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649829
编辑推荐
《中国梦美国梦(一个70后的口述史)》作者胡惊雷是一位有才情、有抱负、有梦想的年轻人,不甘于平淡无奇的生活,渴望在这个世界留下重重的痕迹。本书是作者的自传,他一直相信自己的命运不该湮灭在沉默中,为了纪念先人,也为了与他们、以及所有在世间稍纵即逝的熟人与陌生人对话,作者写下了这本书,以求得心安,求得在天之灵的谅解。
内容简介
《中国梦美国梦(一个70后的口述史)》记录了作者胡惊雷,一名七零后在成长过程中对中美两国的看法与自己的理解。
目 录
一、洗白
二、大漠
1.四世同堂
2.一进疆
3.下海
4.“巴山轮”
5.二进疆
6.天山下的向日葵
7.家书
8.黄沙碧石爬犁子
9.“哈拉洪四矮子”
10.光仁叔
11.冬天里的一把火
12.少年壮志不言愁
13.把牢底坐穿
14.丝绸之路
三、口里
15.初到贵地
16.1989
四、江湖
17.中华名校
18.大操坝的球星们
19.大哥大
20.梁子
21.联名信
22.冤冤相报
23.以暴易暴
24.树欲静而风不止
25.唆班大将
五、革命
26.狗改不了吃屎
27.天塌下来了
28.匿名信
29.匹夫不可夺志
六、人各有志
30.八大名校
31.十一罗汉
3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3.“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34.课外生活
35.1997
36.托福
37.尽人事、安天命
七、兄弟在英国的时候
38.封家书
39.搬家·转学
40.“初到英国的一点感受”(引自2000年11月随笔)
41.回忆预科学习经历
42.串门——留英札记4节选
43.打工&结缘教会——札记7节选
44.利物浦的雪——选自札记8
45.Crewe
46.独在异乡为异客
47.启示录(摘自札记10)
48.弃婴&英国大选(摘自札记10)
49.回忆硕士、二学期
50.HostUK——苏格兰
51.HostUK——牛津&威尔士
52.从马德里到威尼斯——出师不利
53.慕尼黑
54.波恩&科隆
55.后两站
56.中国人为什么要取英文名
57.生活营归来杂感
58.再会,英国
八、海归·求职体会
59.蜀都小记
60.驷马桥
61.混口饭吃
62.“下半身”的精气神
63.“找工作的一点体会”
64.深圳“金领招聘会”
65.迈普
66.广州
67.TCL
68.十五天
69.肛交的滋味
70.浪奔浪流
71.“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72.X总
73.外星人
74.名
75.宛若处女
76.人格担保
77.不得不吃回头草
78.致冬天的海归君
79.“死刑:废除?保留!”
80.无题
81.回家过年
82.本帮菜馆·新东方的梦
83.上海商学院——大梦的头期
84.杭州行
85.网上发帖——“找工作的一点体会”及其他
九、北漂
86.新东方·LSAT培训
87.投诉·面试
88.举国欢庆我独悲
89.破釜沉舟(摘自2004年11月9日回忆录)
90.试讲班(摘自2004年12月17日回忆录)
91.粉墨登场·大庆(根据2004年12月17日回忆录整理)
92.中科院的单身生活·一塌糊涂
93.大英语角
94.我的室友们·理论所足球队
95.我的奔腾年代
96.邂逅
97.约会
98.树挪死,人挪活
99.命运等我画个圆
100.科学时报
101.成功就是这样扼杀幸福的
102.理想国
十、北大
103.复试
104.大国匹夫
105.通往政治哲学之路
106.政治哲学辩论(一)
107.政治哲学辩论(二)
108.政治哲学辩论(三)
109.大梦
110.丧家狗
111.洗白的人生
十一、哥伦比亚大学·纽约
112.美国日记:印象
113.找房
114.境随心转·我眼中的纽约街头
115.哥大的图书馆
116.ChinesePolitics·Nationalsim·“社会学问题”
117.耶鲁之行
118.日记:草坪上的政治沙龙
119.回忆抗日游行
120.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
121.内贾德来访(上)(2007年10月19日)
122.内贾德来访(下)
123.台独·恐怖主义
124.房经
125.美国印象6(2007年lO月23日)
126.日本律师(写于2007年10月17日)
127.漫谈在曼哈顿的夜晚(上)(2007年10月日)
128.漫谈在曼哈顿的夜晚(下)
129.个人自由VS社会秩序(2007年10月17日)
130.办大学的狂想(2007年10月23Et)
131.德先生与内先生(2007年11月11日)
132.从雅典到斯巴达(上)(2007年11月15日)
133.从雅典到斯巴达(下)
134.A.N.
135.于明辉
136.5·12
十二、耶鲁·雪·夜
137.搬家
138.耶鲁哲学讨论课(上)
139.耶鲁哲学讨论课(下)
140.Sorensen与JFK
141.毒奶粉
142.乔老爷
143.雪·夜
144.圣歌中的一口气
145.别了,容闳
十三、两年后
146.密室采访记(一)
147.密室采访记(二)
148.斐济三段
149.密室采访记(三)
150.密室采访记(四)
十四、下一段陌路
二、大漠
1.四世同堂
2.一进疆
3.下海
4.“巴山轮”
5.二进疆
6.天山下的向日葵
7.家书
8.黄沙碧石爬犁子
9.“哈拉洪四矮子”
10.光仁叔
11.冬天里的一把火
12.少年壮志不言愁
13.把牢底坐穿
14.丝绸之路
三、口里
15.初到贵地
16.1989
四、江湖
17.中华名校
18.大操坝的球星们
19.大哥大
20.梁子
21.联名信
22.冤冤相报
23.以暴易暴
24.树欲静而风不止
25.唆班大将
五、革命
26.狗改不了吃屎
27.天塌下来了
28.匿名信
29.匹夫不可夺志
六、人各有志
30.八大名校
31.十一罗汉
3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3.“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34.课外生活
35.1997
36.托福
37.尽人事、安天命
七、兄弟在英国的时候
38.封家书
39.搬家·转学
40.“初到英国的一点感受”(引自2000年11月随笔)
41.回忆预科学习经历
42.串门——留英札记4节选
43.打工&结缘教会——札记7节选
44.利物浦的雪——选自札记8
45.Crewe
46.独在异乡为异客
47.启示录(摘自札记10)
48.弃婴&英国大选(摘自札记10)
49.回忆硕士、二学期
50.HostUK——苏格兰
51.HostUK——牛津&威尔士
52.从马德里到威尼斯——出师不利
53.慕尼黑
54.波恩&科隆
55.后两站
56.中国人为什么要取英文名
57.生活营归来杂感
58.再会,英国
八、海归·求职体会
59.蜀都小记
60.驷马桥
61.混口饭吃
62.“下半身”的精气神
63.“找工作的一点体会”
64.深圳“金领招聘会”
65.迈普
66.广州
67.TCL
68.十五天
69.肛交的滋味
70.浪奔浪流
71.“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72.X总
73.外星人
74.名
75.宛若处女
76.人格担保
77.不得不吃回头草
78.致冬天的海归君
79.“死刑:废除?保留!”
80.无题
81.回家过年
82.本帮菜馆·新东方的梦
83.上海商学院——大梦的头期
84.杭州行
85.网上发帖——“找工作的一点体会”及其他
九、北漂
86.新东方·LSAT培训
87.投诉·面试
88.举国欢庆我独悲
89.破釜沉舟(摘自2004年11月9日回忆录)
90.试讲班(摘自2004年12月17日回忆录)
91.粉墨登场·大庆(根据2004年12月17日回忆录整理)
92.中科院的单身生活·一塌糊涂
93.大英语角
94.我的室友们·理论所足球队
95.我的奔腾年代
96.邂逅
97.约会
98.树挪死,人挪活
99.命运等我画个圆
100.科学时报
101.成功就是这样扼杀幸福的
102.理想国
十、北大
103.复试
104.大国匹夫
105.通往政治哲学之路
106.政治哲学辩论(一)
107.政治哲学辩论(二)
108.政治哲学辩论(三)
109.大梦
110.丧家狗
111.洗白的人生
十一、哥伦比亚大学·纽约
112.美国日记:印象
113.找房
114.境随心转·我眼中的纽约街头
115.哥大的图书馆
116.ChinesePolitics·Nationalsim·“社会学问题”
117.耶鲁之行
118.日记:草坪上的政治沙龙
119.回忆抗日游行
120.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
121.内贾德来访(上)(2007年10月19日)
122.内贾德来访(下)
123.台独·恐怖主义
124.房经
125.美国印象6(2007年lO月23日)
126.日本律师(写于2007年10月17日)
127.漫谈在曼哈顿的夜晚(上)(2007年10月日)
128.漫谈在曼哈顿的夜晚(下)
129.个人自由VS社会秩序(2007年10月17日)
130.办大学的狂想(2007年10月23Et)
131.德先生与内先生(2007年11月11日)
132.从雅典到斯巴达(上)(2007年11月15日)
133.从雅典到斯巴达(下)
134.A.N.
135.于明辉
136.5·12
十二、耶鲁·雪·夜
137.搬家
138.耶鲁哲学讨论课(上)
139.耶鲁哲学讨论课(下)
140.Sorensen与JFK
141.毒奶粉
142.乔老爷
143.雪·夜
144.圣歌中的一口气
145.别了,容闳
十三、两年后
146.密室采访记(一)
147.密室采访记(二)
148.斐济三段
149.密室采访记(三)
150.密室采访记(四)
十四、下一段陌路
在线试读
我仍清楚记得初次跟外公到葵花地时,顶着草帽的高大身影。
他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向日葵,迎着太阳立正在广袤的戈壁滩,那阵仗,从新民大渠堤岸往下望去,似顶着黄色旌旗的千军万马,从高耸人云的天山列队走来——一瞬间,我理解了外公和兵团人。
兵团学校在基建队两公里外的留守处,小学五年制,学生比内地少很多,一个年级多则四十人,少的只有二十人,所以只有年级没有班。我上四年级。初因为个子矮,无法骑自行车,所以上、放学往往蹭好友建新的车,有时也和同学结伴步行上、放学,路上偶尔会捡点猪草或野麻。猪草剁碎了可以喂鸡,家里养了二十多只鸡,主要是母的,这样每天都有蛋吃。收蛋的感觉妙不可言,但不能一次收完,得留两个 “引窝蛋”。我的一大乐子就是喂鸡时大吼一声,吓得那些埋头争食的母鸡屁颠屁颠跑开——它们小的时候,常是盘旋着的老鹰(我们叫“鹞子”)的目标;野麻就是罗布麻,又称亚麻,戈壁滩上随处可见,干的可以当柴火,湿的折断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据说是治高血压的特效药。放学路上会经过大片的沙枣树,高四五米,它有着沙漠果树的一切优点:极佳的耐旱耐碱能力,果实不但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树干硬朗,是抵御沙尘暴的顽强防线。我们常常一边爬树摘果子、一边聊天、一边溜达完这两公里戈壁滩,全程包括以下人文和自然景观: 一、留守处的废弃轮胎堆砌地,我们经常会偷偷用刀割下一点做弹弓的皮筋; 二、沙枣树林荫公路,夏天路过可取树脂做琥珀,秋天可以摘果子,初冬还可吃霜打过的沙枣,“屁股发黑”,十分甜。骑自行车或蹭车时我们常常在这里赛车、追逐拖拉机,然后再从路的尽头拐到戈壁滩 “公路”——“走的人多了”而形成的一条路。
三、大坝,走路回家的人会从沙枣树公路插入这个沙丘操场,有时会遇到一条超大的黄狗,宁愿绕行也不敢招惹。黄狗不在时,这是放声高歌的好地方,我唱过《少年壮志不言愁》,龚家老大唱过《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也是打架的好地方,第二年夏天一个月夜,看完留守处放映的《斯巴达克斯》之后,我乘兴参与了八个人的捉对单挑,在围观和吆喝中我被对方抓伤眼睑,就地倒下不敢再战:孬种就孬种吧,好死不如赖活着; 四、留守处公共果园,步行必经之地,春冬两季可穿越,夏秋两季封园。内有“甜瓜”,即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大西瓜,“油光杏”(无毛),“油光桃”,马奶子葡萄,“桑枣”(桑椹),沙果,无花果和伊犁苹果,常年都有专人把守,只许集体采摘,之后“散户”可以“清场”——捡剩下的。初秋酷热瓜果将熟之际,可以冒险从红柳和骆驼刺围成的篱笆混入下手——我试过一次,可惜被发现,只能狼狈逃窜; 五、水渠沙道,水渠是新民大渠支渠,流淌着天山雪水,内有大名鼎鼎的“五道黑”,沙道是步行沙漠小径,两岸栽有细柳,其分叉坚韧,是弹弓柄的原料。一个箭步跨到对岸,离基建队就只一公里了; 六、这后一公里的开头是一片芦苇荡,她们是这里的阳春白雪,出淤泥而不染,也是下里巴人,濯盐碱而不娇。哪里有地下水,哪里就有芦苇,周旋于风沙,扎根于洪荒,“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七、芦苇荡侧是两排防护林,结着大个黄沙枣,味甜肉干,带羊臊味,不如小沙枣久吃不腻,有时我们会去换换口味,但更多时面朝基建队,踏破戈壁滩。这里也是赏日路段,东西走向。因为新疆与内地时差两小时,所以初冬天还未亮我们在寒风中就迎着朝霞上学,走到这里一轮椭圆火日刚好升起,而在隆冬,放学后经过此处正好六点左右,落日映出晚霞,欢迎我们回家。路旁有不少植被,所以“羊屎蛋子 ”遍地,外婆需要肥料时会让我顺路用小背篓捎一点,篓子设计得很科学,漏沙留粪; …… P16-P17
他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向日葵,迎着太阳立正在广袤的戈壁滩,那阵仗,从新民大渠堤岸往下望去,似顶着黄色旌旗的千军万马,从高耸人云的天山列队走来——一瞬间,我理解了外公和兵团人。
兵团学校在基建队两公里外的留守处,小学五年制,学生比内地少很多,一个年级多则四十人,少的只有二十人,所以只有年级没有班。我上四年级。初因为个子矮,无法骑自行车,所以上、放学往往蹭好友建新的车,有时也和同学结伴步行上、放学,路上偶尔会捡点猪草或野麻。猪草剁碎了可以喂鸡,家里养了二十多只鸡,主要是母的,这样每天都有蛋吃。收蛋的感觉妙不可言,但不能一次收完,得留两个 “引窝蛋”。我的一大乐子就是喂鸡时大吼一声,吓得那些埋头争食的母鸡屁颠屁颠跑开——它们小的时候,常是盘旋着的老鹰(我们叫“鹞子”)的目标;野麻就是罗布麻,又称亚麻,戈壁滩上随处可见,干的可以当柴火,湿的折断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据说是治高血压的特效药。放学路上会经过大片的沙枣树,高四五米,它有着沙漠果树的一切优点:极佳的耐旱耐碱能力,果实不但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树干硬朗,是抵御沙尘暴的顽强防线。我们常常一边爬树摘果子、一边聊天、一边溜达完这两公里戈壁滩,全程包括以下人文和自然景观: 一、留守处的废弃轮胎堆砌地,我们经常会偷偷用刀割下一点做弹弓的皮筋; 二、沙枣树林荫公路,夏天路过可取树脂做琥珀,秋天可以摘果子,初冬还可吃霜打过的沙枣,“屁股发黑”,十分甜。骑自行车或蹭车时我们常常在这里赛车、追逐拖拉机,然后再从路的尽头拐到戈壁滩 “公路”——“走的人多了”而形成的一条路。
三、大坝,走路回家的人会从沙枣树公路插入这个沙丘操场,有时会遇到一条超大的黄狗,宁愿绕行也不敢招惹。黄狗不在时,这是放声高歌的好地方,我唱过《少年壮志不言愁》,龚家老大唱过《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也是打架的好地方,第二年夏天一个月夜,看完留守处放映的《斯巴达克斯》之后,我乘兴参与了八个人的捉对单挑,在围观和吆喝中我被对方抓伤眼睑,就地倒下不敢再战:孬种就孬种吧,好死不如赖活着; 四、留守处公共果园,步行必经之地,春冬两季可穿越,夏秋两季封园。内有“甜瓜”,即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大西瓜,“油光杏”(无毛),“油光桃”,马奶子葡萄,“桑枣”(桑椹),沙果,无花果和伊犁苹果,常年都有专人把守,只许集体采摘,之后“散户”可以“清场”——捡剩下的。初秋酷热瓜果将熟之际,可以冒险从红柳和骆驼刺围成的篱笆混入下手——我试过一次,可惜被发现,只能狼狈逃窜; 五、水渠沙道,水渠是新民大渠支渠,流淌着天山雪水,内有大名鼎鼎的“五道黑”,沙道是步行沙漠小径,两岸栽有细柳,其分叉坚韧,是弹弓柄的原料。一个箭步跨到对岸,离基建队就只一公里了; 六、这后一公里的开头是一片芦苇荡,她们是这里的阳春白雪,出淤泥而不染,也是下里巴人,濯盐碱而不娇。哪里有地下水,哪里就有芦苇,周旋于风沙,扎根于洪荒,“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七、芦苇荡侧是两排防护林,结着大个黄沙枣,味甜肉干,带羊臊味,不如小沙枣久吃不腻,有时我们会去换换口味,但更多时面朝基建队,踏破戈壁滩。这里也是赏日路段,东西走向。因为新疆与内地时差两小时,所以初冬天还未亮我们在寒风中就迎着朝霞上学,走到这里一轮椭圆火日刚好升起,而在隆冬,放学后经过此处正好六点左右,落日映出晚霞,欢迎我们回家。路旁有不少植被,所以“羊屎蛋子 ”遍地,外婆需要肥料时会让我顺路用小背篓捎一点,篓子设计得很科学,漏沙留粪; …… P16-P17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