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78378
1.在久远奔流的历史长河里,很多文明古国的传统文化都已烟消云散,唯有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传承*为完整。这是一个特别的现象,究其原因,中国的汉字、绘画、诗词歌赋等文化元素,一直在滋润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塑造了独特的东方智慧,使我们文化活力生生不息。
2.全书提炼了中国历史中23位极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跨度极广,意境深悠。你可以看到那一个个璀璨夺目的中华魂魄,是如何用他们独具的智慧,用他们特有的决断力,用他们杰出的丰硕成果,构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长廊,汇成了浩荡奔流的绵绵文脉,照亮了世界的文化天空,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记忆。
3.承载着千古一脉的中华文明,是由一个个文化名人扛起来的,是由一个个具有精彩中国故事的先贤来发扬广大的。他们的生平构建起了中华文化的脊梁。他们以自己的探索将承扬思想与文脉的重任担起,一路走来,文脉愈益深广,一如长江奔流入海,沿途汇江通溪,江面逐渐宽阔,波涛日益深沉,终成蔚为大观的中华传奇。
每篇以一万字左右的内容讲述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从战国时期的老庄,孔孟,一直到清末时期的左宗棠、李鸿章。23位彪炳千秋的旷世伟人,23段荡气回肠的华丽人生,其跨度展现了华夏大地几千年的光辉灿烂。万字虽不至完整至臻,面面俱到,但亦可以精简而突出重点地讲述这些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老子的无为治世思想;孔子儒学的创立;董仲舒对儒学治国的推动;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除此之外,每篇文章,还可以读到很多历史人物的奇闻趣事,令读者从不同视角立体而深刻的了解到这些伟人的作为和思想,作者以简洁深刻的文笔呈现了这些伟人可歌可泣的一生。
老子⊙上善若水,大道至简 001
孔子⊙仁者爱人,天下为公 011
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021
范蠡⊙商以致富,雄才大略谁与争031
孟子⊙以民为本,以德治国 041
庄子⊙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051
董仲舒⊙独尊儒术,成大一统 061
王充⊙以知为力,以人为贵 071
诸葛亮⊙宁静致远,功分三国 081
嵇康⊙遗世独立,广陵散绝 091
魏徵⊙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101
慧能⊙明心见性,菩提花开 111
张载⊙躬行礼教,通经致用 121
程颢⊙天理万物,经以载道 131
朱熹⊙理一分殊,格物致知 141
耶律楚材⊙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151
王阳明⊙知行合一,此心光明 161
李贽⊙寂寞童心,疏狂一身 171
黄宗羲⊙旷世大儒,经世致用 181
顾炎武⊙松柏之质,独超千古 191
王夫之⊙心托离骚,气凌衡岳 201
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平天下 211
左宗棠⊙心同佛定,目极天高 221
序言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用他的智慧影响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论语》也成为中国文人仁爱修身定乾坤的必读经典。
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子问:“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成就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大门。
亘古中华,悠悠文脉,中华智慧,滋养未来。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通过对天地自然之道、历史治乱之道、为政治理之道的深刻认识和有效运用,形成了一系列思想理念和战略谋略,构成了中华智慧的核心要素,集中体现了我们伟大民族崇高的生存理想、明智的生存战略和高超的生存策略。
在久远奔流的历史长河里,很多文明古国的传统文化都已经烟消云散,唯有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传承最为完整。这是一个特别的现象,究其原因,中国的汉字、绘画、诗词歌赋等文化元素,一直在滋润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塑造了独特的东方智慧,使我们文化活力生生不息。
那一个个璀璨夺目的中华人物,用他们独具的中华智慧,用他们特有的精彩故事,用他们杰出的丰硕创造,构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长廊,汇成了浩荡奔流的绵绵文脉,照亮了世界的文化天空,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记忆。
悠悠千载,中华文化凝结了我们祖先智慧的精华,从半坡文化的象形符号,演变到甲骨文之类的象形文字,从仰韶文化的简单线条,到唐代成熟端庄的楷书,无一不体现了我们祖先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人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与世界和谐共处,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顺应自然,对大自然保留一种敬畏之情。这样的思想与各种文化中融合,最终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中,构成了中华文化的起源。
承载着千古一脉的中华文明,是由一个个文化名人扛起来的,是由一个个具有精彩中国故事的先贤来发扬广大的。他们以自己的探索将承扬思想与文脉的重任担起,一路走来,文脉愈益深广,一如长江奔流入海,沿途汇江通溪,江面逐渐宽阔,波涛日益深沉,终成蔚为大观的中华传奇。
为了铭记那些为我们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名家,应《中华儿女》杂志的邀请,我们开设了传统文化名人栏目,用散文的形式勾勒出那些中华名人的背影,先后写了七十多个人物,现由邱长海先生选出部分整理,汇成本书出版。
为了使本书更具有文化品位,邱长海先生为本书精心创作了一系列书法作品。邱长海是著名书法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是舒体书法大师舒同的亲传弟子,他自幼遍临名贴,弱冠之年入伍,1990年代初在舒同先生身边工作,得到了舒老的言传身教。长海先生以自身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众多名家的交流,在书法技巧与艺术修养上得到了莫大的提高,在繁忙的社会公务之余,更是不掇笔墨耕耘,潜心研习历代书法大师的艺术心得和技法。长海先生的书法作品如其人,厚实中充满俊逸,传统中张扬个性,笔墨灵动,大方无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帮助读者从我们悠久的文化中寻找力量,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创造我们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华民族永远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孙聚成
2019年5月于北京聚德堂
老子 上善若水,大道至简
孙聚成
函谷关上,不知名的野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寂寞而执着地等待东方圣者的到来。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一个要塞雄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名。这里群山蜿蜒,树木青葱,云蒸霞蔚,鸟语花香。
公元前5l6年,即周敬王四年,函谷关迎来了一位重要过客:老子。那年,积弱已久的周王室又一次发生内乱,王子朝势孤无奈,与大臣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作为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被迫辞职。离宫归隐的老子,悠然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他国。
老子(约前571年~前470年),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本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
相传老子是异像奇人,他一出生就是白眉毛白胡子,大眼睛大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老聃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常常向大人们请教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面对日出日落,星转斗移,老聃总有无尽的疑问:“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无人回答!于是,老子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许多问题依然混沌未解。
偶然机遇,老聃得有机会赴周之首都洛阳,并开始了求学和工作历程。他先入太学求学,后入守藏室为吏,并升任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声播海内。春秋时期把学识渊博者称为“子”,以示尊敬,所以,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离开周王朝洛阳不远,但见四野一片荒凉萧瑟,田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灰尘蔽日。目睹刀光剑影,战马嘶鸣,老聃心如刀绞,他对战争有了自己的认识:“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恬淡为上。”细看战火烽烟飘散,他对治国之道有了自己的判断:“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戎马生于郊,则国乱家破矣。”
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擅观天文地理,爱读古籍经典,修养极为深厚。一日夜晚,他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关尹早闻老聃大名,心想这次可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阳光灿烂,光华四射,老子骑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关尹仰慕老子已久,见老子来到函谷关,便恳求老子说:“圣人的智慧不只是圣人自己的,而是为天下人所有。先生你有那么大的学问,一旦退隐,便无人能知。请先生在函谷关多住几日,将你的圣智著为书作,为我留下一些教诲吧!”
不写书就不放行出关,老子便在函谷关留了下来,以天下兴衰成败之道为镜,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追根溯源,写上、下两篇著作,合计五千言。上篇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起首,故人称《道经》,论述自然运行与国家治理之道;下篇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起首,故人称为《德经》,论述个人修行处事之哲理,合称《道德经》。
《道德经》一经问世,老子的思想便如拂晓的清新阳光,唤醒了睡眼朦胧的世人,于懵懂之中,有了一份清醒,老子的言论如一泓清水,浇灌在干涸的中华大地,催绿了勃勃的智慧生机。
《道德经》既是老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道德经》一书,流传几千年,解读版本汗牛充栋。但是,无论怎么注释,《道德经》的内涵和外延都无法穷尽。
从幼时看星星月亮,到老年悟道有解,老子对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充满尊重。在《道德经》中,老子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问题。老子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不强求改变,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强调大道至简,指出道的本质就是无为,无为不是无作为,而是尊重万物自然的变化法则而不加干涉,在社会生活方面,也不需要过度的限制和过分繁琐的规则。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周礼崩塌,社会混乱。作为博览群书的智者,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国家治理等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并在《道德经》一书中,第一次以道的名义,给大千世界一个明确定位,成为治理国家的参考指南。“治大国,若烹小鲜。”这脍炙人口的寥寥几字,影响深远,被后世誉为治国之名言。老子对统治者提出了郑重的告诫:“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认为天下不应该也不可能被某些人占有,如果统治者采取占有和支配的姿态统治国家,把天下看作实现个人意志的对象,表现自己之“伟大”的场所,就非常危险,就会遭遇失败。
《道德经》还以“道”和“德”为核心,贯穿老子思想的始终,他从天地宇宙到国家社会,并论及个人修养,提出了上善若水的精彩论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水是最温柔的,但是用之攻坚又有很大力量。在老子看来,一切生长着的、滋润着的生命是柔弱的,而一切死亡着的、枯萎着的生命是僵硬的。水,平静而和缓地从深山流出,润物无声,泽被遐迩,那是柔和的象征;然而水却能无坚不摧,可以载舟,可以覆舟,使巨石危岸崩塌,日星隐耀,山川变色。这里牵涉到老子的一个重要的哲理:柔性、谦退、收敛的状态,在老子看来不仅仅是做人的一种修养或手段,它还显示着生命的韧性与弹性,这是富于生命力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事物才有持续发展的希望。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以对德的精妙论述,为后代留下了修行内心、为人处世的参照物,成为通向真理的钥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容易,自知难,故“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要求人们让自己走出盲区,进入自我明察中去,不断认识自我,磨练自我,提升自我,善待自我,进退有序,仰俯皆宽,知足常乐,安心为本,以达到身心和谐。
作为中国思想史的重要人物,老子是一个民族理性思维的奠基者,是辩证思维的集大成者,泽被后世,影响深远。中国思想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重大事件,那就是老子与孔子之遇。公元前522年,孔子前往周都,便拜访了老子,老子以辩证的生活常识教诲了孔子。《史记》上有这样一段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记载,孔子被训诫之后出来对弟子们讲:“鸟能飞,鱼能游,兽能走。走者可以网捕,游者可以垂钓,飞者可以箭射。至于龙,我不知道了,它乘风云而上天,我今天见到了老子,他就是龙啊!” 两位文化巨人的思想碰撞,让中国文化的天空为之清朗。
老子的《道德经》微言大义,字字珠玑,点化了关尹。据传说,关尹读后,萌生追随老子而去之意,老子莞尔一笑。于是,老子青牛的后面就有了追随者关尹的身影。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儿,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最终化仙而去!还有传说为:老子出关远至印度,后来到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悉达多闻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了。在道教中,老子被称为道祖,从《列山传》开始,他就被尊为神仙,唐高宗亲临鹿邑拜谒,封他为“太上老君”。
走出函谷关,老子以自己悟道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为中华大地留下了最清晰的思辨,历史的天空从此不再混沌,一个民族从此走向了新的思想境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