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99653丛书名: 无
这不只是一场独立战争,更是一场激进主义的革命。
作者考察了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历史,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的独立不仅意味着十三块殖民地与大不列颠帝国的决裂,还是新大陆对旧欧洲生活方式的抛弃。
美国革命重新定义了“公众”和“政府”,重新实践了“共和”,还把“民主”从两千年来的恶名中拯救出来;是美国的建国者而不是欧洲的革命者真正实现了“启蒙”。革命者发明了一种新型的领取工资的官员体制,还为平民出身的“群氓”建立了一个以“平等”为原则的晋升体系,从而创造出那个时代欧洲还不存在的“中产阶层”。当1824年“弗吉尼亚王朝”谢幕、农民之子安德鲁·杰克逊加入总统竞选的混战时,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洋溢着共和精神、平等理念和重商特征的新国家,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明。
———-
“见识美国”丛书,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陆续推出——
《危机将至:内战前的美国,1848—1861》 [美]戴维·M.波特
《平等之路:美国走向种族平等的曲折历程》 [美]迈克尔·J.克拉曼
《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 [美]戈登·S.伍德
《塑造美国的法律:15个国会法案及其影响》 [美]丹尼斯·W.约翰逊
《亚裔美国的创生》 [美]李漪莲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君主制
第1章 等级制度
第2章 贵族与平民
第3章 父权制依附关系
第4章 恩庇制
第5章 政治权威
第二部分 共和制
第6章 君主制的共和化
第7章 被斩头去尾的社会
第8章 社会纽带的松弛
第9章 开明的父权主义
第10章 革命
第11章 启蒙
第12章 仁爱
第三部分 民主制
第13章 平等
第14章 利益
第15章 对贵族的抨击
第16章 民主任职
第17章 自成一体的世界
第18章 商业的欢呼
第19章 中产阶层体系
注释
索引
过去20年中关于美国革命非常重要的研究……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保琳·迈尔(Pauline Maier),《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杰作……这本书能改变人们对美国革命及其在国家意识中所处地位的历史认识。
——埃德蒙·S.摩根(Edmund S. Morgan),《纽约书评》
一份激动人心的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析。该书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引发人们的热议。
——理查德·L.布什曼(Richard L. Bushman),哥伦比亚大学
伍德在这部富有洞见、精彩纷呈的杰作中展示了美国革命特色在文化和政治上的转变。
——帕特里夏·U.博诺米(Patricia U. Bonomi),纽约大学
有些人认为美国革命既保守又落后,戈登·伍德用这本书将美国革命从那些观念中拯救了出来……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伍德对驱动着大众民主的激进能量给了适时的提醒。
——T. H.布林(T. H. Breen),西北大学
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伍德清晰的叙述、深邃的洞察力,以及他对文献资料的选取使得阅读这本书成了一种享受。
——理查德·D. 布朗(Richard D. Brown),康涅狄格大学
惊人的新颖……一份对美国历史上很重要的、迄今仍难以驾驭的变革的**评述。
——小理查德·比尔(Richard Buel, Jr.),卫斯理大学
堪称很有创造力和天分的历史学杰出作品。
——罗纳德·霍夫曼(Ronald Hoffman),马里兰大学
这位才华横溢的历史学家凭借几乎堪与托克维尔媲美的力量和驾驭复杂问题的天赋,生动再现了新美国社会。
——杰克·瑞科夫(Jack Rakove),斯坦福大学
导论
我们美国人往往认为我们的革命并不激进,大多数时候我们甚至觉得它相当保守。它显然不像其他国家的那些革命,生灵涂炭,财物损毁,天翻地覆。美国的革命领袖也不符合我们通常对革命者的印象——怒发冲冠、热情澎湃、无所顾忌,甚至为了某项事业大开杀戒。我们可以把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列宁和毛泽东视作革命者,却无法将这个称呼与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和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画上等号。他们似乎太过沉闷、太庄重、太谨慎、太温文尔雅。我们很难想象出头发上扑着香粉、穿着马裤的革命者。美国的革命者似乎只出入于厅堂或立法院,而非活跃在地下室或街头巷尾。他们发表演说,而不造黑火炸弹;他们写的是洋洋洒洒的小册子,而不是政党宣言。他们不是抽象的理论家,不是社会平等论者。他们不相互厮杀,也不自我毁灭。美国革命中既没有恐怖政权也没有应运而生的独裁者,没有出现克伦威尔(Cromwell),也没有波拿巴(Bonaparte)。美国革命似乎也缺乏诸如社会动荡、阶级矛盾、贫穷、财富极度不均之类的隐藏在其他革命背后的动因。这里见不到农民起义、暴动,见不到焚烧别墅,见不到监狱风云。
诚然,正如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所言,有很多所谓进步主义或新进步主义历史学家“试图用法国大革命之光去诠释美国革命”,希望从中找到与法国大革命以及其他现代革命背后相同的国内暴力、阶级矛盾和社会贫困因素。自20 世纪初以来,这些进步主义历史学家对美国革命做出了各式各样的解释,旨在说明革命——借用卡尔·贝克尔(Carl Becker)的名言——不仅关乎“家规为何”,更关乎“何人治家”。他们力图把革命描述成贫苦群众反抗上层精英的社会斗争。然而事实上,尽管20 世纪涌现了大量研究和论述,这些进步主义和新进步主义历史学家仍未能成功地“将革命的起因和目的堂而皇之地归于经济严重失调或社会反抗,以及贫穷、受压迫的大众的呼声”。因为人们认为本该存在于所有革命背后的社会条件——贫困与经济剥削——并不存在于殖民地时期的美洲。毫无疑问,美洲的白人殖民者不是受压迫的民众,他们没有需要打破的枷锁。事实上,殖民者知道,相比于18 世纪其他国家的人,自己更自由、更平等、更富裕,更少背负沉重的封建包袱和君主束缚。
不过,这种境况并不意味着殖民地社会不易爆发革命。正是由于18 世纪的美国革命几乎不具备通常认知上的现代社会对抗和革命应有的推动力,我们便倾向于认为美国革命没有社会特征,几乎与社会绝缘,既没有社会动因也没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于是,它往往被视作一个坐而论道的事件,一次在宪法层面上保护美洲利益、对抗不列颠王国侵害的行动(“无代表,不纳税”),认为其目的不是为了改变而是为了维护现有的社会结构。在某些历史学家眼里,革命似乎只不过是一场殖民地反抗运动或一场独立战争。甚至即便我们已经意识到革命中存在激进主义的成分,却仍然认为这种激进仅仅局限于政治范畴,而无关社会层面。人们说,我们的革命领袖有着独特的“18 世纪激进主义思想,就像18 世纪英国的激进主义者一样,他们既无须改变社会秩序,也不必面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阶层不公的问题,只要净化腐朽的宪政、抑制明显膨胀的特权势力即可”。如此一来,革命就成了一次异常保守的事件,仅仅涉及政治和宪法权利的层面,与历史上其他革命的社会激进主义相比,几乎根本算不上是革命。
如果我们用社会经历的苦难或蒙受的经济创伤来衡量革命的激进主义,又或者用死亡人数或烧毁的庄园作为标尺,美国革命在此通常意义上倒的确显得保守。但倘若我们用实际发生的社会变化——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的转变——来衡量激进主义,那么美国革命就绝非保守,相反,它的激进程度丝毫不逊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革命。当然,美国革命与其他革命有很大差异,但差异并不在于其激进程度或社会化程度。事实上,美国革命堪称全球伟大的革命之一,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社会的特性,也对随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这场革命与历史上的其他革命同样激进,同样牵动社会,但它的激进和社会化带有非常独特的18 世纪色彩。无疑,在那个前现代社会中,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18 世纪,很多观念和表述都是全然政治化的,因为那个遥远世界里的大多数人还不能在观念上明确区分社会与政府。我们如今认为社会差异和经济贫困是由阶级分歧、经济剥削,或资本主义、种族主义等各种主义造成的,但在18 世纪却往往被归咎于政府的弊病。社会地位、社会差别、职权、商业契约、特权和垄断,甚至林林总总的庞大产业和财富——所有的社会罪恶与剥削——看似与政府相关,最终则指向了君主制。因此,当英属北美激进主义者谈论诸如净化腐败的宪法、铲除媚臣、限制君权,以及——最重要的——拥护共和之类看似全然政治的问题时,实则是传达出了明确的社会信息。在我们眼中,美国的革命者仅仅专注于改造政府,而非他们身处的那个社会。然而,通过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他们不仅将改造政府,也将改变社会,对此,他们了然于心。他们只是不知道,也难以想象出,社会将因此发生多大的变化。早于我们两代人的J. 富兰克林·詹姆森(J. Franklin Jameson)说革命是一场社会运动,后来的历史学家对此多有异议,但他至少说对说革命是一场社会运动,后来的历史学家对此多有异议,但他至少说对了一点:“革命的洪流一旦喷涌而出,就无法再被约束于狭窄的河道之中,它将水漫四野。”
到了19 世纪初革命蓬勃发展之际,美国的社会风貌已然相当激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里既没有一个阶层推翻另一个阶层,也没有穷人打倒富人。7 但社会关系,也就是人们彼此间的纽带已彻底改变了。19 世纪初的几年里,革命缔造出了一个与18 世纪殖民地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社会。
诚然,早期的美国社会和文化错综复杂、形态各异,地域的、宗教的、阶层的、种族的和阶级的差异令历史学家应接不暇,这使得人们难以对美国人进行总体概括。本书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忽视该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过,我们有时需注意细节,有时则要总体把握。如果我们想以自己狭隘、粗浅的认识去感受美国革命这般辉煌的事件,那么定期对关于18 世纪美国的各种专题研究进行综合考量的做法就不仅重要,也相当有必要。
这场革命远不只从法律意义上创建了合众国,更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由于美国的传奇已然成真,由于20 世纪的合众国已经成为强国,人们很难——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再回忆起这个国家诞生之初的那些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1760 年的北美殖民地只不过是大西洋岸边一片由不同殖民点构成的狭窄的聚居地,一个经济落后、孤悬于文明世界边缘的蛮荒所在。居住在这些殖民点的不足200 万的臣民依旧理所当然地认定,社会是,也应该是等级森严、依附有度,认为正是上述纽带维系着大多数人之间的关系。然而仅仅50年之后,这片不起眼的化外之地就成了一个几乎横跨整个大洲的伟大的共和国,近千万具有平等思想的朝气蓬勃的公民不仅引领着历史的洪流,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和社会关系。美国人毅然抛弃了君主制和等级制下的化外属民身份,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最自由、最民主、最有经济头脑、最现代化的群体。
这个巨大的变化没有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铁路建设,没有伴随任何我们通常用于解释“现代化”的巨大推动力。在这一转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革命。正是革命,而非其他任何单一因素,令美国成为全球最自由、最民主、最先进的国家。
当然,彼时西欧的一些国家也经历了类似的社会剧烈变化和“民主革命”。美国革命并非独一无二,只是与众不同。鉴于西方世界在民主化进程中的这一共同经历,有历史学家便认为,这个将美国人从一个世纪带入另一个世纪、从一种社会形态带入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更广泛的社会转型是“必然的”,且“无论有无美国革命都将实现”,因此不应该将这种更广泛的社会革命与美国革命混为一谈。他们认为,即便没有革命,美国也会以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面貌逐步融入现代世界。人们当然也可以用同样的说辞去解释法国大革命同法国在19 世纪成为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关联,事实上,很多当代的修正主义历史学家在书写法国大革命时正是基于此观点。然而,与法国一样,美国的实情并非如此,美国革命同1760 年至19 世纪初的社会转型密不可分。也许,社会转型“无论如何”都会发生,但对此,我们无从知晓。事实是,转型与革命环环相扣、相伴而生。美国革命是18 世纪末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转变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些变化是激进的、深远的。我们如今若仅仅关注革命没能完成的使命,仅仅悲叹它没能一举废除奴隶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女性的命运,则不免忽视了其取得的伟大成就。实际上,革命为19 世纪的废奴运动和妇女权利运动创造了先决条件,并奠定了我们今日的平等主义思想。革命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括女性的地位,也摧毁了在西方世界至少存在了两千年的贵族统治。革命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和举世无双的力度给长期被蔑视的普通人带来了尊严,甚至优势,对他们卑微的劳动给予尊重。革命不仅消灭了君主制,开创了共和制,还重新构建了美国人心目中公权力的含义,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大众政治和民主政体。革命不仅通过改变艺术、建筑学和肖像学而改变了美国人的文化,甚至也改变了美国人对历史、知识和真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它使得为普通人谋福祉,让他们追求幸福成为社会和政府的目标。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治和法律环境,也释放出了人们未曾意识到的大众创业经商的强大能量,重塑了整个国家的经济面貌。简而言之,革命是美国历史上最激进、影响最深远的事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