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41291
发刊词/ⅰ
学人访谈
区域史研究的旨趣与路径
——刘志伟教授访谈 刘志伟 任建敏/3
专题研究
清代西樵的聚落形态与社群组织:一部动态的区域社会史 陈海立/39
从抚瑶到设州:明代广东岭西地区治理策略的演变 任建敏/67
清代广东发帑收盐的地方运作与盐场宗族
——以东莞《凤冈陈氏族谱》为中心 李晓龙/87
清朝建置九龙寨城过程中的收地拆屋赔偿问题 张瑞威/112
清末民初幕友的交游网络——以刘乃勋《一庐全集》为中心 卜永坚/128
军代民差:明代贵州的驿站管理与卫所军役 张楠林/142
书评
评William Guanglin Liu,The Chinese Market Economy, 1000-1500 韩燕仪/163
评Giorgio Riello,Cotton: the Fabric That Made the Modern World 王雪莹/168
评王东杰《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 王洪/175
评卢露《从桂省到壮乡: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壮族研究》 孙剑伟/182
评李新峰《明代卫所政区研究》 张楠林/188
评吴琦等《清代漕粮征派与地方社会秩序》 李幸/194
征稿启事/200
发刊词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新的刊物,名为《区域史研究》。顾名思义,是为区域史研究者提供一个分享最新研究、交流最新思想的平台。
区域史是一个数十年来颇受关注的历史学研究取向。区域研究是一个和地方研究看上去很相似的概念,但实际上两者的学术意义有很大的区别。对一个地方的范围的认定,可以是一个地理范围,如珠江三角洲、杭州湾等,也可以是一个行政范围,如潮州府、莆田县等,这些都是有较为清晰的地理或者行政界线的,在此层面上,无须论证地方何以能够称为地方。但区域不同,区域之所以称为区域,缘于其内在意义,这种意义可能是经济上的,可能是族群上的,可能是文化上的,也可能是宗教上的内在联系,而归根结底,是人的联系。正是在人的互动中,研究者可以发现一个有意义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一个“区域”。从不同的问题意识出发,这个有意义的范围存在差异,它可以是一个村落,可以是一个省区,可以是一个国家,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的一片地域,也可以是若干国家和地区。对一些研究者而言,区域是一个不言而喻的既有存在,划定区域,然后开展研究。但对我们而言,历史上人们的互动如何形成在某个视角下有意义的“区域”,恰恰是区域史研究的核心问题。
施坚雅(William Skinner)的区域体系理论是中国区域研究中的重要范例,其研究从人的行为出发,打破了以政区为界线划分中国地域的传统思维,而以江河流域作为区域划分的基本决定因素,以商业腹地为核心,强调市场在社会结构的整合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具有中心–边缘层次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在施坚雅、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等人类学家的影响之下,以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孔飞力(Philip A.Kuhn)为代表的学者开始引入市场结构、区域研究到近代社会史研究上。20世纪80、90年代,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耶鲁大学等代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