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26856
【短暂的“人民之春”,深厚的历史苗圃】
1848年,一场革命的风暴席卷欧洲。在这一年里,自由政府迅速建立又迅速垮台。1848年不是近代*成功的革命,却是传播得更快、更广的革命。它是19世纪中期政治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集中爆发,前承1789年的政治革命,后启社会改革、民族运动。有人认为这是被“错过”的一年,大部分欧洲国家错失了一劳永逸地走上自由法治道路的机会。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首序曲、一扇门户,没有这场革命,此后25年的欧洲历史或许会截然不同。作者把它视为历史的苗圃,它虽然在短暂的胜利之后,迅速被保守势力围剿,但它种下的种子在未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将继续生根发芽,它的诉求在未来几十年里先后得到实现。理解1848年革命,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
【一段熟悉又陌生的革命史】
1848年革命对中国读者而言熟悉而又陌生。它的名字出现在通史读物里,出现在许多经典著作当中:霍布斯鲍姆的年代四部曲以1848年断代;托克维尔的《回忆录》、赫尔岑的《彼岸书》、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恩格斯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著作都是对19世纪中期这场革命的反思。然而,系统介绍1848年革命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本书弥补了这一缺憾,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较全面地介绍了这场革命。
【还原革命的场景,解析时代的浪潮】
本书是革命史学者迈克·拉波特为普通读者撰写的历史书。拉波特采用亲历者的目击实录、回忆录及大量二手资料,生动重现了1848年革命这场历史大剧。读者能在这里看到19世纪重要政治人物的隆重登场或匆匆谢幕,这些人当中有梅特涅、拿破仑三世、红衫加身的加里波第、俾斯麦……还能看到革命当中的城市街景——街垒前的工人和学生、端着刺刀的军队、三色旗……读者的情绪很难不随着革命的发展而起伏。
另一方面,本书也不乏理论的升华。作者详细说明了1848年革命爆发前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现代问题”,介绍了19世纪中期兴起的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分析了革命失败的原因,并且将1848年革命与此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联系,让读者在沉浸于生动的故事的同时,也能对现代化的过程进行反思。
【一幅1848年革命的全景式画卷】
1848年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的欧洲革命。1月南方的意大利传来革命的先声,2月巴黎爆发的革命动摇了欧洲的保守秩序,3月维也纳梅特涅的倒台令整个帝国和德意志世界沸腾。各地的革命者都向革命之都巴黎寻求援助,匈牙利与威尼斯结盟以抵抗奥地利的军队。哈布斯堡皇帝与沙皇结盟围剿匈牙利,路易-拿破仑帮助教皇镇压罗马的革命。欧洲各地革命不仅发生时间相近、背景相似,而且相互呼应,革命的发展阶段类似,各国革命、反革命力量相互交织。拉波特清晰地梳理了这些纷繁复杂的故事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成功地为读者展示了欧洲革命的全景式画卷。
1848年,一场革命风暴横扫欧洲。2月,革命圣地巴黎,人民走上街头、筑起街垒,七月王朝统治崩溃。3月,保守秩序的缔造者、欧洲的“消防队长”梅特涅仓皇逃出维也纳。革命之火随即燃遍欧洲大陆,保守体系土崩瓦解。巴黎、维也纳、柏林、布达佩斯、米兰、威尼斯,各大城市扬起了三色旗,自由派组建了政府,各地热火朝天地开起了制宪会议。“民族之春”来临,流亡他乡的马志尼、加里波第赶回祖国,期待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德意志各邦代表齐集法兰克福,雄心勃勃地要打造一部德意志帝国宪法。同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备受大工业打击的手工业者、工厂里食不果腹的劳工纷纷组织起来,争取工作的权利,要求摆脱贫困。
不同政治派别、各个社会阶层的团结带来了革命的成功。然而,根深蒂固的矛盾并未化解。新政权是采取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如何平衡?更重要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转型进入瓶颈期,自然灾害更加剧了贫困,这些“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新政权的基础尚未稳固,革命各派别却已反目成仇——激进派深入底层,温和派拥抱“秩序”。
另一边,保守势力缓过神来。俾斯麦以军队向国王保证,他的权力基础依然稳固。奥地利的主帅们——拉德茨基、温迪施格雷茨、耶拉契奇——磨利了刺刀。沙皇尼古拉一世同意“帮助”年轻的新皇帝弗兰茨·约瑟夫解决“现代问题”。法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唤起了人们对往日帝国荣光的追忆……自由城市纷纷陷落,保守势力重新掌控了秩序。
1848年革命如一阵风暴袭击了欧洲,又匆匆离去,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前承1789年原则,后启社会革命、民族运动。19世纪重要的政治人物纷纷登场,现代社会的弊病暴露无遗。马克思、托克维尔、赫尔岑都卷入其中,并留下了珍贵记录。1848年革命种下的种子将在接下来的岁月中生根发芽,深刻地影响历史进程。迈克·拉波特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历史画卷,读者既能沉浸在生动的故事中,感慨各方参与者的命运,也将更加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刺刀森林 001
Ⅰ 梅特涅体系 003
Ⅱ 保守秩序下的躁动 016
第二章
烽烟四起 049
Ⅰ 意大利的先声 051
Ⅱ 巴黎二月革命 056
Ⅲ 德意志“三月要求”与维也纳三月革命 067
Ⅳ 匈牙利、捷克的民族诉求 076
Ⅴ 柏林 3 月 18 日起义 083
Ⅵ 米兰五日与威尼斯起义 090
Ⅶ 欧洲边缘地区的骚动 104
第三章
民族之春 125
Ⅰ 德意志的自由与民族问题 131
Ⅱ 多民族帝国奥地利 144
Ⅲ 自由匈牙利中的少数民族 156
Ⅳ 意大利民族事业 168
Ⅴ 1848 年的边缘群体 189
Ⅵ 民族主义的困境 201
第四章
血色夏日 209
Ⅰ 巴黎六月起义 215
Ⅱ 德意志的社会问题 235
Ⅲ 维也纳起义与捷克民族主义的惨败 252
Ⅳ 匈牙利边境的动荡 264
Ⅴ 库斯托扎战役 278
第五章
反革命之秋 293
Ⅰ 废除农奴制 299
Ⅱ 维也纳的陷落 309
Ⅲ 普鲁士保守势力的胜利 319
Ⅳ 奥匈冲突 331
Ⅴ 意大利城市的抵抗 345
Ⅵ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上台 357
第六章
1849:大势已去 365
Ⅰ 法兰克福议会的解散 367
Ⅱ 自由城市的陷落 379
Ⅲ 围剿匈牙利 398
Ⅳ 第二共和国的终结 413
总结 431
注释 449
致谢 483
1848年,一场革命风暴横扫欧洲。暴力革命发展速度惊人,很快就席卷了巴黎、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巴勒莫、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克拉科夫和柏林。激进的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自由主义人士推翻旧政权,着手建立新的自由秩序。从欧洲范围来看,如此大规模的政治事件自 1789 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尚属首次,也是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乃至1989年东欧剧变之前欧洲规模最大的革命运动。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的很长时间以来,保守统治秩序虽然维持了欧洲的稳定,但也压制了一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和组建立宪政府的梦想。革命袭来后,保守秩序遭受巨大冲击。在起义的重压下,压迫了近两代欧洲人的专制大山出现裂痕。
1848 年的革命故事已见诸多本著作。这段故事颇为复杂,讲好这个故事并非易事。有历史学家说它是个“历史同步性”问题,相较而言,意大利人的描述更显生动:“un vero quarantotto”——“一个真正的1848”,亦即“应时而生的王朝困境”。 本书旨在用更加喜闻乐见的手法呈现这个故事。笔者相信,今天的世界依旧回荡着1848—1849年革命的余音,因而那段革命故事仍然值得我们回顾。总的来讲,笔者会让读者根据书中所列的证据或所做的描述得出自己的结论、构建自己的联系。同时,笔者也会时常给出一些引导,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摆在 1848 年的革命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构建自由秩序,如何建立宪政体制,这与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惊人地相似。对德意志人、意大利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捷克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来讲,革命带来了“民族之春”,因为他们获得了思考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机会。在德意志和意大利,人们迎来了实现自由秩序,甚至民主秩序下的民族统一的机会。因此,民族主义成为1848 革命中欧洲政治领域浮现的重要问题。这种民族主义植根于宪政主义和公民权利之中,不幸的是,它对其他族群争取自身权益呼声的正当合法性并没有多大益处。在很多地方,这种狭隘性导致了激烈的种族冲突。最后,这些冲突也成了中欧和东欧革命中政权毁灭的一大原因。
另一个问题是立宪和民主。革命所到之处,无不充斥着愤怒与仇恨,以暴力为表现形式的政治两极分化时有发生。温和派希望建立议会制政府,但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将选举权赋予每个人。激进派向温和派发起挑战,他们不接受任何搪塞推托,想要立刻实现民主,而且这种民主常常与激烈的社会改革相伴。自由派和民主派的革命联盟曾轻而易举地推翻了保守的统治秩序,但两个派别之间政见的分歧割裂了革命联盟,导致政治两极分化,进而带来悲剧性的结果。这种问题不
是1848年所特有的,今天欧洲很多自由政府和民主政权仍旧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1848年浮现的第三个问题是“社会问题”,这个政治议题一直困扰着日后的欧洲。拿破仑战争后的30多年,城乡人民一直笼罩在悲惨生活的阴影中。人口极速增长,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随之而来。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置民生于不顾的做法导致了1848年新的政治呼声——社会主义的出现。革命者把矛头坚定地指向了“社会问题”,进而不可避免地指向政治事务。随后产生的所有政权,保守也好,专制也罢,都忽视了这一点,这种忽视是很可怕的。在1848年,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是自由革命政权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上天给予他们的惩罚。
确切地说,这场革命属于欧洲,因为革命运动横跨了整个欧洲大陆。就连英国和俄国这些没有发生动乱的国家也受到了革命的影响。这个全欧洲范围的运动引出了一个人们关心的问题:历史发展进程里的欧洲在何种程度上仅仅是不同国家的集合,这些国家又在何种程度上拥有共同的经验、面临相同的问题、怀有相似的理想和诉求。这个问题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将对1848—1849年间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叙述,进而对上述重要问题进行探索。对所选事件的叙述均来自亲历者的目击实录、回忆及大量二手资料。除学术研究者外,很少有作者探索这段欧洲历史,但这段历史本身确实饱含戏剧性:欧洲革命的众多画面——街垒前的工人和学生、红色的旗帜、三色旗——无不出现在1848年。历史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幕起义与镇压的剧目,其中的很多角色让人印象深刻,包括:保守旧秩序的缔造者克莱门斯·冯·梅特涅(Klemens von Metternich);利用自己伯父的名字,使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招致厄运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Louis-Napoleon Bonaparte,后称拿破仑三世);红衫披身,为意大利统一而奋斗的英雄朱塞佩·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意大利民主共和主义者所虔信的精神领袖朱塞佩·马志尼(Giuseppe Mazzini);德意志历史上的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黑马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老谋深算的八旬老人、奥地利战地将军、当之无愧的哈布斯堡王朝救世主约瑟夫·拉德茨基(Joseph Radetzky)。还有一些人的名字在英语世界里可能不算家喻户晓,但他们也是这场革命剧目中的重要演员,他们是:克罗地亚指挥官约西普·耶拉契奇(Josip Jela?i?);充满激情的匈牙利革命者科苏特·拉约什(Kossuth Lajos);戴着眼镜的威尼斯共和派人物达尼埃莱·马宁(Daniele Manin);法国历史学家、诗人阿尔封斯·德·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他的主张也与这场戏剧般的运动不谋而合。1848年革命很复杂,但革命的情节却引人入胜。这里有高超的政治手腕,有国家的建立,还有宪法的制定。同时又糅合了人类的革命悲剧、战争和悲惨的社会景象。与此同时,它也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瞬间 1848年革命既是满载希望的革命,又是充满失望的革命。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笔法生动,敏锐地洞察到各种有价值的细节信息……对欧洲那段特殊历史时期感兴趣的读者一定会沉迷于这本书生动的描写之中。”
——《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
“本书内容翔实,笔法生动。对巴黎、维也纳及柏林街头巷战的描写扣人心弦……拉波特用高超的手法对革命发起者和革命目的进行了描写。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对革命运动在何种意义上失败,以及为什么失败了然于心。”
——《文学评论》(Literary Review)
“作者雄心满满,佳作内容丰富……这是一个充斥着战争、叛乱与争执的年头,各个国家起落不定,不同民族命运飘忽,社会苦难愈演愈烈,拉波特用轻松的笔触让这段复杂却又颇具吸引力的历史变得通俗易懂。这一时期,站在舞台中央的是一批传奇人物,包括拿破仑三世、红衫加身的加里波第、铁血宰相俾斯麦,以及反对一切社会政治变革、*保守而又极富外交才能的克莱门斯·梅特涅。这本书信息丰富,充满生气,极具可读性,是读者了解欧洲那段特殊历史的不二之选。”
——《独立周刊》(Independent Weekly)
“这部全新的历史著作全景式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描写当年革命起义的同时,拉波特还指明了起义对今天的影响……他目光敏锐,睹微知著,讲述了一个绝妙的故事……翻阅时,读者很难不投入感情,很难不对纳尔逊·曼德拉和瓦茨拉夫·哈维尔这样成功的革命者肃然起敬。”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这是一幅精巧地展现动乱之年的画像。”
——《华尔街时报》(Wall Street Journal)
“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浪潮席卷欧洲;从克拉科夫到巴黎,旧的社会秩序无不土崩瓦解。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描写,展现给我们一幅极具表现力的概览图;与此同时,作者还阐述了这些暴动如何塑造了今日的欧洲。”
——《苏格兰周日报》(Scotland on Sunday)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