启蒙运动;第三部分,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后对全书四个关键性美学问题专题研究。作者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西方美学史》以历史上先后出现的美学大师和美学流派为经,以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问题为纬,详细介绍了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20世纪克罗齐等西方美学流派与美学大家的思想,评判其得失,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是学习西方美学的必读经典之作。
上 卷
序论……………………………………………………….1
一 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由文艺批评,哲学和自
然科学的附庸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1
二 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它的艰
巨性和光明前途……………………………………………..7
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29
第一章 希腊文化的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30
一 希腊文化的概况…………………………………………..30
二 毕达哥拉斯学派…………………………………………..33
三 赫拉克利特………………………………………………35
四 德谟克利特………………………………………………36
五 苏格拉底………………………………………………..37
六 结束语…………………………………………………39
第二章 柏拉图……………………………………………….40
一 文艺对现实世界的关系……………………………………..44
二 文艺的社会功用…………………………………………..53
三 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58
四 结束语………………………………………………….62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68
一 亚里士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68
二 摹仿的艺术对现实的关系……………………………………74
三 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84
四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的阶级性………………………………95
五 结束语………………………………………………….97
第四章 亚力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
朗吉努斯和普洛丁……………………………………..100
一 贺拉斯…………………………………………………104
二 朗吉努斯……………………………………………….112
三 普洛丁…………………………………………………120
第五章 中世纪: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阿奎那
和但丁………………………………………………127
一 奴隶社会的解体与封建制度的奠定…………………………..127
二 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对欧洲的封建统治…………………….128
三 中世纪文化的落后,教会对文艺的仇视……………………….130
四 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的美学思想……………………………132
1.圣奥古斯丁……………………………………………..133
2.圣托马斯·阿奎那………………………………………..136
五 中世纪民间文艺对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的
反抗………………………………………………….139
六 但丁的文艺思想…………………………………………142
1.诗为寓言说…………………………………………….143
2.论俗语………………………………………………..146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代:薄伽丘,达·芬奇和
卡斯特尔维屈罗等……………………………………..152
一 文化历史背景……………………………………………152
二 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领导地位……………………………..156
三 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158
1.古典的批判与继承………………………………………..160
2.文艺对现实的关系………………………………………..162
3.对艺术技巧的追求………………………………………..168
4.文艺的社会功用:文艺的对象是人民大众………………………171
5.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176
6.结束语…………………………………………………180
第二部分 十七八世纪和启蒙运动……………………………….183
第七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笛卡尔和布瓦洛…………………………184
一 经济、政治、文化背景……………………………………..184
二 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和美学……………………………..187
三 布瓦洛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191
四 “古今之争”:新的力量的兴起………………………………204
第八章 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斯,洛克,
夏夫兹博里,哈奇生,休谟和伯克………………………….206
一 培根…………………………………………………..207
二 霍布斯(附:洛克)……………………………………….210
三 夏夫兹博里……………………………………………..217
四 哈奇生…………………………………………………227
五 休谟…………………………………………………..232
1.美的本质……………………………………………….233
2.审美趣味的标准………………………………………….239
3.文艺发展的历史规律………………………………………243
六 伯克………………………………………………….244
1.崇高感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245
2.崇高和美的客观性质………………………………………251
3.诗与画的分别…………………………………………….256
4.审美趣味的性质和标准……………………………………..257
5.对伯克的估价……………………………………………258
七 结束语…………………………………………………259
第九章 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262
一 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262
二 启蒙运动者对文艺的基本态度……………………………….265
三 狄德罗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269
1.戏剧理论……………………………………………….270
2.关于自然,艺术和美的看法………………………………….282
3.结束语………………………………………………….296
第十章 德国启蒙运动:高特雪特,鲍姆嘉通,
文克尔曼和莱辛……………………………………….298
一 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298
二 几个先驱人物……………………………………………301
1.高特雪特……………………………………………….301
2.鲍姆嘉通……………………………………………….305
3.文克尔曼……………………………………………….314
4.莱辛……………………………………………………320
第十一章 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336
一 十八世纪意大利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336
二 维柯的生平和思想体系…………………………………….338
三 维柯的基本美学观点……………………………………….344
1.形象思维的原始性与普遍性…………………………………347
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349
3.形象思维如何进行:以己度物的隐喻………………………….352
4.形象思维怎样形成类概念或典型人物………………………….355
四 对维柯的评价……………………………………………358
下 卷
第三部分 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363
甲 德国古典美学
第十二章 康德………………………………………………365
一 康德的哲学思想体系……………………………………….365
二 《判断力批判》……………………………………………369
1.美的分析………………………………………………..372
2.崇高的分析………………………………………………388
3.天才和艺术………………………………………………397
4.美的理想和审美的意象:典型问题…………………………….409
三 结束语………………………………………………….421
第十三章 歌德………………………………………………427
一 歌德的时代和他早年的文化教养………………………………428
1.浪漫的与古典的…………………………………………..430
2.由特征到美,“显出特征的整体”…………………………….432
3.艺术与自然………………………………………………441
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历史发展观点…………………………..450
二 结束语………………………………………………….453
第十四章 席勒………………………………………………455
一 《论美书简》和《审美教育书简》…………………………….458
二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477
三 结束语………………………………………………….487
第十五章 黑格尔…………………………………………….490
一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
它与过去哲学传统的关系以及它的内在矛盾………………………..490
二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497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97
2.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503
3.艺术美与自然美…………………………………………..506
4.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513
5.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情致说…………………………..518
6.冲突论和悲剧论…………………………………………..524
7.理想的人物性格…………………………………………..529
三 结束语………………………………………………….531
乙 其他流派
第十六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
美学(上)………………………………………..535
一 文化历史背景…………………………………………….535
二 别林斯基………………………………………………..542
1.他的思想转变问题…………………………………………542
2.艺术的本质和目的…………………………………………546
3.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现实诗与理想诗,“情致”说…………………552
4.典型说…………………………………………………567
5.内容和形式:美…………………………………………..575
第十七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
美学(下)……………….586
车尔尼雪夫斯基……………………………………………..586
1.车尔尼雪夫斯基与别林斯基的关系,他的哲学基础………………..586
2.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格尔派美学观点的批判………………………593
3.车尔尼雪夫斯基所建立的美学观点…………………………….602
4.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上的功绩和缺点…………………………612
第十八章 “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
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和巴希……………………………….625
一 移情说的先驱:费肖尔父子………………………………….625
二 立普斯………………………………………………….633
三 谷鲁斯………………………………………………….643
四 浮龙·李………………………………………………..650
五 巴希……………………………………………………653
六 结束语………………………………………………….656
第十九章 克罗齐…………………………………………….660
一 克罗齐的哲学体系…………………………………………661
二 克罗齐的基本美学观点…………………………………….666
三 结束语…………………………………………………682
丙 结束语
第二十章 关于四个关键性问题的历史小结…………………………685
一 美的本质问题…………………………………………….686
1.古典主义:美在物体形式……………………………………687
2.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美即完善…………………………..691
3.英国经验主义:美感即快感,美即愉快………………………….694
4.德国古典美学: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697
5.俄国现实主义:美是生活…………………………………….703
二 形象思维:从认识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706
1.从认识角度来看形象思维……………………………………709
2.从西方美学史来看形象思维………………………………….710
3.马克思肯定了形象思维……………………………………..715
4.从实践角度来看形象思维……………………………………717
5.近代心理学的一些旁证……………………………………..720
6.“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723
三 典型人物性格…………………………………………….725
1.从古代到黑格尔的演变……………………………………..725
2.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学习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典型的五封信的笔记………………………….738
四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752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作为文艺流派运动…………………………753
2.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770
附录:简要书目……………………………………………..778
1.西方美学史………………………………………………778
2.西方美学论著选集………………………………………..781
3.重要美学名著……………………………………………782
序 论
一 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由文艺批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附庸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解放后,五十年代在党领导之下持续数年之久的全国范围的美学批判讨论,引起了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和一般读者对美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的要求。参加这场批判讨论对我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我从此开始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来对自己过去所接受的西方资产阶级美学思想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批判。一九六一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为了适应当时的需要,曾特设美学专业来训练预备开美学课的教师,我参加了该专业的教学工作,开始编写西方美学史讲义。一九六二年,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门举行文科教材会议,决定把西方美学史列入教材编写规划,编者接受了这项任务,根据已编的讲义、学习笔记和资料译稿,编出了这部两卷本的《西方美学史》,一九六三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次年重印过一次。
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林彪和“四人帮”一开始就违反毛主席的教导,窃取“文化大革命”的口号另搞一套篡党夺权的阴谋诡计,先对老知识分子后对老干部施行法西斯统治和迫害。我也被戴上“反动权威”的帽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迫放弃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美学专业也和许多其他专业一样,被迫解散了。我直到获得“解放”后才重理旧业,在最近几年中继续把黑格尔《美学》第二、第三两卷译完,还选译了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校改了已遗失而重新发现的莱辛的《拉奥孔》旧译稿,都已交出版机关陆续付印。现在抽空来校改这部《西方美学史》第一版,把《序论》和《结束语》两章改写过。
多谢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为知识分子解脱了“两个估计”和“黑线专政”的精神枷锁。和一般的知识分子一样,我对这“第二次解放”无限欢欣鼓舞,誓趁八十开外的余年,努力在自己毕生从事的美学领域里多出点添砖加瓦的微薄力量,来报答毛主席对我们旧知识分子的殷切关怀和谆谆教导,和响应党中央抓纲治国、大干快上的号召。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现在约略交代一下编写《西方美学史》的一些意图和工作过程。这部小书原是作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而编写的。教材要兼顾到教师和学生。因此用了较多的篇幅,以便多援引一些重要的原始资料。编者在工作过程中,在搜集和翻译原始资料方面所花的功夫比起编写本身至少要多两三倍。用意是要史有实据,不要凭空杜撰或摭拾道听途说。按原计划还要编一本资料汇编。从古代到中世纪部分原已选译,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资料也零星地选译了一些。不幸由于“四人帮”的捣乱,资料译稿大部分都已散失。如果时间允许,今后还想把这项工作做下去。
严格地说,本编只是一部略见美学思想发展的论文集或读书笔记,不配叫作《西方美学史》。任何一部比较完备的思想史都只有在一些分期专题论文的基础上才写得出来,而且这也不是由某个人或几个人单干所能完成的。为着适应目前的紧迫需要,编者只能介绍一些主要流派中主要代表的主要论点,不能把面铺得太宽,把许多问题都蜻蜓点水式地点一下就过去了。一部教材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独立研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造就真正的人才,培养成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因此,编者力图把重点摆在文艺理论中几个关键性问题上,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在最后一章中就这些问题做一些小结。编者限于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自己也不满意于这种初步尝试,不过认为工作程序是应该如此进行的。
编者对主要流派中主要代表的选择只有一条标准:代表性较大,影响较深远,公认为经典性权威,可说明历史发展线索, 有积极意义,足资借鉴的才入选。反面人物也不一概排斥,古代的柏拉图,中世纪的普洛丁和圣托马斯·阿奎那和近代的克罗齐都是唯心主义的有反动倾向的人物,但是在美学思想发展中都起了巨大作用,你还不能把他们一笔勾销。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正确的思想总是在和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形成的。不懂得反面,也就难懂正面。
本编第一版原有《编写凡例》和《序论》,现在改写合在一起。《序论》的重点只有两个,一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科学的经过;一是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指导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史的艰巨性和光明前途。下面先谈谈美学研究的对象,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它怎样变成一门社会科学。
照字面看,美学当然就是研究美。但是过去学者对此久有争论。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在一七五○年才把它看作一门独立的科学,给它命名为“埃斯特惕克”(Aesthetik)。这个来源于希腊文的名词有感觉或感性认识的意义,他把美学看作与逻辑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名理思维,而美学研究的是具体的感性思维或形象思维。黑格尔曾指出“埃斯特惕克”这个名称不恰当,用“卡力斯惕克”(Kallistik)才符合“美学”的意义。不过黑格尔认为“卡力斯惕克”也还不妥,“因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所以“正当的名称是艺术哲学”,黑格尔自己的讲义毕竟也命名为《美学》,理由是这个名称“已为一般语言所采用”。鲍姆嘉通的《美学》发表在一七五○年,足见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还是比较近的事。这并不等于说,前此就没有美学思想。人类自从有了历史,就有了文艺;有了文艺,也就有了文艺思想或美学理论。就西方来说, 在古希腊雕刻、史诗和悲剧鼎盛时代,柏拉图就已经在《理想国》里着重地讨论了文艺及其政治影响。他还写了一篇专门论美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接着他的门徒亚里士多德就写了《诗学》和《修辞学》。从此这两位大哲学家就为后来西方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从历史发展看,西方美学思想一直在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作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正是由于美学也要符合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回到实践这条规律,它就必然要侧重社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文艺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美学必然主要地成为文艺理论或“艺术哲学”。艺术美是美的最高度集中的表现,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文艺也应该是美学的主要对象。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体解剖有助于对猴体解剖的理解,研究了最高级的发达完备的形式,就不难理解较低级的发达较不完备的形式。这个观点并不排除对自然美和现实美的研究。过去一些重要的美学家大都涉及自然美,但是也大都从文艺角度去对待自然美,并不把这两种美当作两个不可统一的对立面。美学理论既然是文艺实践的总结和指导,对于某一时代文艺的理解就必有助于对该时代美学思想的理解,反过来说也是如此。例如不理解法国新古典主义文艺作品,就很难理解布瓦洛的《论诗艺》;反之,研究了布瓦洛的《论诗艺》,也就有助于理解法国新古典主义文艺作品。因此,决不能把美学思想和文艺创作实践割裂开来,而悬空地孤立地研究抽象的理论,那就成为“空头美学家”了。
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它历来是和文艺批评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成为文艺批评的附庸。西方有些著名的美学家首先是文艺批评家,如贺拉斯、布瓦洛、狄德罗、莱辛、丹纳和别林斯基都是些著例。随着人类文化的进展,文艺日益成为自觉的活动,最好的文艺批评家往往是文艺创作者本人。诗和戏剧方面的歌德,绘画方面的达·芬奇和杜勒,雕刻方面的罗丹,小说方面的巴尔扎克和福楼拜等大师,在他们的谈话录、回忆录、书信集或专题论文里都留下了珍贵的文艺批评,其所以珍贵,是因为他们是从亲身实践经验出发的。
其次,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它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托马斯·阿奎那一直到康德和黑格尔,西方著名的美学家都是些哲学家。美学在西方大学里过去大半都设在哲学系,甚至有时就附属在哲学这门课里,因为它是作为一种认识论看待的。美学的命名人鲍姆嘉通就把美学和逻辑学对立起来,前者研究感性认识而后者则研究理性认识。美学既然离不开哲学,要研究西方美学史,就必须研究西方哲学史(有些哲学史也附带地讲些美学史)。例如不理解十七世纪以后欧洲大陆笛卡尔派理性主义与英国培根、洛克等人的经验主义之间的基本分歧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对这种分歧所做的调和妥协,就不可能理解近代西方美学史的发展线索。反之,不理解一个哲学家的美学思想,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他的哲学体系。例如不理解康德的美学专著《判断力批判》上卷,就很难理解他的三大批判是怎样构成一个完整体系的。再如掌握了黑格尔的《美学》, 对他的《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等著作也就可以理解得更具体些。
第三,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它也闯进了文艺领域。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启蒙运动时代百科全书派和浪漫运动时期的歌德,都不仅是文艺创作者而且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理所当然的是美学从此不仅附属于哲学和文艺批评,而且日渐成为一种自然科学的附庸了。首先是从英国经验主义盛行以后,心理学日渐成为美学的主要支柱。休谟和伯克都主要是从心理学观点去研究美学问题的。德国哲学家、“美学始祖”鲍姆嘉通本人以及以研究形象思维著名的维柯, 多少都是继承英国经验主义的衣钵;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的风靡一时的费肖尔和立普斯的“移情说”,于认识之外研究情感在欣赏艺术和自然中所发生的作用。到了上世纪末,佛洛伊特、融恩和爱德勒等人还运用变态心理学来分析文艺活动。本世纪初,英美各大学把心理学的实验和测验也应用到美学研究里去。
此外,生物学和人类学对美学也发生了一些影响。法国实证主义派美学家丹纳把文艺比作一种生物,说文艺作品是种族(Race)、社会氛围(Milieu)和时机(Moment)三种因素必然的产物。这种学说一方面是近代法国现实主义文艺以及继起的自然主义文艺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是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类学原则”(Anthropological priciple,过去误译为“人本主义原则”)的萌芽。人类学是把人当作动物的一个种属来研究的。
第四,西方从十九世纪下半期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以来,一般思想界日益进入危机。文艺和文艺理论方面也日趋腐朽颓废,“主义”五花八门,故作玄虚,支离破碎,大半仍是过去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货色改换新装。它们在敲帝国主义文化的丧钟。我们在这种教材里无须为它们浪费笔墨。
也就在这个帝国主义文化衰亡时期,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和生产方式的改变,马克思主义出现了,而且传播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日益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文艺和文艺理论已被科学地证明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就是说,美学已由文艺批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附庸一跃而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了。它的任务已不仅在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而更重要的是在改造人和改造世界,从此它的重要性空前提高了。
第一章 希腊文化的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一 希腊文化的概况
希腊美学思想,就有历史记载可凭的来说,发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极盛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它是和希腊社会经济基础和一般文化情况密切联系着的。
西方古代文化发源于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地中海东部爱琴海一带的岛屿以及希腊半岛(巴尔干半岛)。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公元前三千纪到二千纪,发生过民族大迁徙,在希腊南部发展出古典文化的民族大半是由爱琴海各岛屿以及由半岛北部移来的。他们带来了他们原有的奴隶制度,在侵略战争和殖民扩张之中又不断地把战俘变成奴隶,替他们畜牧耕作和进行其他方式生产。姑举文化中心的雅典为例来说,在公元前五世纪,它的全部人口约四十万,其中奴隶就占二十五万左右,剩下的十五万人之中有一部分是自由民,奴隶主只占少数。
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对自由民的强取豪夺,财产日渐分化,农业的发展日渐趋向土地集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土地贵族阶级。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左右, 即我们要研究的美学起源的时代,希腊经济基础开始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于战争的频繁(其中最长久的是波斯战争,这是由于雅典势力扩张到小亚细亚,和波斯发生利益冲突所引起的),交通的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像雅典那样拥有海港的城邦里,农业经济日渐转到工商业经济。这就带来阶级力量对比的改变: 原来经营农业的贵族奴隶主就日趋没落,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就日渐上升。这新兴阶级代表当时进步的力量,与地主贵族阶级争夺政权,这就形成两大政党——民主党与贵族党。所谓“民主” 也只是“有限的民主”,即奴隶主内部的民主。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这两党力量的对比在希腊各城邦之中并不平衡。就两个最强盛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来说,斯巴达还主要靠农业,所以贵族党占优势;雅典主要靠利润较大的工商业,所以民主党占优势。希腊各城邦(一般很小,只有几万人口)大半环绕着斯巴达和雅典,形成贵族党和民主党两个对立的阵营,斗争往往很尖锐,酿成绵延不断的内部战争。希腊文艺家和思想家在政治上也有这两种不同的倾向,在我们所要研究的美学思想家之中,大半属于贵族党,只有德谟克利特可能是例外。
流传下来的古希腊文化主要是奴隶主的文化。他们靠奴隶劳动,所以有从事文化活动的“自由”。希腊文化起源是很早的。希腊民族在原始公社和氏族社会阶段,就已经有一套丰富而完整的神话。这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这套希腊神话有很大一部分保存在荷马史诗里。荷马史诗从公元前九世纪便已在人民中间口头流传,到公元前六世纪才写成定本。荷马史诗在古代是一般人民的主要教科书,流传广,所以影响深。其次,希腊神话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里。希腊戏剧, 特别是悲剧,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达到了顶峰,代表作家为埃斯库洛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三大悲剧家)和亚理斯多芬(喜剧家)。演戏是雅典每年祭神节和文娱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看戏就是受教育,它是雅典公民的一种宗教的和政治的任务。所以文艺在希腊人生活里远比在后来二千多年中都较重要。此外, 在公元五世纪前后,希腊的音乐,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也都很繁荣,特别是雕刻,它发展到欧洲后来一直没有赶上的高峰。因此,希腊美学理论是有丰富的文艺实践做基础的。
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在雅典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即所谓伯里克里斯时代。但是也就在这个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到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三大悲剧家中最后的欧里庇德斯就常向哲学家请教,在作品中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尖锐的批判,喜剧家亚理斯多芬的作品里也时常流露自由批判的精神,从此哲学就日渐占上风,一系列的卓越的哲学家,例如毕达哥拉斯,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陆续出现了。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便日渐繁荣,这就带动了哲学的研究。其次是工商业的发展所造成的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民主力量的上升)。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向地主贵族阶级争夺政权。这种“民主运动”促成了批评辩论的风气。掌握知识和辩论的本领成为争夺政权者的必备条件,于是就有诡辩学派应运而起。诡辩学派在当时多半站在民主党方面,代表学术上进步力量,批判和辩论的风气是由他们煽起的。希腊思想的对象由自然现象转变到社会问题,主要也应归功于他们。第三,由于希腊在贸易和战争中和斐尼基,波斯和埃及各民族发生日益频繁的接触,外来的文化思想对希腊也起了激发哲学思考的作用。
哲学家们既然要注意到社会问题,就势必注意到文艺问题; 文艺发展本身也要求理论性的概括,就势必注意到美学问题。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极盛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现在分述如下。
二 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盛行于公元前六世纪。他们都是些数学家, 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当时希腊哲学的主要对象还是自然现象, 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稍后的赫拉克利特都主要是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的。在自然科学中当时哲学家们有一个普遍的企图,就是在自然界杂多现象之中,找出统摄一切的原则或原素。毕达哥拉斯学派大半都是数学家,便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这样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加以绝对化,仿佛把它看成一种先于一切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萌芽。这个基本观点也影响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美的看法。
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他们首先从数学和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发现声音的质的差别(如长短,高低,轻重等) 都是由发音体方面数量的差别所决定的。例如发音体(如琴弦) 长,声音就长,震动速度快,声音就高,震动速度慢,声音就低。因此,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的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各种不同的音调,按照一定数量上的比例所组成的。这派学者是用数的比例来表示不同音程的创始人,例如第八音程是1:2,第四音程是3:4,第五音程是2:3。
从音乐里数量关系的研究中,毕达哥拉斯学派找到了一个辩证的原则,这个原则由这派门徒波里克勒特在他的《论法规》里这样加以转述:
毕达哥拉斯学派说(柏拉图往往采用这派的话),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的萌芽,也是文艺思想中“寓整齐于变化”原则的最早的萌芽。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音乐中和谐的道理推广到建筑,雕刻等其他艺术,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才会产生美的效果,得出了一些经验性的规范。波里克勒特在前已提到的《论法规》里就记载了一些这样的规范。例如在欧洲有长久影响的“黄金分割”(最美的线形为长与宽成一定比例的长方形)就是这派发现的。他们也有时认为圆球形最美。这种偏重形式的探讨是后来美学里形式主义的萌芽。
这派学者还把数与和谐的原则应用于天文学的研究,因而形成所谓“诸天音乐”或“宇宙和谐”的概念,认为天上诸星体在遵照一定轨道运动之中,也产生一种和谐的音乐。苏联美学史家阿斯木斯在《古代思想家论艺术》的序论里评论这种概念说,“音乐和谐的概念原只是对一种艺术领域研究的结果,毕达哥拉斯学派把它推广到全体宇宙中去……因此,连天文学即宇宙学在这派看来,也具有美学的性质”。他们把天体看成圆球形,认为这也是最美的形体。这里可注意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整个自然界看作美学的对象,并不限于艺术。
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提出两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看法,一个是“小宇宙”(人)类似“大宇宙”的看法(近似中国道家“小周天”的看法)。他们认为人体就像天体,都由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着。人有内在的和谐,碰到外在的和谐, “同声相应”,所以欣然契合。因此,人才能爱美和欣赏艺术。另一个看法是人体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的和谐的影响。他们把这个概念应用到医学上去,得出类似中国医学里阴阳五行说的结论。不但在身体方面,就是在心理方面,内在和谐也可以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他们把音乐风格大体分为刚柔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在听众中引起相应的心情而引起性格的变化,例如听者性格偏柔,刚的乐调可以使他的心情由柔变刚。艺术可以改变人的性情和性格,所以产生教育的作用。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和形式主义的美学思想对柏拉图,普洛丁的新柏拉图主义以及文艺复兴时代专心钻研形式技巧的艺术家们,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
三 赫拉克利特
西方早期哲学中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观点的最大的代表是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前470 左右)。他的重要著作《论自然》现在仅存一些残篇断简,其中直接涉及美学的不多。他受过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但是放弃了这派的唯心的和神秘的色彩,明确地走唯物主义的方向。他在自然的杂多现象里寻求统一原则时,认为希腊人所说的地水风火四大原素之中,火是最基本的。自然事物都是处在由地到水到风到火(上升)和由火到风到水到地(下降)的不断转变的过程。这样他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质基础和转变发展的辩证过程。
在辩证观点方面,赫拉克利特也认为“自然趋向差异对立。协调是从差异对立而不是从类似的东西产生的”,“结合体是由完整的与不完整的,相同的和相异的,协调的与不协调的因素所形成的”。这个看法虽近似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但却比它迈进了一大步。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他说得很明确:“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一切都起于斗争。”侧重和谐就是侧重平衡和静止,侧重斗争就是侧重变动和发展,所以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量关系加以绝对化和固定化,而赫拉克利特则强调世界的不断的变动和更新。他认为一切都在变动中,像流水一样,前水已不是后水,没有人能在同一河流里插足两次。这虽是一个一般哲学的观点,对于美学却有重大意义,相信赫拉克利特的看法,美就不能是绝对永恒的东西。赫拉克利特说过,“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这就是美的标准相对性的一句最简短最形象化的说明。
四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 左右)是古代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原子论的创始人。据古代传记,他写过《节奏与和谐》, 《论音乐》,《论诗的美》,《论绘画》等一系列的有关美学的著作,可惜已全部失传。就他的一些断简残篇看,很大部分是谈灵感问题的。他认为“荷马由于生来就得到神的才能,所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伟大的诗篇”;“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大诗人”。这是古代希腊流行的看法, 所以在神话中每门艺术都有护神。不过灵感说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观点不符合,疑流传的资料不很可靠。
古代乐论家斐罗迭姆在《论音乐》里引过德谟克利特的一段话,说他认为“音乐是最年轻的艺术”,因为“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于正在发展的奢侈”(有译为“余力”的)。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他开始从社会发展看艺术的起源;其次,他这个看法多少含有近代席勒和斯宾塞的“余力说”的萌芽, 依这种余力说,人在满足直接生活需要而有余力时,才进行自由的艺术活动,创造出多少是超功利的美的作品。
但是德谟克利特的较重要的贡献在于他的原子论和认识论。根据他的原子论,物体的表面分泌出微细的液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才使人得到物体的“意象”。这就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还是朦胧的,要达到正确的认识,却必须经过理智。在这里,他肯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也指出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正确关系。这就替美学打下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五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在西方哲学中起过深刻的影响,却没有留下一部著作。关于他的美学观点,主要的文献是他的门徒克塞纳芬的《回忆录》。他标志着希腊美学思想的一个很大的转变。前此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等人都主要地从自然科学的观点去看美学问题,要替美找自然科学的解释;到了苏格拉底才主要地从社会科学的观点去看美学问题,要替美找社会科学的解释。从《回忆录》卷三第八章的资料看,他把美和效用联系起来看,美必定是有用的,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从效用出发,苏格拉底见出美的相对性。所谓“相对”就是依存于效用,是有所对待的,例如“盾从防御看是美的,矛则从射击的敏捷和力量看是美的”。从此可见,同一件东西,对这个效用(例如防御)来说是美的,对另一个效用(例如进攻)来说就不是美的。所以一件东西是美是丑,要看它的效用;效用好坏,又要看用者的立场。因此,美不能说是完全在事物本身,与人无关。阿斯木斯评论到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时,说过一段很精辟的话:
美不是事物的一种绝对属性,不是只属于事物,既不依存于它的用途,也不依存于它对其他事物关系的那种属性。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在显得有价值时它所处的关系,不能离开事物对实现人愿望它要达到的目的的适宜性。就这个意义说,“美”和“善”两个概念是统一的;也就是从这个意义出发,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阐明了美的相对性。
——《古代思想家论艺术》的序论
此外,苏格拉底对于艺术创造的看法也很值得注意。他早年继他的父亲操石匠的职业,以石匠的身份学过雕刻,所以对艺术创造活动有亲切的体会。他接受了当时普遍流行的“艺术摹仿自然”的信条,但是他反对把“摹仿”理解为“抄袭”。从《回忆录》卷三第十章所记载的他和当时艺术家的两次谈话看,他主张画家画像,雕刻家雕像,都不应只描绘外貌细节,而应“现出生命”,“表现出心灵状态”,使人看到就觉得“像是活的”;他还说艺术不应奴隶似地临摹自然,而应在自然形体中选择出一些要素,去构成一个极美的整体。因此,他认为艺术家刻画出来的人物可以比原来的真人物更美。
六 结束语
在早期希腊,美学是自然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思想家们首先关心的是美的客观现实基础。毕达哥拉斯学派把美看成在数量比例上所见出的和谐,而和谐则起于对立的统一。从数量比例观点出发,他们找出了一些美的形式因素,如完整(圆球形最美),比例对称(“黄金分割”最美),节奏等等。数的概念经过绝对化,美仿佛就只在形式。赫拉克利特对于辩证观点深入了一步,侧重对立的斗争,因而见出美的发展过程与美的相对性。德谟克利特提出一种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的认识论。
苏格拉底是早期希腊美学思想转变的关键。他把注意的中心由自然界转到社会,美学也转变成为社会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从社会观点指出美的评价标准在于对于人的效用;根据效用标准,他见出美的相对性。从此美与善就密切联系在一起,而美学与伦理学和政治学也就密切联系在一起了。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也从此突出地提到日程上来了。他对于希腊的“艺术摹仿自然” 的看法也比过去有深一层的理解,见到了艺术的理想化。
总之,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前已有相当好的基础。美学的主要问题大体明确了:那就是文艺的现实基础和文艺的社会功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要解决的也正是这两个主要问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