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口述史至道无餘蕴矣 梁漱溟访谈录

至道无餘蕴矣 梁漱溟访谈录

梁漱溟鲜活而丰沛的口述实录

作者:梁漱溟 (美)林琪 伍贻业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ISBN: 9787559812841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4.99

类别: 口述史 SKU:5d816c03b5d8bfc22f30e3ac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1284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在这本访谈录中,我们不仅读到了梁漱溟先生的思想魅力和人格形象,不仅读到了梁漱溟先生所体验的现代中国思想的演化脉络,而且读到了蕴藏在梁漱溟先生身上的中国文化精神,她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持续滋养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内容简介
1980年,先后有两位美国学者越洋访问梁漱溟先生。林琪即是*位(1980年6—7月);另一位是艾恺(1980年8月,已成书《这个世界会好吗?》)。这部访谈录广泛与专精并重。基本回顾了梁漱溟先生的一生,讲出了精彩的人生故事。对于梁氏特别关心的话题,如乡村建设运动主旨、佛学要义,尤致意再三。这部访谈录遵循口述实录,几无润饰,保持了鲜活的现场感。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与《东方学术概观》等。

林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执教于东康州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
伍贻业,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编《南京回族伊斯兰教史稿》。
目  录
第一天: 1980.6.19

第二天: 1980.6.20

第三天: 1980.6.22

第四天: 1980.6.23

第五天: 1980.6.24

第六天: 1980.6.25

第七天: 1980.6.26

第八天: 1980.6.27

第九天: 1980.6.28

第十天: 1980.6.29

第十一天: 1980.6.30

第十二天: 1980.7.2

第十三天: 1980.7.5

附录
一九五三年我犯错误的始末: 一九七六年补述梁漱溟
梁培恕致林琪的信

索引
跋: 一点回忆及补充伍贻业
后记: 致谢林琪

前  言

自序

 

一

 

本书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当时我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历史系攻读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博士。我的兴趣主要是上半世纪知识分子对乡下的认识,因而选的论文题目是“梁漱溟及民粹主义的选择在中国”(Liang Shuming and the Populist Alternative in China)。对梁漱溟先生的著作研究得越深入,越觉得他的思想有意义,但没想到我能有机会到中国大陆去作研究,更不用说能见到梁先生本人。正好1979年中国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同一年,南京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签订互换交流学者的协议。那年秋天,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来中国学习研究的美国学者之一,来到南京。

 

1979年与现在不同,学术界对梁漱溟先生思想并不熟悉,不过大部分学者通过两年前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知道毛泽东批评过梁漱溟先生。我们来南京大学的这批美国研究生都被安排了指导教师,而南大历史系教授当中只有伍贻业教授对我的研究题目感兴趣。伍教授有儒学研究背景,又曾在收藏有民国时期材料的档案馆工作过,兴趣和经验比较广,也愿意帮助我学习。我到了南大以后,还不知道是否能去拜访梁漱溟先生。1980年4月中旬,南京大学外办开始联系梁先生的单位——中国政协,没有结果。5月底,我直接给梁先生写信。6月8日,梁先生回信,欢迎我到北京去看他。参看《梁漱溟全集》卷八,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97页。

 

 

二

 

伍教授和我1980年6月18日到达北京,第二天去向中国政协办公室的李数女士报到。王芸生先生的追悼大会恰好也是6月19日在政协礼堂前厅举行参看梁漱溟字条,“缘虑,1980.6.28 B”。,而我们当天临走的时候追悼会正好结束。李数看见梁先生从礼堂出来,介绍我们双方认识。没想到,梁漱溟先生当下很随意地要我们乘坐他的小车随他回家。这样,我们第一次来到梁先生的住地——北京木樨地22楼5门9层17号,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谈话。第二天上午八点钟我和伍教授再去,之后的两个多星期,几乎每天早上去梁先生家访谈,一共十三次。

 

第二天谈话快结束时,我们问梁先生可不可以将每次的谈话内容录音记录下来。梁先生前一天随意地请我们随他回家,此刻又欣然同意录音。当时中国刚开放不久,跟其他中国人正式相处时,我经常会感觉他们有一点犹豫。梁先生一点都不是。恰好相反,和梁先生谈话十分自然,似乎没有不可以问的问题。这样子从第三天开始,每天早上去木樨地录音两个小时左右的访谈。

 

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访问梁先生的外国人,但这不是第一次有外国人访问梁先生。例如,1932年4月4日哈佛大学哲学系的William Hocking教授有一次在北京采访过梁漱溟先生。Hocking留下的笔记描写梁先生说话的声音非常低,以致茶馆的服务员需踮着脚走路。

Hocking, William Ernest. “Monday, April 4, 1932. Afternoon. Peiping”[礼拜一,1932年,四月,四日。下午。北平]。用打字机打印的梁漱溟访问记。1932年4月4日。 William Ernest Hocking档案,92m71,第49盒,Houghton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半世纪以后,梁先生仍然低声说话。结果是录音带有的部分听不清。不过正如Hocking所说,梁先生说话说得很慢,有时会停顿一下,同时也说得非常清楚,完全是标准的普通话。我当时在中国学习还不到九个月,不过听懂梁先生的话不成问题。

 

Hocking记录梁先生紧跟着他自己的思路,不跟着Hocking转换话题。我们的访问也是这样。我本来告诉梁先生要谈三个大题目: 乡村建设的思想、儒家思想和佛教。谈话基本上都在这大范围以内。梁先生说什么经常好像有所准备,说法不异于其他时间讨论同样的题目。他叙述自己过去的思想和事情时喜欢按时间顺序讲。有一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两次,第二次的说法与第一次基本上相同。梁先生好像特别愿意讨论佛教。我们也没想到梁先生会主动地要说清楚1953年毛泽东批判他的背景和经过。

 

……

免费在线读

第一天

1980.6.19

 

 

[此日没有录音,以下是根据两个人的现场记录而写成的。]

 

 

去北京大学教书

 

梁漱溟说[袁世凯称帝]设立政事堂,取消段内阁。段祺瑞这个人很好,他离开了北京城去西山住了。袁失败又恢复段内阁、总理府,要张耀曾做司法总长。倒袁成功是依靠了西南方面的势力,云南、广西……张耀曾就是代表了西南派的力量。张耀曾的父亲是张门的第十二个儿子,梁的外祖父是张门的长子,因此张耀曾算是梁的远房堂舅。但张耀曾最喜欢的还是梁这个外甥。张要梁做他的秘书,因为张要同西南方面联络,梁便掌握起草文书和机要文件,有一本密码。工作很忙,经常要忙到深夜。张有四个秘书,沈钧儒

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1917年3月任司法部秘书。年龄最大,好像是四十二岁,长梁十八岁。后来,张耀曾不做司法总长了,梁才能在推迟一年后,到北大哲学系教书。

 

梁当讲师,每周讲两个小时,最长不超过三个小时。开始讲印度哲学,后来也讲儒家哲学。朱自清、冯友兰,还有孙本文、顾颉刚,都是梁在北大教哲学时的第一批学生。谭平山(鸣谦)也是,他大梁五岁。系主任是陈百年。1924年,梁辞去北大教职。

 

杨怀中(昌济)先生[杨开慧父亲]是哲学系教授。教西洋伦理学史。此人“奇笨”第一天和第二天访谈稿凡是有引号的地方,都是两个人一个字一个字记下来的梁漱溟当时说的话。,呆板,“大舌头”,但意志坚强,刚毅。章士钊和杨是好朋友,两人一道去日本,又去英国留学,杨[当时]住地安门豆腐池胡同。还有王昆仑也是北大学生。

 

 

为什么不批孔

 

1974年政协要求梁参加批孔,梁拒绝了。梁说:“批孔也许政治上有他的必要,我不懂,我不会公开反对。但我要保持我的不同的意见。共产党内党章有一条可以保留意见。党外也应该如此。但我不公开地谈反对的话。”每周政协有小组学习,梁参加的是无党派小组。政协召开五组联会批判梁为什么不批孔。梁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第九》。

 

梁至今还保留冯友兰先生留美时写给梁的信件。

 

 

 

第二天

 

 

第二天

1980.6.20

 

 

 

[此日没有录音,以下是根据两个人的现场记录而写成的。]

 

 

《中国文化要义》的出版

 

梁漱溟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共冲突时]他在四川,在写《中国文化要义》,上海开明书店要梁书稿,梁把此书十四章中的十三章都交给开明,书中有梁对中国社会有无阶级的分析,当时共产党要成功的局势已经明朗,上海开明不出版。后来,这本书由成都路明书店出版,印了二千到三千册,给梁十分之一的书。

 

早期政治活动

 

梁说他是城市人。从曾祖三代起都在清朝做官,从广西到北京,没有乡村生活经验。父亲即梁济先生。梁济(1858—1918),字巨川,一字孟匡,祖籍广西桂林。光绪年间举人。曾任京师高等实业学堂斋务提调等职。和父亲的朋友彭翼仲彭翼仲(1864—1921),名诒孙,字翼仲,祖籍江苏长洲县。清末民初著名报人、社会活动家。是爱国维新分子,梁从小受父亲和彭的影响。彭在北京办了第一家报纸。当时尚没有新式学堂,彭又办了蒙养学堂,性质像西方的小学校(学校的名字来自《易经》里的“蒙以养正”)。家父与彭爱国思想大致相当。美国颁布禁止华工法,彭组织市民上街抵制美货,带学生进商店向老板讲,梁也跟着上街。这在中国是新的一种运动。当时大家的理想是英国式的宪政。清朝晚期搞预备立宪,地方设諮议局,中央有资政院。梁去旁听,那时开会在下面,旁听在上面[楼上]。当时梁十七八岁。上中学的时候,同学当中,梁和甄亮甫最热心支持改革,要开国会,不满意资政院。

 

汪精卫是革命党人,他同一位四川姓黄的筹划刺杀摄政王(宣统的父亲),夜间在摄政王第二天要抵达的路口埋炸弹,被捕,清政府没有杀他,袁世凯南北议和时放汪出来,要汪和南方谈判。汪出狱便组织了京津同盟会。梁和甄都参加了。还有一位李石曾也参加了。李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另外是吴稚晖、蔡元培、张静江)。还有魏宸祖,此人做过国务院秘书长、驻外大使,也参加了。

抢先评论了 “至道无餘蕴矣 梁漱溟访谈录”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一个犹太人的上海记忆

EUR €30.99
加入购物车

艰难时代

EUR €38.99
加入购物车

苏联的命运: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EUR €37.99
加入购物车

美国南北战争回忆录(精装,全两册)

EUR €86.98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