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591916
整理說明
凡例
甲骨拓片
释文
檢索表
殷墟甲骨文是地下出土中國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獻遺産,傳承着中華文化的基因,從1899年發現至今,經海内外學者們120年來前赴後繼的探索,其中反映的殷商文化奥秘被逐漸揭開,甲骨學嶄然成爲一門舉世矚目的國際性顯學。甲骨文出土材料流傳不廣,能接觸揣摩的更不易,墨拓甲骨片遂成爲方便傳播甲骨文物影像的複製品,同時更是重建中國上古史,透視三千年前殷商社會生活景致,尋繹中國思想之淵藪、中國精神之緣起、中國信仰之源頭、中國傳統文化特質與品格之由來、中國藝術美學之發軔的最真實的素材。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室是甲骨文研究重鎮,藏有大批甲骨文拓本集,其來源相繫於建國初制定的“國家十二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中被列爲歷史學科資料整理重點項目的《甲骨文合集》的編集,得益於當年“全國一盤棋”,受惠於全國文博、考古、科研、教學各界的無私襄助,以及海内外許多收藏家的饋贈捐獻或轉讓。我們近年在編纂《甲骨文合集三編》中,發現有相當一批甲骨文拓本爲當年《甲骨文合集》及後來的《甲骨文合集補編》所漏收。有的甲骨文拓本集,《合集》與《補編》僅僅選用了其中少量拓片,有的拓本集甚至根本没有被采選。今檢此批編餘的甲骨文拓本集尚有60余種計約62300片,許多都是20世紀50年代以前更早時期的拓片,而其甲骨實物有的早已下落不明,有的雖知下落,甲骨却已經破碎不全,遠不及早期拓本完整,史料價值亦相應降低。此批拓本集中,不少屬於海内外難見的珍本或孤本,學界尋覓已久,是唯一性的,具有新材料的文物價值和古文字與古史研究的重要學術價值。但因此批甲骨文拓本集塵封已久,紙張破碎零落,需要對其進行搶救性破損修復和有序保護整理。
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創新工程項目啟動,由我主持的“歷史所藏甲骨墨拓珍本的整理與研究”被批准爲其分項目之一,也可以説是因於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甲骨文合集三編》編集的前緒而設立的。主要創新點是立足於甲骨文物遺産整理保護、科學研究、學術史追踪、文化傳播及歷史教育之目的,擴大視野,探賾索隱,深入挖掘每宗甲骨文資料的原始信息及其學術史價值,在項目實施中,配合甲骨學科建設並加强中青年專業人才的歷練。目標任務是編纂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甲骨墨拓珍本叢編”,計劃精選10種左右,進行搶救性破損修復,分批整理,數字化存檔,追踪甲骨源流,辨析甲骨真僞,鑒定材質,區分組類,斷代分期,綴合殘片,考釋文字,解析文例,詮釋史料,最終以叢編單册形式出版,爲甲骨學和殷商史研究提供一批經過專業水準編纂的甲骨文著録書。
此次公布的《繪園所藏甲骨》,收甲骨拓本102片,原爲藍布書衣線裝本一册,版式尺寸高34、寬23釐米;内葉宣紙中縫對折,白口,版心下方鐫“繢園長物”四字。凡66葉,正面白葉,有橙色外粗内細雙線欄,欄高26.2、寬18.5釐米。反面欄有直界行12道,行寬1.5釐米。版心寬1.2釐米,天頭高5.6釐米,地腳高2.1釐米。扉葉有商承祚篆書題簽“繪園所藏甲骨”兩行六字,落款蠅頭小楷記云:“敘父所藏甲骨一百零二事,裝之成册,以贈栔齋,時二十六年也。商承祚題記。”下鈐白文篆印“商”和朱文篆印“巳廎”兩方。是知這批甲骨拓本是敘父早於1937年前所拓。
敘父即何遂(1888—1968),又字敘甫、敘圃,號繪園,亦號繢園,福建閩侯人。何遂16歲從軍反清,19歲加入中國同盟會,發起成立同盟會廣西支部。28歲任北京政府上校武官派赴歐洲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36歲任國民軍第三軍參謀長、國民軍空軍司令、北京政府航空署長,授銜空軍中將。北伐中,策反了吴佩孚北洋軍閥部分官兵起義。還擔任過黄埔軍校“代校務”、國民政府立法委員、立法院軍事委員會委員長。1935年11月15日,他與福建名畫家李雲仙在南京聯合舉辦了一場“李雲仙、何敘甫兩先生國畫展覽會”,賣畫賑災救國。1939年他以國家民族大義爲己任,“毁家紓難”,變賣家産,反蔣抗日,與中共高層建立了聯繫。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司法部長、政法委員會副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全國人大代表、人大法案委員會委員。[1]
何遂熱衷文物考古事業,嗜好古物收藏,原藏甲骨文數百片,且著書立説,對甲骨文亦有研析,國家圖書館普通古籍書庫藏有何遂著《敘圃甲骨釋略》[2]一册,毛筆行楷,共34葉,扉葉有篆書署“殷虚甲骨文字,商承祚題”,以及陳獨秀題簽“抱殘守缺,題敘甫先生甲骨殘版,廿六年三月(1937年3月),獨夫”。
何遂對於自己的文物藏品並不秘守,曾經將其甲骨拓本分贈同好。郭沫若《卜辭通纂》,收“何遂氏藏甲骨拓片16片”,其在“述例”六云:“又蒙何敘甫氏以所藏甲骨拓本,然均在《通纂》已編成之後,爰選……何氏拓本十六片……輯爲‘别録之一’以附於書後。”[3]商承祚《殷契佚存》,收“侯官何氏藏”甲骨拓本61片(第194—254號)。[4]
胡厚宣《甲骨續存》也收有王林提供的何敘甫甲骨拓本27片。[5] 董作賓《殷虚文字外編》著録“何敘甫110—144、202—227”甲骨拓本凡61片。[6]
何遂所藏甲骨,今知部分已歸國家博物館所藏。據陳夢家《殷虚卜辭綜述》附録統計“未发表完全之拓本”云:“何遂舊藏,今歸北京圖書館72片(_瀋_撚絖犮一部分见《佚》、《别一》)。”[7]又據胡厚宣《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一文,記北京地區零散甲骨拓本有云:“何敘甫氏舊藏甲骨文字拓本,一册,138片,張瑋舊藏。此爲何敘甫氏早期所得,重要者已著録在《殷契佚存》……原骨
今歸北京圖書館。”又云:“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包括……北圖撥192片(原何遂藏)。”[8]是知國家博物館(前身爲中國歷史博物館)的何遂原藏品,係前北京圖書館轉撥而來。何遂原藏甲骨拓本册,存世有好幾種。譬如胡厚宣師所記,有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殷契卜辭原拓稿本,四函31册”,内附“何敘甫藏2册72片”,又有北京圖書館藏“何遂舊藏甲骨拓本138片”,即張瑋舊藏本。[9] 據徐自强、冀亞平《北京圖書館金石拓片的收藏整理與研究》一文,也記有“何敘甫舊藏71片”。[10] 另外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也藏有一部1935年粘裝拓本《何敘甫藏甲骨文》。
此册歷史所藏《繪園所藏甲骨》,過去未見記録,係何遂1937年贈與栔齋商承祚的集子,墨拓時間遠遠早於北京圖書館撥交甲骨拓片與中國歷史博物館的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商氏又捐贈給歷史所,提供編纂《合集》選用。原骨今藏國家博物館,其中有16片爲《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補編》所漏收,約有10片今去向不詳。此次整理仍按原式順序編次,標其甲骨材質、分期和著録情況。全部甲骨釋文及有關綴合信息由宋鎮豪、孫亞冰統其成,《繪園》甲骨拓本的辨析、校重、著録信息檢索七表的製作,由馬季凡負責承擔。上海古籍出版社吴長青編審、姚明輝編輯爲本書出版付出不少辛勞,誌此申謝!
《繪園所藏甲骨》作爲“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甲骨墨拓珍本叢編”之一種,在向學界提供一部塵封已久的甲骨文著録書之際,敬以紀念繪園何遂、契齋商承祚兩位老前輩曾經爲甲骨文的收藏和傳播所作出的貢獻,亦用以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希望能夠爲甲骨學與殷商史研究增添助力。期盼讀者批評賜正。
宋鎮豪
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
2019年4月16日
[1]何達、王苗:《何遂遺踪:從辛亥走進新中國》,人民出版社,2012年。又范南虹:《何遂家族的革命秘史》,《海南日報》2011年11月14日。
[2]何遂:《敘圃甲骨釋略》,1941年石印本。又收入《甲骨文研究資料彙編》第19册,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6月。
[3]郭沫若:《卜辭通纂》,日本东京文求堂書店石印本四册,1933年5月。
[4]商承祚:《殷契佚存》,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叢刊甲種影印本,1933年10月。
[5]胡厚宣:《甲骨續存》,上海群聯出版社,1955年12月。
[6]董作賓:《殷虚文字外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6月。
[7]陳夢家:《殷虚卜辭綜述》,科學出版社,1956年7月,第673頁。
[8]胡厚宣:《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七本第四分,1996年12月。
[9]胡厚宣:《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七本第四分,1996年12月。
[10]徐自强、冀亞平:《北京圖書館金石拓片的收藏整理與研究》,《北京圖書館館刊》1998年第1期。又,孫亞冰博士近諮詢國家圖書館趙愛學先生,知國家圖書館現藏有五套繪園拓本,其中四套題簽《繪園舊藏甲骨文字》,内均收6組綴合。另一套書衣題《北京圖書館藏繪園甲骨點交册》,日期署“一九五九年七月三十日”,未見有綴合片,所收片數爲129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