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44568
印度近代史学泰斗的扛鼎之作,论述奥朗则布的著作,莫卧儿原始文献的集大成者。
染血拭锋真男儿
江山美人入怀中
若为人君愚且怯
朝纲倾覆丧乱终
——奥朗则布,《奥朗则布秩事集》
“奥朗则布和他的时代”共分三部,本书为*部,后续两部分别是《暴君降临》和《帝国残影》。
第一章 童年与教育,1618~1634
第二章 邦德拉战争1635
第三章 第一次出任德干副王(1636~1644)
第四章 婚姻与家庭 古吉拉特副王
第五章 中亚的战争1647
第六章 担任木尔坦和信德总督(1648~1652)
第七章 第一次围攻坎大哈
第八章 第二次围攻坎大哈
第九章 第二次出任德干总督:1653~1658
第十章 入侵高康达王国,1656
第十一章 攻占比贾普尔王国
第十二章 沙贾汗病重
第十三章 穆拉德自行称帝
第十四章 奥朗则布从德干起兵,1658
第十五章 1658 年4 月15 日 达尔马特之战(1658 年4 月15 日)
第十六章 萨穆加尔之战(1658 年5 月29 日)
第十七章 占领阿格拉城堡,俘虏穆拉德?巴克什,1 658 年6 月
第十八章 在旁遮普和信德追捕达拉?舒科 1658 年6月至11月
第十九章 舒贾争夺王位——哈吉瓦之战(1659 年1月5日)
第二十章 德奥拉伊战役(阿杰梅尔战役),1 659 年3 月
第二十一章 达拉?舒科的结局
第二十二章 苏莱曼?舒科的结局
第二十三章 追击舒贾及比哈尔的战争
第二十四章 舒贾的结局
第二十五章 奥朗则布的登基大典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奥朗则布的历史, 其实就是印度的60年历史。他统治的时期(1658~ 1707 )包含了17 世纪后半期,代表了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在他的统治下, 莫卧儿帝国扩张到了最大范围,这是印度自有史以来到英国统治开始时最大的单一国家。从加兹尼到吉大港(Chatgaon),从克什米尔到卡纳塔克(Karnatak), 印度大陆服从于一个王权;在这一统治之外,在遥远的拉达克和马拉巴尔,在讲道圣坛上宣示同一个统治者的宗主权。在他的统治下,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势力最后一次得以扩展。
这个帝国有着史无前例的广阔疆域,也是一个单一的政治单位。它的各部分不是由附庸诸王间接统治,而是由皇室的仆人直接统治。因此,奥朗则布的印度帝国比阿育王、笈多王朝、戒日王(Harshavardhan)的领土都要广大。没有一个行省的总督能够自立为政或扣留税收,他们都服从于中央政府。某些地方也会发生叛乱,但是没有人敢自立为王,没有人敢在帝国治下的行省公开反抗德里的皇帝。但是,他的统治既目睹了前不列颠时期最伟大的印度帝国的形成,也见证了这一帝国开始衰落和瓦解的征兆。很久之前,波斯人纳迪尔沙和阿富汗人艾哈迈德沙就证明莫卧儿皇帝只是皇权虚幻的影子,而德里仅仅是过去辉煌的记忆,远远早于马拉塔人在自身动荡不定的局面中蛰伏,尚未在这片土地上建立稳固统治之前。甚至在奥朗则布去世之前,莫卧儿帝国在财政和威信方面都已破产,政府已经失败,帝国政权已经表现出无力维护秩序也无力维持庞大的疆域的迹象。
奥朗则布统治期间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马拉塔人在他们的短命王国的废墟上发动叛乱以及锡克教徒开始武装起来反抗当权者。因此,18~19 世纪印度政治中的最重要因素都起源于奥朗则布的统治和政策。在德干,在阿迪尔沙(Adil Shah)、库特布沙(Qutb Shah)、桑巴吉(Sambhaji)和拉姆王公(Ra j a)A等向莫卧儿俯首称臣以后,当地人民却奋起反击,并赶走北方来的掠夺者。在印度各族中,马拉塔人享有第一个起来反抗莫卧儿帝国南进,从外来侵略中拯救祖国的荣誉。他们在下一个时代才变成征服者和袭击者。
当莫卧儿帝国的权势达到顶点并且开始衰落的时候,在我国的政治天空中出现了新黎明的曙光。我们国家未来的主人迈出了稳定而安全的步伐。1653 年和1687 年,马德拉斯(Madras)和孟买分别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所在地。1690 年,加尔各答建城。这个欧洲人的避难所成为国中之国,它筑起防御工事以抵御周边强国的猛攻。“商业冒险家”在这里开始进行组建东方政府的实验,这一实验最终促成了一个比罗马帝国还要大,比查理五世的帝国的人口还要多的帝国的形成。这一帝国拥有文明、进步的政府,世界上从古至今无与伦比。
17 世纪末,莫卧儿帝国已经显露出内在腐朽的迹象。阿克巴建立、沙贾汗和奥朗则布扩展的这个巨大的建筑物,看起来还是和过去一样牢固,但是已经像纸牌垒砌而成的房子一样,在外来入侵者长矛的第一次触碰下便倒塌。国库已经空了。帝国军队被击败,在敌人面前畏缩不前。离心的力量变得强大,帝国即将瓦解。帝国道德上的弱点比物质上的弱点还要严重,政府不再让臣民敬畏;公务人员不再诚实也不再有效率;大臣和亲王们都缺乏政治家的才能;军队已经不再是有效的武装力量。年老的奥朗则布在一封接一封的信中,为他的军官们和儿子们的无能感到忧伤,并用犀利的笔触斥责他们,却无法改变这种状况。与他同时代的比姆森(Bhimsen)、哈菲汗(Khafi Khan) 等人,在奥朗则布统治的最后几年中,将贵族和人民的堕落和惨状与他前辈的荣耀相比较,并且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位统治者并无恶习,也并不愚蠢或懒散。他的聪明才智众所周知,同时他对治理国家充满热情,而这种热情一般人只有在追逐享乐时才会有。在对待公共事务的勤奋和专注方面, 任何职员都不会超过他。他的耐心和执着与他对纪律和秩序的热爱一样引人注目。在个人生活方面,他很简朴,而且很节制,就像一位隐士。他像久经沙场的士兵一样,对战役或被迫进行的远征中的匮乏状况毫无怨言。恐惧不会让他气馁,软弱和怜悯也不会软化他的心房。他对道德书籍中描述的古代智慧了如指掌。此外,在他父亲执政时期,他就在战争和外交方面经受了长期的成功历练。
然而,这样一位君主五十年统治之后的结果竟是失败与混乱!这一政治悖论的原因可以从奥朗则布的政策与行为之中找到。因此,他的统治不仅让印度历史的研究者很感兴趣,而且也让政治哲学的研究者很感兴趣。
……
贾杜纳斯·萨卡尔(Jadunath Sarkar)
1912 年7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