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05874
本书成人版《1491》荣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凯克奖,被誉为:美洲文明的入门书籍里不要错过的一部。《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波士顿环球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世界史》作者麦克尼尔推荐。
本书荣获“家长之选”、《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图书,纽约图书馆“推荐阅读并分享的一百本好书”之一、青少年图书馆指南选书。
1、 打破历史定势,重新定义美洲历史
哥伦布来到美洲之前,美洲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而欧洲人挖掘出的文明,又大多有着非常强的神秘色彩,玛雅历法、人祭……《被误解的美洲》利用新的考古成果和丰富的图片、艺术画,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此前罕有人知晓的美洲,但这个美洲,依然有趣,依然引人注目。
2、大量图片,大饱“眼福”
本书有几十张美洲相关的图片,从考古学照片到艺术家对美洲原住民的想象,还有欧洲登陆时期罕见的记录性油画,并附遗迹的照片,从各个类目和角度,在视觉上塑造了美洲。另外还有一组手绘地图,也能方便读者对各地有概念。
3、作者专业,成人版《1491》引起轰动
本书基于作者此前创作的畅销书《1491》,《1491》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凯克奖,被誉为美洲文明的入门书籍里难以错过的一部。《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波士顿环球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世界史》作者麦克尼尔推荐。作为它面向青少年的版本,《被误解的美洲》既有科学研究作为基础,又不失清晰明白的讲述,充分考虑了儿童、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了深入浅出。
探秘哥伦布之前的“新大陆”美洲,颠覆你想象!
《被误解的美洲》(《1491》插图版)是关于美洲文明的入门书籍里不要错过的一部。1492年,哥伦布来到了被后人称为“新大陆”的美洲,文明自此交汇。而《被误解的美洲》,将带领你“重访”哥伦布来之前,被人们视为不毛之地的这片大陆。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就是美洲文明的全部?亚马孙热带雨林真的是一片未经人手的原始森林?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美洲原住民的文明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这些迷人的问题都能在本书中得到非常有力的解答。随着旅程的深入,你还将探索为什么规模不大的欧洲殖民者军队能够征服疆域辽阔的美洲帝国,他们的秘密“武器”究竟是什么。一幅此前不为人知的美洲图景,正在缓缓展开……
引言 III
第一部分 “新大陆”有多古老?
第一章 沙漠中的城市 003
第二章 基因工程 011
第三章 从奥尔梅克到玛雅 021
第四章 在四分之国 031
第二部分 欧洲为什么会成功?
第五章 伟大的会面 043
第六章 很久很久以前 053
第七章 灭绝 063
第八章 没有疾病的天堂? 069
第三部分 以前美洲真的是片荒原吗?
第九章 亚马孙河流域 079
第十章 火焰之地 087
第十一章 人造的荒原 097
词汇表 106
补充读物 网址 108
照片和插图来源 109
引言
1620 年11 月,102 个英国人乘坐“五月花号”轮船驶向马萨诸塞海岸,我的祖先约翰·比林顿(John Billington)也作为这些清教徒中的一员来到了美洲。关于这些清教徒的故事,我听我的祖父母和老师讲过很多遍,但后来我才意识到,他们在离冬天只剩六个星期的时候才到达新英格兰,过着没有食物、没有住所的生活。尽管极度缺乏准备,还是有一半的人成功地在冰天雪地中活了下来。(比林顿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这真是我的一大幸事。)我对此感到很惊讶,那些清教徒是怎么活下来的?
学校的历史书告诉了我答案, 书上写到“ 一个友善的印第安人斯匡托(Squanto)帮助了那些殖民者”,“他教那些清教徒如何种植玉米、怎样在荒野的边缘生存”。数年之后,我发现那个印第安人的真实姓名是提斯匡特姆(Tisquantum),我还了解到他帮助清教徒的真实故事比历史书上的版本更为复杂和有趣。
清教徒惊讶地发现提斯匡特姆早就会说英语。这是因为六年前,他被一些航行至此的欧洲水手绑架并被卖到西班牙当奴隶。(当时,奴隶制在欧洲部分地区很普遍。)
一群反对奴隶制的教士救出了提斯匡特姆。他设法逃到了英格兰。那里的一个英国商人收留了他,不过那个英国商人可能是把他当成会喘气的博物馆展品了。在商人家里,提斯匡特姆学会了英语,靠着口才登上了一艘开往美洲的船。
提斯匡特姆是万帕诺亚格部落联盟(Wampanoag alliance)的一员,它由一群美洲原住民村落组成,位于现在的马萨诸塞州和罗得岛州。按照我历史课本里说的,万帕诺亚格部落联盟的首领派提斯匡特姆和清教徒们一起生活、给他们提供帮助。然而,现在历史学家发现,提斯匡特姆答应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他想让清教徒支持他。
如果清教徒可以去攻击他的敌人,他便成了万帕诺亚格部落联盟里最有实力的人。最终,提斯匡特姆的计划失败了,但是他险些挑起了一场内战。
清教徒花了很长时间才识破提斯匡特姆的阴谋。受自身偏见和信仰的误导,清教徒难以理解印第安人。(同样,印第安人也难以理解清教徒。)最终,这两群迥然不同的人—清教徒和万帕诺亚格部落联盟—展开了一场血腥而野蛮的战争。清教徒赢得了这场战争。尽管如此,他们一直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赢。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我的祖先比林顿登陆的数百年之后—历史学家才完全理解为什么一小群缺乏准备的欧洲殖民者能够打败人数众多的印第安人部落。
为什么欧洲人赢了?清教徒没有多少武器,也不知道如何在这片新土地上生存。
为什么他们没有被消灭掉?是因为美洲原住民的数量太少,无法抵抗大量涌来的欧洲移民?因为印第安人社会的技术太落后?还是另有原因呢?
这是我开始写成人版《1491》时想要弄明白的一大问题。令我吃惊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一些发生在数千年前的事件。这也是本书第二部分的主题。
本书第一部分讲的是一个更加基础的问题。当欧洲人第一次来到美洲时,他们经常说这个大陆“人烟稀少”。就好像印第安人在这儿生活了数千年,却没有建造任何东西。我在想,这怎么可能是真的呢?在世界其他地方,人们建造了农场、得出了惊人的科学发现、建设了大城市。大学毕业后,我在意大利生活了两年。当我驾车在乡下四处游览时,我发现这儿满是过去的印记—罗马时代的废墟、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伊特鲁里亚人修建的墙壁。难道在美洲就没有像这样伟大的早期文明吗?难道欧洲人口中的新大陆真的这么新吗?
这个问题指向了第三个问题。当今,美国的环境法律旨在让这个国家的河流、土地、森林恢复到仅有印第安人生活在美洲时的样子。我的历史课本告诉我,在我的祖先比林顿到来之前,世界的这一半(也就是美洲)基本上都是荒原:成片的空旷土地、原生态的大自然景象。我又在怀疑了,这可能是真的吗?印第安人在这生活了那么久,真的只留下了一片未经改造的土地吗?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将探讨这些问题。
在20 世纪70 年代,当我还在上学的时候,我的历史书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告诉了我。然而现在,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我学到的几乎所有关于美洲早期历史的东西都是错的,尤其是关于美洲原住民的部分。现在正在形成的是一幅全新的图画:它展现了1492 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到达之前美洲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也展现了欧洲人的到达是如何影响美洲的。
美洲原住民创造的社会比我们过去所认为的更古老、更宏大、更发达,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印记或许会震撼到你。正如我所发现的—也正如你们在接下来的篇章中将会看到的—许多新发现和新观点正在给我们展示一幅比我在学校时所学到的更好、更清晰,也有着诸多差异的前哥伦布时代的美洲面貌,我确信这是我的祖先比林顿想要了解的景象。
荣获“家长之选”(Parent‘s Choice Award)、《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图书(Best Book of the Year)
纽约图书馆“推荐阅读并分享的一百本好书”之一
青少年图书馆指南选书
在这本对于《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的优美、简洁的改写版中,曼恩描绘了一幅前哥伦布时代美洲的超凡图景……精心挑选、颜色鲜艳的金字塔、文物、木乃伊及景观的图片,与作者高超的讲故事技巧一道,能吸引到不情愿的读者的注意力。
——《学校图书馆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星级评论
这是一部新闻记者的不凡之作:生动、迷人……一本精彩、富有挑战意味、信息性强的书。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作者),《纽约书评》
写作生动,极为引人入胜……激动人心、颇有兴味……曼恩的书作既有侦探小说的成分,也有史诗和悲剧的成分。他选择的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数千年的跨度,两个巨大的、从都市复合体到小村落集群无所不包的大陆和文明,其多样性丰富至极,以至于我们对美洲居民的简短称谓,即印第安人,从未显得如此失当而错误。——《圣何塞水星新闻报》
美妙至极……一个新发现……我们那种认为荒野纯粹无瑕、未经人类污秽的双手触碰过的观念是时候抛弃了。——《纽约太阳报》
一部富有挑战意味……颇具贾里德·戴蒙德风格、挑战了有关全球发展的盛行观点的著作。曼恩记录了我们在世界发展的设想上的重要变革,而这次变革的结果,我们年幼的后辈到了上初中的时候就有可能在教材里学到。——《旧金山纪事报》
引人入胜……恰当地筛选了大量的证据和学界的争议。应当成为所有高中和大学世界史课程的入选书目。——《外交事务》
第二章 基因工程
如果你让现代科学家说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基因工程成就,你可能会惊讶于他们可能会给出的一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答案:玉米。
科学家知道,玉米产生于6 000 年前。尽管这种众所周知的植物究竟是如何出现的仍然是个谜,但科学家们知道它是在墨西哥南部狭窄的“腰部”地带出现的在这里,山脉、海滩、潮湿的热带森林和干旱的平原错综相连,形成了中美洲最具态多样性的地区。今天,这里已经是十几个不同印第安部落的家园,但这些丘陵和谷所蕴含的人类历史却能够延伸到遥远的过去。
从狩猎到采集再到耕作
大约11 500 年前,一群古印第安人生活在位于现今墨西哥普埃布拉州(Puebla)
的洞穴里。这些人是猎人,但是他们却不猎杀乳齿象和猛犸象。这些庞大的物种当时已经灭绝了。猎人们捕食的是一些较小的猎物,比如鹿和野兔。他们有时甚至还吃巨型海龟(它们可能比快速移动的鹿和兔子更容易捕获)。
然而,在接下来的2 000 年里,这些猎物越来越少。这也许是因为这里的人狩猎技术太高超了。也许,随着气候逐渐变得炎热干燥,动物生活的草原缩小了,所以动物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了。或许是这两种原因一起导致猎物越来越少。无论何种解释,普埃布拉和邻近的瓦哈卡州(Oaxaca)的猎人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 都转而以植物为食。
四季的更替塑造了他们的生活和饮食。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每户人家都独自生活,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冬天的时候,他们就去打猎。春天和秋天,他们会采摘种子和果实。到了夏天,他们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仙人掌叶子很充裕,足够养活更大规模的人群。有了充足的食物,25 到30 个人可以聚在一起共度这个季节。同时,人们不断地了解他们的环境。他们发现,这种厚叶的、类似仙人掌的龙舌兰属植物,只要先放在火上烤烤就能吃。他们还找到了一种把橡子做成有营养的食物的方法:把它们磨成粉末,然后把粉末泡在水里再晾干。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可能会注意到,某一年被他们扔进垃圾堆的种子会在来年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在某个时候,他们开始有意地播下种子,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下一个生长季节里采摘粮食。他们正进行农业活动。
这种情况出现在墨西哥南部的许多地方。人们开始种植至今仍在中美洲各地年复一年被人们收获的粮食作物—南瓜、葫芦和辣椒。然后玉米就冒出来了。
玉米的谜团
一提到玉米,你就会想到黄色的玉米粒,但墨西哥玉米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在墨西哥,玉米粒可能是红色、蓝色、黄色、橙色、黑色、粉色、紫色、乳白色,甚至是许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在一个山谷里,人们种的玉米棒可能只有婴儿手掌大小,红色的小玉米粒还不及米粒大,这些玉米粒爆裂时就会变成许多细小的爆米花。在另一座山谷里,玉米植株上长出的玉米棒有60 厘米长,籽粒又大又饱满,人们可以用它来煮汤喝。
就像小麦、大米、大麦和很多其他作物一样,玉米是一种谷物,但是它的外形和生长过程和其他谷物不同。其他谷物可以通过散播自己的谷粒来繁衍。而玉米的种子是玉米粒,它们包裹在坚韧的外皮里,不能被天然地散播出去。这就意味着玉米不能靠自己繁衍,必须由人种植。其他谷物在人们开始种植之前就在野生环境下生长,而且现在在许多地方,它们依然在野生状态下生长。
然而,至今还未曾发现过玉米的野生祖先,那么,玉米是从何而来的呢?
20 世纪60 年代,一个考古队为了寻找早期农业的迹象,对墨西哥中部普埃布拉州的特瓦坎(Tehuacán)河谷做了详尽的调查。考古学家仔细搜索了49 个洞穴,却什么也没有找到。当搜索到第50 个洞穴时,他们找到了还不及小脚趾大的古代玉米棒。
总的来说,考古队在河谷里找到了23 000 多根或完整或破碎的玉米棒。这些小玉米棒成了引发玉米起源争论风暴的导火索。一方认为,玉米一定起源于一种现在已经灭绝的原始野生植物。而且这种已经消失的植物在很久之前就和其他野草杂交,最后产生了玉米。
争论的另一方声称,玉米起源于一种叫作大刍草(或称墨西哥类蜀黍)的野山草,而它现在是人们已知与玉米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然而大刍草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玉米,而且实际上也不能当作一种食物来源。它那木质的种子坚硬而稀少。一整穗大刍草的营养价值还不及一粒玉米高。所以,植物学家也无法解释大刍草是怎么自然进化成玉米的。但是,一些专家认为玉米产生于大刍草的一种变异体。当亲代植物或动物的基因序列在它们的后代中出现轻微的扰动时,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就自然地发生了。印第安人似乎注意到了,变异的大刍草似乎更有用一些。他们可能从大量的大刍草中进行挑选,寻找有实用价值的植株,然后让它们互相交配,创造出新一代的植株。专家认为,技术娴熟、意志坚定的植物育种家可以在短短十年内将合适的大刍草变异体转化为玉米。
也许大刍草也不是问题的答案。关于玉米起源的另一个观点是,印第安人偶然发现了一种杂交产生的谷类植物,这种谷类植物是由两种不同的野草杂交而产生的。印第安人意识到他们可以故意将两种植物杂交起来,方法就是用一种植物的花粉使另一种植物受精,这样,他们就可以创造出新的植物:玉米。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玉米起源于大刍草还是其他草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玉米是印第安人在大胆的生物学操作中创造出来的。他们创造的玉米是耐受不良环境且营养丰富的新的食物来源,它改变了中美洲及其他地区的农业和社会。
神奇的栽培地
中美洲的印第安人不仅发明了玉米,他们还完善了种植玉米的方法。他们创造了栽培地(milpa),这是一种在中美洲沿用数千年的农业体系。
milpa 这个词的意思是“玉米地”,但是它的真实含义更为复杂,它是农民同时种植多种作物的一块农田。除了玉米,栽培地经常还含有几种豆类和南瓜、鳄梨、甘薯、西红柿、辣椒、甜瓜等等。
在自然界中,野生的豆子可以生长在大刍草的旁边。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豆子会受益,因为它们可以利用大刍草高大的茎向太阳攀爬。同时,大刍草也会受益,因为豆子的根须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印第安人要么是自己发明的这种安排,要么在野外看到后采用了这种安排。他们把玉米和豆子一起种在栽培地里,并添加了更多的植物。
栽培地是人们均衡饮食的开始。只吃玉米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因为玉米没有人体需要的两种氨基酸。豆类含有这些氨基酸,但是豆类缺少的另一种甲硫氨酸,玉米恰好就有。豆类和玉米一起就做成了一顿完整的饭。仅靠这两种食物,你就可以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你的身体就会缺少维生素和健康的脂肪(不饱和脂肪酸),而这些恰恰是栽培地里的其他作物(如南瓜和鳄梨)所能够提供的。
栽培地被称为人类最成功的发明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有营养价值,而且还因为栽培地可以让人们耕种土地时不耗尽地力。如今,在欧洲和亚洲,农民通常只在一块地里种植一种植物。这会耗尽土壤中的养分,因此农民不得不施加肥料,然而这又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一方面,施加肥料很昂贵;另一方面,土壤中的肥料随雨水流失,最终会流入小溪、河流或海洋,导致藻类等微型植物过度生长,使生态系统失衡。
大多数作物会消耗土壤中的氮,氮又必须用肥料来补充。然而,栽培地里的豆子会给土壤补充氮。此外,通过同时种植多种作物,农民在栽培地里模仿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从环境角度来看,同时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往往比只种植一种作物好得多。这样能保护土壤不会流失,还能滋养土壤中的有益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栽培地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使土地生产力一直持续4 000年以上的农业体系。通过研究传统的栽培地耕作模式,农业科学家可以学习到一些技术,以帮助现代工业化的农民保持土壤健康。
食物景观
在古代中东地区的人们开始种植小麦之前,他们从野生小麦中采集谷粒。谷类植物曾经在大片土地上自然生长。人们知道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是什么感觉。然而在中美洲,人们从来没有遇到过野生谷物田。当中美洲人“发明”玉米的时候,他们也“发明”了谷物田。这种食物景观在美洲是全新的。这可能就是玉米在很多美洲原住民的宗教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的原因。印第安人认为玉米并不是理所应当的。
慢慢地,玉米和栽培地传播到了它的诞生地(也就是中美洲)以外的地方。玉米一直往南传到了南美洲的秘鲁和智利。这些安第斯山脉的人们已经发明了以土豆为基础的农业,但他们还是认为玉米可以作为一种奢侈品。(不过,在亚马孙河流域,玉米似乎并没有流行起来。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又名树薯的木薯已经是那里的主要食物了。)
玉米也向北传播。当17 世纪清教徒来到新英格兰时,海岸旁满是混种着玉米、豆类和南瓜的田地。在一些地方,田野从海边延伸到好几千米外的内陆。
不过,玉米首先占领的是中美洲。考古学家发现,有迹象表明早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 年,墨西哥南部的人们就开始为栽培地清理出大片土地。当时,玉米是中美洲创造力大爆发的产物之一。
伟大的文明即将在中美洲崛起。玉米能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这些人建造了新的大型城市中心。玉米也能养育工人、士兵和牧师。在他们的纪念碑和艺术作品中,这些文明下的人民会纪念玉米。石雕会向我们展示诸神头颅上的玉米穗和国王的玉米穗头饰。玛雅文明甚至会说人类是从玉米创造出来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