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0210008
◆品盛唐现实主义诗人经典代表诗作,寻盛唐文化基因
◆一本书读懂“诗圣”杜甫的慈悲、仁爱和执着
◆“浪漫古典行·人物卷”畅销书系新品之杜甫卷登场,套书附赠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通关宝典。
经历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年少轻狂,经历了“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壮年求索,经历了“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的残年漂泊,他,依旧是那个“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的执着大儒!此传记用雅健深情的妙笔将盛唐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娓娓道来,以杜甫坎坷漂泊的一生经历为经,以杜甫经典诗歌为纬,展现了一个心忧天下、仁爱慈悲而又充满细腻人间情怀的丰富诗人形象。同时穿插了盛唐的历史、文化及风俗等,诗与人结合、文与情兼胜。
u目录
第一章 春歌丛台
003生于盛世
010游历吴越
017放荡齐赵
024登上泰山
第二章 奏赋明光
033回归首阳
039相逢李白
045再见李白
051三大礼赋
第三章河朔风尘
059吾皇开边
065投笔从戎
071奉先咏怀
075安史之乱
082身陷长安
089逃离长安
第四章 难遇易沉
099回到羌村
106重返长安
113居官生活
120华州参军
127三吏三别
第五章 淹留冠簪
137我在秦州
143怀念故人
149定居草堂
156初在成都
162我在成都
169秋风所迫
176登幽州台
183阆州伤春
189重返草堂
第六章 丹砂成诀
197辞官去蜀
203云安子规
209夔州秋兴
216夔州古迹
221风急天高
226公孙剑器
230登岳阳楼
236落花时节
杜甫写他的时代和他自己的生活都是蘸满血泪,沉郁悲哀,但是读者读了他的诗,并不因此而情绪低沉,反倒常常精神焕发,意气高昂。这是什么原故呢?主要是他那百折不回的乐观精神在字里行间感染着读者。(冯至)
一 春歌丛台
如果世上真有完美的人生开局,那一定非杜甫莫属。
生在如日初升的开元盛世,沐浴文武两全的先祖遗风,拥有颇负盛名的少年时代,杜甫的一生,是从幸福开始。难以言喻到底是幸还是不幸,总之这段鲜衣怒马的早期个体生命印迹,与他记忆里最初花团锦簇的长安相和相从、异曲同工,如同一场无比华丽、从容的出场,也决定了他未来人生始终坚定不移的走向。
那段无懈可击的时光里,他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他如山如水的眉眼,他的任何一个顾盼与微笑,都与这个时期的唐王朝一样,流露着与生俱来的自信和昂扬。这种自信和昂扬来自杜甫祖先鲜明而光荣的印迹,也来自杜甫与巍峨长安城共同的意识和记忆。明媚里生出的朴素坚韧,充满刚强而不乏柔情。毫无抉择的迟疑,随时准备投身泱泱大国的励精图治,永远忠君爱国的心境不曾新鲜升起,却也从不会失去。
那段时光,是秦淮河兴起的第一丝波澜,是瓦官寺佛像唇角泛起的半点慈悲。那段时光,秦皇霸迹仍在,越女如莲似云,布满长空的永远是止不住的美丽江南烟雨。那段时光,是泰山日出照耀下消逝无踪的下第惆怅,齐赵山水间挥洒的青春裘马清狂。那段时光,如同胡马嘶吼,苍鹰鸣啸。
毕生难忘,杜子美的青春,青春的长安。
二 奏赋明光
为着三十而立,杜甫从采薇回响的首阳出发,别了陆浑庄的星空夏夜,携着秀外慧中的杨氏娇妻,带着满腹辞赋华章,怀抱世世代代经国济民的寄望,走进了盛世长安,走进了满目京华烟云,从此开启了十年壮游岁月。
这十年,他与那位落入人间的李太白谪仙举杯邀明月,和眷恋千里黄云的风中之雁高适相叹东西南北,与厌倦繁华的郑驸马潜曜华亭相接,在长安平坦广阔的街道与齐州的山间水畔,一场场陶醉于盛世十丈软红,一次次迷失于野人荆棘丛林,一番番失却了道士的方外圣迹,一回回激荡起入世的虔诚真心。
这十年,他亲眼目睹了玄宗的庄严慈悲圣颜,为之欣喜若狂。他切身熏染了荣华富贵的强劲灼热,为之眩目迷茫。他由衷讶异于朝廷显贵的纵情豪奢,为之扼腕惆怅。他吹拂过一夕成名的得意春风,忍耐过冠盖如云下难掩的憔悴,看尽了黄昏灯下残羹冷炙的悲伤。
这十年,他的心情起起落落。饮过最浓的友情之酒,亦尝尽干谒的辛酸苦涩。听过汝阳王的妩媚与羯鼓,也曾千金博笑长夜豪赌。那些酣畅狂欢,那些功名初尝,那些意兴阑珊,那些江湖相忘。漫中犹记,观者如堵、惊艳朝堂。身世悠悠,浮沉来往,谁肯忘记命运里那些迎面而来的奇幻的人与事。
杜子美的十年长安,半是离别,半是欢歌。
三 河朔风尘
人生无惧苦、无惧艰难,最难消受急转直下的巨变。
起于盛唐的他,原本应拥有那样非凡的人生:也许披着碧色襕衫、殚精竭虑献计朝堂,为唐王朝定下又一条明章之策。也许骑着的卢马、射出惊心霹雳箭醉卧沙场,为国家开辟新一块肥沃疆土。也许踌躇满志,任掖廷的柳枝浪掷漏尽时光。也许横刀跃马、饮下葡萄美酒看琥珀杯映照白夜。长在世宦之家的他本不应背负如此人生:长安风云尚未尽,渔阳鼙鼓竟声声。曲江边的簇簇春花,大唐王朝的江山如画,玄宗皇帝心中的铁蹄雄霸,在“安史之乱”中一夕尽毁、灰飞烟灭。
曾经,杜甫惊艳于三月三的长安,曾在暮春时分,看杨花落白、观青鸟衔红。谁知却陷落于叛军涂炭的长安,在咸阳桥的尘埃里,惊城春草深,喜肃宗登基。回望兵车丽人光影交错,多少炙手可热,多少烦冤白骨。于是杜甫冒死奔赴凤翔行在,于风雨飘摇的倾覆关头,着青袍白袜、抱复兴旗帜,不料就算坚守拾遗廷议封事之本分,在忧国忧民的热望中,仍落得谏房倌被贬、忧新君治疏。
琉璃万顷的渼陂当不识忧端齐终南的杜陵布衣,香雾清辉的鄜州月也照不暖遥怜儿女的少陵野老。貂裘驼羹的朱门外布满饿殍冻骨,细柳新蒲的宫殿从此紧锁千门。
明眸皓齿今何在,杜子美忧心忡忡、看吴钩少年。
四 难遇易沉
杜甫的中年,进退失据。
是空间上的朝野交替。从凤翔到羌村,从羌村到长安。羌村的鸟雀群鸡,声声鸣唱着杜甫致君尧舜的不悔忠心。长安的漏声春色,点点记载着杜甫担忧黎元的艰难深情。是时间上的悲喜交集。郑虔被贬,贾至遭逐,他无能为力。李俶香积寺斩贼,郭子仪邺城败北,他爱莫能助。饮不尽曲江的酒,他是东都光复后忧患安乐的臣子。晒不死华州的蚊子,他是朝廷扰攘里束带发狂的参军。
是天地间的力不从心。陆浑庄的落日抚慰不了兄弟离散的惆怅,杜甫挂念着他的手足,挂念着苍生百姓。李嗣业的奇兵有望拯救支离破碎的中原,杜甫祈祷着他的雄师,祈祷着海晏河清。是来去里的鞭长莫及,安禄山失明擦不亮肃宗宠信奸佞的双眼,他恨兵革未息,宫斗不止。两京收复,荡不平回纥觊觎大唐的贪心,他忧前乱未尽,后患无穷。
满目尽疮痍,富贵如浮云。从此杜甫奔出金光门,远离朝堂的狭小天地,踏入悲声震天的百姓乡野。在新安吏冷酷的吆喝声里,在石壕吏无情的绳索下,在潼关吏自负的天真里,痛哭陈陶染血、青坂殷殷。于是杜甫放下了鱼袋,提起了笔,写金戈铁马中新婚别的不舍与大义,垂老别的苍凉与黯然,无家别的无言与悲鸣,呼唤壮士挽澜、洗净甲兵。
人到中年,生逢乱世,杜子美报国无门,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五淹留冠簪
从杜甫踏上秦州的那刻,便踏上了颠沛流离的末世末路。
唐王朝的倾覆凋零,像一朵巨大的焰火陨落,烟霞所及,无一幸免。每一朵璀璨的相交,都使与事者被迫顷刻改变了命运。那位求仙访道的青莲居士李白,因为错投王军被流放了。那位送云推月的酒后画师郑虔,由于遭逢叛军劫持授官被贬谪了。而杜甫,有幸脱身贼窟、献计新君,一颗报国痴心却又被诡异的政治风云雪藏了。他不得不一路向西,经历了同谷的泥泞狼狈,暂时到达了草堂的安宁温馨。
在成都,诸葛亮与浣花溪成为杜甫入世和出世的两个精神印迹。他不止一次在丞相祠堂的肃穆里落泪。想孔明遭逢三顾茅庐的幸运,叹息两朝开济的老臣心。锦官城的雨夜,柏树林的朝阳,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长恨,他的眼泪为诸葛,也为壮志未酬的自己。他几回三番在浣花溪的温情里展眉。思草堂楠树迁延二百年的仁慈,感念稚子老妻片刻的乡村怡情。黄四娘家蓬勃的蹊花,西望绵延不尽的雪岭,日日春水群鸥的诚挚,他的欢颜为亲人,也为随战漂泊的百姓。
身在江湖,心怀魏阙。裴冕的富而仁慈、严武的狂荡仗义,无法阻挡蜀地茅屋为秋风所破,不能排遣无法穿越巴峡巫峡、奔赴襄阳洛阳的悲伤,无力解救天下生灵于水火。杜子美只能任忆昔之声在脑海翻滚,让云门之曲留胸中怀想。
安得广厦庇寒士?日暮聊为梁甫吟。
六 丹砂成诀
这是杜甫生命中最后的五年。他决心彻底拨去牵累形骸的一切,企图回归最初的天真烂漫。五十三岁的杜甫,毅然辞官去蜀,从此潇湘漫游、奔赴故乡。
这是一场最渴望最无望的流浪,是杜甫生命的绝唱。他在渝州的客舟上见到了最美的漫天星光,在云安水阁中听到了最哀婉的子规血啼,在岳阳楼上淌下了最滚烫的伤生热泪。这是一声最浓重最沉重的叹息,是杜甫信仰的悲鸣。他耿耿于诸将不能视死如归抵御吐蕃内侵,不能奋不顾身阻止回纥入境,不能访贫问苦屯田济民,遥不能怀远,近不能将兵。这是一阙最心醉最心碎的咏叹,是杜甫泪笑的乐章。他常常想起当年长安何等繁盛,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他不断回忆开元时节花萼夹城通御气,自己曾几回青琐照朝班。如今江湖满地,同学不贱,他处孤城长望京华,忧文武衣冠异昔,如孤舟难忘故园。
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临去前的杜甫,思想里、身世里回荡着许多影像。萧瑟的庾信是他,悲秋的宋玉是他。青冢黄昏是未来的他,君臣一体是幻想的他,割据筹策、云霄一羽是理想的他,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现实的他。当公孙大娘带回他儿时的斑斓往事,当李龟年唱起他早年的绿萼红花,杜甫深知自己大限将至。
抱病而卧,在潭州开往岳阳的扁舟上,杜子美百感交集,沉郁顿挫,写下了今生最后的诗句。
评论
还没有评论。