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225723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都会博物馆官方授权图片,展示数十件馆藏国宝级文物的精美面貌,讲述文物背后的另一部中国史
◆从330万件馆藏珍品中披沙拣金,精选中国历代文物,以通俗流畅的语言,简练睿智的笔触娓娓道来,给读者不一样的历史感悟。
◆不拘泥于传统的简史类图书,以文物为见证,从细节入手,剖析更为细腻而真实有温度的历史。
◆从西周到清朝,横贯数千年,涵括中国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艺术史……
◆从330万件馆藏珍品中披沙拣金,精选中国历代文物,以通俗流畅的语言,简练睿智的笔触娓娓道来,给读者不一样的历史感悟。
◆不拘泥于传统的简史类图书,以文物为见证,从细节入手,剖析更为细腻而真实有温度的历史。
◆从西周到清朝,横贯数千年,涵括中国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艺术史……
内容简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落在海外的中国文物有1700万件之多,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收藏有160余万件。一件文物不会说话,但是数以千万计的文物聚集在一起,则会发出振聋发聩的历史声响。这些文物背后是被时间掩埋的另一部中国史。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世界著名的艺术类博物馆,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中国古代文物。既有从商朝到元代的各种青铜器、陶俑、玉器,还有大量中国历代书画收藏。
本书精选大都会博物馆里数十件堪称国宝级的文物,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物为实证,横贯中国的各个朝代,追寻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涵括中国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艺术史、科技史……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世界著名的艺术类博物馆,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中国古代文物。既有从商朝到元代的各种青铜器、陶俑、玉器,还有大量中国历代书画收藏。
本书精选大都会博物馆里数十件堪称国宝级的文物,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物为实证,横贯中国的各个朝代,追寻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涵括中国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艺术史、科技史……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童年
在青铜时代讲礼
自由是最好的随葬
事死如生
灵魂栖息于此
草原上的中国
精神上的汉化
在青铜时代讲礼
自由是最好的随葬
事死如生
灵魂栖息于此
草原上的中国
精神上的汉化
第二章 帝国正午的荣耀
雅集一去不复返
佛像封存千年技艺
唐玄宗时代的骏马
帝国的转折点
瓷器时代
画家皇帝的幸与不幸
南宋的政治宣传画
第三章 天朝上国的气象
居中国,知天下
大礼议之争的证据
曲笔唤治世
妓女的气节
朝廷的功臣
雅集一去不复返
佛像封存千年技艺
唐玄宗时代的骏马
帝国的转折点
瓷器时代
画家皇帝的幸与不幸
南宋的政治宣传画
第三章 天朝上国的气象
居中国,知天下
大礼议之争的证据
曲笔唤治世
妓女的气节
朝廷的功臣
第四章 斜阳下的紫禁城
独裁者,或盛世明君
皇权的盛装游行
毒害中国的植物
广州的世界首富
皇家印玺的流变
独裁者,或盛世明君
皇权的盛装游行
毒害中国的植物
广州的世界首富
皇家印玺的流变
第五章 寻找心中的历史
寻找桃花源
前朝随韶华而逝
画尽一生孤苦
画家的价值
扬州的郑板桥
第六章 生活在古代的中国
世俗的宗教
关羽封圣之路
阎罗王
向大众宣示东方净土
东土禅宗第一人
文房第五宝
把自己留在家里
寻找桃花源
前朝随韶华而逝
画尽一生孤苦
画家的价值
扬州的郑板桥
第六章 生活在古代的中国
世俗的宗教
关羽封圣之路
阎罗王
向大众宣示东方净土
东土禅宗第一人
文房第五宝
把自己留在家里
前 言
媒体评论
免费在线读
铜器是人类最早学会制作的金属器皿。考虑到古人的制造水平,并不存在“纯”铜器,基本上是铜合金。铜与铅或锡的合金,或三者的熔合,便是青铜。中国是青铜器的大家,留存下来的青铜器数量众多。
我们的先人在原始社会末期就能够生产简单的铜器部件,现代考古发现了远古铜片,夏朝开始留传下来成规模的完整青铜器。与后人看到的满身铜锈、暗淡无光的青铜文物不同,刚刚出炉的青铜器熠熠生辉,闪耀着富贵的金色光芒,深受先民的喜爱。在诱惑的光芒面前,先民在青铜器生产这件事上一发不可收拾,奴隶主贵族们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工艺精进、图案繁复。商代晚期开始,中国的青铜器产业开始成熟,敦厚凝重、装饰繁复、图纹威严。延至周朝,青铜器成为了那个时代最鲜明、最突出的器皿。中国的夏商周三代史称“青铜时代”。
那是一个闪耀着青铜金光的时代,威严厚重。
即便青铜生产日益规模化、工匠技术提升,但青铜器依然是奢侈品。铜料的开采冶炼、耗资巨大的工场,还有供养庞大的工匠队伍—这在成套的青铜器生产上尤其如此,都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的。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实力成为青铜器生产的赞助者。因此,青铜器自诞生开始就成了一定层级贵族的专享物。这在东西方皆是如此。与西方青铜器主要以欣赏与装饰用途不同,中国的青铜器却是实用型的,而且刨除兵器外只用于两项用途:吃与喝。
因为青铜器只有相当等级的贵族才可能使用,它天然成为身份地位的标识物。贵族聚会,天子或诸侯摆上与身份相符的成套青铜器。无论是商议政务、歌舞聚会还是祭祀,都少不了献牲与酒食。通俗说便是饮食。饮食之时,如何排定座位,谁坐上首、谁坐左席;如何敬酒,谁先敬酒,谁先受酒;如何用器,谁用什么样的青铜器,怎么来摆放青铜器,呼唤一套标准的诞生。“礼”便诞生在了青铜器使用之时。礼仪排定了人们的长幼尊卑,规范了人们的言行。聚会上的尊卑与行为,外化到聚会之外,渗透进其他场合,进而塑造了早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礼仪就是规矩,就是制度,是统治中国五千年的“礼义廉耻”的首要。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的东汉《敕造孔庙礼器碑》称:“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钟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笾柉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阐释了青铜器与“礼”的紧密关联。到青铜时代去回溯中华礼仪之邦的源起,是一条靠谱的路径。
遗憾的是,见证礼仪之邦源起的青铜器,金属质软且易腐蚀,很快在东周时期铁器出现后被钢铁制品所取代。除了少数摆设依然使用青铜外,“青铜时代”走进了历史的尘埃。因为铜的特质和年代久远的缘故,流传下来的三代时期的青铜原器很少,成套的青铜器就更为珍稀了。《周礼》记载,只有天子有权使用所有品类的成套青铜器。周天子吸取商纣王酒池肉林导致天怒人怨,终致亡国的教训,提倡贵族们要有节制。因此,周代青铜器增加了一个“禁”的品类,寓意是禁止嗜酒贪杯误事。天子使用的青铜器禁,可以摆放全品类的青铜酒器。但是,以后的考古从来没有出土过酒禁,后人无法一睹风采,直到清末的1901年。
1901年,原来周民族的核心聚居区、当时陕西凤翔府宝鸡县三十里斗鸡台出土了一套西周酒器,其中有一件青铜禁。这种之前只见于古书的器物,首次现身于世。时任湖北巡抚端方,出身满清贵戚,是一时的政治明星,同时是喜好文雅的金石专家。他得知铜禁出土,认定是稀世至宝重现人间,迅速纳入收藏。它成了清朝重臣端方最为珍视的藏品,端方召集同僚炫耀藏品(有照片为证),又在其所著《陶斋吉金录》中,将这套青铜禁列为青铜器第一。端方称该铜禁为“柉禁”,取孔庙《礼器碑》“笾柉禁壶”之意。虽然有人提出商榷,但大家约定俗成,也就习惯称之为“柉禁”了。端方兄弟死于辛亥革命,京城房产又被人纵火烧毁,家道衰落。1924年难以为继的家族子弟们变卖端方生前的收藏文物。其中,柉禁通过加拿大人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之手,进入了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序列。
柉禁出土时缺乏记录,所以整套青铜器一共有几件,众说纷纭。端方在《陶斋吉金录》中认为有13件,大都会博物馆陈列的序列中有14件,比前者多了“妣己觯”。以大都会博物馆的陈列为准,它包括禁一、觯四、卣二、盉一、觚一、斝一、尊一、爵一、角一、勺一。
陈列的主体“柉禁”扁平如案几,带夔蝉纹(图2),尺寸为89.9cm×46.4cm×18.1cm,重32.2kg。禁,在周代承放酒器,因为体积过大,不仅铸造耗铜太费,而且工艺要求极高,也有采取木制的,或者直接用普通几案代替的。因此,铜禁非常稀少,一说西周铜禁至今存世仅三件,一件藏于天津博物馆,一件2012年在陕西宝鸡出土,都是与大都会博物馆藏品类似的样式。也有将收藏于其他地方的摆放酒器的青铜案几一律称为“禁”的,它们并非长方体的铜器,更类似于铜案。但即便如此扩大范畴,铜禁存世也不超过十件。
我们的先人在原始社会末期就能够生产简单的铜器部件,现代考古发现了远古铜片,夏朝开始留传下来成规模的完整青铜器。与后人看到的满身铜锈、暗淡无光的青铜文物不同,刚刚出炉的青铜器熠熠生辉,闪耀着富贵的金色光芒,深受先民的喜爱。在诱惑的光芒面前,先民在青铜器生产这件事上一发不可收拾,奴隶主贵族们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工艺精进、图案繁复。商代晚期开始,中国的青铜器产业开始成熟,敦厚凝重、装饰繁复、图纹威严。延至周朝,青铜器成为了那个时代最鲜明、最突出的器皿。中国的夏商周三代史称“青铜时代”。
那是一个闪耀着青铜金光的时代,威严厚重。
即便青铜生产日益规模化、工匠技术提升,但青铜器依然是奢侈品。铜料的开采冶炼、耗资巨大的工场,还有供养庞大的工匠队伍—这在成套的青铜器生产上尤其如此,都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的。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实力成为青铜器生产的赞助者。因此,青铜器自诞生开始就成了一定层级贵族的专享物。这在东西方皆是如此。与西方青铜器主要以欣赏与装饰用途不同,中国的青铜器却是实用型的,而且刨除兵器外只用于两项用途:吃与喝。
因为青铜器只有相当等级的贵族才可能使用,它天然成为身份地位的标识物。贵族聚会,天子或诸侯摆上与身份相符的成套青铜器。无论是商议政务、歌舞聚会还是祭祀,都少不了献牲与酒食。通俗说便是饮食。饮食之时,如何排定座位,谁坐上首、谁坐左席;如何敬酒,谁先敬酒,谁先受酒;如何用器,谁用什么样的青铜器,怎么来摆放青铜器,呼唤一套标准的诞生。“礼”便诞生在了青铜器使用之时。礼仪排定了人们的长幼尊卑,规范了人们的言行。聚会上的尊卑与行为,外化到聚会之外,渗透进其他场合,进而塑造了早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礼仪就是规矩,就是制度,是统治中国五千年的“礼义廉耻”的首要。
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的东汉《敕造孔庙礼器碑》称:“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钟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笾柉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阐释了青铜器与“礼”的紧密关联。到青铜时代去回溯中华礼仪之邦的源起,是一条靠谱的路径。
遗憾的是,见证礼仪之邦源起的青铜器,金属质软且易腐蚀,很快在东周时期铁器出现后被钢铁制品所取代。除了少数摆设依然使用青铜外,“青铜时代”走进了历史的尘埃。因为铜的特质和年代久远的缘故,流传下来的三代时期的青铜原器很少,成套的青铜器就更为珍稀了。《周礼》记载,只有天子有权使用所有品类的成套青铜器。周天子吸取商纣王酒池肉林导致天怒人怨,终致亡国的教训,提倡贵族们要有节制。因此,周代青铜器增加了一个“禁”的品类,寓意是禁止嗜酒贪杯误事。天子使用的青铜器禁,可以摆放全品类的青铜酒器。但是,以后的考古从来没有出土过酒禁,后人无法一睹风采,直到清末的1901年。
1901年,原来周民族的核心聚居区、当时陕西凤翔府宝鸡县三十里斗鸡台出土了一套西周酒器,其中有一件青铜禁。这种之前只见于古书的器物,首次现身于世。时任湖北巡抚端方,出身满清贵戚,是一时的政治明星,同时是喜好文雅的金石专家。他得知铜禁出土,认定是稀世至宝重现人间,迅速纳入收藏。它成了清朝重臣端方最为珍视的藏品,端方召集同僚炫耀藏品(有照片为证),又在其所著《陶斋吉金录》中,将这套青铜禁列为青铜器第一。端方称该铜禁为“柉禁”,取孔庙《礼器碑》“笾柉禁壶”之意。虽然有人提出商榷,但大家约定俗成,也就习惯称之为“柉禁”了。端方兄弟死于辛亥革命,京城房产又被人纵火烧毁,家道衰落。1924年难以为继的家族子弟们变卖端方生前的收藏文物。其中,柉禁通过加拿大人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之手,进入了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序列。
柉禁出土时缺乏记录,所以整套青铜器一共有几件,众说纷纭。端方在《陶斋吉金录》中认为有13件,大都会博物馆陈列的序列中有14件,比前者多了“妣己觯”。以大都会博物馆的陈列为准,它包括禁一、觯四、卣二、盉一、觚一、斝一、尊一、爵一、角一、勺一。
陈列的主体“柉禁”扁平如案几,带夔蝉纹(图2),尺寸为89.9cm×46.4cm×18.1cm,重32.2kg。禁,在周代承放酒器,因为体积过大,不仅铸造耗铜太费,而且工艺要求极高,也有采取木制的,或者直接用普通几案代替的。因此,铜禁非常稀少,一说西周铜禁至今存世仅三件,一件藏于天津博物馆,一件2012年在陕西宝鸡出土,都是与大都会博物馆藏品类似的样式。也有将收藏于其他地方的摆放酒器的青铜案几一律称为“禁”的,它们并非长方体的铜器,更类似于铜案。但即便如此扩大范畴,铜禁存世也不超过十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