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6510689
《流水的盛宴》,从大江东出发,溯游而上,综合名篇、名人、故事、景点四个要素,结合潮文化、山水文化、隐逸文化、民俗文化四种钱塘江文化特色,用优美散文的形式,带领读者踏上迷人的钱塘江诗词之旅。突出可读性、文学性。文字约10万字,图片约150幅。
序
卷一 激荡潮曲
世间无二的澎湃
风口浪尖的人
我想和你一起聆听那寂静
三千强弩射潮低
诗意西陵渡
春江月夜记
觅渡
渔浦夕照一笛秋
卷二 袅袅清音
山水眷顺
沙洲寂静
子陵何处寻
七里泷上舟来疾
云水间的欣喜
一江风月桐君山
建德江上一夜
梅花半朵
春江之魚
卷三 且听风吟
鸟度屏风里
漂在水上的人
顺流而下的事物
莲花尖的一滴水
三衢的溪花与禅意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流域面积达5.56万平方公里的钱塘江,是浙江和杭州的“母亲河”,也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文化之江、诗词之江。千百年来,与钱塘江结缘的诗人词家,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名单:谢灵运、沈约、孟浩然、李白、白居易、刘禹錫、方干、范仲淹、苏轼、李清照、潘阆、袁枚、郁达夫……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明星,或生长于钱塘江畔,或到浙江任、寓居、游历,留下了歌咏钱塘江的名篇佳作,留下了他们与钱塘江相遇的美丽故事,从而使钱塘江在拥有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积淀了丰厚的诗词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潮文化、海塘文化、山水文化、隐逸文化、民俗文化的精彩篇章。这是浙江特别是杭州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底蕴所在,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传统诗词更是备受全民关注。在此背景下,新一届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四条诗路”的决策部署,其中的“钱塘江诗路”,以钱塘江一富春江一新安江—兰江一婺江一衢江为主线,包括浦阳江支线、新安江至安徽黄山市支线,覆盖杭州、金华、衢州和嘉兴海宁等行政区域。这是文化浙江建设的一大举措。
钱塘江在杭州市域范围内,以其与不同支流的交汇处和行政区域边界为分界点,可划分为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及千岛湖四段,简称为“三江一湖”。进入新时代,古老的钱塘江焕发出新的活力。2017年11月,杭州市提出“拥江发展”战略。2018年1月,杭州市拥江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揭牌,承担拥江发展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谋划和统等工作。2019年1月,《杭州市拥江发展行动规划》正式出台。《规划》明确目标定位为独特韵味別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并实施三大战略:一川如画,强化上下游生态、产业、交通统筹发展;两岸诗和,促进沿江城市、城镇、乡村协同发展;三美天下,彰显钱塘江生态之美、人文之美、时代之美。杭州,正从“西湖时代”全面迈进“钱塘江时代”。
打造“钱塘江诗路”、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必将产生明显的叠加效应,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挖掘和利用“钱塘江诗路”文化价值,将诗路优秀文化转化为时代精神和文明素养;如何加大宣传普及力度,让更多的受了解“钱塘江诗路”,有效提升诗路文化的社会认知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为此,市拥江办从2018年开始,和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密切合作,开展一系列的“钱塘江诗路”研究、宣传活动,对钱塘江诗词的整理研究和宣传普及,是其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系统梳理历代钱塘江诗词的基础上,我们组织选编了《钱塘江诗词选》,收录了历代歌咏钱塘江的诗词三千余首;同时,约请畅销书作家周华诚先生创作了这本《流水的盛宴——诗意流淌钱塘江》,以名人、名篇、故事、景点相结合的方式,用散文化的语言,以点帯面,介绍钱塘江诗词的概貌。这是一次对钱塘江全流域历代诗词的巡礼,是“诗与远方”的结合,希望有助于读者感受这条诗词之江的魅力。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获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创作出入人心、接地气的文艺作品。面对先贤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努力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是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成为“钱塘江诗路”建设进程中的一个亮点。在此,特別感谢周华诚先生的辛勤付出,感谢广大读者对“钱塘江诗路”和“拥江发展”的关注,以及对杭州市拥江办工作的支持。我们将继续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奋斗者,不辜负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杭州市拥江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缪承潮
2019年5月
世间无二的澎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
见到钱塘江大潮的第一眼,刘禹锡就不淡定了。
换了谁也不能淡定。那大潮自天边滚滚而来,其声隆隆,其势汹汹,惊天动地,夺人心魄。这钱江潮,名闻天下久矣,其气象之壮美,其气势之磅礡,早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了,赋诗作文,争相传领。
刘禹锡自然也不例外。
他将此潮之壮美,写进了自己的诗句中,也写进了钱塘江的历史长河与片片浪花中。
但是——且慢——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真的目睹了一场大潮吗?
真实的情况是,刘禹锡极可能并没有见到钱江潮。
至少在写作此诗时,于地理空间上,刘禹锡与钱江潮相距甚远。
那一年,他在夔州(今重庆奉节)任刺史。夔州地处偏远,离钱塘江数千里之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如期而至,壮观的浪涛自天边滚滚而来,应是在刘禹锡的脑海中翻腾;那隆隆如雷的吼声,亦是在他的记忆中激荡。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