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02975
☆一出版就轰动学术界,十多年来未被超越的蒋介石研究经典
☆深挖蒋介石日记、档案,还原一个从浮浪子弟到民国总统的真实蒋介石
☆还原真实的蒋介石,打捞近现代史上的一些历史真相
2002年,杨天石先生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出版,书刚问世,在海内外学术界就引起了很大反响。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杨天石先后参加《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的写作,断断续续阅览过蒋介石交给毛思诚保存的日记、文稿和来往函电等资料,发现它们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于是,以之为基础,进一步在海内外广泛收集相关档案、文献,从事专题研究,一篇篇地写作,一篇篇地积累。《中山舰事件之迷》一文就是作者在中国第二历史档馆无意间读到了毛思诚原藏的上述资料,其中《日记类钞》收有蒋介石中山舰事件期间的日记,他便结合该馆收藏的中山舰事件档案等资料,写成《中山舰事件之谜》。胡乔木同志生前读到了本书中《中山舰事件之迷》一文,赞誉这是一篇“不可多得”,是具有“世界水平”的好文章。
由于书中提出了一些与传统不同的新看法,书出版后不久的2003年,有人捏造理由,化名向中央揭发,并在个别网站上狂批3个月,指责作者“吹捧蒋介石为民族英雄”,但经权威部门认真审读,*终认定“这是一本扎实的学术著作”,“是研究,不是吹捧”。国外有些用心不良的人甚至发表了断章取义、无中生有、强人就己的“书评”,逼得杨天石先生不得不写文回应,“严正声明”。2014年,又有人再次指名批判此书,而此书始终未倒。
《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不仅想要寻找“真实的蒋介石”,而且想要进一步准确地阐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虽然十几年过去,今天看来本书本书无疑已经成为一本蒋介石研究的经典。2015年,重庆出版社准备再版《蒋氏秘档和蒋介石真相》一书,杨天石先生为了以2002年被攻击时的原貌示人,决定除改正个别错字外,不做其他更动。相信时间是检验经典的永恒标准。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复杂人物。他的一生,有功有过。杨天石先生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就是关于蒋介石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利用在国内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国民党党史会档案、大溪档案,美国哈佛大学、国会图书馆等地所藏档案,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专题对蒋介石进行了深入探讨——如蒋介石刺杀陶成章事件、蒋介石在上海办交易所事、中山舰事件中的蒋介石、蒋介石与胡汉民的矛盾冲突、北伐中蒋介石与国民党左派的矛盾冲突、蒋介石的对日战略,等等。这些专题研究有的具有独创性,填补了以往蒋介石研究的空白,有的则因新材料的发现,而对老问题又提出了新见解,订正了以住的偏颇或模糊不清之处。胡乔木同志生前读到了本书中《中山舰事件之谜》一文,曾经赞誉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具有世界水平”的著作。
自序/1
蒋介石为何刺杀陶成章/1
从蒋介石日记看他的早年思想/9
一 吸纳新潮,崇拜旧学/9
二 民族主义/14
三 社会观/17
四 苏俄观/23
五 左右之间/27
六 革命观/29
七 结束语/31
宋明道学与蒋介石的早年修身/32
——读蒋介石未刊日记
一 重视修身,按照道学家的要求进行修养/32
二 戒色/36
三 惩忿/42
四 戒客气/45
五 戒名利诸欲/46
六 其他/47
七 结语/48
蒋介石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49
一 上海交易所是孙中山倡办的/49
二 蒋介石组建茂新号,陈果夫充当经纪人/53
三 扩大投资,成立恒泰号/56
四 与张静江、戴季陶等合资经营利源号/59
五 畸形发展后的衰落,张静江、蒋介石大亏本/61
六 风波之后/66
七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与国民党的关系/69
八 交易所生活对蒋介石的影响/71
1923年蒋介石的苏联之行及其军事计划/74
一 孙中山转移战略中心与蒋介石使苏/75
二 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军事行动经常处于支配地位/78
三 军事行动的目标是“粉碎直系,推翻北京政府”/79
四 军事准备需要两年,战争分四个阶段/82
五 最低限度的兵力需要一万八千至三万人/83
六 和军事工作相配合的宣传工作计划/84
七 随同备忘录的还有一封给托洛茨基等人的信/85
八 蒋介石个人署名的《致苏俄负责人意见书》/86
九俄国人托词拒绝了蒋介石的计划,蒋介石与俄国人辩论无效/88
中山舰事件之谜/92
一 “三二○”之前蒋介石的心理状态/92
二 中山舰调动经过/97
三 蒋介石的最初反应和“三二○”之后的日记/100
四 西山会议派与广州孙文主义学会的“把戏”/104
五 偶然中的必然/108
中山舰事件之后/112
一 “反蒋联盟”的流产与汪精卫负气出走/112
二 苏方的妥协逻辑及其“利用蒋介石”的政策/117
三 中共中央试图改变对蒋策略与鲍罗廷的否决/121
四 “党务整理案”的通过与蒋介石掌握最高权力/125
五 蒋介石提出一党专政理论与新的反共要求/128
六 共产党人失去了最好的一次机会/130
邵力子出使共产国际与国共两党争夺领导权/131
一 要求在国民党和共产国际之间互派代表/132
二 确定国民党的反帝、反军阀策略/134
三 阐明国民党的农工政策/138
四调整国共关系,要求共产国际承认国民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141
五 可以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145
六 尾声/149
北伐时期左派力量与蒋介石的矛盾及斗争/151
一 迎汪复职/151
二 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区联席会议/154
三 迁都之争/158
四 恢复党权运动/166
五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169
“四一二”政变前后武汉政府的对策/175
一 以党权限制蒋介石/175
二 逮捕蒋介石与派兵东下计划的搁浅/180
三 政治谴责的高调与军事决战的回避/185
蒋介石与前期北伐战争的战略、策略/191
一 关于北伐时机/191
二 各个击破与远交近攻/194
三 保护侧背,转战江西/201
四 围城强攻的教训/203
五 顺流而下,继续追歼/206
六 不为遥制/208
蒋介石与二次北伐/210
一 前期北伐为二次北伐打下了坚实的胜利基础/210
二 国民党内部因一时团结而加强了力量/212
三 江浙金融资产阶级给予经济支持/213
四 三路大军并出,粉碎奉军先发制人的进攻/214
五 对日忍让,绕道北伐/215
六 军事进攻与政治谈判并行,和平进入北京/217
七 战后格局/219
奉蒋谈判与奉系出关/220
一 公开喊话与秘密谈判/220
二 阎锡山出面斡旋,企图组织奉宁晋三角同盟/223
三 张学良是奉蒋联合的促进派/228
四 南方来使与和谈中断/231
五 济南惨案发生,民族大义推动和谈再起/233
六 不无遗憾的结局/235
约法之争与蒋介石软禁胡汉民事件/239
一 南京政坛的一次强震/239
二 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初期的“党治”与“法治”之争/241
三 蒋胡在制订“约法”问题上的分歧与冲突/246
四 蒋胡矛盾的其他方面/251
五 软禁胡汉民事件的影响/254
六 余论/257
胡汉民的军事倒蒋密谋及胡蒋和解/259
——读美国哈佛燕京学社所藏胡汉民档案
一 逼迫蒋介石下野/259
二 广泛联络,组织反蒋力量/262
三 派遣部队北上,“以抗日为倒蒋”/267
四 支持华北抗日力量,筹备粤桂闽三省独立/270
五 福建事变期间/276
六 再次联络张学良/281
七 开府西北与军事倒蒋梦想的破灭/283
八 抵制五全大会/285
九 王宠惠、孙科说合与蒋、胡通信/289
十 拒绝日本侵略者的引诱/292
十一 出国与归来/295
“九一八”事变后的蒋介石/299
——读蒋介石未刊日记
一 痛愤于日本侵略,但下不了抗战决心/299
二 与粤方和解/304
三 学生运动的困扰/309
四 下野及其反思/312
蒋介石拒绝以牛兰夫妇交换蒋经国/316
“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的对日谋略/322
——以蒋氏日记为中心所作的考察
一 避免决战,以“和平”为推迟战争的手段/323
二 企图效法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328
三 广结盟国,寄希望于国际环境的变化/331
四 从“安内”为重到“攘外”为重/336
五 秘密准备,以“剿共”为抗日之掩护,经营西南根据地/341
六 结语/344
抗战前期日本“民间人士”和蒋介石集团的秘密谈判/345
一 萱野长知和孔祥熙之间/347
二 蒋介石直接控制的香港谈判/352
三 再次谈判的洽商与搁浅/358
四 尾声/361
孔祥熙与抗战期间的中日秘密交涉/366
一 贾存德与萱野长知/367
二 胡鄂公与津田静枝/370
三 胡鄂公与船津辰一郎/372
四 胡鄂公与坂西利八郎/373
五 樊光与喜多诚一/373
六 樊光与今井武夫/374
七 胡鄂公等与和知鹰二/376
八 王子惠与板垣/379
九 胡鄂公与松本重治/380
十 夏文运赴日与日本“和平工作”的末路/381
十一 孔祥熙主和的思想基础与策略目的/383
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386
一 促进在华韩国抗日力量的团结/386
二 支持朝鲜义勇队与韩国光复军/389
三 确定先于他国首先承认韩国临时政府的原则/393
四 推动韩国临时政府改组/396
五 在开罗会议上倡言保证韩国战后独立/399
六 反对国际共管与南北分割,继续支持韩国临时政府/401
结语/406
李宗仁的索权逐蒋计划/408
一 一份“极机密”文件/408
二 文件形成的背景及其产生经过/410
三 又一份秘密文件/413
四 蒋介石的答复/415
附录一
中山舰事件三题/418
一 汪精卫何以隐匿、出走/418
——中山舰事件探幽之一
二 欧阳格的被捕/421
——中山舰事件探幽之二
三 李之龙的“变节”、“脱党”问题/423
——中山舰事件探幽之三
关于孙中山“三大政策”概念的形成及提出/425
一 反对戴季陶主义和西山会议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425
二 柳亚子发表《告国民党同志书》,沈雁冰总结为“总理的两个重要政策”/430
三 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施存统首次提出“三大革命政策”概念/433
四 柳亚子发表《揭破伪代表大会真相》,将“两个政策”的提法改为“三个革命的重大政策”/434
五 《声讨反动派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传纲要》再次阐述孙中山晚年“最重要的革命政策”/436
六 陈独秀精练地概括孙中山的“革命政策”,距后来提出的“三大政策”概念实际内容已经相差无几/437
七 黄埔同学会机关刊物《黄埔潮》同时出现三篇提倡“三大政策”的文章/438
八 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将“三个政策”写入决议/440
九 结语/441
西安事变前后国共谈判史实订误/443
——评陈立夫《成败之鉴》,兼评他对于苏墱基君的批评
— 《成败之鉴》/444
二 评陈立夫对苏墱基君的批评/457
打入日伪内部的国民党地下工作者/464
——略谈何世桢、陈中孚与陆玄南
附录二
我和民国史研究/469
初涉学术之途 研究中国文学/469
探求天人之道 研究中国哲学/471
三迁乃至归宿 研究民国历史/473
民国史之外/478
我的历史追求/480
引用文献目录/482
人名索引/494
后记/513
杨天石的文章思路清晰,明白晓畅,读起来没有沉闷的感觉,容易引人入胜。
——金冲及(原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对蒋介石的研究,使得一些学者有了真正理论上的勇气,去面对一个真正的蒋介石。在这个过程里,杨天石先生起了很大、很好的作用。
——耿云志(胡适研究专家。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我赞成杨先生的三句话。*句话,蒋介石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第二句话,蒋介石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第三句话,蒋介石是有功也有过,有大功也有大过的人物。这三句话很能概括蒋介石的特点。
——陈铁健(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员)
《评〈中国之命运〉》、《窍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中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这几本书在国共内战中起了很大的政治宣传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几本书被当作真实的历史全盘加以接受,很少人想到,这一个政治化以后的蒋介石和真实的蒋中正之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更少有人以公正持平的态度,尽可能地把历史真相呈现出来。杨天石这一本书标明“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运用解密的蒋中正的日记,终于把真实的蒋中正从深锁于各种政治迷雾和个人私密之中找寻了回来。
——陈永发(台北中研院院士、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在风起云涌的中国现代史上,蒋介石无疑是*为重要、复杂的“风云人物”之一,如果对蒋介石没有深入研究,对中国现代史的理解也就不会十分深刻。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蒋氏始终是一个被高度“漫画化”的政治符号,而缺乏客观、深入的研究。在这部近50万字的著作中,杨天石以大量未刊日记和难得一见的原始档案为基础,对蒋的方方面面都做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
——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者)
天石参与民国史的工作,涉猎的范围,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国民党派系斗争,等等,特别是对蒋介石的研究,都下过很深的功夫,有很多的发现和创见。由于彼此的行道不谋而合,所以我对天石的发现和创见,体会较深,受益更多。
——蒋永敬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
作为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的优点在于,他具有发现重要问题,在中国乃至广阔的海外发掘*资料,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独创性论文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一日可就,它的背后是敏锐的历史感和日积月累的知识与教养。
——山田辰雄 (日本放送大学教授)
宋明道学与蒋介石的早年修身
——读蒋介石未刊日记
儒家学派认为:修身是人生的第一大事,也是各项事业的起点。《大学》有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说法,又有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程序。到了宋明时代,道学家提出了以“存天理,去人欲”为核心的一系列修身主张,一方面将儒学伦理规范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一方面则前所未有地细密设计了各种遏制“人欲”的办法。
蒋介石很早就接触宋明道学,不仅是服膺者,而且是身体力行者。在他的日记里,有大量修身的记载。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他的个人修养历程和极为隐秘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看出他早年的三重性格特征:上海洋场的浮浪子弟,道学信徒,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志士。
一 重视修身,按照道学家的要求进行修养
蒋介石年轻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养成了许多坏毛病。1919年7月24日,他回忆辛亥革命时的个人经历,在日记中对自己写下了“荒淫无度,堕事乖方”的八字考语。由于这些坏毛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朋友们不大看得起他。1920年3月,戴季陶醉酒,“以狗牛乱骂”,蒋介石一时激动,闪过与戴拼命的念头,但他旋即冷静下来,检讨自己,“彼平时以我为恶劣,轻侮我之心理,于此可以推知”,“我岂可不痛自警惕乎!” 一直到30年代,蒋介石想起早年种种劣迹,还痛自悔恨。日记云:“少年师友不良,德业不讲,及至今日,欲正心修身,困知勉行,已失之晚矣!”又云:“余少年未闻君子大道,自修不力”,“迄今悔已难追”。一言之不足,反复言之,当系出于内心,而非泛泛虚语。
为了克服年轻时期形成的这些坏毛病,蒋介石曾以相当精力阅读道学著作,企图从中汲取营养。1919年5月24日日记云:“今日研究性理书,思发愤改过,以自振拔,甚矣不求放心也久矣。”所谓“性理书”,指的就是宋明以来道学家的著作。蒋介石不仅读,而且选抄对自己进德有用的语录,写入日记,甚至作为自己的箴言或座右铭。例如,1919年,他为自己选择的箴言是“静敬澹一”四字,同年8月,增改为“精浑澹定,敬庶俭勤”八字。1923年1月5日,他模仿道学家的做法,自制铭文:“优游涵泳,夷旷空明,晔然自充,悠然自得,此养性之功候也。提纲挈领,析缕分条,先后本末,慎始图终,此办事之方法也。”在此之后,他仍然觉得意有未足,又抄录道学家常说的“修己以严,待人以诚,处事以公,学道以专,应战以一”诸语,作为对自己立身处世的要求。
宋明道学有所谓理学和心学两派。前者以朱熹为代表,后者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蒋介石涉猎过朱熹的著作,例如1923年1月4日日记云:“晨兴,思良友,窃取乎朱子‘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二语以自循省。”可见,他对朱熹的学说有所了解。哲学史上有所谓朱陆异同之争,或是朱非陆,或是陆非朱,蒋介石对两派均无所轩轾,日记中也常有读王阳明著作的记载。如:1926年11月17日日记云:“车中闷坐,深思看阳明格言。”
在这一方面,他是兼收并蓄的。
宋明以后的道学家中,蒋介石最喜欢曾国藩,很早就用功研习他的著作。1921年日记云:“晚标签《曾文正公全集》。此书曾经一番用功,甚叹遗失于永泰之役。今得复见,不啻旧友重逢也。”永泰之役,指1918年9月蒋介石在福建讨伐李厚基的一次战斗。此战中,蒋介石中敌缓兵之计,仓促中弃城出走,仅以身免,随身携带的曾国藩著作连同日记等物遗失殆尽。蒋既自称“此书曾经一番用功”,可见,他在曾著上是下过大功夫的。
20年代,蒋介石仍然喜读曾国藩的著作。1922年岁首,他曾节录曾国藩的“嘉言”作为自己的“借镜”。其内容有:“虑忘兴释,念尽境空”;“涵咏体察,潇洒澹定”;“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以志帅气,以静制动”;“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爱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军事之要,必有所忍,乃能有所济;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等。1925年1月2日,他又将曾国藩的“惩忿窒欲”、“逆来顺受”、“虚心实力”、“存心养性”、“殚精竭力”、“立志安命”等“嘉言”抄在当年日记卷首。可见,他在力图按曾国藩的训导立身处世。其后,蒋介石多次在日记中给予曾国藩以高度评价,如:
1925年1月9日日记云:“看曾文正杂著,其文章真是千古。”
1925年2月10日云:“终日在常平、候东看曾文正日记,公以勤、恕、敬三字自勖,可为规范矣。”
1926年3月8日云:“昨今两日,看曾文正《嘉言抄》,乃知其拂逆之甚,谤毁之来,不一而足。而公劝其弟以咬牙立志,悔字与硬字诀,徐图自强而已。”
曾国藩之外,蒋介石也很敬佩胡林翼。胡有云:“林翼至愚,当不自作聪明;亦惟林翼颇聪明,当不自用其愚。”1922年3月,蒋介石读到这段话,不禁悚然叹惜,日记云:“乃知我自作聪明,实为至愚之人,以后当知针砭也。”胡集中曾论及“愚公移山”、“精卫衔石”等古代寓言或神话,蒋介石读后深有所感。日记云:“因知成功之难,非一朝一夕之可能也。凡吾今日之事,计须三五年,始得告一段落,岂可意马心猿,犹豫不决,轻举妄动,去就随便乎!以后应不再作回家扫墓之想,想吾母有灵,当亦以此为慰也。”胡集书牍中云:“所望有兵柄者,日夜悬一死字于卧榻之旁,知此身之必死则于以求生,或有生机。”蒋介石读后特别将它们节录下来,用以自励。
道学著作中有《菜根谭》一书,蒋介石也很喜欢。1926年3月7日日记云:“看《菜根谭》,以毋忧弗逆与不为物役二语为最能动心。”
蒋介石不仅认真读道学书,而且也真像道学家一样进行修身。道学家中朱熹一派普遍主张“省、察、克、治”,蒋介石也照此办理。1919年10月23日日记云:“从前过恶未蠲,今兹私欲犹炽,进德修业之谓何,而竟颠蹶至此!”
1920年1月17日日记云:“中夜自检过失,反复不能成寐。”
1922年10月25日日记云:“今日仍有几过,慎之!”
1925年2月4日日记云:“存养省察工夫,近日未能致力。”
1925年9月8日日记云:“每日作事,自问有无疚心,朝夕以为相惕。”
上述日记表明,蒋介石是经常检讨自己的。
蒋介石之所以重视个人修养,不同时期有不同作用。早年是为了做“古来第一圣贤豪杰”。五四运动爆发,蒋介石从中看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他当时在修身上对自己的要求,应是上进、自强的表现。其后,蒋介石投身国民革命,参加广东革命根据地建设,反映出传统道学中“民胞物与,宏济群伦”思想对他的影响。北伐战争期间,国共矛盾逐渐尖锐,蒋介石处境困难,他企图通过修养锤炼自己,应付环境,获取突破难关的意志和力量 3 。1927年以后,蒋之地位已定,继续修养则是为了做“中华民国代表”。
二 戒色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很早就承认,人有两种天性:食与色。但是,孟子又主张,人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否则和禽兽就没有差别。从蒋介石的日记里可以看出,他好色,但是,同时又努力戒色。为此,他和自己的欲念进行过长达数年的斗争。
1919年3月5日,蒋介石从福建前线请假回沪,途经香港。8日日记云:“好色为自污自贱之端,戒之慎之!”这一天,他因“见色起意”,在日记中为自己“记过一次”。次日,又勉励自己要经受花花世界的考验,在日记中写道:“日读曾文正书,而未能守其窒欲之箴,在闽不见可欲,故无邪心。今初抵香港,游思顿起。吾人砥砺德行,乃在繁华之境乎!”
到上海后,蒋介石与恋人介眉相会。4月23日,蒋介石返闽,介眉于清晨3时送蒋介石上船,蒋因“船位太脏,不愿其偕至厦门”,二人难舍难分,介眉留蒋在沪再住几天,蒋先是同意,继而又后悔。日记云:“吾领其情,竟与之同归香巢。事后思之,实无以对吾母与诸友也。”此后的几天内,蒋介石一面沉湎欲海,一面又力图自拔。日记云:“情思缠绵,苦难解脱,乃以观书自遣。嗟乎!情之累人,古今一辙耳,岂独余一人哉!”
在反复思想斗争后,蒋介石终于决定与介眉断绝关系。5月2日,介眉用“吴侬软语”致函蒋介石,以终身相许,函云:
介石亲阿哥呀:照倷说起来,我是只想铜钿,弗讲情义,当我禽兽一样。倷个闲话说得脱过分哉!为仔正约弗寄拔倷,倷就要搭我断绝往来。
我个终身早已告代拔倷哉。不过少一张正约。倘然我死,亦是蒋家门里个鬼,我活是蒋家个人。
从信中所述分析,介眉的身份属于青楼女子。蒋有过和介眉办理正式婚娶手续的打算,但介眉不肯订立“正约”(婚约)。蒋批评介眉“只想铜钿,弗讲情义”,而介眉则自誓,不论死活,都是蒋家人。
蒋介石收到此信后,不为所动,决心以个人志业为重,斩断情丝。1919年5月25日日记云:“蝮蛇蛰手,则壮士断腕,所以全生也;不忘介眉,何以励志立业!”同年9月27日,蒋介石自福建回沪。旧地重游,免不了勾起往事。日记中有几条记载:
10月1日:“妓女昵客,热情冷态,随金钱为转移,明昭人觑破此点,
则恋爱嚼蜡矣!
10月2日:“以后禁入花街为狎邪之行。其能乎,请试之!”
10月5日:“其有始终如一结果美满者又几何?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人可以醒悟矣!”
10月7日:“无穷孽障,皆由一爱字演成。”
上述各条,可能都是蒋介石为割断与介眉的关系而留下的思想斗争记录。从中可见,蒋介石为了摆脱情网,连佛家的“色空观念”都动用了。值得注意的是10月12日的日记:“潜寓季陶处,半避豺狼政府之攫人,半避狐媚妓女之圈术。”当时,北京政府在抓捕作为革命者的蒋介石,而青楼女子介眉则在寻找“负心汉”蒋介石,迫使蒋不得不躲进戴季陶的寓所……
三 惩忿
蒋介石除“好色”外,性格上的另一个大毛病是动辄易怒,骂人、打人。为了革除这一恶习,蒋介石也进行了多年修养。
《易》经《损卦》云:“损,君子以惩忿制欲。”后来的道学家因此将“惩忿”列为修身的重要内容,要求人们控制自己的感情,避免暴怒,也避免恶语伤人及相关行为。蒋介石对此也很重视,日记云:“须知修身之道,首重惩忿,其次则窒欲也。”
蒋介石深知自身性情上的弱点。1919年1月3日日记云:“近日性极暴躁。”同月7日,黄定中来谈报销问题,蒋介石“厉斥其非,使人难堪”。事后追悔,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日骄肆殊甚,而又鄙吝贪妄,如不速改,必为人所诬害矣。戒之!戒之!”几个月之后,蒋介石接见邓某,故态复萌,“心怀愤激,怨语谩言,不绝于口”。这样的情况发生多次,蒋介石“自觉暴戾狠蛮异甚。屡思遏之而不能”,因此,写了“息心静气,凝神和颜”八字以作自我警惕之用,还曾有意阅读道学著作,用以陶冶性情。
然而,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种弱点如果已经成了性格的一部分,要改掉是颇为艰难的。1919年6月27日,蒋介石感叹说:厉色恶声之加人,终不能改,奈何!”7月29日再次为“会客时言语常带粗暴之气”而对自己不满,在日记中写下“戒之”二字。但是,蒋介石有时刚刚作了自我检讨,不久就再犯。同年8月5日,蒋介石与陈其尤谈话,谈着谈着,“忽又作忿恚状”,蒋深自愧悔,但是当晚继续谈话时,蒋“又作不逊之言”。这使蒋极为苦恼,日记云:“如何能使容止若思,言辞安定,其惟养吾浩然之气乎!”
除了骂人,蒋介石有时还动手。
1919年10月1日,蒋介石访问居正,受到人力车夫侮辱,不觉怒气勃发。居正家人与车夫辩论,发生殴打,蒋介石见状,忿不可遏,上前帮力,自然,蒋介石不是车夫的对手,反而吃亏。接着,又“闯入人家住宅,毁伤器具”。蒋介石自知理屈,他想起1917年在张静江门前殴打车夫,被辱受伤一事,真是与此同一情景。当日日记云:“与小人争闲气,竟至逞蛮角斗,自愚实不值得。余之忍耐性,绝无长进,奈何!”蒋介石打车夫毕竟只是个别情况,更多的是打佣人。1920年12月,蒋介石在船中与戴季陶闲谈,戴批评蒋“性气暴躁”,蒋声称“余亦自知其过而终不能改”,认为要杜绝此病,只能不带“奴子”,躬亲各种劳役。1921年4月,蒋介石因事与夫人毛氏冲突,二人“对打”,蒋介石决定与其离婚。4日,蒋介石写信给毛氏的胞兄毛懋卿,“缕诉与其妹决裂情形及主张离婚理由”。正在此时,发现毛氏尚未出门,又将毛氏“咒诅”一通。当日,蒋在日记中自责说:“吾之罪戾上通于天矣!何以为子,何以为人!以后对母亲及家庭间,总须不出恶声。无论对内对外,愤慨无以之际,不伸手殴人,誓守之终身,以赎昨日余孽也。”然而,自责归自责,蒋介石仍然时发暴性。见之于日记者有下列记载,试为分类。
(一)打骂佣人、侍卫、下级
1921年4月7日:“叱吓下人,暴性又发,不守口不詈人之誓,记过一次。”
1925年2月21日:“自误饮水,迁怒下人,逞蛮殴打,尚有人道乎!记过一次。”
1925年2月22日:“吾勉为庄敬宽和,以药轻浮暴戾之病,则德可进,世可处也。叫人不应,有顷始至,又逞蛮根,日日自悔而不能改之,所谓克己者,如斯而已乎!”
1925年3月4日:“肆口漫骂,自失体统,几不成其为长官,记大过一次。”
1925年10月5日:“昨夜十时到黄埔,阍者弛卧,鼾声达门外,久叫始应,又动手打人。记大过一次。”
1925年10月1日:“为佣人蠢笨,事事不如意,又起暴戾躁急,如此将奈之何!”“暴戾极矣,动手打人,记大过一次。”
1926年1月5日:“脑胀耳鸣,心烦虑乱,对佣人时加呵斥,即此一事,已成吾终身痼疾矣!”
(二)辱骂同事、同僚
1921年10月22日:“庆华、颖甫先后就谈,又发暴性,犯不着也。”
1922年2月25日:“下午,回八桂厅,对礼卿发脾气,自知形态不雅。”
1926年1月13日:“茂如来会,以其心术不正,败坏校风,愤恨之余,大加面斥,毋乃太甚乎!”
1926年8月1日:“动手打人,蛮狠自逞,毫无耐力,甚至误殴幕友,暴行至此极矣!”
(三)对象不明
1925年3月3日:“欲为盖世之人物,不可不自深其学养。近日常多很﹝狠﹞厉愤狷,而无静默沉雄气象,其何以几及之也?”
1925年3月5日:“昨夜骂人太甚,几使梦魂有愧。今日在途懊悔不已。平日宅心忠厚,自揣差近长者,而一至接物,竟常有此恶态,尚何学养可言乎!”
1925年10月7日:“今日暴性勃发,几视国人皆为可杀。”
以上三种情况中,不论哪一种,蒋介石都知道自己不对,因此事后对自己也多所责备。他也曾设法改正,例如立誓作到“四不”,即“口不骂人,手不打人,言不愤激,气不嚣张”;又立誓做到“四定”,即“体定、心定、气定、神定”;还曾提出“三要”,即“谨言、修容、静坐”,但是,收效不大,暴躁狠蛮,几乎成为他的终身“痼疾”。
……
五 戒名利诸欲
道学家既反对纵情声色,也反对沉溺名利,视之为“胶漆盆”,要人们通过修养,从中滚脱出来。南宋淳熙八年(1181),陆九渊到朱熹的白鹿洞书院讲学。陆的讲题是《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二语。他说:“今人读书便是为利。如取解后又要得官,得官后又要改官,自少至老,自顶至踵,无非为利。”朱熹对他的这段讲词非常欣赏,认为“切中学者深微隐痼之病”。
蒋介石早年修身时,也很注意戒名利诸欲。1919年,他作《四言箴》自励:“主静主敬,求仁学恕,寡欲祛私,含垢明耻”,明确地要求自己“寡欲”。6月24日日记云:“今日馁怯有余,谨慎不足,终是名利患失之心太重,能于敬、澹二字上用功一番,庶有裨益乎?”
蒋介石这里所说的“敬”,指的是敬于所事;“澹”,指的是“澹”于所欲。蒋介石要求自己将事业放在首位,而不岌岌于求名求利。这一层意思,他在1920年2月的一则日记中表述得更清楚:“事业可以充满欲望,欲望足以败坏各种事业,不先建立各种事业,而务谋餍足欲望,是舍本而逐末也。”
多欲必贪。蒋介石既要求自己“寡欲”,因此,特别注意戒“贪”,保持廉洁。1921年,蒋介石因葬母等原因,花销较大,欠下一批债务。次年9月,孙中山命他去福建执行军务,蒋乘机写信给张静江,要求张转请孙中山为他报销部分债务。写信之前,蒋矛盾重重,思想斗争剧烈,日记云:“今日为企图经济,踌躇半日。贪与耻,义与利四字,不能并行而不悖,而为我所当辨。如能以耻字战胜贪字,此心超然于利义之外,岂不廉洁清高乎!一身之荣辱生死,皆为意中事,安有顾虑余地乎!”1923年7月,蒋日记有云:“戏言未成,贪念又萌,有何德业可言!”可见,像他努力戒色一样,对“贪念”,也是力图遏制的。
蒋介石长期生活于上海的十里洋场,习染既久,难免沾上奢侈、挥霍一类毛病。1920年岁末,蒋介石检点账目,发现全年花费已达七八千元之谱,顿觉惊心,严厉自责说:“奢侈无度,游堕日增,而品学一无进步,所谓勤、廉、谦、谨四者,毫不注意实行,道德一落千丈,不可救药矣!”1925年4月,他到上海的大新、先施两家著名的百货公司选购物品,自以为“奢侈”,在日记中提醒自己:“逸乐渐生,急宜防虑。”同年5月,自觉“心志渐趋安逸,美食贪乐,日即于腐化”,曾严厉自责:“将何以模范部下,而对已死诸同志也?”
道学家大都要求人们生活淡泊,甘于“咬菜根”一类清苦生活。上述日记表明,蒋介石在这一方面同样受到道学的影响。
在道学家的修养要求里,寡欲,不只是寡于物质生活,也包括求名一类精神生活内容。在这一方面,蒋早年对自己也有所要求。1925年1月22日日记云:“好名之念太重,一闻蜚语,即觉自馁,是不能以革命主义为中心,而以浮世毁誉为转毂,岂得谓知本者乎!”
……
七 结语
道学形成于宋明时代,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其总体作用在于将传统的儒学伦理规范哲学化,以便进一步强化其教化作用,借以整饬人心,调节社会矛盾,巩固既定社会秩序。但是,其中,也包含着若干合理因素。
蒋介石少年顽劣,时代的激流将他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大潮:留学日本,归国革命,追随孙中山。这样,蒋介石早年就具备了两重性格:既是上海洋场的浮浪子弟,又是革命志士,两种性格相互矛盾而又长期共存。可以看出,在他登上政治舞台的漫长过程中,道学曾促使他励志修身,克服了浮浪子弟的某些劣根性。但是,这也使他比较拘守传统文化,未能在接受新文化、新思潮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也未能使他在中国近代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辨潮流,识方向,作出正确抉择。
中世纪的修养方法无法完全适应近、现代的社会生活,这是自然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