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60841
清代学者姚际恒著《古今伪书考》一书,开创清代辨伪之风气。
1、《古今伪书考》是清代学者姚际恒辨伪之作,此书开清代辨伪之风气。
2、姚际恒著是书,敢于批评前人不敢怀疑的经书,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对后来辨伪风气的勃兴有重大影响。
3、历史学家顾颉刚曾为之校点并作序写跋。
4、山东大学历史系“八大教授”之一黄云眉,搜罗清人及近代学者的辨伪文章,以自己的观点疏通各说,补证该书。
《古今伪书考》是清代学者姚际恒(1647~约1715)辨证伪书的著作。全书仅一卷, 曾收入《知不足斋丛书》。1929年由朴社出版。1933年再版时,顾颉刚为之校点并写序跋。计有经类19种、史类13种、子类30种。凡姚氏认为托名伪造之古书(例如经类之《易传》、《古文尚书》、《周礼》;史类之《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子类之《关尹子》、《晏子春秋》等),皆一一详加考证,是研究经学、读史必备的工具书。《古今伪书考补正》是对此书作辨伪、考订和补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 类
易传 …… 3
子夏易传 …… 7
关朗易传 …… 9
麻衣正易心法 …… 10
焦氏易林 …… 10
易乾凿度 …… 13
古文尚书 …… 13
尚书·汉孔氏传 …… 14
古三坟书 …… 14
诗序 …… 14
子贡诗传、申培诗说 …… 21
周礼 …… 25
大戴礼 …… 37
孝经 …… 40
忠经 …… 45
孔子家语 …… 46
小尔雅 …… 48
家礼仪节 …… 50
史 类
竹书纪年、汲冢周书、穆天子传 …… 53
晋史乘、楚梼杌 …… 62
汉武故事 …… 62
飞燕外传 …… 64
西京杂记 …… 66
天禄阁外史 …… 69
元经 …… 69
十六国春秋 …… 70
隆平集 …… 72
致身录 …… 72
子 类
鬻子 …… 79
关尹子 …… 81
子华子 …… 83
亢仓子 …… 86
晏子春秋 …… 88
鬼谷子 …… 89
尹文子 …… 93
公孙龙子 …… 96
商子 …… 98
鹖冠子 …… 100
慎子 …… 103
於陵子 …… 104
孔丛子 …… 105
文中子 …… 109
六韬 …… 114
司马法 …… 115
吴子 …… 116
黄石公三略 …… 116
尉缭子 …… 116
李卫公问对 …… 117
素书 …… 122
心书 …… 123
风后握奇经 …… 123
周髀算经 …… 125
石申星经 …… 129
续葬书 …… 131
拨沙经 …… 131
黄帝素问 …… 131
灵枢经 …… 132
神农本草 …… 134
秦越人难经 …… 135
脉诀 …… 138
神异经、十洲记 …… 139
列仙传 …… 140
洞冥记 …… 141
博物志 …… 142
杜律虞注 …… 143
有真书杂以伪者
三礼考注 …… 147
文子 …… 149
庄子 …… 152
列子 …… 157
管子 …… 162
贾谊新书 …… 167
伤寒论 …… 169
金匮玉函经 …… 169
有本非伪书而后人妄托其人之名者
尔雅 …… 175
韵书 …… 180
山海经 …… 180
水经 …… 183
阴符经 …… 187
越绝书 …… 189
有两人共此一书名今传者不知为何人作者
吴越春秋 …… 195
有书非伪而书名伪者
春秋繁露 …… 199
东坡志林 …… 201
有未足定其著书之人者
国语 …… 205
孙子 …… 208
刘子新论 …… 212
化书 …… 214
附 原著补证异同对照表
《古今伪书考补证》序
辨伪是读书第一义;然有不可不注意者:柤梨橘柚,味相反而皆调于口,伪伪而知其所以伪,伪固有真之用也。辨伪者但欲求真伪之各得其用;非欲举伪书而一一践之踏之,烧之灼之,以尽绝其根株而后快。明乎此而后知辨伪者之非有恶于伪也。抑伪有巧拙而辨有难易。丑人捧心而其里,里之人能笑之,此伪之拙而易辨者;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他人不能也,此伪之巧而难辨者。伪巧而难辨,则有真之而伪,伪之而真者矣。然辨者之心,则固以求真为鹄;辨之术有未至焉耳,吾又从而辨之,非欲以罪辨者,辨其所未至也。明乎此而后知辨辨伪者之亦非有恶于辨伪也。
姚际恒首源氏之《古今伪书考》,一浅薄之辨伪书也。寻厥大概,无非抄撮《通考》《诸子辨》《笔丛》等所言,排比成书。分类舛驳,取舍随意;而叱辱之加,又往往不准于情理之所安。盖详核逊宋、胡,而武断则过之,此不足以服作伪者之心也。近人顾惕生氏因就姚氏之所考而重考之,欲以匡救姚氏之失而为其诤友。余读其书,亦颇有独到之见;而惩噎废食,盛气叫嚣,其武断之态度,乃复与姚氏同。则以水济水,亦何足以服姚氏之心哉!
夫姚书之操术诚疏矣!然伪书如毛,逐代傅益,使吾辈胸中而犹横梗一竺古护前之观念则已;苟其无也,则且病姚氏失出之多于失入,而又何忍乎他责!虽然,获盗而不获赃,终无以关盗之口而释道路之疑。使此不及百种之伪书,以列证未备之故,而犹授竺古护前者以抵蹈之间,此则吾辈之耻,所当助姚氏以张目者,《补证》之作,盖秉斯恉。
虽然,姚氏辨伪者也;顾氏辨辨伪者也,非所谓竺古护前之徒也。真伪愈辨而愈著:姚氏伪之,顾氏真之,云眉又从而伪之。求真而已,非求胜也。真其所真,伪其所伪,使真伪各得其用,此吾辈读书应有之态度;亦所以为来者辟一读书之坦途也。其真之而非真,伪之而非伪,则术之未至,云眉不以罪姚、顾,人亦岂以罪云眉哉!
抑是非之公,具在人心,苟准诸情理而未安,则虽以《古文尚书》之伪,经阎惠诸君之侦查判决,已成如山之铁案者,亦不难继毛氏而重申冤词;况《补证》之程多力分,引其绪而不能竞其委者哉!云眉虽助姚氏以张目乎?然非其伥也。诚更得诤友如顾氏者而毅色呵斥之,纠其纰缪而扶其颠踬,则云眉将怡受而无忤;学术公器,真伪固不必定于吾也。
呜呼!鼓怒浪于平流,震惊飙于静树,微特不敢,抑亦不能。必谓为钩釽群蓺,哗众取宠,则无所逃罪。
今请略述《补证》之内容:
姚、顾二考,皆截用他文数语以就己说。本书则略师《经义考》,列他文于前,缀己说于后;他文多全录,非过长者不敢删节,恐以取舍戾原意也。(其中如唐檗黄先生之辨《尹文子》,马夷初先生之辨《列子》,皆以其文过长,割裂入篇,引为缺恨。)先录清人及近人辨伪之文;不足则以《四库提要》继之;又不足始下鄙意以补之:其断自清人者,承姚书而避繁复也。(下鄙意时,则不以此为限。)先他文而后及《四库提要》者,以《提要》易于检阅也。《提要》十之一,鄙说十之三,而他文亦仅十之六,则以辨伪之文,既少专篇,作者囿于闻见,又不能广搜而博征也。凡不待补不必补者不补。《古文尚书》,孔氏传,不待补者也。《古三坟书》《麻衣正易心法》《易乾凿度》《天禄阁外史》《心书》《续葬书》《拨沙经》《家礼仪节》等,或猥琐无讥,或望名知伪,此不必补者也。若《韵书》偶称沈约,《手泽》改署《志林》,既与伪书异科,亦在不补之列。
本书编次仍依姚书;然多有与姚说参差者,别表附后以便省览。
属稿甫竣,吾友陈伯瀛先生以江侠庵君所编译之日人《先秦经籍考》示余,受而读之,其中如本田成之之《作易年代考》,内藤虎次郎之《易疑》《尔雅之新研究》,武内义雄之《两戴记考》《大戴记曾子十篇考》《庄子考》《列子冤词》《孙子十三篇考》,佐藤广治之《孝经考》,小川琢治之《山海经考》《穆天子传考》,狩野直喜之《汲冢书出土始末考》等,与本书持论颇多异同。然以专家成专书,甚有研讨之价值。本书不暇采入,姑附其篇目于此,以志景仰。且以愧国人之拘虚自蔽,嗤辨伪为多事者。
又本书之成,得助于吾友冯孟颛、陈伯瀛二先生者不少,并于此
谨致谢忱!
一九三一年,余姚黄云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