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118458
一个寻常家族的百年变迁——
我们每一个人在时代的裹挟之下,或顺势而为,或因势而变,或顺从,或抗争,大历史下的普通家族和个人都不该被遗忘,都值得被书写。种种所思所想,*终化成了我笔下的文字。
五代人,百余年,我期待一个普通家族留下的杂乱足迹,能引发读者诸君更多的思索,那就并非毫无价值了。
本书是一个寻常家庭的百年变迁史的上篇,主要描绘了江苏常州木行汪家作者的前辈两代人的发家、奋斗史。全书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时间起讫是1918—1958年,有民国初年外公外婆闯上海的发家传奇,也有爷爷的悲惨人生以及父母的奋斗血泪,是一个普通家族留下的足迹,却因为有着近现代的时代背景,延伸出了更多的人生思索。
章 (1918—1936 年)
1.外公闯上海,垃圾生财 / 2
棚户区里可耕田 / 2
外公外婆的“准则” / 8
“大门神”瘸子 / 12
废墟中的生命力 / 17
2. 爷爷小“刺激”,祖产烟灭 / 21
木行大先生 / 21
小街麻石板 / 25
“福寿膏”迷魂 / 31
温柔再一刀 / 37
3.父母少年梦,冷暖人间 / 41
“冷”中的暖 / 41
“暖”中的冷 / 46
死去活过来 / 52
绝处总逢生 / 57
第二章(1937—1945 年)
1.日寇阴霾罩热土 / 66
颠簸逃难路 / 66
避难方东村 / 74
阴霾罩热土 / 79
2.走出垃圾店的孩子 / 85
“老姑娘”出嫁 / 85
大姨“叛逆” / 91
白梅与樱花 / 97
3.怀里捡到金饽饽 / 103
黄家祠堂里 / 103
“清明上河图” / 109
脚踏两只船 / 115
第三章(1945—1949 年)
1.倾力振兴“永丰盛” / 124
“土龙”三结义 / 124
遂川“一冲天” / 131
舍命逮“大鱼” / 138
2.真的不想“逃”香港 / 145
赎回老祖屋 / 145
英雄“救”美女 / 151
没想“逃”香港 / 158
3. 自有投身革命人 / 165
发财梦碎叶落根 / 165
“白相”倚重埋祸根 / 171
自有投身革命人 / 177
第四章(1949—1958 年)
1.解放区的明朗天 / 186
一切献给“地下党” / 186
酷暑暴雨特凉爽 / 193
外婆拜起观世音 / 199
2.小洋楼的花样经 / 207
借春风,展宏图 / 207
小洋楼有“花样经” / 214
做鱼圆 过大年 / 222
3.飞流直下三千尺 / 230
一夜变成“大老虎” / 230
木行直下三千尺 / 239
地板下有地下室(上) / 248
地板下有地下室(下) / 256
后 记 / 265
我从小喜爱读小说。记得四年级,读小说读得如饥似渴。当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海鸥》等外国书,《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火种》《铁道游击队》等中国书,塞满了二楼的书柜。《创业史》《红旗谱》《艳阳天》《金光大道》等“文革”时期的名著,我当时曾细读,如今咂一咂味道,仍觉得虽时过境迁,评判不一,但却有时代的价值。在插队的整整十年中,我无多少书可读,唯有背诵语录和诗词。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若干年后,我曾经读过的书,写过的不成气候的诗,在工作和写作当中终都派上了用场。
1977年之后,中国百废待兴,文学热潮来临:《班主任》发轫,《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等“伤痕(知青)文学”,《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古船》和《白鹿原》等,我读得手不释卷。叶辛、梁晓声、王安忆、张抗抗等作家都当过知青,上过山下过乡,已经成就卓越,反观自己,只有徒然羡慕的份!
在1982年,我30虚岁那一年,命运的转折点来临:考电大,可以不再讲家庭成分了!不过,我只读过初一,数学早忘光了,好在届文科招考,不用考数学,只需要考语文、政治和地理、历史。三个月,有12天假期,我集中到一起使用,语文不必复习,借来三本薄薄的政治、地理和历史教科书,愣是死记硬背,还真让我考取了电大!毕业后,我这个曾经的撑船佬,先是成了老师,后创办《常州交通运输》报,终成了总编。
文学梦始终还在。1993年,已经40周岁的我萌生写小说的念头。
我发表的篇散文,是回忆我插队的地方周家埠;学写的篇小说,也讲周家埠。抒发真情实感10余万字,题目《狗崽子》。“地富反坏右资”包括他们的子女,都曾被叫作“狗崽子”,在1979年1月29日一律摘掉了帽子。
反复修改三四遍之后,我投稿某文学杂志,如泥牛入海,再无音信。我并没有泄气,每天挤出下班的时间,写起了小说《反悔》——20世纪八九十年代,穷乡僻壤的乡亲们都想富裕,争当“万元户”,纷纷踏上“务工”的队伍,跨进城市已成为趋势。但城市阴暗角落里的丑陋者,吃喝嫖赌也坦露无遗。那些年,我四处采访写交通新闻,写《反悔》,有丰富的资料也不用搜索。
除了写小说,我开始执着于对家族史的研究。我决定用自己的家族经历,写出寻常百姓的一段历史——
清末民初,米、豆、木、典曾是常州经济的“四大支柱”。
民国初年,常州西门外的外公外婆闯入上海滩,在棚户区开了一爿垃圾店,发了财,回家造了两座二重二进的宅院。后来垃圾店被日机炸成废墟。他们回到了常州。解放后,小姨小舅争当解放军,大姨则早在上海当了地下党。宅院却在1958年改造。改革开放初外婆去世,枕头里只剩20元钱。
爷爷“十亩地里一根苗”,祖产颇丰,但他抽大烟,落得家败人亡,无立锥之地。母亲嫁给一文不名的父亲,将嫁妆的银元都捧给父亲入了米行股;聚沙成塔做木行,父亲竟成了赫赫有名的永丰盛木行的末代掌柜。不过,这样的经历,终让他命运多舛。每念及此,我深刻体会到,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个家族的命运是如此的飘摇不定,又紧密相随。我们每一个人在时代的裹挟之下,或顺势而为,或因势而变,或顺从,或抗争,大历史下的普通家族和个人都不该被遗忘,却值得被书写。种种所思所想,终化成了我笔下的文字。
小时候,母亲一直要我们念书,她常挂嘴边的话是:“家里不念书,等于养条猪。”大哥争气,读完研究生,去了七机部。但我们姐弟仨,带着家庭成分的枷锁,抱着贡献祖国的理想,各自走天涯,去农村插队了……改革开放后,知青们的日子好起来了,未来的希望无不寄托在子女身上。我对女儿,苛求多于爱抚。她终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读完研究生后,南下广州,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让我深感欣慰。
六十周岁这一年,我突然患病不会写字、不会说话了。我把心里的话,用电脑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这是我对人生的回眸与感悟,于大时代也许微不足道,但于我个人却是心血所在。终于,在65周岁那一年,我的本散文集《行旅河山》出版了!今年是我的66周岁,《似沉欲浮大江南》也即将出版——五代人,百余年,我期待一个普通家族留下的杂乱的足迹,能引发读者诸君更多的思索,那就并非毫无价值了。
后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我何其有幸,与她能一生携手,相伴到老。她的默默支持与宽容,是我能写下本书文字的源动力。
还要感谢吴晓波先生、马家辉先生、罗永浩先生、刘作虎先生,他们的推荐,让拙作拥有了更多读者。对于每一个写作者来说,有机会与读者产生精神交流,都是莫大的荣耀。
五代人,百余年,家族史,常州梦。他的故事,江南江北其实皆有眼熟之处,
而读完,由眼熟而眼热,只因我们都在中国,共处同一片天涯,同一个时代。
—— 香港作家 马家辉
本书记录的是一个普通家族的变迁。我在书中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人生智慧。
—— 一加手机创始人 刘作虎
家族史,是激荡大历史的丰富肌理和生动样本。
—— 财经作家 吴晓波
在宏大历史的光芒之外,凭借无数动人的日常细节,记录了一个中国家庭的山河岁月,值得推荐。
—— 锤子科技创始人 罗永浩
(按姓氏笔画排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