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872270
本书是研究甘地非暴力抵抗运动起源和诞生的不可或缺的经典文献,详细记述了甘地在南非二十一年时间里为印度侨民争取政治权利而不懈斗争的艰苦历程,展现了甘地非暴力抵抗学说的形成和甘地非暴力抵抗运动的诞生及其实践,为他日后在印度国内进行大规模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第一章 南非的自然环境
英属殖民地
产业与风景
第二章 南非的人事环境
南非的黑人
南非的荷兰人
殖民地的统一
第三章 印度人进入南非
第一批契约劳工
纳塔尔印度人
第四章 南非印度人悲情概述(上篇)——纳塔尔殖民地
抵制契约劳工
抵制自由印度人
第五章 南非印度人悲情概述(下篇)——德兰士瓦及其它殖民地
德兰士瓦印度人状况
奥兰治和开普印度人状况
第六章 早期斗争回顾(上篇)
1893年之前的情况
抵达南非
纳塔尔国大党
第七章 早期斗争回顾(中篇)
会见印度领袖
返回纳塔尔
放弃起诉
第八章 早期斗争回顾(下篇):在英国开展的工作
第九章 布尔战争
约翰内斯堡暴动
印度医护队
第十章 战后
往返印度和南非
在德兰士瓦从业
重新登记注册
第十一章 善有善报——“黑色法案”
组建随军担架队
《亚裔人员法案修正法令》
第十二章 非暴力抵抗运动问世
“9.11”
“萨提亚格拉哈”
第十三章 “非暴力抵抗”对“消极抵抗”
消极抵抗
非暴力抵抗
第十四章 代表团赴英
筹备赴英代表团
在英国的日子
第十五章 “曲线助欧”政策
第十六章 艾哈迈德·穆罕默德·卡查理亚
组建“消极抵抗协会”
召开印侨大会
第十七章 破裂的预兆
第十八章 第一位非暴力抵抗囚犯
第十九章 《印度舆论》
第二十章 接踵而至的拘捕
华侨和印侨领袖
约翰内斯堡监狱
第二十一章 第一次和解
第二十二章 反对与抨击
午夜开会
挨打受伤
第二十三章 欧洲人的支持
艾伯特·韦斯特先生、瑞奇先生、波拉克先生、赫尔曼·卡伦巴赫先生
其他女士、先生和牧师
第二十四章 更多的内部问题
会场骚动
消除误解
第二十五章 史沫兹将军背信弃义(?)
人性的阴暗
恢复抗争
第二十六章 恢复斗争
第二十七章 焚证之火
第二十八章 被控“无事生非”
新的借口
至小即为至大
第二十九章 索拉布吉·沙普吉·阿达贾尼亚
永不言败
长驱直入
第三十章 达乌德•穆罕默德先生等人加入
有权入境
积极入狱
第三十一章 驱逐出境
最高刑罚
严峻考验
第三十二章 印侨代表团再赴英伦
第三十三章 托尔斯泰农场(上)
第三十四章 托尔斯泰农场(中)
第三十五章 托尔斯泰农场(下)
第三十六章 戈克利巡访南非(上)
第三十七章 戈克利巡视南非(下)
第三十八章 背信弃义
第三十九章 当婚姻不再是婚姻
婚姻的合法性
凤凰村姐妹
第四十章 狱中妇女
德兰士瓦姐妹
最纯洁的牺牲
第四十一章 劳工洪流
赶往纽卡斯尔
席地而眠
第四十二章 会面及会面之后
与矿主会面
抵达查尔斯镇
第四十三章 穿越边境
坚忍不拔
准备就绪
第四十四章 伟大进军
越过边境
首次被捕
再次被捕
第四十五章 全体入狱
第三次被捕
受审入狱
第四十六章 通过考验
火的洗礼
铁血政策
第四十七章 结局的先兆
释放出狱
继续斗争
第四十八章 临时和解
第四十九章 互通书信
第五十章 斗争结束
结束语
索引
甘地是印度国父,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最高领袖和精神导师,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历史人物,他身后留下了珍贵而丰富的历史文献,包括论著、书信、演讲、报刊言论等,已经集结成《甘地全集》,多达100卷。
在甘地的所有作品中,仅有两部称得上巨著,一本是《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一本是《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这两部巨著可谓姊妹篇,均属自传体著作,描写的都是甘地早期生活经历。然而,二者在中国的命运则大相径庭。
《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在中国称得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文译本(包括删节版和完整版)多达数十种。而《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至今尚无中文译本问世,实属憾事。
《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是甘地用古吉拉特语写成的,前三十章写于耶罗伐达中央监狱,后二十章写于孟买珠瑚岛,先在《新生活》周刊上连载,后集结成书,分别于1924年和1925年分册出版。
本书英文版由甘地的秘书瓦尔吉·戈文德吉·德赛先生翻译,1928年由斯·甘奈桑出版社(马德拉斯)出版。1928年4月26日,甘地在萨巴马蒂静修院为英译版写了前言:
瓦尔吉•德赛先生的英译本已由我修订过,故我可以向读者保证,英译本原汁原味地保留住了古吉拉特语原文精髓。我是根据记忆写成此书。部分成稿于耶罗伐达监狱(Yeradav jail),余下部分则是我在提前获释后在狱外完成的。英译者了解这一实情,所以仔细查阅了《印度舆论》档案,每每发现我的记忆与史实有出入之处,就及时做出修正。所有相关细节或材料无一遗漏。对此,想必读者也会和我一样感到满意。不消说,正在追读每周连载的《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的忠实读者若想了解非暴力主义,了解我追寻真理的具体细节,那么绝不应错过本书。
英译本1950年由纳瓦吉万出版社修订再版,之后多次重印。1968年,纳瓦吉万出版社在甘地诞辰100周年之际编辑出版了六卷本《圣雄甘地选集》,《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入选,后来六卷本合为五卷本(《自传》由两册合为一册)。主编什里曼•纳拉扬在第二卷《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前言中写道:
之所以将甘地吉的《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收入《圣雄甘地选集》,是因为近年来“消极抵抗”或非暴力抵抗运动在世界各地呈现出重大的意义。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是圣雄甘地的忠实追随者,其领导的美国民权运动大体上效仿的是非暴力抵抗运动。而捷克斯洛伐克近期事件也表明,非暴力抵抗和“消极抵抗”也是应对外来侵略的有效手段。数位西方思想家更将“萨提亚格拉哈(非暴力抵抗)”视为“与战争等效的道义抗争”。希望本书能吸引对甘地非暴力主义感兴趣的读者,让他们了解甘地如何凭借“非暴力”这一威力无比之“武器”,对抗社会、经济及政治上的不公,抵抗暴力对个人自由和民族自由的压迫。诚如甘地吉在本书最后一章评论的,“非暴力乃无价之神效利器;持此神器之士,断无失落,无往不利。”
《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详细记述了甘地在南非二十一年时间里为印度侨民争取政治权利而不懈斗争的艰苦历程,展现了甘地非暴力抵抗学说的形成和甘地非暴力抵抗运动的诞生及其实践,经过八年的非暴力抵抗斗争成功地迫使南非当局废除了种族歧视规定;同时也详述了甘地创办《印度舆论》、“凤凰新村”和“托尔斯泰农场”,将政治斗争与宗教道德教育及饮食试验结合起来,培养“坚持真理”的非暴力抵抗人士,为他日后在印度国内进行大规模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奠定基础,积累经验。该书是甘地由一位羞涩的律师成长转变为一位非暴力抵抗领袖的成长史,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圣雄的诞生记,是研究甘地非暴力抵抗运动起源的不可或缺的经典文献。因此,中文译本采用《非暴力抵抗:圣雄的诞生—-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书名。
中文译本是根据印度国际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斯·甘奈桑出版社,1928年)翻译而成的。原书没有目录,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中文译本增加了目录。原书包含许多历史人物事件和地理名词以及大量梵文、古吉拉特文词语和印度特有的文化概念等,中文译者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以脚注形式做了必要的注解。为了便于读者查找文献出处,对照原文和译文,更好地理解译文,译文正文中标示了原文页码(标码系每页最后一行),并在第一次出现的专有名词后面附有原文。此外,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对于原著后面的索引,中文译本也全部译出,并标示原来的页码。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项目名称:《甘地历史文献汉译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4ASS002),在此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以及相关专家表示衷心感谢。此外,对博瑞森图书公司老总张本心先生和策划编辑李俊丽女士以及中国书籍出版社表示衷心感谢,没有他们的慧眼识珠和辛勤付出,就不会有本书的问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英文版原书名为Satyagraha in South Africa,音译为《南非萨提亚格拉哈》,意译为《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本书的主旨是揭示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形成和非暴力方法的初次实践,标志着甘地非暴力抵抗的诞生,因此为了突出主题,中译版采用《非暴力抵抗的诞生——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书名。
译者水平有限,错误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当晚9点左右我抵达约翰内斯堡,直接就去见了协会主席尤瑟夫·米安先生。他早就知道我被带到比勒陀利亚,正等着我来。不过,等看到我在狱管陪同之下出现,他和其他人还是又惊又喜。我建议立即开一个会,短时间内能通知多少人就通知多少人。主席和其他朋友们都表示赞同。因为大多数印度侨民都住在同一区,所以通知大家来开会并不难。大会通常都是在清真寺空地上举行,而主席家就在边上,所以也用不着做什么会议准备,只要亮起讲台的灯就行了。会议于是夜11、12点钟左右举行。尽管通知得很急,而且时间很晚,但也有将近千人前来开会。
会前,我先向在场的领导解释了协议各项条款。虽然有几人反对和解,但听我讲完后大家都搞清了形势。(P.244)只是,大家都有同一个疑虑:“如果史沫兹将军背信弃义怎么办?虽然可能政府不会强制执行它永远都会像把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我们明知如此还在此期间选择主动登记,放弃我们手中抵制此法的最强武器,岂非正中对方下怀?达成和解的正确顺序应该是这样的:政府先废除《法案》,然后再叫我们主动登记。”
这种看法我很喜欢。令我感到骄傲的是,提出看法之人极通常理,且勇气可嘉,这都是非暴力抵抗者所应具有的品质。我的回应是:“你们的看法很好,值得深思。可这是不可能的。政府不废此法,我们就不主动登记,这算不上退让。退让意味着双方在坚持根本性原则的前提下,对其它一切都可做出妥协。我们的原则就是绝不屈服于‘黑色法案’,故而,只要有‘黑色法案’在,即便是一些平日里普通寻常之事,我们也不会做;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坚持自己的原则。而政府的原则是,为了阻止非法印度移民进入德兰士瓦,(P.245)必须要求合法侨民办理注有个人信息的不可转让性证件;这样欧洲人就不会再担惊受怕。在这一点上,政府是绝不会让步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始终通过行动对政府这一原则表示认同。因此就算我们现在想反对,也要先找出理由方可改弦易辙。可是我们的抗争针对的并不是政府的根本性原则,而是要打消政府用‘黑色法案’抹黑印度人的企图。所以说,若现在我们用侨团内部刚刚形成的强大力量得寸进尺,那我们就不配自称为‘非暴力抵抗者’。以此类推,我们并无正当的理由反对达成和解。至于政府不废除法案,我们就不该缴械投降的说法,这也很好回应。非暴力抵抗者无所畏惧,故其从不惧怕信任自己的对手。即便被对手骗上二十次,非暴力抵抗者仍会再信多他一次,只因其核心理念就是相信人性本善。那些认为我们要信任政府就是中了他们奸计的人并未真正理解非暴力。假设我们主动登记,但政府背信弃义,不愿废除法令,(P.246)难道说那时我们就不能诉诸于非暴力抵抗了吗?我们全都办好了登记证,但却拒绝出示证件,那政府怎么区分谁是潜在的偷渡者?我们之前登记岂非白忙活了?所以说,无论是什么法律,只要无人配合,政府就无法执行。所谓法律,即受法律约束者拒不接受政府通过之法律,依法当惩。惧于惩罚,人往往就接受法律约束。但非暴力抵抗者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若遵纪守法,必是出于自愿;他认为守法于公众福祉至关重要,而非因为害怕受罚。而这正是我们在主动登记一事上的立场,就算政府公然背信弃义,我们也绝不动摇。明确这个立场的是我们,也只有我们才可更换立场。只要掌握着非暴力之利器,我们就毫无畏惧、自由自在。谁要是认为与政府达成协议会削弱侨团的力量,那他就不是一名真正的非暴力抵抗者,他对非暴力一无所知。因为这种错误的认知意味着,(P.247)侨团现在有的并不是力量,而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若果真如此,那我们就不配获得胜利;即便侥幸成功,也难以保住胜利的果实。试想,若政府先废此法,我们才主动登记,而其后政府又制定类似的恶法强制我们登记,届时我们该如何阻止政府如此行事?若我们今日就已对自身实力心里没底,届时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无论我们从任何一个角度推敲此协议,退让都只会让我们获益,而非受损。我还认为,对手见我们谦逊讲理,就不会再和我们对着干,至少他们的敌意会降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